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与文化研究文学研究141苏联爱国诗歌语言图景中的祖国形象定型研究苏联爱国诗歌语言图景中的祖国形象定型研究 郭娉婷 王海涛(牡丹江师范学院,牡丹江,157011)【摘要】在 1941 年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初期曾涌现出大量爱国主义诗歌作品,其诗歌语言单位反映出俄罗斯民族的身份归属、神圣使命、家国共情、国家意识等个性文化成素,由此形成了 20 世纪 40 年代初俄语诗歌语言图景中的祖国形象定型。本文从俄语语言文化学视角运用词源分析法和观念分析法阐释该时期诗歌语言中具有“祖国”义素的观念词和关键词,以揭示俄罗斯人民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国家意识及其形象定型。【关键词】诗歌语言图景;国家形象;语言文化意义;
2、定型一、一、引言引言国家形象在俄罗斯文学界具有很高的研究热度。自 19 世纪的普希金、莱蒙托夫、涅克拉索夫开创祖国主题诗歌之后,20 世纪苏联诗人创作的卫国战争诗歌又形成了新的祖国形象图景,反映出特定时期俄罗斯民族意识中有关神圣国家形象的语言文化定型。我国也早在 20 世纪 40 年代就曾出版了汉译本苏联卫国战争诗选(林陵,1946)。由此开始,国内学者常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诗歌作为独立章节进行编著和译介(李毓榛,2000;王福祥,2003)。本文尝试从俄语语言文化学视角分析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初期俄语诗歌语言图景中具有“祖国”义素的观念词和关键词,深入阐释俄罗斯民族心智中的国家意识,同时探究其祖国
3、形象固有的文化特征、思维特征及情感特征。二、二、观念词观念词“祖国祖国”的语言文化溯源的语言文化溯源在语言文化学研究中“判定语言文化单位组成要素的内涵与特性的重点在于分析其内在形式(即词的最近词源意义),从而反映出词的语言外思维内涵及民族特点。”(.,2015:37)观念词“祖国”作为苏联卫国战争诗歌中重要的语言文化单位具有深刻的词源意义。“祖国”()一词源于共同斯拉夫语,由“家族、氏族”()派生而来,最初表示“家庭”之义,从杰尔查文时代开始逐渐泛指“祖国”,而至普希金时代该词还可指称“出生地”(.,1963)。由此可见,观念词“祖国”在俄语语言文化发展中形成了由家到故乡、再到出生国的民族意识
4、定型。该词在苏联爱国诗歌中表达出家国同体观念,并逐渐形成祖国母亲(-)的形象定型。诗人西蒙诺夫曾写道:不管怎样我依然感到自豪,/俄罗斯母亲让我们来到了世间。(阿廖沙,你可记得斯摩棱斯克的道路)在面临战争和苦难时,俄罗斯民族常将祖国与母亲形象合为一体。诗人苏尔科夫在勇士之歌中运用了两个“祖国”词:祖国()在召唤勇士,/为祖国()投入战斗。(勇士之歌)诗中的“祖国”()属于旧词,与同属于高雅语体。它们分别由波兰语和古俄语中的“父亲”一词派生而来(.,2008)。这两个词最初表示祖先或父辈,而后指称从父亲家族继承的领地或权力,又意指自己和祖辈们生长的土地。因此,它们所表达的“祖国”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
5、父权制下沿袭的统治权威。达里(.)曾将具有神圣意义的“祖国”隐喻为人的摇篮和坟墓,认为这是一个生于斯、埋于斯的地方(.,2007)。在俄语诗歌语言图景中这两个“祖国”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情感,承载着祖国的荣誉感,含有祖国权力、国家道德价值和传统习俗的组成要素。三、苏联爱国三、苏联爱国诗歌语言中的诗歌语言中的“祖国祖国”形象定型形象定型定型是语言文化学视域下观念世界图景的片段,是实现民族典型性特点的文化表征。它存在于语言文化共同体的意识中,既能反映世界模式的共性定型成分,又能反映出民族特有的定型元素。语言文化学者.玛斯洛娃认为“定型是一种语言和言语现象的稳定因素,它一方面能储存和传承文化主导因素,另
6、一方面又能在本源中显现自我并识别出自我。”(.,2001)1941 年苏联爱国诗歌语言图景中的“祖国”形象则通过一系列诗歌关键词突显出特殊历史时期俄罗斯民族文化主导的定型和自我定型特征。(一)(一)祖国的主体形象祖国的主体形象在列别杰夫-库马奇、舍夫涅尔、戈拉杰茨基、阿格妮娅巴尔朵的爱国诗歌中都曾用“国家”()一词指代祖国。从词源学角度而言,该词出自古斯拉夫语,其词干源于名词(最初指国家),具有空间广阔之义(.,2008;.,2009)。该词在舍夫涅尔的诗歌语言中形成战前“和平本文系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项目编号:1355MSYYB015);黑龙江省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J
7、PKC2022001);黑龙江省研究生课程思政案例项目(KCSZAL2022004)的研究成果。语言与文化研究文学研究142的国家”()形象定型。诗人还运用了“白”与“黑”的颜色象征词展现出列宁格勒市和平与战争的反差景象,从而影射出战前与战时的动态祖国形象:敌人进攻了和平的国度。/白夜,正是在白夜/敌人开始了这场黑色的战争!(我们相信胜利)战时的“祖国”也出现在诗人阿格妮娅巴尔朵的诗句中:警报/就在国家上空。(我们将击退敌人)诗人真实地描写出敌人似野狼般在其祖国的广阔地域中横行,描绘出一个惊恐的危机四伏的国家形象。西蒙诺夫、波波夫等人在诗歌中直接用“俄罗斯”()来称名祖国。该词是在 15 世纪
