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Academics and Practice 学术与实践大数据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冉龙彪1,陈义2,杨满云1(1.贵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贵州贵阳550025;2.贵州大学资产经营管理办公室,贵州贵阳550025)摘要:大数据背景下,如何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是心理健康教育实现精准干预、科学决策和服务升级的关键。文章在阐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象、内容、特征与大数据技术具有内在匹配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从推动大数据立法、树立大数据观念、构建心理健康大数据平台、强化学生主体性、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障机制五个维度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
2、工作提出了改进对策。关键词:大数据视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进对策基金项目:贵州省 2023 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培育)项目“构建456模式心理育人体系的实践与探索”;2023 年贵州大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大数据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贵州大学2020年高等教育研究项目“大学学生学业自我及其提升路径研究”(GDGJYJ2020003)。作者简介:冉龙彪,男,教授,贵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义,男,副教授,贵州大学资产经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满云,女,贵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副教授,国家二级
3、心理咨询师。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今世界正处于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变革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数字化将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基础上,如何深入理解大数据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律,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于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冉龙彪,陈义,杨满云:大数据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107一、大数据技术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性(一)大数据的海量性契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复杂性大学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处于数字化、教育信息化和充满竞争时代的大学生面临着环境适应、人际交往
4、、学业与就业等各种心理问题和压力。心理健康与压力密切相关,由于各种压力无法及时处理而导致心理问题,抑或是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近几年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多1。面对这种情况,采集大学生行为的各种数据资料,对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和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因为受到技术限制,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数据的采集呈现数据来源单一和零散的特点。因此,不能为心理健康教育者提供系统化和数据化的服务。大数据技术本身数据量较大,数据种类较多,数据具有时效性,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可以更加全面详实地采集到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关的数据信息
5、,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展开时空全覆盖的精准诊断,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二)大数据的高速性契合大学生心理问题调适的及时性高校学生的认知观念、情绪情感、行为模式都在不断变化,对外部环境的敏感程度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高校率先垂范、深入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了科学有效的预防和干预,让他们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然而,现实工作中仍然存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对个体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滞后或无法准确及时掌握信息的情况,对于处在心理困境、挫折和
6、潜在心理危机中的学生,多数都是以被动预防为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数据信息的产生和扩散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使得大数据呈现出明显的“高速”特征2。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够更有效、更精准地收集学生信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思想和行为进行实时、动态的掌握,从而突破被动的困境,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108 Academics and Practice 学术与实践(三)大数据的精准性契合大学生心理健康需求的准确性大学生是一个极易被外界环境影响的群体。由于受到多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法,造成实际效果较
7、差,学生的个性化心理健康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在高校,如何精确地找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服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大数据,研究者可以准确、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海量数据信息的真相,使庞大的数据资源变繁为简、直观可用3。研究者运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可以对心理健康服务开展过程中的海量数据展开梳理、甄别和分析,挖掘并利用这些数据中的潜在价值,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服务需求进行更为精确的掌握,进而提高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化水平。二、大数据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大数据时代,大众普遍都具有收集、挖掘、分析和利用信息
8、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知识解放”,然而,一切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归根结底还是要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服务。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改革,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4,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坚持学生主体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符合学生的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当前,随着社会的迅速变化,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导向等方面出现了变化5,越来越关注能否实现自己的精神需求。所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要将学生主体原则充分地纳入其中,以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为他们的需要服务为基础,增强心
9、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三)坚持情感渗透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过去单一的、没有感情的、机械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所以,在大数据视域下,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坚持“情感渗透”的原则,要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需要进行深刻了解,在进行心理辅导的冉龙彪,陈义,杨满云:大数据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109时候,要强化人文关怀,与学生深度共情,这样才能真正进入到学生的内心。三、大数据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策在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各高校纷纷在此领域进行研究,
