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 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 金发煤矿生产地质报告 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二零一零年六月 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 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 金发煤矿生产地质报告 项目负责人:钟方德 技术负责人:杨通保 单位负责人:杨通保 报告编制人员:钟方德 龚朝兵 柏 军 孟超领 申报单位:纳雍县张家湾镇金发煤矿 报告编制时间:二零一零年六月 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1 第一节 依据、目的和任务.1 第二节 范围、位置和交通.3 第三节 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5 第四节 矿井可行性研究及设计情况.7 第五节 矿井生产建
2、设情况.7 第六节 周边矿井及小窑.8 第二章 矿井地质工作.9 第一节 以往地质工作.9 第二节 矿井地质工作.10 第三节 对原地质报告的评价.10 第四节 本次地质工作及其评价.10 第三章 矿井地质.13 第一节 区域地质.13 第二节 矿井地层.15 第三节 煤系地层.16 第四节 井田构造.19 笫四章 煤层、煤质及其他有益矿产.21 第一节 煤 层.21 第二节 煤 质.29 第三节 其它有益矿产.42 第五章 矿井水文地质.43 第一节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43 第二节 矿井充水条件.44 第三节 矿井涌水量.51 第四节 矿井主要水害.52 第五节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类型划分.5
3、3 第六节 供水.54 第六章 矿井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条件.55 第一节 矿井工程地质条件.55 第二节 矿井环境地质条件.58 第七章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61 第一节 瓦斯.61 第二节 煤尘爆炸性及煤层自燃倾向性.62 第三节 其他(岩浆岩).63 第四节 矿井地质条件分类.63 第八章 资源储量估算.64 第一节 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64 第二节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64 第三节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65 第四节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65 第五节 采空区边界圈定.66 第六节 块段划分.66 第七节 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67 第八节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68 第九节 共(伴
4、)生矿产.69 第十节 探采对比及资源利用情况.70 第九章 结 语.72 第一节 总 述.72 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 第二节 探采对比.73 第三节 对本生产地质报告的评价.73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73 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 附图目录 图号 顺序号 图 名 比例尺 1 1 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金发煤矿地形地质图 1:2000 2 2 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金发煤矿水、工、环综合地质图 1:2000 3 3 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金发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 1:2000 4 4 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金发煤矿含煤地层综合柱状图 1:500 5 5 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
