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23∕T 3434-2023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导则(黑龙江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312973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34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23∕T 3434-2023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导则(黑龙江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DB23∕T 3434-2023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导则(黑龙江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DB23∕T 3434-2023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导则(黑龙江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DB23∕T 3434-2023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导则(黑龙江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DB23∕T 3434-2023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导则(黑龙江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93.020CCS P 18DB23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T XXXXXXXX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导则(送审稿)XXXX-XX-XX 发布XXXX-XX-XX 实施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23/T XXXXXXXX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编制原则.25编制准备.26规划编制.27规划成果.78规划协调与衔接.7附录 A(资料性)规划成果.8附录 B(资料性)规划附表.11参考文献.15DB23/T XXXXXXXXII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

2、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黑龙江省人民防空办公室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人民防空办公室、黑龙江省人防设计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 萌、王玉迪、李 明、刘秀峰、吴 涛、李铁东、崔宏江、杨再冉、吕晓冬、唐跃宇、邹 昊。DB23/T XXXXXXXX1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导则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专项规划编制的术语和定义、编制原则、基本要求、编制准备、规划编制、规划成果及规划协调与衔接。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国家人防重点城市、省级人防重点城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专项规划的编制,县(市)级城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专

3、项规划的编制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08城市居住区人民防空工程规划规范GB 511432015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RFJ 0052011人民防空医疗救护工程设计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重要经济目标指关系国计民生和支持战争的重要经济系统的资源和设施,包括重要的工矿企业、科研基地、交通枢纽、通信枢纽、桥梁、水库、仓库、电站等。3.2人防疏散设施供战时人员疏散的设施,包括人防疏

4、散场所和疏散通道。人防疏散场所包括疏散地域、疏散集结点、疏散基地。3.3疏散地域战时安排、配置疏散人员、物资和工业设施的区域,通常也称安置地域或接收地域。疏散地域的建设原则上立足于依靠其已有设施,保障疏散人口的生存和生活,一般要求疏散地域道路交通方便,通信设施齐全,水电供应充足,具有相应的指挥通信设施、配套设施和保障能力。3.4疏散集结点用于疏散人员或物资进行临时集散或完成疏散准备的场所。通常选择在交通便利,且具有一定地幅、一定的隐蔽疏散条件、一定临时保障能力的地域。DB23/T XXXXXXXX24编制原则4.1精准防护,突出重点基于信息化战争精确打击的防护背景,按照城市防护与重要经济目标防

5、护并重的原则,突出重要经济目标及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区、商业繁华区和重要经济目标毗连区的防护。4.2体系防护,完善功能以构建功能完善的城市人防综合防护体系为目标,通过科学规划着力补强人防体系建设的短板。4.3分区控制,分类引导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思想,对各防护区采取适宜的规划指标控制和规划指引。4.4平战结合,融合发展按照人防建设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设指导,落实平战结合政策,充分发挥人防设施资源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5编制准备5.1资料收集收集城市人防建设和人防设施的现状和规划基础资料,收集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资料。5.2现状调研调研

6、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情况,结合上版人防规划的实施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规划建设策略,确定规划期内人防设施建设方向。5.3资料分析5.3.1空间一致性分析空间一致性分析应对已建人防工程、人防警报、人防疏散设施等,与城市人口分布、重要经济目标分布、重要区位分布等进行空间对比,分析人防设施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匹配度,确定人防建设发展方向。5.3.2指标符合性分析指标符合性分析应对各类人防设施建设现状指标与上版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专项规划确定的各类指标对比,分析规划实施的完整性。6规划编制6.1总体防护体系规划6.1.1人防总体防护体系应明确市域总体防护策略与总体防护要求,提出市域城镇人防工程发展战略与总

7、体目标,划分城市总体防护结构与防护重点。6.1.2城市人防工程发展战略与总体目标确定前应对市域内各城镇人防设施建设基础情况、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镇职能定位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DB23/T XXXXXXXX36.1.3城市防护区的划分应结合城市行政区划、功能组团、自然地理等因素综合确定,并按照国土空间分区对人防工程规划进行分区控制。当防护区范围较大时,宜根据城市空间结构或功能组团,将防护区内部相对独立的区域划分为防护片区。6.1.4城市防护重点的划定应结合城市性质与区位关系、城市战略定位与威胁环境分析、对战时城市可能遭受打击的方向和强度进行科学研判的结果、毁伤后果确定。6.2人防指挥通

