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碳”目标下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效益的影响——基于10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1818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碳”目标下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效益的影响——基于10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双碳”目标下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效益的影响——基于10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双碳”目标下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效益的影响——基于10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37 卷第 3 期2023 年 5 月长沙大学学报 Vol.37No.3May 2 0 2 367“双碳”目标下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效益的影响基于 10 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涂淑芬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财金学院,福建 福州,350202摘要: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绿色发展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题。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体系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其实施有助于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选取 10 家上市银行 20122021 年的数据,使用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商业银行收益水平的指标,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对其效益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规模与其效益之间存在

2、一定的负相关,反映出当前绿色信贷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商业银行的效益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提出相关对策:商业银行需要完善绿色信贷产品体系,加快低碳转型金融产品创新,并注意防范“洗绿”风险;在商业银行保质保量发展绿色信贷的同时,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也要加大对绿色信贷的扶持力度,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关键词:绿色信贷;绿色金融;“双碳”目标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681(2023)03-0067-06“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投资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新兴行业。绿色金融是助力绿色发展的有力推手,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与制

3、度安排逐步清晰,已基本上建立以 绿色信贷指引 为核心的绿色信贷制度框架。2021 年,“一行两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将金融支持碳中和列为重点工作。据统计,绿色信贷作为我国起步最早的绿色金融产品,在自 2016 年以来现存的绿色金融工具中占比超 90%1。近年来,我国绿色信贷规模逐渐扩大。在“双碳”目标下,“碳贷”逐渐成为主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2 年末,我国 22.03 万亿元绿色贷款余额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占比超一半2。作为绿色金融的主要参与者,商业银行在发展绿色信贷、助推“双碳”目标实现上责无旁贷。一文献综述“绿 色 信 贷”最 早 源 于 国 外 的 环

4、境 融 资(Environmental Finance)和可持续融资(Sustainable Finance)。Labatt et al.认为环境金融包括旨在提高环境质量和转移环境风险的所有基于市场的工具31。Jeucken 认为,可持续融资是指银行通过其融资政策为可持续企业或项目提供贷款机会,并通过投资建议等收费服务产生社会影响力452。在绿色信贷影响方面,Scholtens et al.发现,实行“赤道原则”会使商业银行的运营费用在短期内上升,但从长远来看,企业不仅可以规避环境风险,还可以获得良好的信誉,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5;Soundarrajan et al.认为绿色融资是实现绿色

5、增长的基础,绿色融资不仅能引导企业重视环保的社会和环境目标,银行自身也能从中获利6;Kang et al.提出,绿色信贷的全面实施能让企业在更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帮助企业提高利润水平,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7。关于绿色信贷的概念,何德旭等认为,其是商业银行依据国家环保和产业政策,对从事生态保护、循环经济生产等绿色行业的企业提供优惠贷款扶持,并对污染行业项目实行贷款限额及惩罚性高收稿日期:2023-02-17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FJ2021T003。作者简介:涂淑芬,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财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682023 年 5 月长 沙 大 学 学

6、 报利率的政策手段8。我国绿色信贷起步较晚,随着绿色信贷监管体系的逐渐完善,相关监管政策已对绿色信贷作出了明确界定,根据 2019 年最新修订的 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绿色信贷按用途划分为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绿化和绿色服务六大类。关于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效益的影响,学界做了相关研究。高晓燕等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绿色信贷的规模能够提高银行的竞争力,两者之间存在正比关系,所以商业银行应该大力支持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发,加强风险管理,从而提高银行业竞争力9;陈昆等通过对 14 家商业银行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实施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有正向影响,但是影响并不显

7、著10;张晖等通过实证检验了绿色信贷与银行盈利能力的动态交互影响关系,发现当期和滞后期绿色信贷对当期银行盈利能力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但这种影响随着滞后期增加而逐渐减弱,因此,发展绿色信贷只会短期降低银行盈利能力11。在“双碳”目标下,绿色信贷作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中最早起步的部分,必将迎来新的挑战与机遇。绿色信贷将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效益,商业银行应如何顺应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值得深入探讨。二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效益的影响机理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效益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一)直接影响经营利润源于收入与成本之差。第一,与其他贷款产品相比,商业银行在发放绿色贷款前需对所贷项目是否符合“

8、绿色标准”进行全面评估,且绿色信贷所投项目大多周期较长,这将增加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三查”成本。第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银行向企业提供绿色信贷,利率要控制在相应期限档次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附近,使绿色信贷利率低于其他对公贷款利率水平,这将降低绿色信贷所带来的利息收入。(二)间接影响结合商业银行“三性”原则之间的关系,绿色信贷可以通过提高社会声誉、形成规模效应、降低信贷风险、挤占流动性等对商业银行效益产生间接影响。第一,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一方面,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是履行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的直接表现,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声誉水平和公众认可度,通过无形的声誉资产,

