1、江西省上饶市灵溪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历史是由活生生的人创造的。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在从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活动时必定伴随着一定的心理活动。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俄国理论家普列汉诺夫也指出:“历史科学不能把自己局限成一个社会经济解剖学,没有一件历史事实的起源不能用社会经济说明;没有一件历史事实不为一定的意识状况所引导、所伴同、所追随。”因此,史学不仅要阐述人们过往活动的内容,也应该揭示伴随这些活动的心理状况。心理史学正是基于此而兴起
2、的史学新领域。从20世纪初期起,不少中外学者都提出了“新史学”的思想,比如美国的鲁滨孙、中国的梁启超,他们都主张突破史学原来的界限,与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其他学科建立联系。但直到弗洛伊德关于达芬奇心理分析的著作、埃里克森关于马丁路德和甘地心理分析的著作问世,心理史学才算正式诞生。美国心理史学的兴起是在20世纪5060年代,70年代达到高潮。70年代以后,法国的心态史学相继而起,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学者和著作。80代以后,心理史学的相关著作陆续传入我国,对我国史学界产生了不小影响。心理史学能够在我国落地生根,也与当时国内史学界的情况有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史学发生了整体性变化,其中一个特征就是从以政治
3、史为中心转向以社会史为中心。社会史尤其是社会文化史的研究需要特别关注人,不能只看到社会的变化而看不到人的变化。而在研究人的过程中,势必要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究人的心理特征和整个社会心理,唯有如此才能深化对社会史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心理史学研究产生了许多探索性成果,出现了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范式。第一种是关于历史上特定时期的社会心理问题;第二种是把研究视角从个别思想家转向特定人群,研究其日常意识、政治意识、民族意识等;第三种是探讨个别人物的心理特征,用心理史学的方法剖析历史人物的个性心理、思维方式、情感世界、行为方式等。不过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尽管心理史学对深化史学研究起到了一定
4、促进作用,但目前整个心理史学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首先,作为跨学科研究的心理史学势必要比单纯的史学研究困难一些,多数历史研究者因不懂心理学而对心理史学敬而远之。其次,传统史学研究对于史料的选择与心理史学不同,更强调客观史料的重要性,并且要求历史研究者绝不能带着感情做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历史研究者在开展心理史学研究时的思路。再次,可以进行心理分析的史料与一般史料相比更为难找,这是当前心理史学研究的一个瓶颈。从根本上说,心理史学是史学的一种,只不过是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了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心理史学研究仍然要以史学方法为基础,遵循史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史学研究的对象是过去的人,但它所服务的对象
5、是当代人,过去的人与当代人之间在生活方式和心理特点等方面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历史。但当代人与过去的人之间也需要进行心灵的沟通,这种心灵沟通是当代人学习历史的重要动力。心理史学是史学家可以普遍运用的研究方法,是沟通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方法,是有助于当代人了解历史奥秘的科学方法。(摘编自邹兆辰心理史学:深化历史解释的重要方法)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恩格斯和普列汉诺夫关于历史科学的论述,是心理史学兴起的直接原因与现实基础。B. 心理史学脱胎于鲁滨孙、梁启超等人提出的“新史学”思想,并最先在西方正式诞生。C.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史学研究方向发生了变化,为心理史学
