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近代审计公报及其历史困境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14980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1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审计公报及其历史困境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近代审计公报及其历史困境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近代审计公报及其历史困境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近代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时期,在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下,近代政府曾尝试推行政务公开。南京临时政府明确规定,“凡大总统及各部所发之公文,有通行性质者皆须登于公报”1。1912 年 1 月 29 日南京临时政府刊发 临时政府公报 第 1 期,至 4 月 5 日停刊,共发行 58 期。1912 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5 月 1 日起 政府公报 创刊,全国发行。1927 年 5 月 1日南京国民政府 国民政府公报 开始发行2。1928 年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 正式公布前后,中央各机构逐渐开始发行部门公报,例如 立法院公报 行政院公报监察院公报 司法院公报 等,审计(院)部公报

2、 也在这个时期发行。目前相关研究中,通史类著作中国审计史(第二卷)3中国审计史稿4在论述民国审计制度时对审计公报有简单介绍。王宏5、朱灵通6都提及了审计公报有及时、范围广、透明度高等特征,有助于民主法治的发展。孙婷7指出审计公报的发行从外部强化了民国时期审计的独立性。目前尚未见对审计公报内容进行专题研究的文章,同时也缺乏对审计公报历史作用的深入研究。作为民国审计重要的史料,审计公报的史学研究价值不言而喻。本文梳理了审计部公报的发行历程,对公报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归纳了其发行内容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就公报所面临的历史困境对其作用的发挥进行了阐述,期望有助于学界全面认识民国审计制度。一、审计公报之

3、发行概况1927 年国民党定都南京,1928 年 7 月审计院成立,隶属国民政府。审计院总务处设置了公报室,专门负责审计公报编辑事宜。1928 年 8 月第一期 审计院公报 刊发,此后基本一月一刊。1931 年 2 月审计院改组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3 月起 审计院公报 改称 审计部公报,继续刊行。审计院和审计部先后制定了 国民政府审计院公报室暂行规则 审计部编辑公报规则,对审计公报体例、编制流程和发行时间等作出了规定。审计部(院)公报发行时间跨度为民国十七年(1928 年)到民国三十五年(1946 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 1928 年 8 月到 1931 年 2 月,名为 审计院公报,除

4、个别几期存在合刊外,基本一月一刊。二是 1931 年 3 月到 1937 年 7 月,审计院公报 更名为 审计部公报,仍为月刊,内容更为全面。三是 1937 年 7 月到 1943 年 8月,审计部内迁,审计公报停刊。四是 1943 年 8 月至1946 年 12 月,审计公报复刊,仍为月刊。1946 年 12 月因内战而停刊,这一阶段时局动荡,审计公报内容较之前减少了很多。详见表 1。另外,南京国民政府期间,部分驻地方审计处和一些地方审计机构也刊发了一些审计公报(详见表 2)。不过这类地方审计公报发行时间短,期数不多,内容以地方审计工作为主。鉴于篇幅,本文主要对 审计部(院)公报 展开研究。

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审计理论与实践研究”(21&ZD027)【作者简介】夏寒(1977),女,江苏江阴人,博士,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政府审计、审计史【摘要】审计公报是近代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主要途径,也是研究近代审计制度的重要史料。文章在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审计部公报 具体内容的基础上,指出了审计公报有内容全面、结果和过程并重、公开及时等特点,同时也存在信息分散、缺乏综合分析等问题。公报的发行体现了民国政府审计的独立和公开,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前瞻性,但由于其面临的历史困境,审计公报力图增强政府公信力的作用实际上难以发挥。【关键词】民国

6、;审计公报;政府审计;政务公开【中图分类号】F239.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23)22-0037-07南京审计大学夏寒37会 计 之 友 2023 年 第 22 期二、审计公报刊载之内容分析最初 审计院公报 的栏目为命令、法规、公牍、杂记、会议院务、统计、专载、译著等,其中杂记、译著、专载等栏目并非每期都有。至 审计部公报 时栏目名称时有些许变化,但基本固定为法规、公文、工作报告、会议记录四个栏目,具体分析如下:(一)法规审计公报刊登的法规规章大体可分三类:一是审计法规和规章。例如 审计院公报 第 1 期刊载了审计法 国民政府审计院组织法 审计法实施细则。再如