5、金发煤矿地质剖面图 1:2000 61 6 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金发煤矿M3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2000 62 7 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金发煤矿 M5-3 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2000 63 8 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金发煤矿 M6-3 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2000 64 9 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金发煤矿 M8 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2000 65 10 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金发煤矿M14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2000 66 11 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金发煤矿M16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2000
6、 附件目录 1委托书;2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3采矿许可证复印件;4申报单位承诺书;5编制单位承诺书;6、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副本);7“贵州省毕节地区国土资源局“毕地国土资复200678号文”对纳雍县张家湾镇金发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的批复;8J101、10-1、10-2钻孔单孔柱状图。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依据、目的和任务 纳雍县张家湾镇金发煤矿(以下简称“金发煤矿”),井田面积1.3272平方公里,生产规模 15 万吨/年。为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同时更充分、合理开采井田内丰富的煤炭资源,金发煤矿拟进行技改扩能,拟提升生产能力为 30 万吨/
7、年。为搞好矿井技改及提升生产能力工作,金发煤矿业主特委托“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对该矿进行矿井地质工作,并编制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金发煤矿生产地质报告。一、编制依据 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2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12719-1991);3 煤质分类标准(GB/T15224-2004);4 煤、泥炭地质勘探规范(GZ/T0215 2002)、国土资发2007260 号文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5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公告(2007年第1号);6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生产字【2008】394
8、号);7实地及收集矿山地质、煤矿资料有: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1)金发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1:2000);(2)金发煤矿地形地质及井上、井下对照图(1:2000);(3)2006年6月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金发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图件;(4)贵州省地质资料馆收集了 J1001、10-1、10-2钻孔资料;(5)金发煤矿委托书。二、编制的目的、任务 本次地质工作的目的是为矿井技改提升能力设计和今后矿井生产提供基础地质资料。我“中心”接受金发煤矿业主的委托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该矿区进行实地踏勘和收集已有地质资料,并就对已有地质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了解其煤层分布情况,掌握煤层构造及
9、变化规律,通过分析、整理和研究资料,按照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的要求编制本报告。其主要任务是:1确定井田的地层层序及出露分布情况;2初步查明井田构造形态,初步评价井田构造复杂程度;3查明含煤地层中各可采煤层的层位、厚度、结构和可采性,初步评价各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4了解各可采煤层煤质特征和工艺性能,确定各可采煤层煤类,评价煤的工业利用方向;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 5了解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和其他开采技术条件,大致了解井田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6大致了解其他有益矿产赋存情况;7根据生产建设中揭露煤层的实际情况和钻孔见煤情况估算各可采煤层的资源/储量。第二节 范围、位置和交通 一、范围 根
