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近十年中国学术界关于统万城遗址考古学研究述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15459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十年中国学术界关于统万城遗址考古学研究述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近十年中国学术界关于统万城遗址考古学研究述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近十年中国学术界关于统万城遗址考古学研究述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7统万城遗址是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族后裔赫连勃勃所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也是匈奴民族留在世界上唯一一个保存基本完好的匈奴都城遗址。该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境内,毛乌素沙漠南缘,无定河上游红柳河北岸台地上,属长城沿线以北的农牧交错地带。凤翔元年(公元 413 年),赫连勃勃命叱干阿利发民十万筑城为大夏国都,命名统万城。北魏神麚元年(公元 428 年),大夏国被北魏拓跋氏所灭,北魏改统万城为统万镇。隋大业元年(公元 605 年),隋代统万城属朔方郡。唐贞观二年(公元 628 年),唐太宗平定梁师都,复改统万城为夏州;唐天宝元年(公元 742 年),唐玄宗又改为朔方郡;唐乾元元年(公元

2、 758 年),唐肃宗再复为夏州。唐中和三年(公元 883 年),因拓跋思恭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夏州成为拓跋思恭定难节度使的治所。宋淳化五年(公元 994 年),由于西夏常以统万城为据点侵扰北宋,宋太宗下令迁民毁城。到元明以后,由于社会政治、军事、自然环境的变迁等各种原因,统万城才逐渐被废弃,掩埋在沙漠之中。从此,统万城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直到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 1845 年),榆林太守徐松曾命统万城遗址所在地横山县知县何炳勋,对其进行了缜密的调查,沉睡于毛乌素沙漠 800 余年的统万城遗址重新被人发现。统万城在历史上作为大夏国都,曾雄霸北方名噪一时,近一千六百年过去了,虽历经战乱和风雨侵蚀,

3、但该遗址仍清晰可辨,它是中国重要文化遗产之一,是人们研究五胡十六国,特别是大夏国历史的重要依据。近十年来,随着资料整理及考古工作持续深入,人们对统万城的认识将越来越明晰。本文旨在对近十年中国学术界关于统万城遗址考古学研究进行综述和评价,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a近十年中国学术界关于统万城遗址考古学研究述论*谢友坤1 黑 龙2(1.2.大连民族大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600)摘要:统万城遗址是中国古代匈奴族聚居区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址,位于陕西省靖边县,该遗址具有重要的考古、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近十年来,统万城遗址的考古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果。本文从统万城遗址考古

4、调查发掘新发现、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方面的研究及考古成果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三个方面,对统万城遗址考古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供研究者参考利用。关键词:统万城;遗址;匈奴;考古挖掘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65X(2023)02-0027-062023 年 2 期(总第 151 期)No2,2023()Gereral151No.满族研究MANCHUMINORITYRESEARCH*基金项目:日本学术振兴会国际共同研究加速基金(国际共同研究强化 B)科研项目“成吉思汗长城国际共同研究基盘的创成”(项目编号:JP20KK0012)阶段性成果。28一、考古调查发掘新发现在历

5、史的长河中,统万城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巧的防御体系,见证了古代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纷争与融合。这个曾经雄伟壮观的城池,如今只剩下了遗址和传说。然而,通过近年来考古专家们的不断发掘和研究,统万城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2010 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统万城西城内挖掘 700 平方米,发现了一批蒙元时期的残墙、土炕等建筑遗址。该遗址的建筑材料均来自统万城宫殿等建筑坍塌后的残砖瓦,这说明宋代以后,荒废的统万城内仍有少量居民生活,他们可能是附近以牧业为生的居民。a2011 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统万城南 3 千米处共发现墓葬 5 座。其中八大梁三座,分别为 M1、M2、M3;谷梁地两座,分别为 M

6、1、M2。除八大梁 M3 有两个过洞和两个天井外,其余都由墓道、封门、甬道、墓室组成;甬道入口处均有在生土上雕刻配以红彩装饰的门;墓室内都有红彩绘制的立柱,总体上都是仿木结构的墓室。2012 年,考古专家对东城中部偏北区域进行考古钻探,发现了一组东西宽 96 米、南北 48 米的大型夯土建筑遗址,从其所处位置来看,距东城南垣 440 米,距北垣 251 米,距东垣 57米,距西垣 379 米,距南北门连线 53 米,应是东城的主体建筑之一。2013 年,统万城遗址考古获得重大收获,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第三道立体防御体系,加上城外的河流和外郭城两道防御体系,当年的统万城共筑有三道防御体系。是年