7、 审计部公报 第 25、26 期合刊刊载了 审计部职员请假规则章程。二是审计工作所依据的法规,即政府预决算、公债、财政收支、银行、会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例如 审计部公报 第 47 期刊载了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度国家总预算,第 56 期刊载了财政收支系统法 民国二十四年电政公债条例。这类法规还包含其他部门、委员会组织法和财务支出方面的法规,例如 审计部公报 第 44 期刊载了 空军抚恤暂行条例,第 55 期刊载了 卫生署组织法,这些法规是审核各部门人员支出的重要依据。三是其他国家审计或会计方面的法规,比如 1929 年 6 月开始的 审计院公报连续 6 期刊登了日本的审计、会计法规;审计院公报第

8、5 期刊载了美国国家预算会计法,载此类法规当为借鉴参考之用。(二)公文每期审计公报中公文数量和篇幅占比最大,根据行文关系大致可分为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三类。1.下行文(命令)公报中常见的“命令”即下行文,包括国民政府令、监察院训令和审计部院令。按内容可分为三类:一是法规的公布、施行的命令,此类命令多为国民政府所发,大部分法规与审计有一定的关系,例如 审计部公报 第 53 期公布的国民政府令中有“公布制定破产法由”“公布制定保险费法由”“公布制定民国二十四年福建省地方建设公债条例由”等;二是监察院向审计部转呈工作要求的训令,如 审计部公报 第 36 期监察院第七十七号令“饬核销本院二十二年十二

9、月份报销由”;三是审计人员委任和审计部人员的工作安排,如 审计部公报 第 34期审计部第四十七号令“派审计林襟宇、稽察沈藻墀调查盐务稽核总所案件由”。2.上行文(呈文)公报中的呈文就是上行文,通常是审计部向监察院汇报工作结果或请求指示、请求批准。如 审计部公报 第53 期审计部呈监察院第六十八号文“呈为福建印花与酒税局前局长黄侠毅捏造报销浮支公帑请提请处分由”,审计部公报第 39 期审计部呈监察院第二百四十六号文“呈请转催立法院从速制定新审计法”。3.平行文(咨文和公函)平行文指的就是公报中常见的咨文和公函,这类公时间公报名称发行部门1937 年 7 月1943 年 7 月1943 年 8 月

10、1946 年 12 月审计部公报审计部发行概况停刊复刊,一月一刊,77111 期1928 年 8 月1931 年 2 月审计院公报审计院月刊,共 3 卷,第一、二卷各有12 期,第三卷 18 期1931 年 3 月1937 年 7 月月刊,176 期(另 1937 年 7月发行周刊 13 期)审计部公报审计部表 1南京国民政府审计公报发行概况一览表8注:据 审计(院)部公报(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 年)整理。公报名称发行年份发行部门审计部上海审计处公报19351936审计部上海审计处云南省政府审计公报19341936云南省政府审计处审计部江苏审计处公报19351936审计部江苏审计处审计部

11、湖北审计处公报19351936审计部湖北审计处审计部广东审计处公报1937审计部广东审计处湖南审计汇刊1929,1931,19331936湖南省审计委员会西南政务委员会审计处公报19321936西南政务委员会审计处表 2地方审计机构审计公报发行概况一览表注:据大成老旧期刊数据库资料整理。38文是互不相属的官署(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往来的文件。公报常见审计部向同级部门如内政、外交、财政等部门发送的通知书。从数量上看,这部分咨文和公函在所有公文中占篇幅最多,如 审计部公报 第 44 期刊载第八九七三号公文“咨司法行政部,咨请转发安徽反省院 22 年各月经常费审核通知书”,审计部公报 第

12、53 期刊载第一三七四号公文“函财政部,请依审计法规编送本年度月份支付预算书或预算分配表”。(三)审计工作报告1931 年起 审计部公报 开始刊载审计工作报告,有文字表述也有统计数据表格。文字表述主要包括奉行的法律事项、监察院交办事项、当月审计部事前(事后)审计和稽察工作的综述。以 审计部公报 第 39 期中审计工作报告为例,文字表述部分涵盖:(1)审计部当期奉行的法定事务、执行时间和方法;(2)当月事前审计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3)当月事后审计核销各机关的经费支出情况;(4)当月的稽察事项,即通过监察过程、审查账目,稽察军务费工程等事项。统计数据表格常见三种:一是审计部事前审计厅每月的审查解

