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Feb.2024中国科技信息 2024 年第 4 期科技工作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对搜集的志愿诉求根据区域、类型、轻重缓急等派送给合适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促进了志愿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四)志愿服务评价和考核更加客观对于志愿者考核,基于志愿者个人应用端,通过前端人脸识别、地理定位、二维码扫描,后端多用户信息复核、异常数据报警等技术,准确记录志愿服务时长,作为考核主要依据。在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被服务者通过扫描志愿服务承诺书的二维码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队进行评价。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这些评价处理和分
2、析,得到对于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体较为客观的评价。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广大网民对于志愿服务关注和讨论所形成的舆论压力也促进志愿服务考核公开、公正。数字中国背景下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一)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有待完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不完善之处有:首先,志愿资源的对接仍有错位。志愿需求和志愿者个人信息等缺乏严格考证,存在虚报现象,不能准确为志愿者匹配合适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项目信息也有待完善,企业等社会捐赠者通过目前呈现的项目信息难以完成全流程的资源对接,对志愿团体和志愿项目的捐赠仍主要在线下进行。其次,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研究培训模块学习资源不够丰富,志愿服务培训仍主要是线下培训,造成资源浪费。最后,
3、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信息地整合与共享不充分。“信息孤岛”使不同地区和不同组织的平台间的数据不能完全畅通。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体在不同平台重复注册,存在信息交叉和重复问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存在技术瓶颈,计算机科学中通行的分布式系统 CAP 定理,认为分布式系统无法同时确保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区容忍性。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也遵循这一定理,即志愿服务信息的处理效率、信息量和可信度中某一项指标提高必定导致其他指标降低。现有信息系统多以压缩信息量和减少佐证材料的方式来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二是资金不足,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和维护成本高、更迭快,使投资者更愿意将资源投入志愿服务实践当中,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和升级缓慢。(
4、二)志愿服务法治建设有待加强目前我国缺乏志愿服务全国立法,中央和地方虽然陆续出台了志愿者服务条例。但国家层面的志愿服务条例数字中国背景下志愿服务的优化路径王 悦哈尔滨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志愿服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志愿服务条例中将志愿服务定义为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壮大志愿者队伍,搭建更多志愿服务平台,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调要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为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指明了
5、前进的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而在志愿服务中,数字技术应用仍然不足。国内外关于志愿服务发展的研究多从宏观层面提出发展趋势与建议,但是研究数字中国背景下志愿服务的发展的文献较少。所以,研究聚焦数字中国背景下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数字中国背景下志愿服务的特点(一)志愿服务领域的拓展和形式的多样化志愿服务领域随着人们需求的多样化不断拓展。2006年颁行的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将志愿服务分为 6 个领域;2013 年新修订的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将志愿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展,包括扶贫济困、助老助残、社区服务、生态建设、大型
6、活动、抢险救灾、社会管理、文化建设、西部开发、海外服务等。信息技术地发展催生新的志愿服务形式。如果说,“在线服务”在 20 年前是新颖的革命性理念,不为彼时传统的志愿组织机构所接受。那么现在,网络志愿服务和微志愿服务,已成为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普遍形式。(二)志愿服务参与范围更加广泛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十年来,全国注册志愿者人数从 292 万人增长到 2.17 亿人。这主要归功于志愿服务信息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和新志愿服务形式的吸引力。数字时代,志愿服务信息通过各种新媒体渠道传播,减少了传播时延,拓展了传播范围,使普通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的机会增多。另外,网络志愿服务和微志愿