6、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D. 我国心理史学研究正处于一个瓶颈时期,研究者在知识及史料选择等方面多存不足。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围绕心理史学展开论述,涉及了其产生的背景、简单的历程及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等内容。B. 文章以历史活动和心理活动的关系为立论前提,突出了心理史学在深化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C. 文章以较多的文字介绍了心理史学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可以引起人们对心理史学更多的关注。D. 本文综合运用了引证、例证、正反对比等论证方法,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有较强的说服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史学并不是纯客观的东西,总是与人类特定时期的特定意
7、识相关联,这是心理史学产生的基本前提。B. 只要能够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究人的心理特征和整个社会心理,就能深化对社会史的研究。C. 当代人与过去人的心理特点有很大不同,意味着心理史学在当今历史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D. 心理史学虽然重视研究不同时期人们的心理,但仍要遵循史学研究的基本规范,不能仅靠推测想象。参考答案:1. C 2. D 3. B【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直接原因与现实基础”错,原文“史学不仅要阐述人们过往活动的内容,也应该揭示伴随这些活动的心理状况。心理史学正
8、是基于此而兴起的史学新领域”;B项,“脱胎于鲁滨孙、梁启超等人所提出的新史学思想”文中无据,无中生有;D项,“正处于一个瓶颈时期”错,原文“但目前整个心理史学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故选C。【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项,“正反对比”错,没有正反对比。故选D。【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就
9、能深化对社会史的研究”过于绝对。故选B。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秋月正孤朱良志八大山人题扇诗中有一句“西江秋正月轮孤”,秋天的夜晚,天冷气清,山人的艺术何尝不是如此?凄冷的格调、清逸的思致,正是山人艺术最感人的地方。而一轮孤月当空而照,是山人一生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人生境界。八大山人的艺术中有一种孤危的意识、孤独的精神
10、、孤往的情怀,他的画虽然简而淡,但却是苦心孤诣的结晶。读八大山人的作品,总感到清明中的冷逸、残缺中的圆满、虚灵中的充实。八大山人的画就是一丸冷月,四方无隅,惟我独大。不孤不大,惟有其孤,故有其大。云林、石涛、八大山人都是以哲学的智慧来作画,云林的艺术妙在冷,石涛的艺术妙在狂,八大山人艺术妙在孤。山人的孤鸟图,从画面左侧斜出一略虬曲的枯枝,在枯枝的尽头,画一袖珍小鸟,一只细细的小爪,立于枯枝的最末梢之处。似展还收的翼,玲珑沉着的眼,格外引人注目,除此之外,别无他物。此画在构图上突出“孤而危”的特点,孤枝、孤鸟、可见的独目、撑持的独脚,总之,画家用心地告诉你,这是多么孤独的世界。空空如也,孤独无依
11、;色正空茫,幽绝冷逸。而耐人咀嚼的是,枝虽枯,而有弹性;势虽危,而不失宁定的气息。尤其是鸟的那只眼睛,并没有逡巡和恐惧,相反却充满了安宁。虽然是孤立无依,但似乎它并不在于要寻个依靠。山人是带着谐谑的心情来强化“孤危”的,真可以说是吟味孤独。山人题孤鸟诗云:“绿荫重重鸟间关,野那花香窗雨残。天遣浮云都散尽,教人一路看青山。”孤独非但没有给他带来精神的压抑,反而使他感到闲适和从容,感到挣脱一切羁绊之后的怡然。虽然画面是孤独的鸟、枯朽的木,但山人却听到间关莺语花底发,体会到盎然春意寂里来,疏疏的小雨荡漾着春意,淡淡的微云飘着清新。寂寞的画面,枯朽的外表,黝黑的墨色,这些哪里能“掩”得了他胸中的春情、
12、他生命的惊悸。他在题竹石孤鸟中写道:“朝来暑切清,疏雨过檐楹。经竹倚斜处,山禽一两声。闲情聊自适,幽事与谁评。几上玲珑石,青蒲细细生。”这样的诗简直有王维的境界。王维那首著名的书事小诗写道:“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无边的苍翠袭人而来,亘古的宁静笼罩着时空,蒙蒙的小雨、深深的小院、苍苍的绿色,构造成一个梦幻般的迷蒙世界,一位亦惊亦哦的静处者,几乎要被这世界卷去。简单的物事,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无限回旋的世界。王维写片青苔来品尝生命,八大画只孤鸟来扪听妙音。“几上玲珑石,青蒲细细生”,我喜欢这样的诗句深层的精神,我似乎看到了藏在这诗后面的画山人所隐去的世界那细细地蔓延着的青
13、蒲。为了突出孤而危的特点,山人很喜欢通过物象之间的对比所形成的张力来表现。秋花危石图中部巨石当面,摇摇欲坠,力压千钧。而在巨石之下,以淡墨勾出一朵小花、一片微叶。巨石的张狂粗糙,小花的轻柔芊绵,构成了极大的反差。山人用墨如醉,但哲心如发。花儿不因有千钧重压而颤抖、萎缩,而是自在地、无言地绽放着自己的生命。危是外在的,宁定却是深层的,生命有生命的尊严,一朵小花也有存在的因缘,也是一个充满圆融的世界。外在的危是可以超越的,而生命的尊严是不可沉沦的。这就是八大山人的格调。他不是要跟世界角逐,他只是强调重视生命的尊严,于生命以嘉赏。画作中的每一个物,是一个完足的生命,自有其存在价值,没有必要仰人鼻息,
