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人教版人教版 20222022 年高中地理环境与发展考点突破年高中地理环境与发展考点突破 选择题 1、中共十八大报告论述了“生态文明”,并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回答下列(1)(3)题。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理念的是()A.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B.扩大地下水开采,满足城市发展需要 C.围湖造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 D.全面关停重化工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 答案:A【提示】昼夜长短的变化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解析:符合“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理念,即符合可
2、持续发展的理念,包括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解答】2 A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故正确。B扩大地下水的开采,易产生地面下沉的问题。故不符合题意。C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减小,加剧了洪涝灾害。故不符合题意。D全面关停重化工业,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适当改造传统工业。故不符合题意。2、人类文明经历了从采猎文明时期到农业文明时期再到工业文明时期以及后工业文明时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不同。据此完成下列题目。(1)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环境问题较轻的阶段是()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后工业文明时期 (2)下列环境问题主要
3、出现在工业文明时期的是()A.水土流失 B.水资源短缺 C.土地盐碱化 D.大气污染 答案:A D【提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1)略(2)略【解答】(1)采猎文明时期,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并且发展缓慢,人们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环境问题较轻。后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3 问题也相对较轻,但人类文明高度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故选 A。(2)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导致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加剧,不合理的灌溉加剧了土地次生盐碱化问题;而工业文明时期科技突飞猛进,人类开始提出“征服自然
4、”的口号,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人地关系不协调,污染成为工业文明时期主要的环境问题。故选 D。3、静脉产业是垃圾回收和再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又被称为“第四产业”。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静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下图为“静脉产业园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静脉产业园的选址需要考虑()A.靠近城区,劳动力资源丰富 B.靠近交通线,交通便利 C.临近河流,用水方便 D.靠近科技园,技术先进(2)下列关于推进我国静脉产业持续发展的建议,合理的有()促进产业转移,污染企业外迁 加大填埋规模,减轻再生压力 制定帮扶政策,完善配套措施 引导多方参与,创新发展模式 4 A.B.C.D.答案:B D【提示】
5、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读“静脉产业园区示意图”,静脉产业是垃圾回收和再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又被称为“第四产业”,主要是处理工业废物和生活废物,运输量大,故静脉产业园的选址需要考虑靠近交通线,交通便利。故选 B。(2)静脉产业是垃圾回收和再资源化利用的产业,污染企业外迁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错误;不是所有的垃圾都适合填埋,有的垃圾如医学垃圾等,填埋可能产生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错
6、误;静脉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所以政府应制定帮扶政策,完善配套措施,正确;静脉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需要多方的参与及支持,逐步发展创新模式,正确。故选 D。4、为减轻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危害,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开始推广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下图示意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1)厨余垃圾经过图示处理后产生的可供居民日常生活所用的产品为()A.沼气 B.废渣 C.杂物 D.油脂(2)厨余垃圾经过图示处理后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为()A.减轻噪音和光污染 B.减轻城市内涝 C.减少废弃物排放量 D.增加绿地面积 答案:A C【提示】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产生的
7、问题及对策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1)从图中看,厨余垃圾处理后,可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沼气,A 正确。废渣、杂物不是居民日常生活所用的产品,是废弃物,B、C 错。从图中看,油脂为工业油脂,不是居民日常生活所用产品,D 错。故选 A。(2)从图中看,厨余垃圾经过图示处理后,可减少废弃物排放量,C 正确。6 减轻噪音和光污染、减轻城市内涝、增加绿地面积从图中读不出来,A、B、D 错。故选 C.【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5、下图示意造纸工业发展模式,虚线框内为其传统生产过程。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1)影响造纸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A.原料 B.动力 C.技术 D.交通(2)造纸工业在传统生
