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与文化研究文化研究190跨文化视域跨文化视域下下应对老龄化挑战:应对老龄化挑战:德国养老服务体系德国养老服务体系对不断优化我国养老事业的启示对不断优化我国养老事业的启示马宁欣顾芸凡(南京大学,南京,210033)【摘要】发展进入新时代,合理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已成为国家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党中央将应对人口老龄化视为国家战略,加快了老年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体系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重视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本文以外语人的跨文化视角研究中德两国养老服务,提供优化方案,包括服务体系建设、医疗护理体系等。目的是为提升中国
2、养老服务品质探索更具特色的优化路线。【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体系;跨文化研究;社会福利保障;养老护理职业教育一、引言一、引言近年来,世界整体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据国际组织 UNDESA 调查数据,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在 2020 年首次突破 7 亿,预计 2050 年将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1/6;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突破两亿,位居全球首位。值得注意的是,2022 年我国人口正式进入了负增长阶段,这也意味着我国进入老年人口高速增长时期,人口老龄化形势空前严峻。(中国居家养老趋势白皮书,2022)而德国作为欧洲老龄化现象最为严重的国家之
3、一,其社会福利传统历史悠久,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也是最早开始应对老龄化挑战、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研究分析德国养老服务运行机制,从中汲取实践经验和先进成果可推动我国养老事业迈上新的台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乔晓春(2022)和戴卫东(2020)分析了中国养老事业现今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转型的方向;王洪斌(2020)、屠其雷(2020)和李明帅则(2021)分别从具体的养老保险、职业教育和社区建设等方面聚焦德国养老服务体系的经验与优势;杨政怡(2021)、武萍(2016)等研究者则从集体主义、养老的社会化趋势将中德两国进行比较。这些研究都从具体领域探寻了养老问题的不同层面,与我们的
4、探索研究不谋而合。本研究则立足于整体养老体系的比较和借鉴,以跨文化比较研究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发放、数据可视化分析、实地考察、深度访谈、媒体平台推广等研究方法,探索社会各领域共同应对养老的协同机制和优化方案。二、人口老龄化趋势下,中国养老服务现状令人担忧二、人口老龄化趋势下,中国养老服务现状令人担忧(一)(一)养老服务供给侧可持续发展活力不足养老服务供给侧可持续发展活力不足我国的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且增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18.70%,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 13.50%。失能和半失能的老年人口占比达 18.3%,
5、慢性病导致的高龄患者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 83%。老龄化加剧,需求城市化、市场化养老服务,提高服务标准和形式。然而,养老机构床位短缺,服务单一,缺乏个性化和分级系统,医院和养老服务机构职责不清。公办养老机构入住门槛高,民营机构选择较少。社会压力和心理负担限制了更多人选择民营机构,政府对民营机构的支持和非营利企业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引导还需加强。因此,需要加大养老服务床位建设,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和综合性服务,改善资源配置,支持民营机构发展,促进市场化优势发挥。其次,传统家庭供养模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养老需求。(二)(二)传统家庭供养模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养老需求传统家庭供养模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养老
6、需求中国传统观念中存在“养儿防老”的观念,使得养老局限于家庭居所,照料护理老人的重担主要由子女、亲戚承担。然而,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高龄人群的健康问题,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难以满足养老服务的社会化趋势。养老问题不仅是一个家庭问题,也关系着社会劳动力的状况和新兴产业的前景。因此,需要推广专业养老服务,改变人们对于非家庭养老模式的刻板印象,提高社区适老化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三)(三)医疗服务欠缺,专业护理人才缺口大医疗服务欠缺,专业护理人才缺口大中国传统观念中存在“养儿防老”的观念,使得养老局限于家庭居所,照料护理老人的重担主要由子女、语言与文化研究文化研究191亲戚承担。然而,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
7、实施和高龄人群的健康问题,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难以满足养老服务的社会化趋势。养老问题不仅是一个家庭问题,也关系着社会劳动力的状况和新兴产业的前景。因此,需要推广专业养老服务,改变人们对于非家庭养老模式的刻板印象,提高社区适老化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第三,养老服务的发展受制于医疗服务的欠缺和专业护理人才的缺口。(四)(四)养老资金来源单一,福利与市场失衡养老资金来源单一,福利与市场失衡依赖政府组织的基本养老保险已经难以满足老人退休后的生活和发展需要。个人层面的养老投资渠道和优质产品也面临缺失。养老服务作为公共产品,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但也需要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来激发养老事业的发展活力。因此,需要政府、企业