10、 据 贵 州 省 国 土 资 源 厅 颁 发 的 采 矿 许 可 证。证 号:5200000820035;采矿权人:纳雍县张家湾镇金发煤矿(卿水陆);地址:纳雍县张家湾镇;矿山名称:纳雍县张家湾镇金发煤矿;经济类型:私营合伙企业;开采矿种:煤;开采方式:地下开采;生产规模:15.00 万吨/年;矿区面积:1.3272 平方公里;有效期自2008年1月至2015年7月;准才标高为1815m 至1350m。矿区由4个拐点圈定(见表1-1),矿界南北长约1580 m,东西宽约880m。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表 表 1-1 拐点号 X 坐标 Y 坐标 经度 纬度 1 35537750 2951980 105
11、 22 45 26 403 8 2 35538630 2951980 105 23 17 26 40 38 3 35538550 2950400 105 23 14 26 39 46 4 35537750 2950400 105 22 45 26 39 46 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 二、位置及交通 纳雍县张家湾镇金发煤矿隶属于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所辖。地理坐标为:东径10522451052317;北纬263946264038。井口坐标为:X=2951146.369,Y=35538327.058,Z=1820.525。与补作勘探区相邻。矿区距张家湾镇镇政府约5km,距六枝特区约60k
12、m,距纳雍县城30 km,矿山主井口距纳雍县电厂(一厂)55 km,矿区有纳雍至六枝、织金的县级公路通过,交通运输较为方便(见交通位置图1-1)。图1-1 金发煤矿交通位置图 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 第三节 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一、地形、地貌 区内地势西高东低。三叠系飞仙关组地层形成陡峭山脊,呈南北向。区内最高点位于井田西南部(T1f3)地层,海拔2050,最低点位于井田的东南部小坝水库处,海拔1806.5。相对高差243.5m。二、矿区地表水 井田地处长江流域的乌江水系,矿区内无大的河流,但冲沟发育,多呈树枝状分布,沟内水流量变化较大,位于矿区东北部溪沟调查时流量0.8 l/s,
13、位于矿区中东部溪沟调查时流量0.3 l/s,雨季常时流量较大,旱季时流量减小或干枯,动态变化显著。矿区东南部有一“小坝水库”,距主井口约520m,库容量约为200860m3。三、气候 本区位于贵州高原西部,气候温和湿润,受地势高低控制,具有垂直分带特色,在同一时节高山气温低,谷地气温高。据相邻的补作勘探区资料及中岭区气象资料记载:气温最高为32.4,最低为-7.2,最大月降雨量为520.5mm(1964年6月),年最大总降雨量为 1682.8mm(1962年),月最大蒸发量为148.3mm,年总蒸发量为1200.11606.5mm。最大风速为20 m/s,雨季多集中于5-8月,其间常有冰雹。枯
14、季多在12月至翌年4月,元月多为凌冻期。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 四、地震 1681年11月19日(康熙20年10月初10)在贵州平远州(织金县)曾发生过潞城地震(原载光绪平远州续志)。1875年6月8日(光绪元年5月初5)在平远州发生地震,第二天潭水浑浊,逾时即清。此系广西凌云5-6级地震波及所致(原载光绪平远州续志)。1966年1976年水城有记载的地震3次,最大震级为3.6 级(资料来自六盘水地震台)。1970年3月25日7时46分59.6 秒在晴隆北部石古一带曾发生过地震。其震中位置:北纬2604,东经10507。震源深度8km,震级烈度4.8 度(资料来自六盘水地震台)。1
15、983年8月25日16时30分25.7 秒在纳雍县德科发生过地震。震中位置:北纬2631,东经10521,震级3.3 级(资料来自六盘水市地震台)。据补作勘探区资料,织纳煤田在全新世构造活动性弱。场地基岩出露,无活动烈隙,地震烈度6,工业广场烈度7(摘自云南省地震局(82)云震业字第35号文件:对贵州省六盘水织纳矿区基本裂度及主要矿井场地裂度的鉴定意见)。五、经济概况 矿区及临近区域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大 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 豆、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有考烟等;工业以煤炭生产为主。第四节 矿井可行性研究及设计情况 金发煤矿区域内地质工作开展较早,根据以前的地质工
16、作、相邻矿井的地质资料和金发煤矿多年来开采的经验总结,查明了本矿区范围内可采煤层层数,其地质构造较复杂,顶、底板较为稳定。金发煤矿交通较为方便,距纳雍电厂55km 左右,煤炭主要销往纳雍电厂,为“西电东送”工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市场前景较好,同时也发展了地方经济,解决当地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为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充分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金发煤矿拟进行技改扩能,拟提升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第五节 矿井生产建设情况 纳雍县张家湾镇金发煤矿始建于1995年,属张家湾镇个体煤矿,以前由于技术等诸多原因,矿井有一些系统布置不合理,经“纳雍县关井压产领导小组”研究同意,