14、没有必要隐忍苟活,禅中有一个意象是“冷月孤圆”,就表达这样的意思,你的心灵就是光明的月亮,是自在圆足的,你以你的光明照耀。(节选自朱良志生命清供,有删改)17. 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层次。18. 作者分析八大山人画作特点时,谈及云林、石涛和王维,分别有什么作用?19. 结合文章内容,解释“秋月正孤”的含义。参考答案:17. 首先由山人诗句,引出其创作的艺术特点:孤危意识,孤独精神,孤往情怀;然后结合诗画作品具体阐释山人对“孤危”的理解和表现;最后总结山人画作的格调:重视生命尊严,于生命以嘉赏。 18. 云林、石涛:指出他们创作同中有异、各有千秋,在比较中让人对八大山人艺术之“孤”有更深刻的认知;
15、王维:以王维的诗境和山人的诗画相比较,说明山人诗画中蕴藏着和王维诗作里一样的精神境界. 19. 从外在构图看,八大山人的画画面简淡,孤鸟孤花,孤独无依,正如孤月幽绝冷逸,格调凄冷;从画面的内在精神看,虽孤立无依却不寻求依靠,超越外在危的表象下,自成一个圆融的世界;因而“秋月正孤”形象地印证了画作的艺术特点,代表了他的最高艺术境界。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思路,解答该题熟读文本,概括每节的大意,然后把意义相近的段落合并,文章开头由山人诗句,引出其创作的艺术特点,27节结合诗画作品具体阐释山人对“孤危”的理解和表现;最后总结山人画作的格调。点睛:分析概括文章思路先大体概括每段段意再根据各
16、段意义把文章切割成3-4个部分(这里必然有把意义相近的段落合并的过程)最后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内容,用语可以摘取、合取、自撰,表达的时候注意用“首先”“然后”“最后”这样的连接词。18.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熟读文本,找出答题区间,文本中写到云林、石涛和王维的段落集中在57节,然后抓住这些语句来理解“王维写片青苔来品尝生命,八大画只孤鸟来扪听妙音”,“为了突出孤而危的特点,山人很喜欢通过物象之间的对比所形成的张力来表现”。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解答该题可从作画的构图来理解,“秋月正孤”体现了画面的格调凄冷,这是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指画所体现出的内在精神“危是外在的,宁定却是
17、深层的,生命有生命的尊严,一朵小花也有存在的因缘,也是一个充满圆融的世界。外在的危是可以超越的,而生命的尊严是不可沉沦的。这就是八大山人的格调。”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负重的河流黄毅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提到过的著名河流。一条河流在哪里出现,从哪里经过,又归属于哪里,决不是偶然的事。塔里木河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了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环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岭,阻隔着来自外界的声音,那些充满雨意的雷声只能在别人的天空奏响。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极度干旱的沙漠,裸陈着对天空的一次次叩问,而降雨量几乎等于零的天空,又一遍遍让塔克拉玛干落寞失意。巨大的苍黄壅塞着胸间
18、,铺天盖地的尘沙装满眼眶。多么需要水,她是生活的全部,是生命中的生命。这是一条多么率直的河流,坦荡、刚烈而勇敢。该扬波的时候必定扬波,该隐忍的时候必定隐忍,该奔涌的时候一定奔涌,该潆洄的时候就一定潆洄;流就流出气魄,纵横捭阖,摧枯拉朽;流就流出韵味,一波三折,百转千回。你再不会见到反差如此巨大的河流。在枯水期,那是生命的一次休整与放松,河水浅吟低唱,嘤嘤细语,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上去是那样的羸弱;而洪水却是一次生命的张扬与放纵,洁浩荡荡,左奔右突,把河床扩大到几倍,处处呈现的是强悍与力量,时时迸射的是阳刚与霸气。就是这样一条河,最终却不能冲出沙漠,当塔里木河挟着昆仑山的冰雪,一路呐
19、喊冲向沙漠的时候,塔克拉玛干却不动声色,集合了亿万的沙粒,用最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当塔里木河切割开沙漠柔软的皮肤,你看到河的确是赢家,可是到最后,它却锈蚀在沙漠的肌体里,最终折断:当塔里木河饱蘸着冰雪水,在塔克拉玛干这张巨大的纸上写出一笔劲道的点画,那个2750公里的笔锋却在意犹未尽的时候,被沙漠吸尽了最后的墨迹。有河总是有树。树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是河接近蓝天白云的一种方式。站立起来的河,哗哗的林涛,让鸟像鱼一样游来游去。追随塔里木河的,是郁郁苍苍的胡杨林。它们高壮精神,粗枝大叶,缘着塔里木河这条苍青的脉管,排列着森森然的汗毛,英姿勃发。但是离塔里木河愈远就愈让人感到吃惊甚而震惊那是些脱