7、服务由于其时空灵活性,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三)志愿服务供需匹配更加精准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志愿服务供给和需求的对接更加精准。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时上传个人信息,人们通过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直接表达个性化志愿服务诉求。利用中国科技信息 2024 年第 4 期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Feb.2024-116-科技工作囿于其行政法规的地位和权限,存在指导性强、实操性弱的特点。各地方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也存在志愿者权利和义务不明确、志愿活动主体权责不明晰、志愿者权利保障不足等问题。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信息安全意识的匮乏等导致志愿者和被
8、服务者的信息存在泄漏风险。(三)志愿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志愿服务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首先,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管理者数字技能和素养有待提高。数字时代,志愿者需要具备基本数字技能,如软件使用、视频录制等;志愿组织管理者还要能运营和维护志愿服务组织的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但“数字鸿沟”的存在造成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管理者数字技能和素养分布不均衡。在经济不发达的乡镇,信息基础设施的落后和信息化人才的匮乏阻碍了人们数字素养的提高。其次,能提供教育助学、语言翻译、医疗救援、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等服务的专业志愿者较少,志愿者的专业化素养有待加强。我国志愿服务中参与种类最多的仍是体能型和捐助型志愿服务,分别占比 75.79
9、%和 53.43%。(四)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目前,对志愿者的激励以精神奖励为主,根据志愿者服务时长进行志愿者星级评价并授予荣誉称号。志愿服务类型、难易程度不同却都简单以时间评价,对提供复杂、专业化服务的志愿者来说是不公平的,不利于志愿服务的多样化。此外,许多地方对志愿者的礼遇优待仍停留在政府的倡导,还未落到实处。大部分地方仍停留在将志愿服务时长转换为积分,凭积分兑换日用物资、优惠券或购物券。数字中国背景下志愿服务的优化路径数字中国背景下,志愿服务要进一步发展,首先要强化志愿服务发展战略支持,包括资金、立法和技术支持,为志愿服务发展构建坚实基础。其次,要优化赋能工具,促进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升
10、级,深化信息技术在志愿服务领域的应用。再次,要激发志愿服务内生动力,完善志愿服务招募和培训、评价和激励机制,调动志愿者参与积极性。志愿服务优化路径如图 2 所示。(一)强化技术支撑,促进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不断升级在数字时代,信息技术不再只是志愿服务的沟通工具,而是全方位赋能志愿服务发展。所以,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政府要拨付更多信息技术研究资金,学校要培养更多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是数字中国背景下志愿服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工具,所以必须不断完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首先,明确各基层志愿服务平台数据录入负责人,定期更新和审核志愿者信息,确保志愿信息及时准确地录入。其次,对优秀志愿者、志愿服
11、务组织和志愿服务项目信息在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进一步公开。发挥信息引导功能,让更多志愿者与民间公益基金注入信誉好、有价值、有作为的志愿服务项目与志愿服务组织。最后,打破志愿服务数据流通壁垒。国家应加快构建志愿服务开放数据库,使志愿服务数据便捷流动,实现跨地区交流与协作。推动各地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联通融合,向上连接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向下关联各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实现信息的横向互通联结,纵向上通下达。(二)加强志愿服务立法,促进志愿服务法治化要加快志愿服务全国立法,推出我国的志愿服务法,以规范志愿服务全要素和全过程并指导地方立法。特别是要加快个人信息立法保护,以规范志愿服
12、务相关数据的采集汇聚、应用管理、共享开放。加大对违法行为惩处力度和志愿者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并通过法律宣讲和新媒体宣传,提高人们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三)保障志愿服务资金投入,促进志愿服务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志愿服务资金主要依赖于政府拨款,资金不足且来源渠道单一。首先,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的培训,以及为志愿者购买保险、提供办公场所和购买生活必需品等。特别是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财政应优先拨款助力其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其次,要通过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助力志愿服务发展,完善财政资金为主、社会捐赠为辅的多元化资金支持网络。(