7、,考古队还对统万城西城南垣外自西向东的马面进行了挖掘,在部分马面及城垣外发现了密集排列的柱洞。邢福来推断,这应该就是汉书晁错传中所记载的“虎落”,作用是有效阻止敌人进攻。b考古专家还发现,南面的这些宽大的马面是空心的,内部建有仓库,通过梯子上下出入,里面的支柱、楼板、粮食均已霉腐。可见,统万城的马面是一个融作战、军需、军械为一体的平战两用堡垒,在世界筑城史上尚未见有先例。中国构筑空心马面的历史比 11 世纪波罗的海的海罗斯城的石头城塔早 6 个世纪。c2014 年,考古专家发掘统万城西城西门遗址,发掘约 600 平方米。统万城西城西门平面呈“亞”字形,单门洞结构,门道东、西外侧均有突出夯土台,

8、进深 20.6 米。门道南北两侧各有一排 15 个柱洞,有圆形和六边形,柱洞一半在夯土内,柱洞底部有东西向横木。门道伸向城内及瓮城部分两侧均有凸出的夯土台,用以加固城门。门道内有唐代东西向排水渠,并有四个柱础石。从唐至蒙元,西门门道内均有人为利用南北两侧夯土及废弃建筑材料搭建住房的迹象。西门内发现唐代灰坑、井,并多有打破夯土的情况,其中一个灰坑内出土礌石 460 个,石刻残件多块。从地层堆积看,隋代瓮城废弃后,西门内侧有意修筑夯土墙,隔断城内与瓮城的通道。d在文化层堆积内,发现有北朝至唐代遗迹与遗物。西门的挖掘,使人们对统万城整体防御体系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为西城城市布局及历代沿用状况的研究

9、提供了新的资料。2015 年,考古专家在统万城遗址外的南面和北面发掘出土两处大型的夯土台遗迹,统万城遗址南边巨型祭台主要由一组 3 个夯土台组成,夯土台外面有一周围墙,每个夯土台基本上都为方形,其长宽差不多有三十六七米。夯土台地面上暴露出来的有两三米高,地底下埋的有五六米深,其中最南端夯土台埋在地下的有五六米深,如倒置的梯形金字塔般南北一线排列,十分规整。统万城遗址北边发现的一组 3 个夯土台,一个圆形两个方形。两处祭祀遗址的发掘,为人们研究十六国时期祭祀文化提供了难得的资料。通过这些年对统万城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人们看到了这个古代城市的历史变迁和居民生活状况。无论是蒙元时期的残墙、土炕等建筑遗

10、址、独特的墓葬结构,还是大规模的夯土建筑遗址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10 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调查发掘新收获考古与文物2011 年第 2 期。沙莎,邱晓波三个统万城陕西日报2014 年 04 月 18 日,第 10 版。熊崧策铁血统万城:匈奴留在大漠的绝唱文史参考2012 年第 3 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14 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调查发掘新收获考古与文物2015 年第 2 期。29精巧的城市防御体系,都展现出了统万城的独特魅力和古代人们的智慧与才情。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人们对古代城市历史和文化的新认识,也为人们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线索。二、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方面的研究统万城遗址是中国历史

11、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珍贵的人类文明成果。统万城遗址的保护与管理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因为它不仅代表着过去的辉煌,也关乎着人们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与传承。马倩娜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展示设计(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3 年)一文,通过对国内大遗址保护、考古遗址公园发展前景研究以及统万城遗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后,指出对于统万城遗址的保护要结合其周边的环境,突出遗址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当地居民发展并发挥大遗址保护的社会经济效益,最终将统万城遗址建设成为考古遗址公园,以促进其申请世界文化遗址的进程。a王新文基于世界遗产视野的统万城遗址价值认识及保护建议(建筑与文化2015 年第