17、按3万吨/年的开采设计方案进行技改,开采M8、M16 煤层。2006技改扩能后,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属私营合伙企业,布设有主井、风井,主采M8、M16 煤层,形成一定采空区。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 现金发煤矿处于技改建设中。第六节 周边矿井及小窑 据调查,区内在煤组露头部位,2004年以前有生产小窑及老窑,多在秋、冬两季以当地村民开采为主。主要开采M6-3、M6-4、M8、M14 号煤层。开拓方式一般以沿煤层倾向掘进,后平巷开采,锹镐作业,油灯照明,人力运输,自然通风,简易支护,系土法开采。一般开采时间不长,开采不深,其主要原因:1、坑道内涌水、积水,无排水设施;2、坑道顶
18、板垮坍,支护不利;3、通风不良,人感至窒息;4、瓦斯事故;5、遇断层煤层中断。本次工作无法进入老窑进行调查,只能通过调查走访进行调查。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 第二章 矿井地质工作 第一节 以往地质工作 1996年12月,贵州煤田地质局142队在补作勘探区进行过普查工作,并提交了贵州省纳雍县补作勘探区普查地质报告。2001年10月,纳雍县张家湾金发煤矿由纳雍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简测组进行地质简测,并提交了纳雍县张家湾镇金发煤矿地质简测报告。2006年6月贵州奇星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做过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毕节地区国土局以“毕节国土资复【2006】78号”文批准了该报告,获得地质资源量908
19、.23 万t,其中:332类型资源量57.07 万t,333类型资源量196.81 万t,334?类型资源量653.77 万t,禁采区资源量3.98万t,已开采煤层资源量0.58 万t。2006年10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在补作勘探区进行过勘探工作,并提交了贵州省纳雍县补作井田煤炭勘探报告。通过对所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历次地质工作成果,对该矿范围内煤层赋存情况、构造变化规律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有了一定了解;为本次工作奠定了基础。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 第二节 矿井地质工作 金发煤矿属小型矿山,采用斜井开采,在主斜井两侧不同标高位置掘进集中运输巷道,再沿集中运输巷道两
20、侧布置上上或下山,将煤层切割成系列开采区段开采。金发煤矿工程布置大多开采M8 煤层,同时揭穿M14 和M16 煤层,共穿越10条断层,其中F3、F8断层断距30m 左右。其他的断层断距较小。巷道采用罗盘皮尺、经纬仪实测,并绘制有采掘工程平面图(见图4-4),能反映井下生产中的地质构造情况,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类。结合地表构造及钻孔资料,能满足矿井生产地质报告编制的需要。第三节 对原地质报告的评价 2006年6月贵州奇星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提交的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金发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贵州省毕节地区国土资源局以“毕地国土资复200678 号文”批准了该报告。该报基本上查明了井田地层、地质构造
21、及开采技条件,初步估算了井田范围内的煤炭资源量。能满足矿井原生产要求。第四节 本次地质工作及其评价 一、工作量 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 本次地质工作,地表的地形地质图修测采用手持GPS 结合地形地物定点定位,地层产状用地质罗盘量取,巷道见煤点高程均为矿方提供。在地表修测地形地质图约1.8km2:其中,修测地质界线及煤层露头线11条、布置地质剖面3条,临时观测点4处,调查老窑4处。收集资料有:(1)金发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1:2000);(2)金发煤矿地形地质及井上、井下对照图(1:2000);(3)2006年6月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金发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图件;(4)在贵州省地质
22、资料馆收集了 J1001、10-1、10-2钻孔资料;(5)煤样监测报告;(6)金发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二、工作质量评述 本次工作采用的12000地形图(由矿方提供),该图为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等高距5m。能够满足本次工作要求。地质填图中地质资料配合地形图绘制而成,能够满足本次工作要求。根据地质勘探原则,布置3条地质剖面线(10线、J10线、11线)兼水文地质剖面,剖面通过钻孔。且有标高控制。收集的J1001、10-1、10-2钻孔进尺共891.63m,钻孔质量见表2-1。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 钻探工程质量表 表 2-1 序号 钻孔编号 开孔 层位 终孔