20、去了绿色的树他们死了,但还以树的姿态直立着。是塔里木河抛弃了他们,还是他们走得太远?他们成了沙漠上没有归宿、没有目的、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的流徙者,他们永远挺起在走,而永远走不出这块沙质的土地。塔里木河在不断萎缩,他的退却不仅让百万胡杨游离失所,更严重的是让人类自己饱尝苦果。罗布泊这个巨泽的消亡,与三大水源之一的塔里木河的断流,有着直接的关系。据清代西域水道记记载,罗布泊人“素习水居,不便陆徙”,而罗布泊据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有水,彻底干涸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罗布泊人实际上应该是沙漠中的渔民,常以中空的胡杨树一劈为二作为行舟,在水面往来穿梭,迅如利箭。如今没有了水,罗布泊人只能以土为生。他们曾经以
21、湖泊为伴,渔歌唱晚,渔樵互答,何曾想到周围的沙漠日近?何曾想到有一天河水会断流?又何曾会想到一片汪洋的大湖会彻底干涸?他们在罗布泊生活了几十代人之久,有一天忽然就被湖泊抛弃了!这是上苍对他们的戏弄,还是对世代拥有汪洋大泊的人以往的漫不经心和虚掷的惩戒?这是每一本地理书都写进去的著名河流。我们愈是热爱,我们愈是惶恐;我们愈是负疚,我们愈是失魂落魄。一条河从昨天流到今天还要去明天,而我们的内心竟不能轻松如浪波。哦,塔里木河,你为什么这样浑浊?为什么又这样滞重?7.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两次提及塔里木河是每一本地理书都写到的著名河流,前后照应,反复强调,蕴含着对塔里木
22、河现状的深沉喟叹。B. “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形象地表现出沙漠对水和生命的渴望,蕴含着作者对沙漠缺水少雨的无奈与同情。C. 文章用历史材料证明罗布泊人在清代依然与湖为伴,古今对比,更能说明塔里木河的萎缩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D. 作者认为缺乏对河流的珍视与保护,人类最终将自食其果,为此从不同方面对塔里木河的断流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8. 文章第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 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一条“负重的河流”?参考答案:7. D 8. 生动地刻画出胡杨林坚韧顽强的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深化主题,以胡杨树的生死暗示河流的变化,表现生命离开河流后的
23、困顿;由河到树,由树到人,承上启下,结构更加严密。 9. 塔里木河身处沙漠,不得不与沙漠进行长期坚韧的较量;塔里木河给沙漠带来生命与文明,却又不得不亲历文明的衰落;塔里木河的奔腾和消失承载着人们的热爱、惶恐等复杂情感,引发了沉重的思考。【7题详解】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题中D项,“从不同方面”
24、错误,根据选文第段,作者重点说明了罗布泊消亡前后的情形,其断流的原因主要是塔里木河的断流,而对塔里木河罗布泊断流的深层次原因只提及“人类自己饱尝苦果”,因此“从不同方面”错,扩大了范围。故选D。【8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物象的作用的能力,题干问“文章第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考查对文学作品结构安排与作用的鉴赏。作为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可从分析景物形象及其作用的角度切入。先概括胡杨林的特点,再分析它在主题、结构方面的作用。作者用“郁郁苍苍”“高壮精神”“英姿勃发”“永远挺起胸膛在走”形容胡杨林,其坚韧顽强的特点就概括了出来。这样写,表现文章讴歌生命的顽强,生命离开河流(水)后就枯菱(死亡)。从
25、结构上看,河水沙漠胡杨林人,写胡杨林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答出语段的内容:生动地刻画出胡杨林坚韧顽强的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然后从文章的主旨和结构的角度分析作用:深化主题,以胡杨树的生死暗示河流的变化,表现生命离开河流后的困顿;由河到树,由树到人,承上启下(中间语段,过渡段会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安排结构更加严密。【9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同时属于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鉴赏评价。题目要求对选文标题中的“负重”的内涵进行审美解读。先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负重”的基本义(即负担重任,因沙漠的阻隔,河流负重前行),再分析其深层含义,即比喻义和象征义(河流象征着生命与文