13、款书报联报告表(含收入名称、年度、金额);二是事前审计厅每月的 核签支付命令金额统计表(含费别、年度、金额);三是事后审计厅每月 核销各机关年度经费支出统计表(含经费分类、年度、预算数、计算数、核销数、别除数、件数)。此三类统计表格一般每月都刊载。审计公报还会不定期发布其他一些与审计工作相关的统计表,如历年度国家普通岁出经常门类预算比较表 公文收发统计表 监视各项公债还本抽签次数统计表 审计部会议决算数项件数统计表 稽察各项事项次数统计表 等。除此之外,审计公报偶尔还会刊载一些诸如中央政府各机关简任以下各级职员人数表 额定薪俸总数、平均薪俸表 之类与审计人员相关的统计表格。(四)审计会议记录民

14、国时期,鉴于审计机关与行政机关性质不同,“审计部处理部务,采取会议制度,以便杜绝个人垄断或相互牵制的弊端”9。审计部一些审计稽察事务需要决断时,并不由行政长官自行决断,而是通过会议商议投票决定。审计部组织法(1929 年)规定:审计部关于处理审计、稽察重要事务,以审计会议之决议行之。审计会议由部长、政务次长、常务次长及全体审计参加,相关专家也可以列席。其决议以出席人员过半数之同意行之,可否同数时,可决于主席。审计公报刊载的审计会议记录即审计部组织法中所提之审计会议的记录,内容涵盖审计会议的时间、出席人员、主席、会议内容。会议内容分为报告事项和讨论事项。报告事项分两类:一是就国民政府、监察院、主

15、计处有关的预算财政财务收支方面的决议,进行通报;二是对审计复核事项及相关事项进行通报。讨论事项主要是审计疑难事项和审计设计事项。审计疑难事项是指有争议的审计事项,经过与会人员讨论投票,最后决议。例如 审计部公报 第 20 期会议记录的疑难事项之一是“湖北财政特派员公署领 1930 年 710 份支令监纸,可否根据编送预算书签发”,经过会议讨论,结果为“准许签发”。审计部公报 第 74 期审计会议记录的疑难事项之一为“南京市前公务局局长马轶群任内工程超越预算一案”,决议结果为“木科作价九百元剔除”。审计会议记录每期必刊载,少则两三次,多则十多次,例如 1928 年 11 月的审计公报刊载了 13

16、 次审计会议记录,反映出当时审计会议的频繁程度。三、审计公报刊载内容之特征具体分析审计公报刊载的内容,可以看出民国审计公报具有以下特征:(一)涉及对象广、信息多审计公报涉及对象十分广泛。首先,审计部门自身的信息就十分丰富,包括审计部的人事任免信息、会议记录、机构设置以及各种与审计相关的法规。例如 审计院公报第 1 期公布了国民政府审计院分掌事务规则,审计院公报 第 7 期审计院院令里刊载了委任余国桢为本审计院的科员。其次,审计公报涉及大量的被审计单位。监察院组织法(1931 年)规定审计部职权为监督预算执行、审核计算及决算、审核收入命令和支付命令以及稽察财政上不法或不忠行为。因此,审计部审计对

17、象几乎涵盖了所有政府机关和部门。从审计公报刊载的公文和审计工作统计39会 计 之 友 2023 年 第 22 期表格来看,审计对象大致可分四类:一是国民政府及政府机构,例如行政院、司法院及其下属各类执行机构;二是文教卫组织,如文化部、卫生部、教育部及其下辖的各类文化机构、医院及学校;三是军队,如总司令部、军政部、海军部及其下属机构;四是党务机构,如中央党部、中央政治会议等。最后,审计公报还刊载了大量其他部门的法规和命令,如 审计部公报 第 53 期的法规部分刊载了 14 部法律法规,涉及海军、水利委员会、邮政、财政、公库等多个部门。(二)公开的审计工作信息比较全面,但缺少综合分析公报刊载的每月

18、审计工作的统计数据相当全面,各业务部门的工作量清晰可见,如审计部每月完成了多少政府和监察院交办的事项、事前审计厅审核了哪些部门多少金额的支付书、事后审计厅核销了哪些部门多少金额的支出费用、稽察厅开展了多少稽察项目、审计部召开了几次审计会议等。从每月“令”“呈”“咨”“函”等公文中也可窥得审计部和其他部门的各种联系。另审计公报还会不定期公布一些综合性统计数据表。如 审计部公报 第 36 期公布了 历年度国家普通岁出经常门预算比较总表,按费别和部门公布了 1928 至1933 年度国家普通岁出经常门党务费、国务费、内务费、财务费、建设费、抚恤费、交通费、司法费、蒙藏费、文化教育费、补助费预算比较表