23、 层位 孔深(m)钻探评级 测井评级 取芯(m)钻孔级别 孔 斜 测深(m)斜度 1 10-1 滑坡体 P3 256.90 特 甲 221.23(P2)特 254.00 3 2 10-2 滑坡体 P3 360.50 甲 乙 245.49(P2)甲 357.00 2.5 3 J1001 滑坡体 K7 274.23 甲 甲 249.42 甲 270.00 2.80 煤矿巷道图及见煤点标高均为矿方提供,其可靠性和质量基本能够满足本次工作要求。野外调查修测成果,其观测及计算限差均符合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要求,可以满足本次生产地质报告对点、线、面及高程的精度要求。三、采样 本次工作未进行采样,所有化验数
24、据、资料均由矿方提供。四、测试 本次工作均未采样化验及测试。五、采空区的圈定 根据煤矿生产情况、结合实地调查及矿方提供的采掘工程资料,以矿区实际采空的范围圈定采空区(由矿方提供),采空区的圈定基本合理。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 第三章 矿井地质 第一节 区域地质 一、区域地层 区域内除峨嵋山玄武岩组外,均为沉积岩。区域地层缺失中、上寒武统、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地层。三叠系地层分布最广,二叠系地层次之,详见表3-1。二、区域构造 井田位于织纳煤田纳雍县境内。织纳煤田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杨子准地台(级)上杨子台褶带(级)黔中断拱(级)。其区域构造发育史表明:寒武纪晚期至石炭纪早期本区为黔
25、中隆起,发育有三条古深大断裂:黔中断裂(EW)位于勘探区北部;水城至紫云断裂(NW)位于西部;贵阳至师宗断裂(NE)位于东部。其构造形迹的发生、展布、定型完全由三条古深大断裂所控制,因而区域内有三种构造形式:北西向构造以褶曲为主;如:百兴向斜、加嘎背斜、水公河向斜等;东西向构造既有褶曲构造又有断裂构造;如百泥箐向斜、NF20;北东向构造主要以断裂构造为主体,如NF10 等。三种形式互有干扰,构成复杂的构造形态,见图2-1。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 区 域 地 层 简 表 表 3-1 地层系统 平均 厚度(m)岩性简述 界 系 统 组(段)代号 新生界 第四系 Q 坡积、残积、洪积、河
26、漫滩堆积山麓堆积。中 生 界 侏罗系 下统 香溪煤组 J1x 100 黄至褐色、表灰色、中粗粒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富含云母片,斜层理发育。三 叠 系 中统 关岭组(T2g)上段 T2g3 267.18 下部为浅灰色,白云质灰岩夹薄层泥灰岩;中部为浅灰色薄层状隐晶质白云岩;上部是厚层状隐晶质灰岩。中段 T2g2 264.00 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隐晶质灰岩。上部平少许白云质灰岩,中部夹有瘤状灰岩。下段 T2g1 236.72 底部为绿豆岩;上部为角砾状岩层及白云质泥灰岩;中部为杂色泥岩夹中厚层状白云质泥灰岩;上部是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及泥灰岩。下统 永宁 镇组(T1yn)上段 T1yn2 34
27、8.20 下部为蓝色、蓝绿色泥岩,中部是灰色隐晶质灰岩,上部是浅灰色薄层状至中厚层状白云岩,向上有角砾状砾岩。下段 T1yn1 201.711 灰色、厚层状,质纯石灰岩。下部岩溶发育。飞仙 关组(T1f)T14+5 266.0 底为泥灰岩,下部为灰紫色粉砂岩,中部为灰岩,泥灰岩夹钙质细砂岩;上部为粉砂岩;顶部为红紫色泥岩,产瓣鳃类化石。T1f1-3 329.16 下部为灰绿色,灰色砂质泥岩,钙质粉砂岩;中部灰岩,具鲕状构造;上部是紫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产瓣鳃类动物化石。古 生 界 二 叠 系 上统 大隆组 P2d 21.00 灰色粉砂岩夹薄层蒙脱石粘土岩及泥质生物灰岩。产腕足类、瓣鳃类、头
28、足类化石。长兴组 P2c 18.76 泥质粉砂岩夹灰岩透镜体,顶底为泥灰岩及燧石灰岩。产腕足类、瓣鳃类化石。龙潭组 P2l 318.00 以碎屑岩为主,夹有菱铁岩、铁铝岩、生物灰岩及煤层。产有瓣鳃类、腕足类、头足类、腹足类、蕨类及轮叶类等动、植物化石。峨嵋山组 P2 115.00 玄武岩中夹角砾状玄武岩及灰岩和碎屑岩,为间歇性喷发的火山岩系。下统 茅口组 P1m 336.00 浅灰色、灰白色灰岩,中上部含燧石结核及燧石层和生物灰岩,产有蜓科化石。栖霞组 P2q 258.00 深灰色及灰黑色燧石结核灰岩夹少量白云质灰岩。梁山组 P1l 42.00 由砾岩,石英砂岩及杂色泥岩组成,夹薄煤 1-3层
29、。石炭系 C 68.00 中下部粗晶白云岩;上部为灰岩,产蜓科化石。寒武系 下统 杂色砂质泥岩、粉砂岩。下部夹灰岩、泥灰岩。产腕足类,古杯海绵化石;中部夹石英砂岩,产雷氏三叶虫化石。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 3-1 区域构造纲要图 第二节 矿井地层 张家湾镇金发煤矿矿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P3)、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及第四系(Q)。1峨眉山玄武岩(P3):灰绿色、暗绿色、深灰色及灰黑色块状玄武岩、隐晶质结构,气孔、杏仁状构造,细密,坚硬,节理较发育。顶部以凝灰岩与龙潭组分界,厚252400m,平均厚度为325m。wo
