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年高中地理必修1必背考点.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239470 上传时间:2024-06-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7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中地理必修1必背考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3年高中地理必修1必背考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3年高中地理必修1必背考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3年高中地理必修1必背考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3年高中地理必修1必背考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点1.理解不一样级别天体系统概念:天体之间因互相吸并互相绕转,构成不一样级别天体系统。 太阳系地月系银河系 其她行星系 其她恒星系河外星系级别:总星系 尤其提醒:目前人类已知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总星系,它不等同于宇宙,而是指人类目前所能观测到最大宇宙范围。考点2.阐明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注: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恒星。考点3.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为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等。 为人类提供有开发前景新能源。太阳能长处:取之不尽、廉价且无污染。尤其提醒

2、:太阳对地球影响最重要体现为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考点4: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对电离层影响:太阳活动会引起电离层扰动,影响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对地球磁场影响: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从而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对旳指示方向;还会使两极(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太阳黑子数与地球降水量之间存在着一定有关性。尤其阐明:(1)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依次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咱们肉眼所见是太阳光球层。)(2)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重要标志,周期都约为。黑子出目前光球层,耀斑出目前色球层。考点5懂得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殊行星,理解地球上

3、存在生命条件。(1)一般性从运动特性看,地球与其她七大行星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等相似特性。从构造特性看,在质量、体积等方面,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2)特殊性体现:地球是太阳系中目前人类发现唯一存在生命天体。地球上存在生命条件:外部条件:安全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稳定光照条件(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变化)。自身条件:合适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日变化和年变化都较小。); 适合生物呼吸大气(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 液态水(地球内部水随物质运动带到地表,遇地表合适温度)。 尤其提醒:地球上存在生命条件有外部条件,也有自身条

4、件,外部条件除地球具有外,其她七大行星也具有,因而自身条件更关键。考点6:懂得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和速度。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周期:一种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自转3600)地球自转 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到处相等。 速度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 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方向:自西向东(规定:公转轨道上标为逆时针)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1个恒星年地球公转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速度 近日点快,时间为1月初 远日点慢,时间为7月初 轨道:靠近正圆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种焦点上 警示:地球自转速度只有空间变

5、化而没有时间变化。如不一样都市比较,北京和南京角速度相等,北京纬度高于南京,北京线速度不不小于南京;地球同步卫星角速度和线速度与地面对应地点相比,角速度相等,同步卫星线速度不不不小于地球表面对应地点。比较地球自转速度时要注意极点特例,南北极点上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无论是地球公转线速度还是角速度,都是近日点快,远日点慢。考点7.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地球自转。(1)昼夜更替 周期:一种太阳日,即24小时。 意义:使地球表面温度日变化不太大,有助于生命存在。注意:昼夜现象产生原因:地球自身不发光且不透明。 产生原因:地球自转。 规律:东早西迟,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似。(2

6、)地方时 计算措施:东加西减时间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由于赤道上长年昼夜等长,因而赤道上总是6时日出(即赤道与晨线交点为6点),18时日落(即赤道与昏线交点为18点)。注意:“地方时总是东早西迟”这一说法是对旳,不过不可以说“东边地点总是比西边地点先看到日出”,对旳说法是“同纬度地区,东边地点总是比西边地点先看到日出”。总结: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产生时差产生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考点8:理解黄赤交角地理意义(1)黄赤交角含义: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夹角,目前可视为定值,度数为2326。(2 ) 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 规

7、律:如右图尤其提醒:1、右图中均是北半球节气南北半球季节和节气与北半球相反。2、把太阳直射北半球六个月(即从春分到秋分)称北半球夏六个月。考点9:理解四季更替现象,并解释其成因(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变化原因: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变化规律A.纬度变化:同一时刻,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分日: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B.季节变化:对于全球任何一种地点而言 ,直射点移向该地点,则该点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变大,距直射点近来时最大;反之,则逐日减小,最远时最小。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整年最大值,南半球达整年最小值

8、。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整年最大值,北半球达整年最小值。尤其提醒: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一年有两次最大值(春分和秋分)和两次最小值(冬至和夏至);赤道和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一年有两次最大值(直射时)和一次最小值(冬至或夏至)。判断某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即:太阳直射点在哪个纬度,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就由该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判断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看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即:直射点移向该地点,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变大;反之,则逐日变小。(2)昼夜长短变化变化原因: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昼夜长短状况取决于太阳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那

9、个(南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地附近出现极昼。 昼夜长短变化状况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直射点向哪个(南、北)半球移动,那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特殊地点:赤道一直昼夜等长;特殊时间:春、秋分,全球昼夜等长。(3)四季更替原因:一年中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划分:从天文含义看,夏季就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季节,冬季就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季节。纬度差异A低纬度地区:整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B高纬度地区:整年皆冬,季节更替也不明显。C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大,昼夜长短变化也较大,且两者同步达最大值或最小值,单位面积上获得太阳辐射