19、,这些表格多达五十多页。每年年初或年末公报常刊载诸如中央政府各机关简任以下各级职员人数表、额定薪俸总数表、平均薪俸统计表、各机关重要消耗统计表等,从中可了解公务人员的薪俸支出和重要的政务经费。审计公报中有关审计工作信息看似详尽全面,但主要是一些基础的统计数据,审计部并未对这些数据开展深入的分析,或者进行综合性的报道,例如审核支付书和核销支出经费具体存在哪些问题、审计的重点难点在哪里等,类似问题非专业人士都很难从大量基础数据的统计表中自行了解。同时公报也缺乏有关政府预算执行、决算和财政财务收支方面的违纪违规行为统计和总体报道,然而上述信息对政府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来讲却都是至关重要的。(三)结果和

20、过程并重,但相对简略审计过程的公开有助于人们了解审计程序,也有助于理解审计结果。公报中的审计会议记录通常包含与会人员、讨论内容、投票情况及最后决议,体现了过程和结果并重的思想。审计工作报告部分一般会先用文字说明审核支付书和各机关计算书的经过,再附统计表。稽察工作以就地审计为主,公布审计过程更显重要。例如 审计部公报第 52 期公布了当月稽查的军务费之建筑工程、服装和煤炭订购的过程:审计部派本部特派员到各地方去严密监视上述事项的招标、订立合同、验收、决算,审计人员对验收中发现的不符事项进行了标注,审查了煤商上交的化验单据,最后审计结论为订立合同和验收的情况大致相符,但要求过高的价格也适当予以下调

21、。需要指出的是,公报中的审计过程信息一般寥寥数行,失之简略。以上文提及的稽察军务费案为例,虽然记录了审计过程,但是被审计的建筑工程、服装和煤炭订购究竟涉及多少财政资金,不符事项具体是什么,高煤价高出多少,审计后适当下调了多少,均未公布具体的数字。这种大而化之缺乏细节的公开,信息质量并不高。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很多违规行为,常常只是提及转饬主办机关,斟酌处罚,以资儆惩,但主办机关是否处罚及处罚结果如何却从未公布。如此,审计惩前毖后的作用是否发挥难以得知。(四)信息公开及时衡量审计公开是否及时主要看审计事实发生时间和公布时间之间的间隔,间隔短说明及时性强。审计公报为月刊,每期公布的内容基本为上月的审

22、计工作内容。比如:第 39 期审计公报(1934 年 6 月)公布了 1934 年 5 月核签支付命令一览表;第 50 期审计公报(1935 年 4 月)公布了 1935 年 3 月审核解款书报报告表;第 51 期审计公报(1935 年 5 月)公布了 1935 年 4 月的稽查工作。一些年度的统计表也是在统计完成后一个月内公布的,例如第 59 期审计公报(1936 年 1 月)公布了核销各机关19281935 五年的年度经费支出表。另外,审计公报对最新修订或制定的法律条文也及时公布。如 1931 年 2 月审计院变更为审计部,国民政府重新编制组织法,同年 3月的审计公报中公布了国民政府监察院

23、组织法 审计部组织法 审计部分掌事务规则 等一系列法律条文。(五)同一被审计单位相关信息过于分散审计公报涉及的被审计对象广、信息多,既有被审计单位的支付书、计算书审核的情况,也有与被审计单位的公文往来,还有被审计单位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公报刊40载的信息并不是按照审计对象或者审计项目而写的专题报道,同一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往往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具体表现如下:其一,由于公报栏目的划分,同一被审计对象的信息往往分布在公报的不同栏目中,比较分散。例如同一审计对象的内容有些在法规部分,有些在公文部分,有些在审计工作报告部分。其二,审计部下设事前审计、事后审计、稽察三厅,公报的审计工作报告部分也分为三个栏目

24、,这就导致了同一单位的支付书审核信息在事前审计工作报告部分,收支计算书审核在事后审计工作报告部分,如果有稽察事项则会在稽察工作报告部分。可见,同一审计对象的审计信息往往分散在不同的工作报告。其三,审计公报公布信息比较及时,基本上能做到本月公布上月的审计信息。不过这种及时偶尔会导致同一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分散问题。因为有些审计项目往往跨月才完成,而审计公报公布信息则以月为单位,容易导致同一审计项目的信息分散在不同期别的公报上。例如审计公报第 64 期刊载了审计部派员检验炮兵学校等三项工程,具体的炮兵学校工程稽察情况则刊载在审计公报第 65 期。审计公报刊载的同一被审计单位的信息过于分散,使人很难对被