8、后由“罗斯”()一词逐渐转变而来。17 世纪上半叶,在拜占庭语言的影响下该词成为高级体诗歌用语(.,2002:151-153)。“俄罗斯”()一词含有民族成素(部族)、社会成素(阶层)、地理成素(区域)和政治成素(国家领土)(.,1989:94)。因此,该词代表着俄罗斯人对祖国形象最为完整的认知。诗人波波夫用一词描摹出作为“宁静之邦”的祖国:六月。俄罗斯。周日。/四周的黎明静悄悄。/在战争的第一次枪声之前/留下短暂的瞬间。(6 月 22 日)这首诗作准确地记录了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爆发的具体时间,将四周的“静”与战争枪声的“动”作以对比,反衬出俄罗斯民族意识中没有战争的理想国形象。戈拉杰茨基等诗人
9、的诗歌突出了“苏维埃俄罗斯”()这一具有时代特色的语言单位:我的祖国投入了战斗,/百年间在斗争中淬炼。/为了苏维埃俄罗斯繁荣昌盛/为了各族人民幸福富足。(1941年 6 月 22 日)通过此诗可追溯到苏联时期“祖国”的民族成素和社会成素:在苏联诗人的诗歌语言图景中祖国是一个千百年来饱经战乱却能百炼成钢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无产阶级国家。该诗语言含有苏联全国团结一心、共御外敌的国家意识,同时也有呼吁国民捍卫祖国纯洁的荣誉、护卫各族人民的福祉和荣光之意。列别杰夫-库马奇诗歌中的祖国形象更加细致地内化为“苏维埃人民”()之国:苏维埃人民是兄弟姐妹,/是我们祖国的同胞。(我们的人民不可战胜)
10、诗歌中突出强调了祖国的民族成素,强化了各民族团结的主体力量。诗人将伟大、勇敢、忠诚的苏维埃人民视为无畏的勇士,共同构筑起祖国的铜墙铁壁。诗人苏尔科夫也曾在诗作中突出士兵作为国家“勇士”()的形象:勇士渴望胜利,/勇士的路在前方。/子弹害怕勇士,/刺刀伤不到勇士。(勇士之歌)这一形象自然会联想到俄罗斯民间传说中力大无穷的勇士形象。列别杰夫-库马奇也曾多次运用“英雄”()、“勇士”()等词来描写祖国的保卫者:为祖国像英雄一样挺胸而出,/人们反复在讲无畏的勇士们,/建立一个又一个功勋。(我们的人民不可战胜)由此可见,在苏联爱国诗歌语言图景中还着重突出了英雄祖国的主体形象定型。需要提及的是,俄罗斯自古
11、以来就是一个崇拜英雄与勇士的国度。从古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到 19 世纪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再到 20 世纪初期德米特里福尔曼诺夫的夏伯阳等众多文学作品都表现出俄罗斯民族的英雄情结。在俄罗斯诗人的语言意识中这些英雄被视为祖国的象征,而英雄信仰也早已成为俄罗斯民族的国家意识,并在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显现出重要的精神价值。(二)(二)祖国的空间形象祖国的空间形象在 1941 年的苏联爱国诗歌语言中具有空间意义的关键词常被用以定型国家形象。列什特尼科夫的诗歌突出描写其祖国的“大地”()空间:同志热吻了大地我的国土!/你如母亲一般摇晃着我们/关爱我们,引领我们向前。(冲锋之前)显然,在战士的语言意
12、识中“大地”即是祖国母亲的象征,没有祖国大地就没有自身的存在。究其根源,“大地”()一词从 11 世纪开始在古俄语中使用,具有“土地、世界、国家、财产、领地”等意义(.,2003)。俄罗斯人对于广阔的国土具有天生的自豪感。在古代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常用“俄罗斯大地”()指代祖国,在之后的诗歌文本中该词也常作为高雅语体词表达国家或领土之义。国土观念的形成,一方面,与俄罗斯笃信神明的宗教特点相关,罗斯受洗之前多神教的传统观念之一就是信奉大地母亲;另一方面,则与俄罗斯人对待祖国和国土如同母亲或妻子的态度有关(.,2004:174)。从古至今,俄罗斯人始终认为自己的土地是神圣的,并将其奉若万物生命之母。别
13、尔嘉耶夫曾多次指出,国土的地理因素、地理位置及其辽阔空间对于俄罗斯国家命运具有重要意义。俄罗斯的空间区域保护着俄罗斯人民,给予其安全感,而俄罗斯人也常寄希望于大地母亲,几乎将其与圣母等同,并渴望得到大地的庇护(.,1990:67)。可见,国土和国家空间对于俄罗斯民族的重要性和神圣价值。在诗人列别杰夫-库马奇笔下的祖国形象就定型为“国土”()与“天空”()的立体空间:(我们的人民)抗击敌人的凶残匪帮/保卫自己的国土和天空。(我们的人民不可战胜)在诗人的诗歌语言意识中祖国还是“广袤的田野”():起来,强大的国家,/起来,进行殊死的战斗,/祖国广袤的田野,/不让敌人蹂躏!(神圣的战争)此外,西蒙诺夫
14、在献给诗人苏尔科夫的抒情诗中还运用了“村庄”()、“乡村土路”()、“俄罗斯坟墓”()、“十字架”()等一系列语词单位,构成了更加具象的祖国空间:一座又一座村庄,村庄与墓地相连,/仿佛汇聚成整个俄罗斯,/你可知道,祖国毕竟不是/我快乐生活的城市大楼,/而是祖祖辈辈走过的这些乡间土路,/和他们俄罗斯坟墓前普通的十字架。(阿廖沙,你可记得斯摩棱斯克的道路)村庄、田野、乡村土路都与土地有着不可剥离的关系,是俄罗斯世世代代传承的国家根基,更代表着俄罗斯人心中的祖国情怀。俄国诗人普希金的 乡村、莱蒙托夫的祖国、叶赛宁的你多美,罗斯,我亲爱的罗斯等诗作都通过对乡村田野、小路等具语言与文化研究文学研究143
