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1、遗传:同种物种上代与子代之间及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2、变异:同种物种上代与子代之间及子代个体之间相异的现象。3、生物进化与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遗传、变异和选择4、遗传学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防治遗传疾病,提高医学水平,造福人类。5、各位代表人物的遗传观念及其在遗传学发展中的作用。孟德尔1856-1864年从事豌豆杂交试验,首次提出分离和独立分配两个遗传基本规律。贝特生1906年提出遗传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约翰生于1909年发表纯系学说,并且首先提出基因一词,以代替孟德尔遗传因子概念。摩尔根等用果蝇试验发现性状连锁现象。1944年阿委瑞用试验方法直接证明DNA
2、是转化肺炎的遗传物质。1953年瓦特森和克里克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的研究,提出DNA分子结构模式理论。第二章1、核型分析:在对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的基础上,分组、排队、配对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2、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数目。形态特征:必备:主缢痕、着丝粒/点、长臂、短臂、端粒/体;额外:次缢痕、随体。不同物种和同一物种染色体大小(长度)差异都很大,宽度上同一物种的染色体大致相同。数目: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都是恒定的,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性细胞则是成单的。3、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由DNA,RNA和蛋白质构成,其形态数目有种系的特性。4、染色质按形态特征和着色特点可分为常染色质、异染色质。5、同源
3、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内,具有相同形态结构通常成对存在的一对染色体。第三章1、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位于同源染色体对应位点的两个基因。2、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测交法,自交法,F1花粉鉴定法。3、控制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每对同源染色上的每一对基因发生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4、共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表现出来,即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5、复等位基因:指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6、基因互作:由于不同对基因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同一单位性状表现的遗传现象。7、互补作
4、用:当两对基因在显性纯合或杂合状态时,个体表现为一种性状,当两对基因中只有一对基因为显性或两对基因均为隐性时,个体表现为另一种性状,这种基因互作类型称为基因互补作用。发生互补作用的基因称为互补基因。8、累加作用: 当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互作时,显性基因累积越多,个体性状表现越明显的现象,这种基因互作类型称为基因累加作用。第四章1、连锁遗传:是指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2、交换: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基因的互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与重组。3、交换值: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4、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5、和排列顺序的过程。5、连锁群: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6、交换值=交换型子囊数100% 1交换型子囊数+非交换型子囊数28、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理论:性别决定的类型:XY型(雄杂合型); ZW型 (雌杂合型);XO型 ;ZO型9、性连锁:是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又称伴性遗传。10、交叉遗传:父亲的性状传给女儿,母亲的性状传给儿子的遗传现象。11、人类的性连锁,例:血友病、色盲。鸡的性连锁,例:芦花鸡的毛色遗传。第五章1、基因突变:是由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添加,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2、DNA修复的方式包括:错配修复,直接修复,切除修复,双链
6、断裂修复,重组修复。3、基因突变的诱发因素:物理诱变,化学诱变。4、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突变的重演性突变的可逆性突变的多方向性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突变的平行性和独立性。论述化学诱变的因素有哪些?作用又是什么?碱基类似物。是与DNA正常碱基结构相似,能在DNA复制过程中可代替正常碱基掺入到DNA分子中的化合物,如5-溴尿嘧啶(5-BU)和2-氨基嘌呤(2-AP)等。其诱变机制是:在复制过程中代替正常碱基掺入到DNA分子中,再下一次复制前互变异构移位产生复制错误。碱基修饰物。也称碱基修饰剂,它直接修饰碱基化学结构,改变其配对特性,引起DNA损伤和复制错误。如烷化剂类,亚硝酸何羟胺类等,他们不需要掺