8、信规划6.2.1规划应确定城市人防指挥体制构成,明确各级指挥机构职责与衔接关系,提出指挥机构常态化建设要求。6.2.2实战演训原则、实施对象、训练内容及训练计划应结合人防工作实际情况与需求。6.2.3结合人防警报设施建设现状,提出人防警报设施规划总体要求,确定规划近期、远期警报规划指标。6.2.4各防护区警报设施规划应结合防护区内重点经济目标的分布状态、人口密度、建筑高度及密度等因素确定各类警报设施数量与覆盖范围;国家人防重点城市中心城区范围内警报音响应达到全覆盖,非国家人防重点城市应不低于 98%。中心城区范围以外的重要经济目标也应设置人防警报设施。6.2.5警报覆盖半径宜按表 1 确定,实

9、际覆盖半径应根据当地环境状况而定。表 1警报覆盖半径参考值警报器功率电声(1 kw)电声(2 kw)电动(2.2 kw)电动(4 kw)电动(7.5 kw)覆盖半径600 m800 m500 m600 m800 m注:在环境噪声50 db以下测试。6.3人口疏散体系规划6.3.1疏散原则与疏散对象的确定应根据城市防空袭方案计划的具体要求,结合城市人口分布特征确定。6.3.2人口疏散比例应根据信息化战争精确打击的毁伤影响与重要经济目标和重要区位的分布综合确定。重要经济目标周边区域和重要区位的人口疏散比例应考虑空袭及次生灾害毁伤影响。6.3.3城市内部疏散通道和对外疏散通道规划应综合考虑疏散人口规

10、模、疏散设施的分布等因素。城市内部疏散通道分为地面疏散通道、地下疏散通道和水上疏散通道。对外疏散通道包括城市对外高速公路、铁路、水路等,以及连接疏散地域、疏散基地的高等级公路等。疏散通道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a)位于地面疏散主干道上的重要交通节点和交叉点,应规划地下立体交通,不应规划建设人行天桥、高架立交、高架道路;位于疏散干道上的桥梁,应在其周围设置较大的开敞空间,建设迂回道路,保证在桥梁中断后主要干道的畅通;b)地下疏散通道宜结合地下轨道交通、地下快速路等设置,并宜与周边地下空间连通;c)水上疏散通道宜结合通航能力五级及以上的城市内河设置。6.3.4疏散地域规模应根据疏散人口的数量确定,疏散

11、地域原有人口不少于接收人口的 2 倍。各防护区对应的人口疏散地域,宜距被疏散人口所在城镇开发边界 30 km 以内。6.3.5疏散基地选址应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并满足以下条件:DB23/T XXXXXXXX4a)应远离军事设施、重要经济目标和自然灾害、次生灾害威胁;b)应优先选择地形平坦、地势相对较高、有较好水源保障、有利于给排水,具备一定地幅、周边道路畅通、交通便利,隐蔽条件较好的地域。宜结合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自然洞穴等建设;c)应设置在城市主要疏散方向上,基本生活资源充足、便于战时或灾时开展疏散的地点;d)与中心城区边缘的距离宜为 10 km50 km。6.3.6疏散集结点宜结合

12、社区应急避难场所进行选址,优先选择街区公园、街区广场、社区绿地、各类学校等公共设施,应避开重要经济目标、重要区位毁伤影响范围。距离住宅区、大型商场、超市以及医院、图书馆、影剧院、企事业办公建筑等人流集中的公共建筑附近的疏散集结点,服务半径不宜超过1 km,即满足步行 15 min 内到达疏散集结点为宜。选址于城市公园、大型体育场、学校操场等区域的大型疏散集结点,服务半径不宜超过 4 km,即步行 1 h 内到达疏散集结点为宜。6.3.7应急避难场所应为空袭中没有来得及疏散和进入人员掩蔽工程的人员提供紧急避难,和平时期遭受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宜作为灾时紧急避难场所。按照应急避难场所的规模、服务半径