30、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 与上覆地层龙潭组呈假整合接触。2龙潭组(P3l):上部为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石灰岩,厚111.06m;中部为粉砂岩、砂质泥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厚113.48m;下部为石灰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粉砂质泥岩、铝土质泥岩、铝土岩和铁铝岩,厚81.31m。本组地层总厚度为305.85m。3长兴组(P3c):以深灰至灰色细砂岩、粉砂岩为主,间夹钙质泥岩及薄层灰岩35层,含燧石条带及结核。底部以K2灰岩底与龙潭组分界。产中华准全形贝、阿尔法剌围脊贝、伸腰岩剌围脊贝、弯槽阿尼丹贝、短心蛤等腕足、瓣鳃类动物化石。厚度21.
31、65m。4大隆组(P3d):由一套深灰色硅质灰岩、间夹薄层粉砂质泥岩、灰岩、黄灰绿色蒙脱石泥岩数层组成。产腕足类、瓣鳃类动物化石。厚度13.24m。5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由紫红、灰等杂色粉砂岩、细砂岩、灰岩及泥质灰岩组成,间夹黄灰色粘土岩。厚度为595.0m。6第四系(Q):深褐色、黄色残、坡积物:砂、砾石、亚粘土砂土及腐质层。厚度020m。第三节 煤系地层 该井田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地层,上部为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 泥质粉砂岩和石灰岩,厚111.06m;中部为粉砂岩、砂质泥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厚113.48m;下部为石灰岩、粉
32、砂岩、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粉砂质泥岩、铝土质泥岩、铝土岩和铁铝岩,厚81.31m。本组地层总厚度为305.85m。龙潭组上、中、下三段含煤情况见表3-2。分述如下:下段(P3l1):K7顶至P3顶,厚度69101.0m,平均为81.78m,含K7、K11、K12灰岩标志层,含煤1224层,一般在16层左右,含煤层平均厚度7.94m,仅M32、M33 号煤层为零星至局部可采,含煤系数9.20%。中下部岩性较粗,一般为细砂岩至粉砂岩,表明其沉积时期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强,主要属近海岸三角洲沉积。该段产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如:动物化石舌形贝,植物化石:栉羊齿等。中段(P3l2):K5底至K7顶,
33、厚度93.66136.00m,平均厚度为113.53m,含煤层45层,含煤层平均厚度为10.30m,含煤系数9.07%,含可采煤层M14、M16 号煤层,平均厚度4.34m,零星可采煤层20号等煤层。含可采煤层系数为3.82%。其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等,垂向上K7 以上岩性由细变粗,即到M14 号煤层顶板,基本上为细砂岩、粉砂岩,然后再由粗变细,到K5底沉积薄煤层至煤线,该段岩相主要为陆相岩性,产丰富的植物化石(栉羊齿、鳞目、瓣轮叶等)及少量动物化石。上段(P3l3):K2(石灰岩)底至K5(粉砂质泥岩)底,厚度 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 85128.16m,平均厚
34、度104.35m,含煤层79层(M3、M5-1、M5-2、M5-3、M6-1、M6-2、M6-3、M6-4、M8、M9),可采煤层7层(M3、M5-3、M6-2、M6-3、M6-4、M8、M9),含煤平均厚度13.52m,含煤系数为12.95%,含可采煤层平均厚度为11.02m,平均含煤系数为10.56%,其主要岩性为砂质泥岩以及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从垂向上看,含灰岩薄层较多,表明小型海进、海退较频繁,属海相、陆相交互沉积;从横向表明每一 次海进、海退沉积旋回均有灰岩薄层沉积,稳定性较好,分布广泛,是含煤地层较好的对比标志。龙潭组含煤层情况表 表 3-2 地 层 煤 层 总 计 可
35、采 煤 层 代号 厚度(m)层数 厚度(m)含煤系数 层数 厚度(m)含煤系数 P3l3 85128.16 104.35 1218 15 8.0716.17 13.52 12.95%58 8 7.5013.82 11.02 10.56%P3l2 93.66128.89 113.53 1431 17 7.7815.10 10.30 9.07%03 2 04.51 2.94 3.82%P3l1 69.00101.00 81.78 52-24 16 5.0010.15 7.94 9.2%从上表可知该井田龙潭组含煤层层数、厚度变化情况如下:1、在横向上,从北到南煤层总层数、总厚度变化均不大,但总可采层
36、数、总厚度均有递增趋势。2、在垂向上,该井田垂向上含煤情况变化较大,主要表现在含煤层总层数、可采层数及厚度等方面。含煤层数:上段含煤层总层数比中段、下段少,可采层数比中段、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 下段多,由此在垂向上含煤总层数从上至下递增趋势明显。而可采层数递减趋势明显。含煤层厚度:上段含煤层总厚、可采煤层总厚几乎为中段、下段之和,而中段有M14、M16 号两层煤层可采,下段仅有局部或零星可采煤层。由此表明从上至下含煤层厚度、可采厚度递减趋势明显。综上所述,该井田内龙潭组含煤地层,可采煤层主要分布在龙潭组上段(P3l3),距长兴底80m 左右的剖面内,其下40m 左右(P3l2段)