25、审计单位预算执行情况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尤其一些违纪违规信息相对比较分散,很难引起有关人员或公众的关注。四、审计公报之历史进步性(一)审计公报的发行体现了审计的独立和公开民国早期很多有识之士已具有民主公开的意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强调主权在民的思想,而这一思想的实现前提便是政府信息要公开,民众要有知情权,才能实现对政府的真正监督。民国初年便有学者指出“为政治改进与经济改造共通之必要条件,则是经济公开之厉行是焉”10。因此 1912 年 1 月 1 日南京国民临时政府一成立,临时政府公报 便在 1 月 29 日正式出版,每日一期,以宣布政令和中央及各地政事,它是孙中山实行民主政冶的一种表现。公报,顾

26、名思义就是“公开报告”,其发行范围除了政府各机构及国民党海内外分支机构外,还有专门的分销处以便人们订阅。及至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政府公报均如此。审计部公报 的刊行本身也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种体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推行五权分治,审计部隶属于监察院,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审计法(1938 年)规定“审计人员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干涉”。审计部公报 的发行同样显示了这样的独立性。审计机关独立发刊,审计部编辑公报规则 第十条规定“每期发刊前应将稿件汇送部长核阅付刊”11,编辑部主任甄选相关内容后,仅需审计部部长审核即可刊发,无需其他审核。可见审计部有独立发布审计工作内容的权限,表明其有较强的独立性。(二

27、)就公告内容而言,审计公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从审计公报的内容来看,信息量十分丰富,审计法规、审计工作、审计结果均有公开,且信息公布及时。大量详尽的统计数据表格对于人们了解审计部的工作及政府的财政情况有一定的帮助。作为专业的财政监督机构,审计部以公报的方式将政府预算收支数据审核情况公开,其目的是提高政府公信力,使得国民能够了解政府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真正意义上享有知情权。正如民国审计专家蒋明祺所言,“宪政时期,人民监督国家财务,应该透过审计制度,而到达财务公开,以贯彻政治民主”12。同时审计公报也公开审计部自身机构设置、职权、人事任免、内部会议、经费支出等信息。这些信息的公开可以使国民了解审计部的机

28、构设置、职权、人员任命等是否合规,经费支出是否符合预算等,一方面加强社会各界对审计部及其工作的了解,促进民众对政府审计的认识,另一方面能促进审计部自身依法审计,严把审计质量关。因此,无论从刊行审计公报的出发点来讲,还是从其刊载的具体内容而言,在 20 世纪初民主法治思想刚刚传入不久的中国,审计公报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五、审计公报之历史困境理论上来讲,政府审计信息公开能够促进和制约审计对象的公共资金行为,发挥强化权力监督、惩治腐败和完善公共治理等作用13。然这些作用的发挥又取决于审计信息公开触发公共舆论的能力及舆论强度的大小 14。本文从三个方面判断影响审计公报作用发挥的历史因素:一是公众对

29、审计公报的关注度,以及能否理解审计公报并对被审计对象形成肯定或否定的意见。二是被审计单位被公开了违规违纪行为,社会舆论能否对其产生压41会 计 之 友 2023 年 第 22 期力,这种压力能否促使其主动落实审计整改措施。三是审计信息的公开能否促进政府不断加强和改进公共财政管理,遏制与惩治腐败,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能否由此提升。遗憾的是,民国时期的审计公报面临诸多历史困境,其作用的发挥受到了较大影响。(一)民智未开,财政影响低,政府审计信息不受关注根据民主原则,政府机构和官员受人民委托对公共资金和资源进行管理,他们有按照特定要求或原则经管受托经济资源和报告其经营状况的义务。审计正是对受托经济责任的

30、监督。近代国家审计也正是在民主政治的推动下诞生的。然而在 20 世纪初的中国,数千年来皇权专制的传统使得民众普遍缺乏民主、平等的理念,以忠孝为价值核心的传统一直诱导民众扮演安分守己的顺民角色。尽管辛亥革命后建立了共和国,但当时人们往往“视共和与帝制无甚区别,且时以帝制之观念解释共和,视总统为君主”15,可见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加上民国经济不发达,教育普及程度低,民众少有纳税公民的政治主体意识,自然也缺乏对公共经济权力进行监督的意识。国民政府虽然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制度和组织,但是由于内部分裂和外部威胁,其有效施政的范围始终有限,国家财政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很有限16。剑桥中华民国史 中提及“1931