13、及停留时间可分为类应急避难场所、类应急避难场所、类应急避难场所。具体建设标准与服务半径应满足 GB51143-2015 的相关规定。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布局应符合以下要求:a)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与各类防灾专项规划相衔接,与公园、绿地、广场、室内场馆和人防工程等建设相结合;b)应急避难场所应距离居民住所和活动场所较近,附近没有重要经济目标,降低空袭威胁;c)应急避难场所应选择平坦开阔、地域较广、地上无建筑物,次生伤害的威胁小,没有洪水威胁,且在次生化学灾害的威胁范围之外的区域;d)应急避难场所上不得实施任何建设项目。在和平时期应预设给水、污水、照明供电等管线,在临战阶段应设置供水、照明、厕所、临时医

14、疗点等设施;e)应急避难场所应有一侧与城市主道路相邻,以保证战时人员疏散和运送物资。6.4重要经济目标防护规划6.4.1重要经济目标毁伤影响范围分析应结合现状重要经济目标的类别和等级综合确定,宜明确重要经济目标的防护原则、要求和防护措施。6.4.2规划宜明确重要经济目标配套人防设施建设要求、防空专业队伍组建与配置要求及重要经济目标毗邻区人口疏散要求。6.4.3重要经济目标应将关键设施、关键设备转入地下,增强目标防护抗毁能力。6.5市域城镇人防工程建设指引6.5.1规划内容应包括市域人防工程建设现状分析、设防等级划分、人防工程建设标准、人防工程建设指引等。6.5.2市域各城镇设防等级、人防工程建

15、设标准应符合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的具体要求,结合市域内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与城市规模、国家人防要求及城市人防发展需求,采用社会经济实力、人口规模和区域平衡相结合的方法确定。6.5.3各设防城镇人防工程建设指引应结合市域人防工程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及防护结构划分,提出不同等级设防城镇的人防工程建设需求,主要包括人防工程防护等级、建设规模等。6.6中心城区人防工程规划6.6.1中心城区人防工程规划总指标、人均工程指标、各防护区人防工程规划指标及各类人防工程功能配套比例等应结合需求预测法、建设能力分析法、类比法等多种方法综合确定,规划布局应结合自然DB23/T XXXXXXXX5地理环境、城市发展

16、方向、人口规模与密度、重要经济目标分布等因素综合确定。其中,人均人防工程建设需求指标宜按表 2 规定执行。表 2人均人防工程建设需求指引表(建筑面积,m2/人)城市设防等级类城市类城市类城市其他城市人均指标2.52.42.21.9注1:表中人均指标按留城人口计。注2:城市设防等级根据国家有关要求确定。注3:规划人均指标选取应针对城市具体情况,结合城市人防工程需求、人防工程建设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人防工程功能配套比例宜按表 3 规定执行。表 3城市人防工程功能配套比例指引表工程类别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配套工程合计建设比例类城市25%710%7080%1115%100%类城市24

17、%69%7082%1015%100%类城市24%48%7285%812%100%其他城市1.53%46%7585%610%100%注1:表中比例不含指挥工程。注2:指挥工程建设指标与规模根据国家有关要求确定。6.6.2各类人防工程规划布局应符合以下要求:a)指挥工程的等级、规模及建设标准应严格按照 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 的具体要求执行,规划布局应结合城市设防等级、城市行政级别、城市人口规模等因素确定。县级及以下城市的指挥工程宜与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相结合建设,或按四等指挥工程要求单独修建;b)中心医院、急救医院、救护站等医疗救护工程应依据人防工程需求预测,结合城市地面医疗设施确定布局。

18、其中,救护站应在满足平时使用需要的前提下分散布置,中心医院、急救医院应避开重要经济目标。地面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医疗救护工程宜按表 4 规定执行,各类医疗救护工程具体建设标准应符合 RFJ005-2011 的要求;c)防空专业队工程规划应结合组建单位、重要经济目标等保障目标及区域布局,明确各类防空专业队工程功能要求。防空专业队工程应与保障目标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同时应保障救援时间。保障范围一般宜为 4 km27 km2,单个防空专业队工程规模不宜小于 2000 m2。防空专业队工程具体建设指标应结合城市重要经济目标数量、分级分类、布局等因素确定;d)人员掩蔽工程具体规划指标应结合现状工程建设情况、规