9、吸引更多优质客户,从而增加有形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随着 2021 年中国人民银行在 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 中正式将绿色信贷开展情况纳入机构评级,商业银行积极开展绿色信贷能够提升其监管评级水平,从而在开展其他业务方面获得监管部门更多的支持和资源,扩大其收益来源。第二,根据规模效应理论,一方面,规模更大的银行往往在业务流程、风险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更加完善,并且具有更多的资源拓展新业务,形成更大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银行生存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众对其的信心,规模越大,越能够给公众带来“越大越强”的信念,越能赢得客户的信任,从而吸引更多客户。一直以来,商业银行扩大规模最直接的方法就是

10、增加信贷投放,因此,商业银行通过发展绿色信贷能够扩大资产规模,从而带来规模经济效应。第三,从安全性来看,一方面,由于国家从战略层面重视和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各类绿色项目往往具有良好发展前景,数据显示,绿色信贷不良率远低于同期各项贷款的整体不良水平,因此,发展绿色信贷能够提升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对银行利润的侵蚀,从而提升银行收益水平。另一方面,银行信贷扩张受资本监管约束,目前我国对绿色信贷风险权重没有特殊下调规定,因此在资本有限的情况下,银行投放绿色信贷会占用较多资本,导致资本充足率下降。为了满足资本监管要求,银行必须缩减其他贷款投放,从而减少其他贷款项目可能带来的更高利息收益。第四

11、,从流动性来看,一方面,绿色信贷作为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之一,其投放将直接增加贷款规模,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存贷比上升、流动性下降,为了保持一定的流动性,银行必须减少其他贷款,即绿色信贷会对流动性造成“直接挤占”。另一方面,绿色信贷项目周期较长、资金回收较慢,这将会长期占用信贷资金,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将会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再投放,即绿色信贷会对流动性造成“长期挤占”,这些都将对商业银行其他贷款业务的开展69总第 173 期涂淑芬:“双碳”目标下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效益的影响基于 10 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表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效益的影响机制影响机制主要表现影响结果直接影响成本增加、收入减少负向间接影

12、响声誉效应提升社会声誉正向规模效应提升竞争力正向安全性降低信贷风险正向降低资本充足率负向流动性挤占流动性负向受多因素综合作用,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效益既可能带来正向影响,也可能带来负向影响,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H1:绿色信贷会提升商业银行效益水平。H2:绿色信贷会降低商业银行效益水平。三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效益影响的实证分析(一)数据来源和变量选取我们选择了 10 家上市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家大型国有银行以及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和华夏银行五家股份制银行。由于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发布了 绿色信贷

13、指引,标志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因此我们选取的样本区间为文件发布之后,即20122021年,样本总量为100个。参考张玲玲的文献12,结合前述影响机理,选取如下指标作为现阶段反映我国商业银行效益和影响因素的变量,其中,绿色信贷数据来自各行社会责任报告,其他数据来自各行年报。1 被解释变量 采用净资产收益率(ROE)直接反映商业银行的效益水平,其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2 解释变量由于 10 家银行的体量有很大差别,其绿色信贷余额相差较大,缺乏可比性。因此,采用绿色信贷比率(GCR)衡量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水平,其计算公式为:绿色信贷比率=绿色信贷余额/贷款总额

14、3 控制变量在安全性方面,选取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两个指标。其中,资本充足率(CAR)为资本总额对其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主要衡量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是否稳健。不良贷款率(BLR)为不良贷款余额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主要反映银行资产质量和信贷风险水平。在流动性方面,选取存贷比(LDR)指标反映银行流动性水平。在规模方面,选取资产总额指标来衡量银行规模大小。由于银行总资产规模数据庞大,为消除数据不平稳性和异方差的影响,以总资产的对数(LNTA)作为控制变量。(二)变量描述性统计根据表 2,净资产收益率均值约为 15.46%,最小值为 8.64%,最大值为 26.65%,表明各行盈利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绿

15、色信贷比率均值约为 7.48%,表明绿色信贷整体占比偏低,结合图 1 来看,随着2020 年“双碳”目标的提出,各行在 2021 年的绿色信贷比率均有大幅提升,其中,中信银行在绿色信贷发展水平方面最弱,占比不足 5%,兴业银行作为国内绿色金融的先行者,其绿色信贷占比在各行中遥遥领先。资本充足率均值约为 13.77%,最小值为 9.88%,均高于 8%的最低资本监管要求,说明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经营较稳健。不良贷款率均值约为 1.40%,说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整体控制良好。存贷比均值约为 81.59%,最大值为 113.05%,这主要是由于 2015 年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各行纷纷