8、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大气污染 B.水体污染 C.土壤污染 D.噪声污染(3)造纸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 废弃物的利用 简化生产环节 降低营销成本 A.B.C.D.答案:A B D 7 【提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工业区位因素。(2)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生产中出现的环境问题。(3)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循环经济的优点。【解答】(1)据图分析,造纸工业的原料来自于农业、林业,原料加工成产品后,体积、重量大大减少,造纸工业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主导因素是原料,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9、A。(2)据图分析,造纸的污染物主要有制浆产生的废水、固体废弃物两种,因此可能造成水体污染,B 正确。故选 B。(3)造纸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节省了原料,利于保护森林资源,正确;造纸工业发展过程中利用固体废弃物发热、发电,利于废弃物的利用,正确;发展循环经济生产环节较多,错误;造纸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对营销成本影响不大,可能影响生产成本,错误。故选 D。6、下列我国因地制宜创造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循环经济”的是:A.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B.农耕区生产谷物,饲养家畜 C.东北平原的国营农场种植业 8 D.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答案:D【提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
10、径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6.“循环经济”指尽可能的减少废物的排放,将废弃物再次利用。珠三角的桑基鱼塘农业,用蚕粪来喂鱼,又充分利用鱼塘底部肥厚的淤泥来做桑树的肥料,如此来达到循环经济目的。东北的间作农业主要是考虑到保持土壤肥力,不是生态农业模式;农耕区的谷物生产和饲养业是混合农业地域类型,没能很好体现循环经济内涵;东北的种植业也没有做到循环经济,故选。7、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活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资源丰富、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试验区”重点构建了盐湖化工、油气化工、有色金属、煤化工等七大循
11、环经济主导产业,下图为盐湖化工、油气化工耦合发展模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9 (1)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产业()A.符合了公平性原则 B.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C.以技术导向型为主 D.废弃物完全零排放 (2)制约柴达木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条件是()A.海拔较高,热量不足 B.大气稀薄,氧气不足 C.生态脆弱,灾害较多 D.盆地地形,阴雨天多 答案:B C【提示】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影响 解析:(1)主要考查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主要考查了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解答】(1)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盐湖资源、油
12、气资源等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符合持续性原则;该地区为原料产区,工业发展以原料为主;减少了废弃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但不能完全零排放。故选 B。(2)柴达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较多,制约该地区资源开发的可10 持续发展。故选 C。8、东南亚油棕产业的快速发展,致使热带雨林被大规模开发利用,严重威胁到雨林中珍稀动物红猩猩的生存。如图为东南亚地区油棕产业链示意图,依据材料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矛盾,不可协调 B.延续“刀耕火种”式的迁移农业,能避免雨林生态恶化 C.油棕种植园属于商品型农业 D.油棕产业链复杂,常形成综
13、合性工业地域 答案:C【提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解答】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不矛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可协调发展,A 错误;“刀耕火种”式的迁移农业,对雨林生态破坏严重,B 错误;油棕种植园规模大,属于商品型农业,C 正确;11 从图中可以看出,油棕产业链简单,一般不易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D 错误。故选 C。综合题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甘肃榆中县海拔在 15003670 米之间,高原夏菜种植较多,品质较好。随着蔬莱商品化处理的不断增加,收采、加工、运输、售卖时所必须去掉的尾菜(残老叶)也在急剧
14、攀升,形成了大量的蔬菜垃圾,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下图分别为高原夏菜主要种植区的分布示意图及某示范区的尾菜综合利用模式图。(1)从气候、地形方面说明榆中县种植高原夏菜的有利条件。(2)近年来,榆中县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高原夏菜的比重逐渐攀升,简述菜农利用电商销售高原夏菜的好处。(3)分析图示示范区的尾菜利用措施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答案:(1)榆中县纬度、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深居内陆,降水量较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夏季气候干燥凉爽,蔬菜病虫害少;地势起伏大,适宜种植不冋品种的蔬菜,蔬菜品种多样化;海拔不同蔬菜品种成熟期不同,延长市场供应时间等。12 (2)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扩大了产品销