37、有14号煤层,大部可采,再往其下45m 左右有M16 号煤层,全区可采,煤层煤厚及层位稳定可靠。而(P3l1)段仅有局部或零星可采煤层。第四节 井田构造 矿区属补作向斜北西翼,仅矿区范围为单斜构造,地层倾向270;地层倾角为10 20,平均为15,本矿界范围内地表及钻孔及井下发育10条断层:F1断层:正断层,断层走向近似南北向,倾向近东,对M14、M16 煤层影响大,对其他煤层无影响。F2断层:正断层,断层走向近北东南西向,倾向近北西,深部交于F1断层,对区内M16 煤层影响较大。F3断层:正断层,断层走向近似北东南西向,倾向近东南,倾角约80,对区内的煤无影响。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
38、编辑 F5断层:逆断层,断层走向近似北东南西向,倾向近东南,对区内的M6-2、M6-3、M6-4、M8 煤层影响较大。F6断层:正断层,断层走向近似北东南西向,倾向近东南,对区内的M6-4、M8 煤层影响较大。F7断层:正断层,断层走向近似南北向,倾向近东,断距较小,对区内的M8 煤层影响小。F8断层:正断层,断层走向近似北东南西向,倾向近东南,倾角约70,断距约20m,对区内的煤影响较大。F31断层:逆断层,断层走向近似北东南西向,倾向近东南,倾角约50,断距约30m,对区内的M16 煤层影响大。F38断层:逆断层,10-2钻孔揭露,断层走向近似北西南东向,倾向近北东,断距约7m,对区内的M
39、6-2、M6-3、M6-4、M8、M9、M14 煤层影响较大。F38-1断层:正断层,10-2钻孔揭露,断层走向近似北西南东向,倾向近北东,断距约10m,对区内的煤层影响大。根据煤矿巷道揭露情况,矿井小断层发育,对煤矿开采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较小。综上所述,矿井构造复杂程度中等。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 笫四章 煤层、煤质及其他有益矿产 第一节 煤 层 一、含煤性 该井田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地层,平均厚度为305.85m,含煤层4357层,一般为50层左右,其总厚度18.6540.52m,平均29.86m,含煤系数9.74%,含可采煤层(M3、M5-3、M6-2、M5-3、M6-4、M8
40、、M9、M14、M16)共9层,煤层总厚8.1016.28m,平均厚度12.19m,其中,全区可采的煤层有3层(M6-4、M8、M16 号煤层),其可采平均总厚度4.70m;大部可采的煤层有4层(M3、M5-3、M6-2、M6-3号煤层),其可采平均总厚度5.84m;局部可采的煤层有2层(M9、M14 号煤层),局部可采平均总厚度为1.65m。详见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4-1。二、可采煤层 M3 号煤层:厚度02.86m,平均厚度1.27m,煤层采用厚度02.17m,平均采用厚度1.23m,煤层厚度变化不大,煤层结构简单,有极少数夹一层夹矸,属较稳定型煤层,大部可采。位于龙潭组含煤地层上段上部,距
41、K2标志层78m。直接煤层顶板为灰岩,全区发育稳定,但厚度较薄,一般0.20m左右,间接顶板一般为粉砂质泥岩、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 泥质粉砂岩,产丰富的动,直接底板一般为泥岩,产丰富的根部植物化石。M5-3 号煤层:厚度0.216.51m,平均厚度3.00m;煤层采用厚度0.216.41m,平均采用厚度2.82m,煤层结构较简单,一般不含夹矸,但有少部分含一至两层夹矸,含夹矸时,一般上分层薄,下分层厚,属较稳定型煤层。位于龙潭组上段中上部。煤层顶板一般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偶有粉砂质泥岩;底板泥岩,产丰富的植物根化石。M6-2 号煤层:厚度03.96m,平均厚度1.35m,一般不
42、含夹矸,煤层多数为单一煤层,偶含12层夹矸,局部可采,层位不稳定。位于龙潭组上段中部,距蜒层(灰岩)标志层8m 左右。煤层顶板一般为粉砂质泥,少数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底板泥岩,有时为粉砂质泥岩,产丰富的植物根化石。M6-3 号煤层:厚度09.42m,平均厚度1.91m,煤层采用厚度08.68m,平均采用厚度1.80m,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层结构较简单,夹有0-2层夹矸,夹矸一般为泥岩,属较稳定型煤层。位于龙潭组上段中下部,蜒层与K4标志层之间,一般情况距M6-2 号煤层810m,距M6-4 号煤层45m 左右。煤层直接顶板一般为粉砂质泥岩,少数为泥质粉砂岩,直接底板为泥岩,产植物根化石。M6
43、-4 号煤层:厚度06.76m,平均厚度1.53m,煤层采用厚度06.96m,平均采用厚度1.53m,除异常点外,煤层厚度变化不大,为 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 单一煤层,煤质较好,区内局部可采,层位不稳定,位于龙潭组上段中下部,距离K4 标志层10m 左右。直接顶板一般为粉砂质泥岩,直接底板一般为0.200.80m浅灰色团块泥岩,产丰富的植物根化石。M8 号煤层:厚度0.764.14m,平均厚度2.18m,煤层采用厚度0.963.70m,平均采用厚度1.90m,层位稳定、厚度变化较小,全区可采,大部为单一结构,局部夹1-2层夹矸,夹矸为泥岩或炭质泥岩,有夹矸时一般上分层比下分层薄,