16、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导致存贷比逐年走高。总资产对数均值约为 16.04%,表明各行近年来普遍加快了资产规模扩张。产生“挤出效应”,从而减少其贷款收益。702023 年 5 月长 沙 大 学 学 报图 1各行绿色信贷比率(三)模型选定我们利用 10 家银行在 20122021 年的面板数据建立计量回归模型:ROEi,t=i+1 GCRi,t+2 CARi,t+3 BLRi,t +4 LDRi,t+5 LNTAi,t+i,t其中,ROEi,t表示第t年 i 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i表示截距项;1、2、3、4、5表示各变量的回归系数;i,t表示随机误差项。对面板数据,常用的回归模型有混合回归、固定效应回

17、归和随机效应回归三种,需通过F检验和Hausman检验来确定采用何种模型。根据表 3 的检验结果可知,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表 3描述性统计检验类型统计量P 值结果F 检验22.250.000固定效应模型Hausman检验18.910.002固定效应模型(四)实证结果分析采用 Eviews 10 软件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如下。表 4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变量系数标准差T 统计值P 值C59.167 110*6.850 5618.636 8260.000 0GCR-0.250 887*0.051 237-4.896 5890.000 0CAR-0.954 204*0.135 418-7.046

18、 3540.000 0BLR-3.859 361*0.469 195-8.225 4920.000 0LDR-0.065 594*0.019 741-3.322 6710.001 3LNTA-1.118 462*0.493 264-2.267 4690.025 9F 统计值65.965 00.000 0注:*、*和*分别表示在 1%、5%和 10%的水平上显著。由统计结果可知,R2值和修正的R2值分别为 0.915 717 和 0.901 835,拟合优度较好。结合回归结果分析如下。第一,就绿色信贷对银行效益的影响来看,绿色信贷比率与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为负,表示绿色信贷比率对净资产收益率存

19、在负向影响,该结果验证了 H2。结合前述影响机理可知,虽然 2021 年落地的 ESG 评价标准 为“双碳”目标背景下我表 2描述性统计单位:%变量名称观测值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净资产收益率(ROE)10015.458 3003.912 2218.6426.65绿色信贷比率(GCR)1007.476 9986.238 2370.9331.31资本充足率(CAR)10013.768 0001.872 8889.8818.02不良贷款率(BLR)1001.399 9000.365 4930.432.39存贷比(LDR)10081.585 50012.854 95059.22113.05总资产对

20、数(LNTA)10016.041 0000.836 02714.2118.4171总第 173 期涂淑芬:“双碳”目标下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效益的影响基于 10 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项目提供了较好的评估标准,但目前我国尚未强制要求企业在信息披露时执行该标准,这将继续给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项目评估带来较大难度和较高成本。在收入方面,虽然我国绿色信贷已经过多年发展,但从当前来看,其仍以传统的抵押类绿色信贷产品为主,存在产品单一、同质性较大等问题,这就导致各行绿色信贷产品缺乏竞争力,为了抢占市场,银行不得不给出更加优惠的利率,这进一步压缩了银行的利差空间。此外,由于当前各行都在大力发展绿

21、色信贷,短期来看,“声誉效应”尚未充分显现。总体来看,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带来的成本增加幅度大于收入增加幅度,因而导致其对银行效益产生负向影响。但从系数值来看,其仅为-0.250 887,原因在于绿色信贷在各行贷款占比仍然较低,对银行利润的影响有限。第二,就其他影响因素来看,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存贷比、资产规模与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均为负数,说明各指标均对商业银行效益存在负向影响。这进一步表明: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导致资本挤占,从而对其他贷款产生了“挤出效应”,导致其收益下降;绿色信贷在各行贷款占比偏低,因而未能对整体不良率产生明显下拉作用,商业银行仍需通过利润冲销不良;商业银行发展绿色

22、信贷导致存贷比上升,挤占了流动性并对其他贷款产生了“挤出效应”,导致其贷款收入减少;商业银行通过发展绿色信贷虽然扩大了资产规模,但由于绿色信贷有限的利润贡献度以及信贷资产规模扩张带来的不良风险增大,其收益下降。四结论与建议我们对 10 家上市银行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后结果显示,绿色信贷水平与商业银行的效益水平呈现一定的负相关,表明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存在“有规模、无效益”的困境。此外,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存贷比与资产规模等控制指标均对商业银行效益水平存在负向影响。鉴于绿色信贷的重要性和当前困境,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完善绿色信贷产品体系。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绿色信贷取