10、能变化大,四季更替最为明显。总结:归根结底四季现象是黄赤交角引起,假如黄赤交角为0,则各地无四季变化。补充:黄赤交角变化对五带范围影响: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也变大,温带范围变小。若黄赤交角变小,则热带范围变小,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考点10懂得地球圈层构造,理解各圈层重要特点 地球圈层构造重要特点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大气圈大气圈重要成分是氮和氧,低层大气伴随海拔高度增长,大气密度、气压、温度都下降。水圈水圈是一种持续而不规则圈层。水圈主体是海洋水;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为亲密。而陆地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总称,其范围波及岩石圈上部、水圈所有

11、和大气圈下部,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某些。内部圈层(位于地表如下)地壳是一种持续圈层,大陆某些较厚,大洋某些较薄。地幔地幔中有一软流层,它是岩浆重要发源地。地核地核由铁和镍构成,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注意:岩石圈是地壳及上地幔顶部共同构成(软流层以上某些) ,构成物质是各类岩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互相联络、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自然地理环境。考点11理解岩石圈三大类岩石重要特点岩石圈由多种岩石构成,岩石按成因分三大类。岩浆岩: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波及侵入岩(花岗岩)和喷出岩(玄武岩)。花岗岩岩性坚硬,质地致密,可作装饰材料,玄武岩有

12、大量气孔。沉积岩:裸露在地表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外力作用)下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和石灰岩。沉积岩特性有具有层理构造常具有化石。变质岩:地壳中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下,矿物成分和构造发生不一样程度变化(变质作用)而形成,如大理岩(由石灰岩变质而成)、片麻岩(由花岗岩变质而成)、板岩(由页岩变质而成)。考点12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1)概念:从岩浆到形成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过程被称为岩石圈物质循环。(2)过程:地球内部岩浆,通过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步,这些已生成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

13、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如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岩浆。这种从岩浆到形成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过程,就是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如图:读图要领:六箭头图:一进一出是岩浆,沉积岩和变质岩不可调换。八箭头图:三进一出是岩浆,沉积岩和变质岩可调换。注意:构成岩石圈三大类岩石是可以互相转化,但三大类岩石并不是都可以直接转化,如沉积岩和变质岩不可以直接转化为岩浆岩,只有岩浆才能直接生成岩浆岩。考点13:理解褶皱、断层重要特点、成因及地表形态1 褶皱:地壳运动产生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分为背斜构造和向斜构造背斜特点:岩层向上拱起 成因:地壳运动产生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向上弯曲。地表

14、形态:背斜隆起成山岭(内力);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轻易被侵蚀而成谷地(外力)。向斜特点:岩层向下弯曲 成因:地壳运动产生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向下弯曲。地表形态:向斜凹陷而成谷地或盆地(内力);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外力)。2断层:地壳运动产生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错动、位移。特点: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错动、位移。成因:地壳运动产生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强度。对地表形态影响:断层一侧上升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如华山、泰山、庐山;断层一侧下沉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断层线处常形

15、成陡崖。补充:地质构造实践意义: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向斜构造中多地下水。隧道、水库选址尽量要避开断层。修地下隧道选在背斜处。(选用背斜修筑地下隧道原因:背斜拱形构造安全稳固;易施工;不易积水。断层处不合适修建水库原因:地基不稳固;也许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还会导致水库蓄水渗漏。) 内力作用重要表既有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其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重要内力作用。警示:注意区别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地质构造波及褶皱和断层,褶皱可分为背斜和向斜,断层可分为地垒和地堑;构造地貌重要指山岭、山谷等地表形态。考点14:结合实例,阐明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影响。1、移动规律:随太阳直

16、射点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体夏季偏北,冬季偏南。2、对气候影响:重要影响降水。气压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带来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风带:由低纬吹向高纬风带,会发生降温现象,轻易带来降水,较湿润,(如西风带);若由高纬吹向低纬风带,会发生气温升高现象,不易形成降水,较干燥。如(信风带、极地东风带)。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性分布规律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整年高温多雨赤道附近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整年温和湿润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

17、风带控制整年炎热干燥回归线附近大陆中部和西部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信风带控制整年高温,有明显干湿季变化热带雨林南北两侧警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不能直接说成“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冬季南移”,要考虑北半球和南半球季节。补充:气候类型分析判断:世界气候类型判断重要根据气温、降水这两个主导要素进行,先根据气温、再根据降水环节来分析,简便易行。一、判断措施和环节第一步:根据气温高下判断某气候所在半球,假如7、8月份气温最高,为北半球;假如1、2月份气温最高,为南半球。

18、第二步:根据气温曲线中最冷月气温值,判断气候类型范围。热带型:最冷月15,长年高温。 亚热带型:最冷月在0以上,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温带型:最冷月0如下(温带海洋气候除外,在0以上),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第三步:综合考虑热量带和降水季节分派判断详细气候类型。考点15:理解水循环过程和重要环节(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循环运动过程。(2)类型: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3)水循环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循环运动途径,重要波及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19、。(4)目前人类活动可以影响重要环节是地表径流。如修建水库,可调整水时间分布不均;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可调整水空间分布不均。阐明:水汽输送是由风推进。影响国内降水重要是夏季风和台风。未登陆台风参与海上内循环;国内夏季风属于水汽输送环节。考点16:结合实例,阐明水循环地理意义。实现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互相联络。使陆地水不停得到更新和补充。塑造地表形态(如喀斯特地貌、三角洲)。对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热量传播起着重要调整作用。促使了地球表层多种化学元素迁移。考点17:理解世界洋流分布规律1、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大洋环流;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大洋环流;3、