8、和个人三方合作,解决养老资金来源的问题。综上所述,中国的养老服务现状令人担忧,需要加大养老服务供给侧的发展力度,推广专业养老服务,加强医疗服务和专业护理人才培养,同时探索多元化的养老资金来源,实现福利与市场的平衡。三、德国养老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及其优势三、德国养老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及其优势(一一)养老模式多元化,按需评级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养老模式多元化,按需评级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德国社会对养老服务的认知更为多元且呈现出完善的系统。他们的养老模式以保障老人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与工作期间基本相同为目标。在这一目标指导下,首先考虑的是居家养老模式和老年社区模式,入住养老机构是他们是最后的选择(吴江,2017)。
9、居家养老模式是首选,依托居住场所周边的养老机构提供上门照护服务,满足自理能力较强的老年人的需求,减轻经济和心理压力。老年社区模式则以照护式公寓为主要服务场所,政府修建的适老化公寓配备无障碍设施,老年人可以租赁或购买居住权,保持生活自主,并享受附近的医疗服务和社区生活。德国的养老机构引入按需评级制度,根据老人的自理能力和具体需求进行分级,以确保资源流向真正需要的地方。这些养老模式的目标是提供有针对性、高效的服务,让老年人在退休后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水平。(二)将养老服务纳入法制化轨道,推动从业人员规范化(二)将养老服务纳入法制化轨道,推动从业人员规范化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德国工业化的
10、发展和教育水平、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家庭观念和社会观念的转变,德国的老龄化和少子化趋势已经显现。为此,德国政府着手将养老服务纳入法制化轨道。从1985 年护士执业法到 1994 年护理保险法,德国通过相关立法和司法为规定了养老服务领域,特别是护理保险的资金来源,对养老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职责和相应的待遇也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有了国家法律的认可,德国养老护理行业蓬勃发展,如今,这一行业的从业人数达到了 100 多万。对于护理人员具体职责和从业所需专业水平的规定,在保证从业人员在本行业发展提升的同时,也促进着养老服务的优化,使得民众对于养老服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不断提升。(三)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体
11、系化,注重实践的职业教育(三)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化,注重实践的职业教育德国在法律保障护理行业发展的同时,不忘人才培养对行业兴盛中的重大作用。德国职业教育历史悠久,社会认可度高。德国护理职业教育的学制一般为三年,要求完成不少于 4600 学时的课程学习,其中理论课程所占的时间仅为 1600 学时,剩下 3000 学时则需要在养老服务企业中通过工作实践来完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校企联合,将对接现实工作场景直接加入人才教育,并作为其中的主要培养环节来执行。这种培养模式保证了学校培养目标与现实行业需要接轨,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前景提供了有效保障(泮昱钦,2022)。除此之外,对于职业教育和专业
12、人才培养的重视在从业者正式工作后也有所体现。例如职业资格证的考取、职称等级晋升所要经历的考核、服务监管机构,都是德国为了保证养老服务行业人才质量的关键之举。(四)养老资金来源丰富,(四)养老资金来源丰富,“三支柱三支柱”型社会养老金体系型社会养老金体系德国的养老资金来源具有两大特点:一是采用了“三支柱”型社会养老金体系,二是引入了长期护理保险。“三支柱”型社会养老金体系是德国养老金制度的基础。第一支柱是基本社保养老金,由政府组织并通过法律规定强制收取。然而,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速放缓,社保养老金难以满足养老保障的需求。因此,德国政府于 2002 年进行了养老金体系改革,降低了社保养老金占工
13、作期间收入的比例,并延迟了退休年龄。同时,鼓励发展第二和第三支柱养老金来源,即企业年金和个人自发建立的养老金(白照君,2019)。长期护理保险体现出德国养老服务对于医养结合并行的独到见解。德国长期护理保险为需要长期照护服务的老年人群所设计。相比医院,在提供兼顾生活照料和养老护理的养老机构之中,疾病预防和康复都能得语言与文化研究文化研究192到更好的实践。将长期护理单独作为一种险种予以立法,提高了养老护理业的社会认可度和老年人福祉。四、跨文化视域下提炼德国经验对优化中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启示建议四、跨文化视域下提炼德国经验对优化中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启示建议(一)(一)多元养老模式的引入,发挥市场和非营
14、利团体的重要作用多元养老模式的引入,发挥市场和非营利团体的重要作用德国养老模式中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都是我国养老模式多元化、系统化发展的重要参考。其中,居家养老模式的理念与我国重视家文化的不谋而合,其实行所依靠的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也在我国不断推广。社区养老与我国基层社区治理模式更为相似,通过实现老年人口的集中居住和设立专门的老年生活保障基层委员会来保障养老服务资源的集中利用。在老年生活保障基层委员会的指导下,老年文化活动和自我发展可以迅速得到落地。这两种养老模式中,为提供上门帮老人洗澡、做饭、理发、从事体力劳动等有针对性的基础养老服务,更需要发挥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在改善民生福祉的同时促
15、进就业问题的妥善解决。将养老服务送到每位老人的家门口,这中间也必然离不开企业和非营利机构的广泛参与,作为新兴“银色产业”的有益扩张,市场化的引入也必将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和获取服务的实惠便捷。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政策上的引导显得更为重要。(二)(二)医养并行医养并行、专业老年护理理念的推广与实践专业老年护理理念的推广与实践我国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亟待解决。老年人口作为这一问题中的重要一环,其所需的医疗与护理服务的特殊性需要得到特别关注。高龄人群健康普遍受到慢性疾病的影响,比起在医院长期接受治疗,舒适的环境和有对性的护理照料就更为重要。而且护理所需的周期长,康复后更需要预防复发、恶化的风险,所以发挥
16、养老服务机构的人才和专业优势以及普及护理保险是完善我国养老服务的重要方向。同时基层社区和街道、社会舆论媒体和国家政策需要专业推动普及养老护理概念,从而更多家庭理解并接受专业养老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政策的落地则更能从根本上快速推进这一进程。(三)综合性大学和职业教育共同发力(三)综合性大学和职业教育共同发力培养护理人员培养护理人员我国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缺失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方面是学校教育忽视工作实践,另一方面是养老服务这一职业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发展前景缺乏保障。首先,学校教育方面需要综合性大学和职业教育学校的综合发力,德国经验中所强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需要理论性人才、专业师资力量和技术性实践