15、体物象空间的描写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情感。诗歌中坟墓与十字架的意象会自然联想到普希金的驿站长中维林的乡村墓地。它们是人精神与肉体的归处,更是后辈人的寻根之处。在俄罗斯民族的语言意识中钢筋水泥的城市都是表象,而带有泥土气息的乡村及祖辈留下的遗迹才是俄罗斯人的精神故园。由此,上述语词单位传达的并非只是具体的物象空间,还代表着具有象征意义的俄罗斯国家精神空间。四、结语四、结语1941 年的苏联爱国诗歌作品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意识,具有为祖国而战的全民号召力,因而被视为突出展现俄罗斯国家形象定型的文学语言载体。这一时期的俄语诗歌语言图景不仅反映出苏联人民对于祖国的共性思维定型,而且更为具体地表现出俄罗斯民族在
16、国家危难之际所意识到的祖国形象的独特性。对该时期俄语诗歌语言中“祖国”观念词的分析揭示出俄罗斯人民的身份归属感、世代传承性、国家荣誉感和神圣使命感等固有文化成素。需要指出的是,祖国形象定型会受时间、空间、环境、社会条件等一系列因素影响而在民族语言意识中发生改变并重新定型,因而呈现出动态发展特征。1941 年苏联爱国诗歌中的祖国形象完成了由战前的和平宁静之邦到战时惊恐不安之国的思维定型转换,而后诗人们还运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摹出祖国母亲形象、共御外敌的各族兄弟姐妹形象,由此形成了家国共同体的情感定型。俄罗斯祖国形象定型的独特性还通过大地、天空、田野、村庄、十字架和祖先坟墓等诗歌关键词得以呈现,获得
17、了俄罗斯国家具象空间的文化象征意义,反映出祖国与祖先、祖国与民族、祖国与家园共存亡的国家意识。注释注释本文所引诗句是作者在参考苏联卫国战争诗选(林陵等译)和20 世纪俄罗斯文学史(李毓榛)基础上的译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2002:151153.2 ./.,1990:67.3 .:.,2007.4 .,1989:94.5 .-,2008.6 .Academa,2001.7.:,2015:37.8.,2003.9.:.,2004:174.10.?:.,2009.11 .-,1963.12李毓榛.20 世纪俄罗斯文学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3林陵.苏联卫国战争诗选M.时代出版社
18、,1946.14王福祥.20 世纪俄罗斯诗歌选粹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郭娉婷(1981),女,博士,牡丹江师范学院东方语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学、俄语语言文化学。E-mail:。王海涛(1979),男,博士,牡丹江师范学院东方语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学、俄语语言文化学。E-mail:。The Research of Stereotyped Image of Motherland in The Linguistic Pictureof Soviet Patriotic PoetryGuo PingtingWang Haitao(Mudanjiang
19、 Normal University,Mudanjiang,157011,China)Abstract There was a lot of patriotic poetr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oviet Patriotic War in 1941.Thelinguistic units of these poems reflect the individual cultural elements of the Russian nation,such as belonging tonational identity,sacred mission,the unit
20、y of the family and the nation,and national consciousness.Thus thestereotyped image of Motherland in the linguistic picture of Russian poetry was formed in the early 1940s.In thearticle etymological and conceptual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study the conceptual words and keywords with themeaning of
21、motherland in the poetic language of this period from the linguoculturology perspective.The researchpurpose in the article is to reveal th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of the Russian people and its image stereotypes in theparticular historical period.Key words Poetry Language Picture;National image;Linguistic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stereotyp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