26、明),最后指出作者(人们)的态度、情感(热爱、眷顾、惶惑、担忧等),深层含义肯定涉及文章的主题。必须从全文着手,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从全文来看,文章主题集中在对塔里木河萎缩现状的担忧,对主题的表现从塔里木河和沙漠的较量、塔里木河沿岸文明的消失两个方面入手只要读懂了这些信息,再分条组织答案。【点睛】阅读散文先要明确散文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或者谈的什么问题。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和收束句。归纳每一段的段意,把握文章脉络,而提纲挚领,纵览全文。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8分)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
27、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曰:“鲁孔丘与 ?”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弱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仲由等五人.B.本文中长沮,桀溺为一介农夫,自然胸无大志.C.子路先与长沮对话,又与桀溺对话,最后是与孔子对话.D.孔子与长沮对话,而后又与子路对话;子路与桀溺对话.1
28、2下列句中各句的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 长沮,桀溺耦而耕 B.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C. 耰而不辍 D.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13对文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社会纷乱,天下都是这样,你们跟谁去变革它呢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那样躲辟正常人群的人,哪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 C.鸟兽不可与同群.我不能避世隐居,与鸟兽相伴.D.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若是太平了,我也就不跟人们在一起从事改革了.14上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态度 (不要超过15字).(3分)15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对社会环境与改革的
29、关系,孔子所持的观点(态度)是_ (不要超过15字).而长沮,桀溺的观点(态度)却认为:_ _(不要超过15个字).(6分)参考答案:11.C (3分)12.B(3分) (其余为连词) 13.B (3分)14.积极入世(3分)15.天下不太平,越要改革; 天下不太平,就无法改革. (6分)5.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30、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陈
31、情表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B. 除臣冼马 除:革除C.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D.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自夸5. 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B.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C. 但以刘日薄西山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D. 报养刘之日短也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6.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几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B. “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
32、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C. 首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D. 作者在末段以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7. 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参考答案:4. B 5. A 6.