10、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机会。因此,对于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践行者,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与同学们的成长保持一致,将大数据的优点充分利用起来,并针对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从而让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推动大数据立法,确保数据安全可持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需要全社会的齐心协力。首先,要推动将大数据运用到心理健康工作的立法,从法律上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参与各主体的角色定位、职责分工,并从法律上保障其可持续发展。在政府方面,可以在法律上限定大学生个人数据的收集,在保证收集的数据信息能够被用来构建心理健康平台的同时,也要保证学生的隐私不会被侵害
11、,在平台建设与公民隐私权、人格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社会方面,要采取立法措施,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加,协助搜集信息,保证信息来源通畅。在企业方面,利用立法明确企业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要实现大数据驱动下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首先需要确保企业对个人信息的正当利用和个人隐私的安全性。在学校方面,要用立法保障智慧校园建设以及经费支持,不断更新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并且要对学校的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进行有效保护。(二)树立大数据观念,凸显数据共享交流高校管理者、心理咨询机构等更应主动树立大数据的思维与理念。按照标准、规范、可靠的要求,将与大学生密切相关、面向不同领域、基于不同技术、各
12、相关职能部门的数据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数据共享与管理平台,实现在学校内的学生信息共享与交流,提高数据的流通性和利用率,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为高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作为心理健康从业者,要注意加强自身对数据的认识。在工作方面,要有数据思维,要始终对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趋势保持高度的重视,要会使用各种新媒体110 Academics and Practice 学术与实践技术,要善于使用各种媒体信息,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轨迹进行及时把握,这样才能对他们的生活、学习、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指导。(三)构建大数据平台,有效防范危机风险将高校、企业、社会以及家庭
13、层次上的数据充分利用起来,构建出一个基于大数据的心理健康平台。该系统由五大功能模块构成,即数据汇总、数据清理、数据挖掘、数据保存、数据销毁。数据汇总模块是对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数据,在软件、浏览器后台、社会层面的行为轨迹等数据,以及在家中的某些基本数据信息进行汇总,为后期的数据整理做好准备。所谓的数据清理,指的是将从各种资源、以各种形式输入的数据,加以标准化,以便于后续的数据挖掘工作。在这四个模块中,数据挖掘是最关键的一环,通过数据分析,不仅能更好地掌握学生以往及当前的心理状态,还能更好地对其今后的发展做出判断,从而有效地防止发生心理危机。数据保存指的是把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后形成的结果,用以
14、建立大学生的心理记录,并为下一步的心理工作提供依据。数据销毁指的是已毕业或已离开学校的大学生,根据相应程序,将他们在学校中的相关资料全部销毁,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利和个人隐私。(四)强化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自我发展高校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影响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也不能认为利用心理健康平台和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监控,就可以一劳永逸,更不能用网络平台上的工作来替代线下工作。要在工作中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其参与热情,指导其建立自身的心理画像,不断提高其心理品质,实现其心理教育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各种方式,比如,通过平台的数据反馈,按照大学生的
15、心理需求,进行课程的创新和改革,并与线下的心理活动形式相结合,为他们提供一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平台。与此同时,还要以网络上的数据为依据,为大学生们提供心理年度报告,提出意见和改善措施,从而指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五)完善保障机制,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合力目前,我国在大数据环境下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在发展阶段,较多大学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科学的大数据视域下冉龙彪,陈义,杨满云:大数据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111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很难在大数据环境下,合理利用大数据资源。亟待完善相关的安全保障体系,为大数据的应用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类挑战。因此,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要
16、强化组织保证。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大多是由学校领导担任组长,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团委等各部门联合建立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障体系,基于大数据,综合谋划,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案。高校应积极探索建立在党委领导下的心理健康工作组织,加强保障,形成合力,强有力的领导是高校开展大数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二是要加强人力资源保障。学校要按照有关要求,组建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专业心理教师队伍。在此基础上,要注重对专职、兼职工作人员的大数据技术的培养,让其能够更好地应用大数据技术,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与服务。三是必须确保信息的保
17、密与安全。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高校学生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泄露和利用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大学生的个人数据信息,需要在大学构建一个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数据信息的保密机制。四、结语总而言之,将大数据技术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所以,高校要将其作为发展机遇,紧跟时代趋势,积极探讨并运用大数据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优化,从而提高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参考文献:1马川.“00 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证研究基于近两万名 2018 级大一学生的数据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9(3):95-99.2王仕勇.大数据时代的社会舆情治理: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J.重庆社会科学,2021(12):84-95.3赵珏,张胜,樊国伟.数智校园中大数据可视化技术赋能教育管理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11):67-75.4袁磊,雷敏,徐济远.技术赋能、以人为本的智能教育生态:内涵、特征与建设路径J.开放教育研究,2023,29(2):74-80.5张兴海.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发展变化及其特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2(10):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