12、8 期)一文,基于世界遗产视野提出了关于对统万城遗址的保护,文章指出统万城遗址保护工作应该注意四个方面:一是创新管理体制加强保护,二是保护工程必须以真实性与完整性为前提,三是科学合理地利用,四是从世界遗产申报的高度加强遗产价值研究。b江泽林 挖掘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陕西日报2014 年 9 月 16 日)一文,强调统万城遗址的保护利用要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大遗址保护的实践经验,要趋利避害加以借鉴,应针对统万城遗址的自身情况,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加强环境治理,改善城乡生态,创造美好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生活品质,让全社会共享发展成果。c樊东、黄光琦、杨海龙 预防性保护理念下的土遗址保护以统万城遗址

13、为例(中国文化遗产2020 年第 3 期)一文指出,由于自然损坏、人为破坏和管理不善等原因,统万城遗址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统万城遗址病害主要表现为风蚀酥碱、人为破坏、生物破坏、自然坍塌、裂隙发育等。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下,统万城遗址的保护修复以现状加固维修为主,尽量减少对遗址本体的干预,并通过系统监测和日常维护,对遗址面临的风险进行预判和采取必要保护措施,把统万城遗址的风险降到最低。d张士骏统万城历史遗址开发与保护探析(美与时代2021 年第2 期)一文,提出保护先于利用,要改变一贯的“粗放式”开发,转为“精耕细作”式推进。以统万城遗址为核心,打造历史文化保护区,实现文化保护与利用的良性

14、互动,强化遗产与文化主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处理好历史遗产保护与市场经济的对接。e随着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遗址保护工作也进入新阶段。刘苡辰榆林统万城遗址数字化保护与展示设计研究(陕西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9 年)一文,提出运用数字技术将统万城遗址的文化信息进行数字采集与可视化,将其数据链接到大数据终端进行展示与传播。同时,针对统万城遗址保护现状,结合数字信息,可开发设计一款以移动手机为载体的统万城遗址 APP,并搭建统万城遗址数字博物馆内容框架。f对于统万城遗址的保护,需要结合其周边的环境,突出遗址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当地居民发展并发挥大遗址保护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应加强环境治理,改善城乡生态,

15、创造美好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生活品质,让全社会共享发展成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文化信息采集与可视化,搭建数字博物馆框架,开发设计相关应用程序,以实现统万城遗址保护与利用的良性互动。通过这些措施,人们可以更好地保护统万城遗址这一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马倩娜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展示设计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3 年。王新文基于世界遗产视野的统万城遗址价值认识及保护建议建筑与文化2015 年第 8 期。江泽林挖掘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陕西日报2014 年 9 月 16 日,第 12 版樊东,黄光琦,杨海龙预防性保护理念下的土遗址保护以统万城遗址为例中国文化遗产2020 年第 3 期。张仕骏统

16、万城历史遗址开发与保护探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 年第 2 期。刘苡辰榆林统万城遗址数字化保护与展示设计研究陕西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9 年。30三、考古成果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随着考古工作的逐步推进和考古资料的陆续公开,学术界从多个角度出发,产生了一大批有关统万城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主要围绕统万城城市布局、周边墓葬、祭祀遗址、统万城生态等问题展开。在统万城城市布局方面,主要围绕外郭城位置、东西城使用性质以及东、西城是否同时建成这三个问题展开。张永帅统万城的城市形态及其相关问题再探(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2 年第 1 期)一文,认为统万城没有完整意义上的外郭城,现存东城的建造时间晚于西城

17、,现存统万城遗址西城为赫连夏都城统万城;并推测东城之外的夯土遗迹可能是在修筑统万城时未被加以利用的汉朔方城的残留遗迹,西城之外的夯土遗迹疑为一处类似皇家园林的游猎场,或是战备马匹的圈养场。a邢福来关于统万城东城的几个问(考古与文物2014 年第 5 期)一文,通过对统万城最新考古发掘资料的梳理并结合文献记载,认定统万城东城的建造年代应该为晚唐五代时期,并提出统万城始建之初并没有东城而只有西城及部分外郭城的观点。b统万城角楼作为统万城最高、最大的建筑,无论是从军事用途还是政治影响或者建筑形制方面来看,都代表着我国少数民族的高超的智慧,是我国高台建筑的优秀代表。戴俭统万城西南角楼复原研究(建筑与文