19、划用地布局、工程建设需求、上位文件要求等综合确定。人员掩蔽工程规划布局应提出各防护区人员掩蔽工程的建设策略,确定规DB23/T XXXXXXXX6划指标。根据人员掩蔽实际需求,确定一等人员掩蔽工程建设要求,战时坚持工作的政府机关、城市生活重要保障部门(防灾、通信、供电、供气、供水、食品等)的建设项目宜设置一等人员掩蔽工程,其规模根据战时坚持工作的人员数量确定。其他民用建筑配建人员掩蔽工程时宜按二等人员掩蔽工程标准建设。居住区内人员掩蔽工程服务半径不宜大 200 m,非居住区或跨居住区人员掩蔽工程服务半径不宜大于 800 m。相邻人防工程之间宜连通;e)配套工程规划布局应包括各防护区物资库工程的

20、规划指标,对区域电站、区域供水站、核生化监测中心、人防疏散主(支)干道等工程规划提出指引。人防物资库应均衡布局,宜与大型商业设施、物流仓储设施、批发交易市场、较大居住组团等配套建设,宜与附近人防交通干(支)道、人员掩蔽工程连通;f)重要经济目标和重要区位及其周边区域,宜优先配置一等人员掩蔽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等。表 4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医疗救护工程指引表医疗救护工程中心医院急救医院救护站地面医疗卫生设施床位规模500张101张500张50张100张注:代表必须配置,代表可配置,代表可不配置。6.6.3优化人防工程布局、完善功能配套,宜结合城市道路、轨道交通站点、公园广场、学校操场、

21、体育场等地下空间规划单建式人防工程。6.6.4人防工程宜互联互通,提高人防工程防护效能。结合城市地下道路、地下轨道交通站点、地下商业街、地下综合体、地下过街通道等大型地下空间,对相邻人防工程之间、人防工程与其他地下工程之间的连通提出指引,对城市重要区位的人防工程连通提出要求。6.7城市地下空间兼顾人民防空要求引导6.7.1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与综合防护要求应贯彻“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依法管理”的原则,坚持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6.7.2应根据城市建设发展需求与城市整体防护要求,提出城市地下空间兼顾人民防空要求的具体措施,确定地下公共服务空间、

22、地下交通空间、地下综合管廊等兼顾人防要求。6.7.3应划定城市地下空间兼顾人民防空要求的重点区域及重点项目。6.8其他内容要求6.8.1各类人防工程、人防警报、人防疏散设施等规划指标在具备条件情况下宜结合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具体指标细化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单元,为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专项规划提供引导。6.8.2近期规划应明确近期人防规划目标和建设策略,明确近期重要经济目标的防护要求,人防工程、人防疏散设施、人防指挥通信、人防警报等规划布局,自建人防设施的项目布局、建设标准等。DB23/T XXXXXXXX76.8.3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专项规划应从规划管理、建设保障、宣传教育、资金安排等

23、方面提出规划实施保障建议。7规划成果7.1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专项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图集和附件三部分,其中规划文本、图集经法定程序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7.2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专项规划文本、图集和附件的具体内容宜参照附录 A,表格形式宜参照附录 B,应结合城市具体情况增减与结构调整。8规划协调与衔接8.1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专项规划应依据城市防空袭方案计划内容确定城市战略地位、战时威胁方向和防护重点等具体内容。8.2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专项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范围、期限、人口、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以及综合防灾、重大建设项目等方面应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保持一致。8.