13、四)规范志愿者招募和培训,促进志愿服务专业化提升志愿者的数字技能和专业素养,首先,在志愿者招募环节扩大宣传,严格把关。一要规范志愿者招募标准,特别专业志愿者的招募。二要统筹线上线下双渠道进行志愿者招募。线上,通过微信群、网络志愿服务平台和各种社交媒体账号发布招募信息。线下,通过社区公告栏发布招募信息,有志愿服务意向者也可以到当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获取志愿服务招募信息,报名志愿服务活动。其次,建立志愿服务培训常态化机制,以定期线下授课和在线课堂为主,辅之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培训模块中多门类的培训课程。一方面,要丰富培训形式。志愿组织管理者应加强与政府有图 1 志愿服务考核流程图图 2 数字
14、中国背景下志愿服务优化路径图-117-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Feb.2024中国科技信息 2024 年第 4 期科技工作关部门和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开展线下培训。鼓励各志愿服务组织在线下培训时进行直播或录制视频并传至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以共享志愿服务培训资源。另一方面,要拓展培训内容。不仅对志愿者进行通识培训,更要对志愿者开展专业培训。数字化时代,要加强志愿者数字技能培训,提高志愿者数字素养。为检验培训效果,要建立志愿者培训档案和专业技能认证制度,通过统一志愿服务平台对志愿者进行考试和技能认定,便于志愿者考核和为志愿者推送匹配的志愿
15、服务活动。(五)完善志愿服务评价和激励机制,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根据志愿服务的难易程度、专业化程度,丰富志愿服务评价指标,拓展志愿服务评价主体,构建科学的志愿服务评价机制。对于简单、非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利用志愿者的个人应用端记录其出勤情况和志愿服务时长作为评价指标;针对复杂、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除志愿服务时长,可通过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应用端规范记录志愿者服务项目内容,收集志愿服务相关主体的评价,将社会评价纳入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综合上述指标对志愿服务进行客观评价。此外,可以从民政、共青团、工会、妇联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志愿服务第三方考核小组,对于优秀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进行评价、考核和监督。对志愿者进行有效
16、的激励,一方面要整合区域内文化、旅游、交通、教育、医疗等资源,将志愿者礼遇优待落到实处。例如上海等地已将志愿者信息纳入信用平台以给予志愿者正向激励。另一方面,打破时空限制,建立志愿者志愿服务积分在不同社区和不同地区的互认互换机制。要依托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为星级更高的志愿者推送更大地区的优享福利信息。落实志愿者更丰富和差异化的礼遇优待,激发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内生动力。小结数字时代,要善于用数字技术赋能志愿服务发展,将数字化贯穿志愿服务全过程。推动志愿服务发展,要通过发展信息技术、加强志愿服务立法和保障志愿服务资金投入为志愿服务发展建立坚实基础;要优化外部工具,升级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也要规范
17、志愿者招募和培训,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从而促进志愿服务数字化、法治化、专业化和常态化。机容量小,能够在井场直接消纳,兆瓦级大地块光伏项目就地消纳能力不足,而且有消纳能力的区块闲置土地少,有闲置土地的区域消纳能力有限,新能源建设土地资源和电力消纳能力不匹配。二是风电工程项目装机容量较大,属地油井消纳能力有限,新能源消纳问题凸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针对油田新能源建设已暴露出的问题,相关单位和部门加强学习,研究政策,为确保后续建设的分布式风光项目、集中式风光项目顺利推进实施,实现油田公司“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战略部署,逐步解决消纳、储能以及外售问题,结合油田生产实际在以下几方面采
18、取有效措施。在分布式能源建设方面,以自发自用,自消纳为主,按区域做好新能源建设的消纳分析。充分考虑发电负荷消纳及接网问题,优先选择具备消纳能力的区域开展立项,暂缓不具备消纳能力区域光伏建设,避免经济效益较差光伏项目匆忙上马优质存量土地被浪费。全面分析电网消纳能力,对已建并网和规划设计的项目按照交流接入峰值和年平均负荷进行油田电网消纳能力分析,旨在为辽河油田电网新能源消纳、规划、建设提供指导性建议,进一步引导分布式电源均衡有序发展,尽最大能力将新能源绿电用于辽河油田生产消纳。规划项目要充分考虑区域消纳情况,综合考虑变电所主变、母线等设备及线路承载力,可研编制阶段要进行相关电气计算,并核算变压器、
19、线路等损耗,做好经济评价。要结合辽河稠油、超稠油油品特质,生产工艺要求,将热熔盐项目与新能源项目建设进行统筹考虑,采用智能互补系统将风电、光伏、夜间低谷电等作为能量源,通过熔盐电加热器加热熔盐,储存热量,完成“储能”。集中式能源建设方面,以全额上网,外售模式为主。在取得用电许可资质(发电类)的前提下,积极办理电力交易的市场准入。研究辽宁省目前政策和电力市场交易模式,对平价集中式风光发电项目的三种售电模式进行比较优选,积极参与绿电交易,获得环境溢价,更好体现风光发电的绿色电力价值,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加强对东北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相关政策的深入交流与研究,探索可中断负荷调峰、电储能调峰等辅助调峰交易政策的参与落实,降低热熔盐储能等项目的购电价格。(上接第 1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