7、入到DNA分子中就可以诱发损伤和突变。DNA插入剂。可以插入到DNA链碱基之间的化合物分子。主要是吖啶类染料,如吖啶橙、吖啶黄素、原黄素等。插入剂在DNA复制时插入到模板链碱基之间,新和成连对应位置上将随机插入一个碱基;取代一个碱基插入到新合成单链中,新合成单链将缺失一个碱基。抗生素。在一定程度上(或者说在自然选择)有具有诱导的作用,加速突变的作用、能力。第六章1、染色体变异或染色体畸变,包括: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2、结构变异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3、假显性现象:是指缺失部分如果包括某些显性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其对应的隐性等位基因就得以表现的现象。4、缺失:指染色体的某一片段丢失。5
8、、重复:指染色体多了自身的某一片段6、剂量效应:细胞内某基因出现得次数越多,表现型效应就越显著。7、易位:指某染色体的一个区段移接在非同源的另一个染色体上。8、罗伯逊易位:如果易位发生在两条近端着丝粒的着丝粒附近,易位纯合体的一对易位染色体包含原来两条染色体的长臂,而另一对易位染色体只包含原来两条染色体的短臂的现象。9、相互易位杂合体的一个典型的遗传效应是半不育现象。简答一、缺失的遗传效应。1、缺失对基因的遗传效应基因控制的生物功能丧失或表现异常。基因间相互作用关系破坏。基因排列位置关系改变。缺失对个体的遗传效应缺失纯合体:致死、半致死或生活里显著降低等现象。缺失杂合体:a.缺失区段较长时,生
9、活力差、配子(尤其是花粉)败育或竞争不过正常配子。b.缺失区段较小时,可能会造成假显性现象或其它异常现象。二、重复的遗传效应1、重复对表现型的影响主要是扰乱了基因的固有平衡关系。2、重复隐性基因的作用超过与之相对应的显性基因的作用。3、会影响个体的生活力(影响的程度与重复区段的大小有关)。三、易位的遗传效应:1、半不育现象,即花粉有50%不育,胚囊有50%不育,结实率50%。2、同倒位杂合体的情况相似,易位杂合体邻近易位接合点的一些基因之间和重组率有所下降。3、易位可使两个正常的连锁群改组为两个新的连锁群。4、易位会造成染色体“融合”而导致染色体数的变异。论述易位如在人体上会出现什么结果?染色
10、体易染色体易位分为平衡易位和罗式易位,平衡易位携带者患者虽然表型正常,但其可产生异常的精子或卵子,当异常的精子或卵子与正常的卵子或精子结合后,即可产生染色体异常的胚胎,从而引起早期流产或导致染色体异常儿的出生。第七章1、同源多倍体:染色体组相同的多倍体。2、异源多倍体:染色体组不同的多倍体。3、非整倍体:色体数在正常个体染色体数2n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一条至数条的个体。第八章1、生物界遗传性状的变异有联系和不可连续两种:表现不连续的性为质量性状,表现不连续的性状为数量性状。2、微效多基因或微效基因:指控制数量性状的一系列效应微小的基因。3、G(基因型值)=A(加性效应)+D(显性效应)+I(上位
11、性效应)4、狭义遗传率H2N=基因加性方差100%=VA100%=VA100%总方差VP(VA+VP+VI)+VE简答数量性状的特征1、数量性状的变异表现为连续的,杂交后的分离世代不能明确分组。2、数量性状一般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异,这种变异是不遗传。3、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划分不是绝对,同一性状在不同亲本的杂交组合中可能表现不同。4、研究方法的不同,数量性状遗传只能采用统计学的处理方法。第九章1、近交繁殖:也称近亲交配,或简称近交,是指血统或亲缘关系相近的两个个体间的交配;也就是指基因型相同或相近的两个个体间的交配。其极端类型的为自交;愈下则亲缘关系愈远,属于异交,而以远缘杂交为极点
12、。2、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上比其双亲优越的现象。3、杂种优势的遗传假说包括: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或“等位基因异质结合假说”)和上位性假说。第十章1、按照病毒感染的宿主类型可将病毒分为感染细菌、真菌及藻菌的菌类病毒以及感染动物和植物的动物病毒和植物病毒。感染细菌的病毒称为噬菌体,是目前研 究得比较清楚的病毒。依其遗传物质的性质,可分为单链DNA、单链RNA、双链DNA 和双链RNA四种类型。依其与宿主细胞的相互关系,可分为烈性噬菌体和温和性噬菌体两大类型。2、细菌获取外源遗传物质的四种不同方式:转化,接合,性导和转
13、导。3、烈性噬菌体:侵入细菌后,在细菌细胞内大量增殖,导致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4、转化:是指某些细菌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供体的染色体片段,并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参入自己的染色体组过程。5、接合:是指遗传物质从供体“雄性”转移到受体“雌性”的过程。6、F因子的三种存在状态没有F因子,即F-。包含一个自主状态的F因子,即F+。包含一个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内的F因子,即Hfr(高频率重组)。7、中断杂交试验结果表明,thr+最先进入F-细胞,接合8min后便出现了重组体,随后05minleu+出现,aziR、tonR、lac+和gal+分别在9min、1lmin、18min和25min出现。在
14、被选择的thr+leu+的重组体中,其他的供体基因接连出现,不同的基因经过一定时间就上升到一个稳定的水平。例如,在11min时tonR首次在重组体中出现,15min后达到40, 25nin后达到80,其后即使增加时间,其重组百分数也不会改变。8、性导:指接合时由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转移到细菌染色体的过程。9、F因子:F因子偶然在环出时不够准确,携带了宿主细菌染色体的一些基因,把这种携带宿主细菌染色体的一些基因的F因子称为F因子。 10、转导(Transduction):指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是细菌遗传物质传递和交换方式之一。简答一、转化过程结合:当细菌细胞处于感受
15、态时,外源双链DNA分子可结合在受体细胞 受体位点上,该过程是可逆的,可被DNAase降解掉。受体结合位点 饱和后,将阻止其它双链DNA的结合。穿入:稳定结合在受体位点上的双链供体DNA,由外切酶或DNA移位酶降解其中一条链,并利用降解产生的能量,将另一 DNA单条链拉进细胞中,该过程不可逆。联会:单链DNA进入后与其相应的受体DNA片段联会。整合:单链DNA与受体DNA对应位点的置换,从而稳定地渗入到受体DNA 中。实际上就是一个遗传重组的过程。二、Hfr和F+的异同。Hfr和F+共同特点:a. 都能和F-杂交。b. 杂交都通过接合管和受体菌相连接。c. 高剂量的链霉素处理后都不影响杂交,说明它们都是作为供体。Hfr和F+共同特点:a.产生重组子频率不同HfrF- 10-4F+F- 10-7。 b. HfrF-后代F+F+F- 后代F-。c. F+细菌经吖啶橙处理后变成 F-Hfr 细菌经吖啶橙处理后仍为H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