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儿童常见口腔粘膜病.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159031 上传时间:2024-06-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常见口腔粘膜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儿童常见口腔粘膜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儿童常见口腔粘膜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儿童常见口腔粘膜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儿童常见口腔粘膜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儿童常见口腔粘膜病 口腔粘膜的基本病损:疱糜烂溃疡假膜皲裂丘疹斑斑块角化异常坏死或坏疽一、上皮珠(espteins pearl) 是先天发育异常。 乳前牙萌出前,在婴儿的牙龈粘膜上或腭中缝部位的粘膜上出现的白色的、珍珠样、光泽的瘤状物。是在牙胚发育过程中,牙板上皮断裂后,未被吸收的上皮组织。 不需治疗,一般出生后3个月会自然消失。二、白色念珠菌病( candidiasis) 概念:又称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雪口(thrush)或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粘膜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在炎症粘膜表面可形成乳白色绒状斑膜。多见于婴幼儿和营养不良儿童,若发生在成人,则多为身体极度衰弱或长期严重消耗性疾

2、病,以及长期服用抗菌素者。 病因: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属真菌或霉菌。 临床表现: (1)婴幼儿白色念珠菌病好发于唇、颊、舌、软腭等部位的粘膜,通常患部粘膜先有充血、水肿,后出现白色斑点,严重者整个口腔粘膜均覆盖白色假膜,如强行擦去则可见出血面。 (2)患部周围的组织较正常,局部疼痛不明显,小儿有时低烧、哭闹、拒食,有的患儿口内有酸腐味。 (3)需注意病变是否蔓延至咽、喉部,小儿哭声是否嘶哑,吞咽和呼吸是否困难等,应警惕引起窒息。 白色念珠菌病与白喉的鉴别鉴别要点 白色念珠菌病 白喉发病情况 多见 少见 全身反应 不明显 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主要发病部位 唇、颊、舌、软腭 好发于咽部,口腔粘 后期侵

3、及咽喉 膜少见局部表现 白色凝乳状的斑点 灰白色假膜 或斑块培养检查 白色念珠菌 白喉杆菌 治疗: 局部用药:12碳酸氢钠溶液轻擦洗口腔,23次/日 1克霉唑液局部涂布,每23小时一次 全身用药:制霉菌素 克霉唑 乳具、食具消毒三、口角炎(angular cheilitis) 概念:是口角部分的皮肤和粘膜出现潮红、脱屑、湿润性发白的糜烂区,以及平行横纹皲裂 的病损,好发于儿童。 病因:不良习惯 儿童唾液分泌过多 口角潮湿、皲裂或长期使用抗生素 核黄素缺乏 临床表现: 可以为单侧,但一般为双侧对称性的口角区皮肤潮红、脱屑、形成糜烂面,发生皲裂,皲裂呈水平状,深浅、长短不一,通常有渗出物,可结成淡

4、黄色或黄褐色痂,张口过大即疼痛,影响患儿说话和进食。 治疗:去除不良习惯局部使用消炎防腐类溶液洗涤,0.1%高锰酸钾溶液,1.5%过氧化氢溶液,2%碳酸氢钠抗生素软膏涂布1%5%克霉唑霜或10万U/ml的制霉菌素混悬液涂布口服核黄素片剂 5mg 每日3次肌肉注射核黄素注射液 5mg 每日1次 四、疱疹性口炎(herpetic stomatitis) 概念:是发生在口腔粘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多发生于6岁以前的儿童,特别是在出生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更多见。 病因: 病原微生物:单纯疱疹病毒(I型) 发病诱因:当肌体抵抗力降低时,使潜伏在体内的单纯疱疹病毒活跃、繁殖而发病 感染途径:为飞沫和接触