44、且肉眼观察其煤质较差,含丰富的硫铁矿散晶,属稳定型煤层。位于龙潭组含煤地层上段下部,K4标志层之下,K5 标志层之上。煤层直接顶板大多为粉砂岩、细砂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直接底板一般为0.50m左右的浅灰色泥岩,间接底板为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M9 号煤层:厚度02.28m,平均厚度1.47m,煤层采用厚度01.57m,平均采用厚1.47m,厚度变化较大,煤层结构单一,区内局部可采,层位不稳定,位于M8 号煤层以下K5 标志层之上,与M8 号煤层间距一般10m 左右,其间一般有12层薄煤线,层位、层间距稳定。直接顶板一般为薄层泥岩,间接顶板岩性逐步变粗为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M
45、14 号煤层:厚度0.202.75m,平均厚度1.50m,煤层采用厚度0.202.30m,平均采用厚度为1.50m,一般为单一煤层,但有时分岔为M14 上、M14 下煤层,属较稳定型煤层。位于井田含煤地层中部,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 即K5标志层之下,辅助标志层泥标之上,与K5的间距一般为25m 左右,与泥标的间距一般为15m 左右,上与M8 号煤层间距在40m 左右,其下与M16 号煤层间距45m 左右。直接顶板多为一套粉砂岩或细砂岩,底板一般为粉砂质泥岩、泥岩等。M16 号煤层:厚度1.492.77m,平均厚度2.13m,煤层采用厚度1.492.19m,平均采用厚度2.13m,
46、煤层厚度变化较小,煤层结构简单,为单一煤层,层位稳定,全区可采煤层,属稳定型煤层,肉眼观察煤质很好。位于龙潭组中段(P2l2)下部,其上距辅助标志层泥标15m 左右,其下距K7 标志层33m 左右,全区发育,层位稳定。一般情况在距其顶板8m 左右有一薄煤层,其形态特征明显,是良好的辅助对比标志。煤层顶板一般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灰色至深灰岩泥岩。三、煤层综合评价 煤层稳定性评价一般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两手段进行综合评价。(一)定量评价:根据煤层稳定评价标准,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煤层进行定量分析,所采用的主要指标煤层厚度变异系数、可采率等。变异系数反映出煤层厚度变化的程度和偏离煤层平均厚度
47、的幅度,能直观地反映煤层稳定程度的变化,变异系数数值越小,煤层稳定程度越好,反之则较差,可采率反映的是煤层厚度大于最低可采点的比例,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 可采率越大,煤层稳定性越好,反之则越差。通过计算各煤层的变异系数、可采率与稳定程度指标与评价标准表综合对比得出:M8、M16 号煤层为稳定型煤层,M3、M6-4 号煤层为稳定较稳定型煤层,M5-3、M6-3、M6-2、M9、M14 号煤层为较稳定型煤层。表4-2煤层稳定性评价标准表。煤层稳定评价标准表 表 4-2 可采率 煤层可采率(%)100 90 90-60 60-40 全区可采 基本可采 大部可采 局部可采 稳定程度 稳定
48、 稳定较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煤层变异系数(%)煤层厚度 变异系数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3.5 40 40-70 70 3.5-1.31 35 35-65 65 1.30-0.81 30 30-60 60 0.80 25 25-55 55 (二)定性分析:主要依据各煤层厚度、结构变化情况分析得出M6-4、M8、M16 号煤层为稳定型煤层,而M3、M5-3、M6-2、M6-3、M9、M14 号煤层为较稳定型煤层。word 文档 可自由复制 I编辑 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 表 4-1 煤层编号 煤层厚度 煤层煤层结构 稳定程度评价 煤层间距(m)煤层真厚 采用厚度 夹矸层数 复杂 程度 可采率(%)
49、变异 系数(%)可采 程度 稳定 程度 最小最大 平均 最小最大 平均(点数)最小最大 平均(点数 点 面积 3 0.002.86 1.27 0.002.17 1.23 01 0 简单 91 93.31 29 基本 可采 较稳定 21.5343.96 31.45 5-3 0.216.51 3.00 0.216.41 2.82 02 1 较简单 89 99.20 57 基本 可采 较稳定 7.0726.62 16.39 6-2 0.003.96 1.35 0.003.96 1.35 03 0 简单 79 45.72 53 局部 可采 不稳定 016.42 4.25 6-3 0.009.42 1.
50、91 0.008.68 1.70 02 0 较简单 81 94.82 79 基本 可采 较稳定 0.5011.80 4.08 6-4 0.006.96 1.53 0.006.96 1.53 01 0 简单 97 95.89 26 基本 可采 不稳定 10.0920.82 15.41 8 0.964.14 2.18 0.963.70 1.80 03 1 较简单 100 28 全区 可采 稳定 5.417.57 11.04 9 0.002.28 1.47 0.001.57 1.47 03 0 简单 56 22.39 41 局部 可采 不稳定 32.3450.60 41.56 14 0.2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