20、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考点18:结合实例,阐明洋流地理意义。(1) 全球性大洋环流可以增进高下纬之间热量输送和互换,调整全球热量平衡。(2)对沿岸气候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如: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位于北极圈内俄罗斯摩尔曼斯克港长年不冻。澳大利亚西海岸荒漠形成,沿岸西澳大利亚寒流起了重要作用。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形成,沿岸秘鲁寒流起了重要作用。(3) 对海洋生物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渔场:北海渔场 、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上升流海区形成渔场:秘鲁渔场(4) 对航海影响:顺洋流航行,船速较快,省时,省燃料;逆洋流航行,船速较

21、慢。 寒暖流相遇海域及寒流流经海域轻易出现海雾,不利于航行。(5)对海洋污染影响:有利:加速净化速度。 不利:扩大污染范围。考点19: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体现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整体性体现地理环境各要素都与环境总体特性协调一致,例如,西北内陆地区总体特性是干旱,青藏高寒区总体特性是寒冷地理环境整体性还体目前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她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地理环境是一种整体,一种区域变化会影响到其她区域。对人类活动意义:规定人们在运用和改造环境过程中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关系,协调发展。改造某要素时,应注意对其他要素以至整个环境所带来也许影响。还要注意不一样区域之间协调发展。考

22、点20: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辨别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极地辨别异规律:形成原因:太阳辐射纬度变化主导原因:热量(是基本)体现:自然带沿着纬线方向(东西方向)延伸,沿着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更替自然带沿着纬线方向(东西方向)延伸,沿着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更替。经典地区:低纬度和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最明显从沿海到内陆地辨别异规律:形成原因:自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渐递减 (海陆位置变化)主导原因:水分(是基本)体现:自然带平行于海岸方向(南北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东西方向)更替经典地区:中纬度大陆地区最明显垂直地辨别异规律: 形成原因:水热状况及其组合垂直变

23、化体现:自然带沿水平方向延伸,垂直方向更替经典地区:低纬度高山最明显(纬度越低,山体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越丰富)考点21: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差异性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地理环境差异性规定人类在运用和改造环境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考点22:结合实例,阐明旱涝、台风、寒潮和地震发生重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干旱重要成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危害:农业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防治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兴修水利;选育耐旱品种;植树造林;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等。洪灾重要成因:气象原因:强降雨、大量冰雪迅速融化、冰凌堵塞河道等;地形原因:

24、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等。危害: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爆发;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防治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兴建水库;修建堤坝;疏浚河道;开辟分洪区;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提高森林覆盖率等。台风重要成因:强烈发展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危害: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防治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转移住在低洼区和危房内人员;加固户外易被吹动东西;备好应急用品等。寒潮重要成因:冬六个月强冷空气入侵。(冷锋强烈发展而成)危害:农作物和牲畜遭受冻害;大雪、冻雨等影响交通、电力和通讯;危害人体健康等。防治措施:公布精确信息和警报;做好防寒、防风准备等。地震重要成因:地壳运动(或内力作

25、用)使岩石圈忽然发生破裂、错动而引起。危害:破坏建筑物、地面、山体等;建筑物等倒塌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海底地震引起海啸,导致沿海地区破坏;引起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瘟疫等次生灾害。防治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采用工程措施对建筑物抗震设防和抗震加固;进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和训练、演习;建立防震减灾体系;制定防震减灾规划、筹划、地震应急预案等。阐明:国内最常用、分布最广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考点23:结合实例,阐明在不一样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意义1以土地资源为例:不一样生产力条件下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影响采猎文明阶段:土地数量对人类影响不大,质量影响较大。农业文明阶段:

26、土地数量和质量都成为重要影响原因。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质量和数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制约原因。土地用途多样化,使土地质量含义和原则发生本质变化。2以水资源为例:不一样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影响采猎文明阶段:人们以采猎为生,对水资源几乎没有运用,仅用于生活,水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没有体现出实际意义。农业文明阶段:水重要用途是:浇灌、航运、养殖,其数量直接影响到浇灌面积、航运里程和通航季节长短,而水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饮用水质,与人们身体健康直接有关。工业文明阶段:水资源用途深入增长,用量逐渐加大,但同步污染逐渐变强。水资源数量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人们寻常生活,而水质量不仅影响到人饮用,也影响农业浇灌、淡水养殖,甚至工业使用。补充:水资源概念:水资源一般是指陆地上淡水资源,其主体是冰川水,而目前可供人类直接运用淡水资源重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国内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年变率大。在不一样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社会影响程度是不相似。水资源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质量影响经济活动效益。总体来说,伴随生产力水平提高,人类生存和发展对自然资源依赖性越来越弱,对自然资源开发运用范围和规模越来越大,对自然资源运用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对自然资源运用率越来越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