5、传染 临床表现: 好发于6个月至5岁的儿童,23岁达最高峰; 患儿常有接触史; 发病时多有发烧、烦躁、拒食、咳嗽或全身不适等先驱症状,23日后出现口腔体征。 初起时,口腔粘膜充血、发红,出现水疱,疱破后形成溃疡,如果全口或全部牙龈亦充血、水肿,溃疡等,即为疱疹性龈口炎(herpetic gingivostomatitis)。 患儿的症状随机体产生抗体而缓解,临床症状一般在714天逐渐消失,溃疡愈合,不留疤痕。 有自限性和复发性。 鉴别诊断: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tina):为柯萨基病毒A4所致,好发于软腭、悬雍垂、扁桃体等口咽部,全身反应与前驱症状都较轻。 手足口病(hand-foot-

6、mouth disease):为柯萨基病毒A16所致的皮肤粘膜病,手掌、足底及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水疱、丘疹或斑疹。 复发性口疮:年龄、溃疡特征 治疗: 全身治疗:充分休息,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维生素B、C, 板蓝根冲剂 病毒灵 抗菌素 局部治疗:疱疹净:局部涂部,每日3 次 2.5金霉素甘油局部涂布,每日23次 无刺激的药物漱口液 湿敷:复方硼酸液五、婴幼儿创伤性溃疡: 概念:各种因素引起的口腔粘膜损伤性的急、慢性炎症。 病因:1、机械性因素: 下颌乳中切牙萌出过早或舌系带过短(李弗病Riga-Feda病) 婴儿上腭粘膜较薄(贝氏口疮Bednars aphthae) 乳牙残根、残冠(创伤性溃疡

7、或褥疮性溃疡decubital ulcer) 异物、硬物的刺激或损伤: 不良习惯:2、物理因素: 主要为过热食物造成的粘膜损伤。3、化学因素: 常见为酸、碱、砷、酚、硝酸银等造成。 家庭药物放置不当 口腔临床药物使用不当4、其他因素: 局麻后咬麻木部位的粘膜 电击伤 临床表现: Riga氏病的损害常位于舌系带中央的两侧,左右对称,像希腊字母“”。 Bednar氏溃疡为潜在性溃疡,位于腭后部,圆形或椭圆形,单侧或双侧。 残根引起的溃疡,早期组织发红,呈糜烂状,逐渐发展为溃疡,为陈旧性损害。 有明显急剧外伤史的粘膜损伤,多有急性炎症表现 腐蚀性药物造成的严重粘膜损害为急性炎症表现,疼痛明显。 治疗

8、: 去除致病因素 局部用药:涂布消毒防腐药,如金霉素药膜,美蓝 液体等 保持口腔清洁:无刺激性的药物漱口 全身用药:抗菌素,补充维生素 烫伤面积大者,应适当给予适量激素六、地图舌(geographic tongue) 概念:又称游走性舌炎(migratory glossitis)或剥脱性舌炎(glossitis areata exfoliativa),是主要发生在舌背上浅层慢性剥脱性炎症,其特征是白色环状角化圈围绕着发炎的红色乳头剥脱区,形似地图的边界线,构成一块块区域局限的病变。 病因:病因不清,好发于体质虚弱的儿童,其发病与疲劳、营养缺乏、消化功能不良、家族遗传、牙齿萌出期的局部刺激、牙源

9、性病灶或非牙源性病灶等因素有关。病程可达数年,许多患儿在幼儿期后病变逐渐消失。 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舌尖、舌背和舌侧缘,病变区出现红、白相间的现象,病变区的形状可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变位置经常移动,剥脱和恢复交替进行。 患儿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有时遇辛辣、咸、热等刺激食物有烧灼样感,或伴有疼痛。 治疗: 无自觉症状,可予以观察 分析发病原因,针对可能的病因加以检查和调整。 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 局部用药:2碳酸氢钠液轻轻擦拭舌背,34次1日 2硼酸钠液轻轻擦拭舌背,34次1日 2.5金霉素甘油 涂布 34次1日 全身用药: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等口服七、其他: 膜性口炎 复发性口疮 药物性口炎和接触性口炎 全身疾病在口腔中的表现: 麻疹,猩红热,白喉,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先天性梅毒,结核病, 艾滋病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