24、3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专项规划应注重与地下空间、综合交通、防灾、市政、消防、绿地、医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专项规划相互协同。8.4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专项规划中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配套工程以及人防疏散和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等应在详细规划中做好衔接与落实。DB23/T XXXXXXXX8A附录A(资料性)规划成果A.1规划文本主要内容A.1.1第一章 总则主要包括规划目的、指导思想、编制依据、规划范围、规划期限、规划原则、组织实施等。A.1.2第二章 总体防护体系规划一、城市性质与战略定位二、人防发展总体目标三、城市总体防护结构四、人防总体防护要求与策略A.1.3第三章人防指挥通信规

25、划一、人防组织指挥机构建设二、人防警报设施建设现状分析三、警报覆盖重点范围与技术要求四、确定规划期内各防护区(片)警报规划指标A.1.4第四章 人口疏散规划一、人口疏散原则与疏散比例二、市域疏散通道规划三、疏散基地、疏散地域规划四、疏散干道规划五、应急避难场所规划A.1.5第五章 重要经济目标防护规划一、重要经济目标分类分级二、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原则与要求三、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措施A.1.6第六章 市域城镇人防工程建设指引一、市域城镇人防工程现状建设情况分析二、市域城镇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三、市域城镇防护标准四、市域城镇人防工程建设指引DB23/T XXXXXXXX9A.1.7第七章 中心城区人防工

26、程规划一、人防工程现状及规划目标二、人防工程总体布局及功能配套要求三、人防工程控制体系规划四、人防工程灾时利用规划A.1.8第八章 城市地下空间兼顾人民防空要求引导一、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结合原则二、城市地下空间兼顾人民防空要求建设引导三、城市地下空间兼顾人民防空要求重点项目指引A.1.9第九章 近期建设规划一、近期人防设施建设总体目标二、近期人防设施建设重点项目A.1.10第十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与建议A.1.11名词解释A.2规划图纸主要内容A.2.1城市区位与威胁环境分析图明确城市地理区位、战略地位、战时主要威胁方向。A.2.2市域防护结构划分图划分市域内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设防等

27、级。A.2.3重要经济目标分布图明确重要经济目标分类分级、空间分布、遭受打击毁伤后的影响范围。A.2.4现状人防工程分布图明确中心城区或主城区现状各类人防工程分布定点。A.2.5人防工程总体规划图明确中心城区或主城区人防工程总体规划控制指标。A.2.6医疗救护工程及防空专业队工程规划图明确中心城区或主城区医疗救护工程和人防专业队工程的规划指标和空间布局。A.2.7人员掩蔽工程规划指引图明确中心城区或主城区人员掩蔽工程的重点建设区域,为规划期内人员掩蔽工程建设指引方向。A.2.8警报器建设规划图明确中心城区或主城区已建警报器、近期规划警报器、远期规划警报器的布局和音响覆盖范围。DB23/T XX

28、XXXXXX10A.2.9人口疏散规划图明确战时人口疏散方向、疏散地域、疏散基地,以及城市人防疏散通道等。A.2.10疏散干道规划图明确中心城区或主城区内部作为疏散载体的具体道路名称与位置布局。A.2.11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图明确中心城区或主城区应急避难场所的分级与规划布局。A.2.12近期人防设施建设规划图明确近期人防设施建设具体项目。A.3规划附件主要内容A.3.1规划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基础资料汇编和专题研究成果。A.3.2规划说明书是对规划文本相关内容的补充解释,对确定相关规划指标的分析,一般需与规划文本内容对应。A.3.3编制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专项规划应广泛收集城市规划相关资料和人防建设资

29、料,汇总整理后形成基础资料汇编,宜参照如下几个方面:a)城市规划相关资料。主要包括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地下空间、综合交通、防震抗震、市政、消防、绿地、医疗、教育等专项规划,相关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b)城市建设现状资料。主要包括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城市人口分布,城市内外交通路网,重要基础设施,城市生命线系统,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区、商业繁华区分布以及民用建筑工程竣工面积的统计资料、民用建筑工程修建防空地下室情况、民用建筑平均高度、民用建筑规划指标资料等;c)人防建设相关资料。主要包括当地人防建设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人防建设五年规划,城市防空袭方案计划,防空专业队伍组建情况,

30、人防工程建设现状统计资料,包括早期人防工程建设情况、已建在建人防工程建设量(人防工程面积、类型、等级、完好情况等)相关资料及各类人防工程分布情况,人防警报设施数量、型号、统控及分布情况,城市重点目标和重要经济目标数量、分布、责任单位、防护方案等相关资料,人防疏散设施建设情况相关资料等;d)编制城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专项规划应针对城市特点、城市建设和人防建设现状开展相关专题研究,科学确定人防建设策略和规划关键性指标。DB23/T XXXXXXXX11附录B(资料性)规划附表B.1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措施一览表参见表 B.1。表B.1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措施一览表序号序号目标名称目标名称目标等级目标等级毁伤