17、培训的结合。同时校企合作,建立职业技术实践基地,有利于实现人才的针对性培养和就业的保障,从而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并推动养老行业的发展。其次,政府应通过立法和相关政策设立行业服务标准,组织并监管职业资格证和职业等级的考核,依法保障优质人才的待遇和福利,依法规定养老服务从业者的职责和义务。也可以通过人才引进,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加入养老服务行业。(四)(四)在在市场化中坚持福利保障,加强群众参与市场化中坚持福利保障,加强群众参与养老服务仅靠政府的力量难以惠及全体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群众的力量始终是最为根本的发展动力。面对老龄化挑战和养老服务体系急需优化的历史性课题,我们更应该发挥
18、我国的制度优势,通过在国家福利保障和市场调节资源配置推动养老服务行业稳中向前。政府在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搞活养老行业发展动力的同时,也要监督养老服务行业的规范化问题,确保养老服务行业以为老年人谋幸福为根本发展目标。同时也要鼓励个人进行个性化的养老储蓄计划和投资理财,引导养老理财产品推陈出新,适应市场化的需要。也要加强个人对养老问题的思考,发挥群众力量,为应对老龄化挑战集思广益。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中国居家养老发展趋势白皮书20231016https:/ to the Challenges ofAgeing in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Lessons
19、from the German Elderly Service Care System for the ContinuousOptimisation of Elderly Care in ChinaMa NingxinGu Yunfan(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210033,China)AbstractEntering a new era of development,effectively addressing the challenges brought by populationaging has become a crucial variable infl
20、uencing a countrys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 and sustainabledevelopment.It is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competition among major powers in the 21st century.Since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led by Comrade Xi Jinping as the core,the PartyCentral Committee has
21、 elevated the proactive response to population aging to a national strategy.Over the pastdecade,the country has accelerated the construction of elderly social security,elderly care services,and healthsupport systems,achieving remarkable achievements.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
22、mmunistParty of China further emphasiz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to actively address population agingand the promotion of access to basic elderly care services for all elderly people.It explicitly pointed out that elderlycare services are crucial for the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23、 and their families,making i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aspects of the livelihood security system.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lderly care services is anessential aspect of actively tackling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population aging.The issue of elderly care holdssignificant research sig
24、nificance in todays society and cannot be ignored.This article,taking a unique cross-culturalperspective from a foreign researcher,aims to provide optimized solutions for the national elderly care servicesystem by studying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lderly care services in Ch
25、ina and Germany.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s,questionnaire analysis,cross-cultural comparative studies,and examining aspects suchas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medical nursing systems,the focus is on the mechanisms for coping with anaging society.The objective is to explore more distinctive optimization path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lderlycare services in China.Key wordsPopulation aging;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Cross-cultural research;Social welfare security;Vocational education in elderly 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