18、化2019 年第 9 期)一文,通过历史文献资料、考古资料、已有的研究资料和现场的调研,对统万城角楼的建筑风格、外观结构、建筑样式等做出初步的复原研究。c据十六国春秋别传记载,永安台(殿)为古代皇帝召见群臣议事及举行重要仪式的重要建筑,其功能和地位堪比清宫内的太和殿。田增林统万城永安台(殿)复原研究(中外建筑2020 年第 2 期)一文,通过对永安台(殿)遗存的实地调研、相关资料的研读并结合东汉至南北朝时期高台建筑结构、造型等特征,对统万城内西城南侧的高台(永安台或永安殿)进行复原研究,并绘制出平、立、剖面图为人们参观和进一步了解大夏国重要的高台建筑提供一个参考。d有关统万城周边墓葬的研究。苗

19、轶飞统万城发现的域外文化因素遗物(洛阳考古2022 年第 2 期)一文,根据八大梁 M1 墓室壁画中胡人头戴虚帽、身穿圆领窄袖袍服礼拜舍利塔的场景,推断其应为一位粟特信徒。此外,在统万城以西的定边县还出土了东罗马金币。从这些非中原的因素可以看出,北朝时期的统万城不仅在东西方交通链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佛教传播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e田成伟陕西靖边县统万城周边北朝仿木结构壁画墓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 年)一文,将统万城周边北朝壁画墓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品与北朝时代大同地区的相关墓葬的墓葬形制及墓葬品进行对比后,发现两地在墓葬形制方面都是以墓道倾斜的单室土洞墓为主,在随葬品方面,

20、均有器型及装饰纹样都十分相似的轮制夹砂灰陶壶。由此看出统万城周边的北朝壁画墓在墓葬形制和随葬品上都受到了大同地区的影响,且其渊源亦应是大同地区,进而得出其墓葬形制及随葬品均为北朝时代的社会流行制式。f随着对统万城城址及周边地区墓葬的系统清理、发掘,统万城遗址的古代居民逐渐成为统万城遗址综合研究的关注重点。统万城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从青铜时代开始,农业文明与牧业文明在这里碰撞,人群也在这里交融,统万城本身更是历经频繁的政权更迭。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生活在统万城的普通居民,其体质特征以及这些特征是否随着朝代兴衰发生了变化,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赵东月统万城遗址出土人骨颅面测量性状(人类学学报20

21、22 年第 5 期)一文,通过对统万城遗址出土人骨张永帅统万城的城市形态及其相关问题再探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2 年第 1 期。邢福来关于统万城东城的几个问题考古与文物2014 年第 5 期。戴俭,陈梦杰,李宁统万城西南角楼复原研究建筑与文化2019 年。田增林统万城永安台(殿)复原研究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19 年。苗轶飞统万城发现的域外文化因素遗物洛阳考古2022 年第 2 期。田成伟陕西靖边县统万城周边北朝仿木结构壁画墓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 年。31进行颅面形态特征的分析后得出,统万城作为魏晋隋唐时期河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作为沟通东西

22、、南北交通的关键节点,在北朝至初唐时期,东迁的粟特人随着与当地居民的交往、通婚,逐渐融入到本地人群之中,同时也给当地人的体质特征带来了影响。a此外,有学者还根据统万城附近出土的 70 余函唐宋墓志进行了人口信息史的研究。根据墓志上所记载的信息,人们大概可以知道“死亡年龄与平均寿命”“家庭规模及子女状况”“配偶状况”“籍贯与移民”等人口史信息,这也是研究党项、西夏史的重要资料。杨蕤统万城及邻近地区出土唐宋墓志所见的人口史信息探析(宁夏社会科学2018 年第 3 期)一文,通过对统万城周边出土的唐宋墓志人口史信息进行梳理与分析后指出,从唐代开始,在统万城及周边地区为官历政的群体经历了一个从“客人”

23、到“主人”的转变过程,他们通过官僚移居等方式,几代为官,逐渐成为一支重要的地方力量。b统万城铭 记载:“若乃广五郊之义,尊七庙之制,崇左右之规,建右稷之礼,御太一以缮明堂,模帝座而营路寝”,可以看出作为统治中心的统万城同时也是礼制中心。“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邢福来认为统万城遗址南边和北边的两组夯土,有方形,有圆形,或许体现了汉文化中“天圆地方”的观念。据记载,匈奴后裔赫连勃勃在统万城之南“筑冲天台,登高以望长安”,当年的汉长安城作为大夏国这个南都,夯土台很可能与匈奴望长安的祭祀和战争有关。c关于统万城初建时期的生态环境以及该地区出现荒漠化的原因,学术界聚讼不已。十六国春秋中记载,赫连勃勃曾北