33、 D 7. (1) 只是因为我的老祖母刘氏已经年老体衰,气息微弱,性命眼看就要不保,即使是在早上就要担心会在当晚去世.(2) 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4. 试题分析: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B除:授予官职。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
34、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5. 试题分析:A项都为动词,是; B项介词,比;介词,对、向;C项,连词,因为;介词,凭的身份; D结构助词,的;动词,去、往、到。6. 试题分析:D. 作者在末段以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是无中生有。7. 试题分析:(1) 以:因为。日薄西山:年老体衰。朝不虑夕:早上就要担心会在当晚去世.(2) 无以:没有办法活。终:度过。余年:余生。6. 参考答案:10. C.居,当,任。居功,自认为有功劳。11. D
35、.两个“以”均是“因为”义;A. “而”第一个表并列,第二个表修饰;B.“其”第一个是代词,第二个是反问语气词;C.“之”第一个是结构助词,取消主谓之间的独立性,第二个是音节助词。12. B.文章第二段谈到并且肯定了欧阳修的文章成就。13.(1)4分,译文:先生活着的时侯闻名于当代,先生死后有著作流传于后世,如果有这样的成就已经足够了,我们又悲伤什么呢!(“传”译为“流传”,“苟”译为“如果”,“足”译为“足够”,译对分别得1分,整句翻译通顺得1分。)(2)3分,译文:然而全国上下无论是不是贤人,尚且还因为先生的死痛哭流涕。(“无”译为“无论”,“涕泣”译为动词“痛哭流泪”,译对分别得1分,整
36、句翻译通顺得1分。)(3)3分,译文:临风想念,往事不能忘怀的原因,就是因为想到从此再也见不到先生了,我将还能和谁在一起呢!(“复见”译为“再次见到”,“谁与归”是一个倒装结构,译对分别得1分,整句翻译通顺得1分。)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最近,首份“00后”画像报告发布,下面这幅画是说“00后”这样看自己。请用简要的文字表述该图所表达的意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获得成功需要拥有哪些条件?参考答案:大多数“00后”认为获得成功需要拥有的条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努力奋斗、良好的机遇、个人天赋与良师指导等。【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读
37、懂图表文字,整体把握图表,然后透过数据分析规律,表达时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连贯,不要出现具体数字。本图是“00后”描述自己的图示,表达了“00后”对自己的认识与看法。透过文字“获得成功需要拥有哪些条件”可知,图表反映的是“00后”对获得成功的条件的认识,考生只要把握图示中几个主要的百分比,从而抓住主要条件,再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连贯的表述即可。8. 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不超过15个字)(3分)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
38、果应用于决策之中。战略环境评价: 参考答案:环境影响 评价结果(书面报告 ) 应用于决策(“应用” 或 “应用于决策之中”) (3分)9.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及两点理由。(6分)过年出现了一些时尚的新方式:一些年轻人选择“宅居”在家,逛网上庙会、发网上拜年祝福、放网上鞭炮,逛书市、看展览;有些家庭其乐融融的选择是“电影过年”;以 “保险”为过年礼物的方式也悄然兴起。这些与中国传统春节风俗习惯截然不同。 参考答案:略10. 仿照下列示例,以“风”为喻体,写两个本体不同,意思不同的比喻句。(可以不仿示例句式)(8分)示例:酒友情如酒,时间愈长久,香味愈醇厚。春雨如酒,倍受干旱的人只要闻一闻雨声,心就醉了。造句:风 参考答案:快乐如风,它用舌头舔舔你,所有的忧伤都化为幸福。 幻想如风,它以优雅的姿态触摸你,所有的惊喜都扩散在这温暖的憧憬里。六、写作(60分,共1题)11. 阅读下面提示,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有过很多很多的地方,我们过又离去;有过很多很多的事情,我们经历又忘记;有过很多很多的朋友,我们相识又分开未曾有过的那份感悟,岁月把它轻轻送。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