31、影响范围毁伤影响范围防护措施防护措施人防工程配建要求人防工程配建要求1234B.2疏散地域规划表参见表 B.2。表B.2疏散地域规划表防护区防护区规划人口(万人)规划人口(万人)疏散比例(疏散比例(%)疏散人口(万人)疏散人口(万人)疏散地域疏散地域B.3疏散基地规划表参见表 B.3。表B.3疏散基地规划表基地名称基地名称容纳人口(万人)容纳人口(万人)保障对象保障对象疏散路线疏散路线B.4警报器规划数据汇总表参见表 B.4。表B.4警报器规划数据汇总表(20XX年)防护区防护区现状警报器(台)现状警报器(台)规划新建警报器(台)规划新建警报器(台)合计合计合计DB23/T XXXXXXXX1

32、2B.5人防工程规划指标一览表参见表B.5。表B.5人防工程规划指标一览表(20XX年)工程类型工程类型现状工程现状工程已批未建工程已批未建工程规划新建工程规划新建工程小计小计各类人防工程占比各类人防工程占比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配套工程合计B.6人防工程规划技术指标一览表参见表B.6。表B.6人防工程规划技术指标一览表(20XX年)防防护护区区人口指标人口指标人防工程规划技术指标(建筑面积,)人防工程规划技术指标(建筑面积,)现状规模现状规模规划规模规划规模工程总量工程总量规划人口规划人口人均指标人均指标规划人口规划人口(万人)(万人)疏散比例疏散比例留城人口留城人口

33、(万人)(万人)竣工人防竣工人防工程工程在建人防在建人防工程工程新建人防新建人防工程工程规划工程规划工程总量总量合计注:注:人均指标=城市人防工程总建筑面积/城市规划人口B.7指挥工程规划一览表参见表B.7。表B.7指挥工程规划一览表(20XX 年)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建筑面积()建筑面积()战时功能战时功能防护标准防护标准配置区域配置区域状态状态建设时序建设时序合计DB23/T XXXXXXXX13B.8医疗救护工程规划一览表参见表B.8。表B.8医疗救护工程规划一览表(20XX 年)防护区防护区留城人口留城人口(万人)(万人)工程类型工程类型建筑面积建筑面积()()配置区域配置区域防护标准防护

34、标准备注备注合计B.9防空专业队工程规划一览表参见表B.9。表B.9防空专业队工程规划一览表(20XX 年)防防护护区区规划防空专业队工程(建筑面积,)规划防空专业队工程(建筑面积,)合计合计医疗医疗救护救护运输运输防化防化防疫防疫治安治安通信通信消防消防抢险抢险抢修抢修心理心理防护防护信息信息防护防护伪装伪装防护防护平战平战转换转换小计小计合计B.10人员掩蔽工程规划一览表参见表B.10。表B.10人员掩蔽工程规划一览表(20XX 年)防护区防护区规划人员掩蔽工程(建筑面积,)规划人员掩蔽工程(建筑面积,)合计合计一等人员掩蔽工程一等人员掩蔽工程二等人人员掩蔽工程二等人人员掩蔽工程小计小计合

35、计DB23/T XXXXXXXX14B.11配套工程规划一览表参见表B.11。表B.11配套工程规划一览表(20XX 年)防护区防护区现状规模现状规模规划配套工程(建筑面积,)规划配套工程(建筑面积,)合计合计物资库物资库小计小计合计B.12易地建设费投资人防工程规划项目一览表参见表B.12。表B.12易地建设费投资人防工程规划项目一览表(20XX年)项目名称项目名称项目地点项目地点建设时序建设时序战时用途战时用途平时用途平时用途DB23/T XXXXXXXX15参考文献1GB/T 51358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标准2RFJ 1-91人民防空工程基本术语3GB 21734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场址及配套设施4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2003版5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规定6黑龙江省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管理规定(2016修正)7黑龙江省人民防空疏散基地建设标准8浙江省人民防空专项规划编制导则浙人防办202011 号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工程监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