24、游至契吴(今统万城一带),被这里的美景所折服,发出“美战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岭以北,大河以南,未有若斯之壮丽矣!”的感叹。这说明统万城建立之初,这里的生态环境应该是一片沼泽草地。d2011 2012 年统万城西城遗址,共出土动物种类 10 种,均为家养哺乳动物。胡松梅靖边统万城西城遗址动物遗存分析(考古与文物2020 年第 3 期)一文,根据对统万城西城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分析后指出,统万城遗址中马、牛、羊、驴等典型草原动物遗骸的出现,说明当时遗址周围有草原存在,这也与文献中记载的统万城建城之初周边是一片“风吹草低见牛羊”相印证;此外,骆驼的出现,说明遗址周围有沙漠化现象。e胡珂

25、使用 DEM 水文分析方法发现的统万城古河道及其环境意义的初步讨论(考古与文物2015 年第 4 期)一文,利用 SRTM 数据生成统万城周边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使用 A CGIS 软件的空间分析方法对该区域合作了水文分析,基本确认该区域存在一条从统万城城北通过的古河道,并推断统万城的废弃可能与该条河流的消失有较密切关系。f黄小刚等人陕西靖边统万城建城时期地表物质成因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学报2020 年第 6 期)一文,根据该区的降水量分析认为,统万城筑城之后发生的严重沙漠化,是人为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为因素的作用更大。g小结在过去的十年中,国内学者对统万城遗址的研究取得了丰

26、硕的成果。其中,考古学文献的数量不断增加,涉及的研究方向也越来越广泛。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规划和布局研究。有学者对该遗址的城市规划和布局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城市的功能分区、道路系统、建筑布局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思路,例如统万城的东城和外郭城是为控制和掠赵东月,吕正,邢福来,苗轶飞,陈靓统万城遗址出土人骨颅面测量性状人类学学报2022 年第 5 期。杨蕤统万城及邻近地区出土唐宋墓志所见的人口史信息探析宁夏社会科学2018 年第 3 期。榆林考古接连有重大新发现榆林日报2015 年 10 月 30 日第 6 版。邢福来流沙半掩赫连城统万城考古纪实大众考古2016 年第

27、 7 期。胡松梅,杨苗苗,邢福来,苗轶飞靖边统万城西城遗址动物遗存分析考古与文物2020 年第 3 期。胡珂使用 DEM 水文分析方法发现的统万城古河道及其环境意义的初步讨论考古与文物2015 年。黄小刚,赵景波,马延东等陕西靖边统万城建城时期地表物质成因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学报2020 年。32夺的人口和畜产所设置,仅是作为财富的贮存,而非如中原地区的都城(如北魏洛阳、北齐邺城等),其外郭城划分坊以居民;二是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研究。有学者对该遗址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和措施,例如建设遗址公园、开展文化旅游等,以促进遗产保护和利用的良性互动;三是考古学研究。有学者对该

28、遗址的考古学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发掘了一些新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信息,例如出土的青铜器、陶器、石刻等,为深入研究该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同时,该领域的研究方法也不断创新,从传统的考古发掘和文物鉴定,发展到利用多种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考古研究,如 DNA 分析、测年技术等。然而,该领域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注意:一是遗址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平衡问题。统万城遗址是一处宝贵的文化遗产,但同时它也面临着一系列保护和开发方面的问题,学术界对于如何平衡遗址保护和开发之间的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主张对遗址进行更加严格的保护,认为应该限制对遗址的开发和利用;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应该探索适当的开发模式,使

29、得遗址能够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二是跨学科合作研究的难度。统万城遗址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地质学等。学术界需要加强这些学科之间的合作研究,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对遗址的研究。但实际上,跨学科合作研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难度和挑战,如不同学科之间的语言和沟通障碍、研究方法和目标的不同等。三是学术界对外交流和影响力。统万城遗址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本土学术界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和认可度,但在国际学术界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待提高。学术界需要加强与国际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该领域研究的国际化和全球化。综上所述,统万城遗址的考古学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学术界应该加强跨学科合作研究,提高技术水平和研究方法,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与国际同行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发挥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最大价值和意义。责任编辑:魏 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