15、售的地域范围;促进了包裝、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无中间商,利于生产者获得更高的利润,消费者获得更多的实惠;便于生产者利用网络了解市场行情,进行广告宣传,激发消费需求等。(3)废弃的尾菜制成沼气,提供了清洁可再生能源;以尾菜为饲料,进行动物养殖,为多种工业提供原料,将尾菜变废为宝,循环再利用,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延长了髙原夏菜产业链,带动了养殖、食品、药品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了经济收入,促进了就业。解析:本大题以甘肃榆中县的图文资料为背景材料,涉及榆中县种植高原夏菜的有利条件、菜农利用电商销售高原夏菜的好处、尾菜利用措施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16、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1)读图可知,榆中县纬度较高,根据材料可知,榆中县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且榆中县深居内陆,降水量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蔬菜养分的积累,蔬菜品质高;榆中县地势较高,夏季较干燥凉爽,蔬菜病虫害少,适宜高原夏菜生长;地势起伏大,适宜不同品种蔬菜的种植,且各品种蔬菜的成熟期有差异,使蔬菜不仅品种多样化,而且上市时间能够错开,延长了上市供应的时间。(2)菜农利用电商销售高原夏菜,可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扩大了产品销售的范围,增加收入;菜农利用电商销售高原夏菜可以带动了包装、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17、增加就业机会;菜农利用电商销售高原夏菜使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无中间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利于生产者获得更高的利润,消费者获得更多的实惠;菜农利用电商销售高原夏菜便于生产者利用网络了解市场行情,进行广告宣传,激发消费需求等。(3)从图中可看出,废弃的尾菜制成沼气,可作为燃料,用来做饭、烧水,提供了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尾菜可以为养殖提供饲料,进行动物养殖,为多种工业提供原料,做成饲料,将尾菜变废为宝,循环再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延长了高原夏菜产业链,带动了养殖业、食品、药品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了地方的经济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了就业。13 小提示:10、阅读图文
18、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 年 5 月以来,一群野生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路北移,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亚洲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型大,寿命较长,在野外能取食一百多种植物,最适宜的生存环境是原始森林中的沟谷等开阔地。随着人类生活范围的扩大,亚洲象和人类的距离越来越近,活动范围甚至重叠。为了促进不同栖息地亚洲象的交流,相关部门设立了生态廊道。目前我国亚洲象仅存 250 头左右,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区(下图)。(1)描述我国亚洲象 40 年来分布范围的变化趋势。(2)简述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3)推测尽管人象矛盾日趋激烈但亚洲象数量
19、并未急剧减少的原因。答案:(1)亚洲象栖息地面积大幅缩小;生存环境碎片化严重,呈块状(或不连续)。(2)原始森林,植被茂密,为亚洲象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河谷开阔地带,水源充足,为亚洲象提供生存空间及水源;人烟稀少,对亚洲象的干扰少。14 (3)生态廊道促进小种群之间的交流,一定程度上保证亚洲象的生育率;亚洲象寿命较长,种群隔离产生的效应短期内表现不明显;亚洲象食物来源广泛,适应性较强;法律制度逐渐完善,当地群众保护意识提高,人为捕杀减少。(任答 3 点)解析:本题组主要云南西双版纳的亚洲象保护以为材料,考查亚洲象分布范围的变化、集聚地的成因和亚洲象种群数量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区域
20、认知的地理素养。(1)结合图示信息,与 1975 年相比,2014 年亚洲象的分布范围明显減少,不再成片连续分布,分布位置还是主要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和普洱等地区,具体是仅存于云南省,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德宏;分布范围明显缩小;生存环境破碎,呈块状。(2)根据文字材料,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争抢了亚洲象的生存空间,具体是破坏原始森林,大规模种植橡胶、茶、玉米等作物,使亚洲象的生存空间缩小;该地区人类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造成亚洲象种群隔离,栖息地破碎。而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植被茂密,河谷开阔地带,河流众多,水源充足,食物丰富,为亚洲象提供生存空间及水源;原始森林,气候闷热,植被茂密,人烟稀少
21、,对亚洲象的干扰少,使之成为亚洲象集聚地。(3)亚洲象数量未急剧減少的原因是从亚洲象的寿命长,出生率较高,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和人类捕杀減少等角度分析,具体是:当地相关部门设立了生态廊道,促进小象群之间的交流,种群更加广泛,一定程度上保证亚洲象的生育率;亚洲象寿命较长,种群隔离产生的效应短期表现不明显,仍然不影响繁衍;亚洲象食物来源广泛,喜食玉米,对环境容忍度高,适应性较强,死亡率较低;当地制定更加严格的保护制度,加强宣传和教育,当地群众保护意识提高,人为捕杀少。小提示:11、地理一选修 6:环境保护 2021 年 5 月 6 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云南滇池“环湖开发”“贴线开发”现象突出,长腰山 9
22、0%以上区域挤满了密密麻麻的楼房,生态功能基本丧失,变成了“水泥山”。被通报当日,昆明拆除滇池环湖别墅群。目前,滇池面山二级保护区在建项目巳开始拆除。分析滇池“环湖开发”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及为恢复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15 答案:影响:占用土地,砍伐森林,挤占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弱,气候恶化;造成湿地面积减小,水体污染;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水土流失加剧。措施:恢复植被,植树种草;治理水体污染;修建护坡防护工程。解析:本题考查湿地破坏的原因影响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
23、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由材料“长腰山 90%以上区域挤满了密密麻麻的楼房,生态功能基本丧失,变成了“水泥山”和“被通报当日,昆明拆除滇池环湖别墅群”可知,滇池“环湖开发”主要表现为过度建设环湖别墅,建设楼群,使长腰山上原来的林地变成了建筑用地,给当地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有占用土地,砍伐森林,挤占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森地变成建筑用地,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弱,气候恶化;环湖别墅群挤占湖滨地区,造成湿地面积减小,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湖中,使滇池水体污染严重;山上林地减小,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水土流失加剧。针对该现象采取恢复生态环境的措施有,拆除违规建筑,恢复植被,植树种草;建设污水处理厂,减少污水直接排入湖中,同时治理水体污染;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坡上修建护坡防护工程,减少水土流失。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