23、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但仍存在产品种类单一、同质化严重的问题,这也是造成绿色信贷产品缺乏议价空间、对银行利润贡献度偏低的重要原因。现有的绿色信贷以碳排放配额交易为主,碳减排交易为补充。但从长远看,碳减排交易的重要性将逐年上升。因此,商业银行应充分结合碳排放市场交易等平台数据,将绿色信贷业务与碳减排交易相结合,拓宽银行绿色信贷产品线,发展以用能权、碳排放权等为质押物的绿色信贷模式13,建立成熟完善、品种齐全的绿色信贷体系,通过差异化提升绿色信贷产品竞争力。第二,创新低碳转型金融产品。当前各行绿色信贷主要面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纯绿”或接近“纯绿”的产业,在“双碳”目标下,我国能

24、源、工业、交通和建筑等“棕色”行业需要加速低碳转型14,资金需求巨大。但从当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仍以传统的绿色信贷为主,且许多产品并未与碳足迹、ESG 挂钩,无法满足产业低碳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巨大融资需求。商业银行应借鉴国外在碳市场、碳金融领域的先进经验,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加大低碳转型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在当前已有的“碳贷”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如 ESG 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碳中和结构性存款产品等,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第三,防范“洗绿”(即一些企业将绿色金融项目资金投入到非绿色项目)风险。随着2021年 ESG评价标准 的落地,在 ESG 规则执行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

25、洗绿”风险将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面临的主要风险。对此,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构建绿色企业识别模型,建设绿色信贷服务系统,多维度识别企业“洗绿”现象15,提升绿色信贷风控效率及准确性,强化对绿色信贷项目的判断能力,保证绿色信贷资产质量。第四,加大绿色信贷扶持力度。由前述可知,由于成本高、收益低,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发展动力不足、总量占比偏低。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固然重要,但仅凭其一己之力发展绿色信贷,其低效益性必将影响银行经营的可持续性。因此,需要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提供更多的扶持。首先,政府可通过加大对绿色信贷项目的财政贴息和税收补贴减免力度,减轻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成本负担。其次,监管部门

26、可在监管政策方面给予相关优惠,例如在资金成本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可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帮助商业银行获得更多低成本资金用于发放绿色贷款;在资本监管方面,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722023 年 5 月长 沙 大 学 学 报员会可参照小微企业贷款做法,适当下调绿色信贷风险权重,从而发挥绿色信贷节约资本优势,加大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动力。参考文献:1范从来,程一江.完善绿色信贷可持续发展机制J.中国金融,2022(24):60-61.2 央 行:2022 年 我 国 绿 色 贷 款 保 持 高 速 增 长EB/OL.(2023-02-03)2023-03-01.http:/ S,WHIT

27、E R.Environmental Finance:a guide to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and financial productsM.Canada:John Wiley&Sons.Inc,2002.4JEUCKEN M.Sustainable Finance and Banking:the financial sector and the future of the planetM.London:The Earthscan Publication,2001.5SCHOLTENS B,DAM L.Banking on the equator.Are

28、 banks that adopted the equator principles different from non-adopters?J.World Development,2007(8):1307-1328.6SOUNDARRAJAN P,VIVEK N.Green finance for sustainable green economic growth in India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6(1):35-44.7KANG H,JUNG S Y,LEE H.The impact of green credit policy on manufact

29、urers efforts to reduce suppliers pollution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9(2):119271.8何德旭,张雪兰.对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金融,2007(12):4-9.9高晓燕,高歌.绿色信贷规模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系探究J.经济问题,2018(7):15-21.10陈昆,孙秀冰,于慧林.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J.区域金融研究,2021(3):13-20.11张晖,朱婉婉,徐伟达.绿色信贷与银行盈利能力的动态交互影响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2):

30、72-85.12张玲玲.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竞争力关系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3):54-60.13农一鑫.绿色溢价视域下碳减排重点与金融支持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22(12):26-30.14 绿 色 金 融:银 行 的 下 个 十 年EB/OL.(2023-01-12)2023-02-01.https:/ of Green Credit on the Efficiency of Commercial Banks Under the“Double Carbon”Goal:Based on Panel Data of 10 Listed BanksTU ShufenSchool

31、of Finance and Accounting,Fuzhou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Trade,Fuzhou Fujian 350202,ChinaAbstract: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national“double carbon”goal,gree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heme for high-qualit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Green credit is a major compone

32、nt of the green financial system,which helps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double carbon”goal.By selecting the data of 10 listed banks from 2012 to 2021,using the return on equity as an indicator to measure the profitability of commercial banks,and a fixed effect model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

33、he development of green credit in China s current commercial banks on their benefits,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certain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cale of green credit in China s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ir returns,which reflects that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green credit will,to a certain

34、extent,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arnings of commercial banks.Based on this,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Commercial banks need to improve the green credit product system,strengthen carbon finance product innovation,and pay attention to preventing“green washing”risks.While developing green credit with quality and quantity guaranteed,it s necessary for the government and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give more support to green credit,so as to promote the green and low-carbo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Key Words:green credit;green finance;“double carbon”goal(责任编辑:柯悦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