31、 年到 1936 年中央政府的总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2.1%4.9%,平均为 3.5%”17。而且“这其中只有预算的 8%到 13%拨付民事官僚机构的管理维持费,而军费支出却大得多”18。可以说财政对民众实际生活的影响微乎其微,故财政信息及其有关的监督信息也较难受到关注。从上文的分析可知,审计公报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传递的大量财政财务收支信息尽管全面却比较分散,重点不突出,尤其被审计单位违纪违规方面的信息分散在大量的公文、统计表格中,缺乏审计项目的专题报告。再加上缺乏审计部对政府总的预算执行情况综合性分析和总结,民众很难通过审计公报对被审计单位形成否定性或批判性意见,也很难对政府预算执

32、行形成总的印象,这一点降低了舆论关注可能性。为了证明上述观点,笔者统计了 19281946 年 申报 有关“审计”词频,并与“监察”“财政”“教育”的词频进行了比较。申报是近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非官方报纸,从统计数据看,“审计”的词频远低于“监察”“财政”和“教育”。例如 1936 年的申报中出现“审计”二字 708 次,出现“监察”2 422 次,出现“财政”8 427 次,出现“教育”32 048次。显而易见,当时社会对审计信息的关注度比较低。(二)强权机关对审计公报不予理会国民政府时期,从法律规定看,审计部独立性强且权威性高。尽管如此,一些强权部门对审计部的法令也常常置若罔闻,不予理会。如

33、中央、中国、交通、中国农民四大银行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及四行联合总办事处常常借口各行局与一般公务机关性质不同而拒绝审计,国防部和陆军总部也经常以财务制度尚未制定为由一再拒绝或拖延对其进行审计19。审计部通过 审计部公报 多次公开各种敦促公函,试图通过公开的方式对这些部门施加压力,但收效甚微。例如,1928 年 11 月1929年 11 月审计部按要求对军政部的军需军务费用进行审计后,要求军政部造送声复书,但军政部一直没有按要求送达。1930 年 12 月 29 日军政部回函审计部请求延期一个月,事实上一直拖延至 1931 年 3 月军政部仍未送达。于是,审计部 1931 年 3 月的

34、审计部公报 中,公示了本部在 1931 年 3 月 24 日给军政部发的催促函:“迄今阅时三月,尚未见声复,相应函请贵部查照,转军需署迅予声复。”20同时还公布了军政部要求延期一个月的回函作为证据。1931 年 4 月的 审计部公报 公开了 4 月 2 日催促的公函:“本部咨军政部请转,凡领款各部队机关限造报收支计算书据,并对于前审计院所发审核通知书从速声复。”21然军政部一直置之不理。审计部在 1932 年 3 月审计部公报 的 11、12 合刊中,又公布了自己 1932 年 1月 1 日给军政部的公函:“贵部所属各部队机关多未按照规定期限造报收支书据,其造报收支书据经前审计院及本部发给通知

35、书者,亦未随时声复,历经本部咨询请转催在案,迄今迟延未报者尚复不少。为此,再请贵部转各部队机关各月书据一并送部,相应咨请查照迅速清理,以清积案。”22 可见即便审计部屡次公开被审计单位违纪违规行为,也很难对其形成压力,督促其整改。(三)国民党政府独裁而专制,政府缺乏公信力通常来讲,公开审计信息的目的是促进政府不断加强和改进公共财政管理,遏制与惩治腐败,增强政府的公信力。然国民政府时期,政府作为制定政策和进行管理的42机构日渐失去活力23,有法不依现象比比皆是,审计机关也无可奈何。如 1932 年蒋介石为了围剿中共苏区随意更改预算,将巨款拨付给南昌行营作军费,时任审计部部长茹欲立表示反对后,蒋介

36、石大发雷霆,茹欲立被迫去上海躲避并愤然辞职24。剑桥中华民国史 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官僚机构仍然腐败无能。政府机关充满因裙带关系而任命的人,他们很少有任职资格,不过让政府机构充满冗员和谋求私利的人员而已。政府雇员薪俸低,所以工作中贪污盛行。”23在这样的环境下,国民政府极其缺乏公信力。因此审计机关试图通过公开财政监督信息来遏制腐败、增强政府公信力的做法无疑是杯水车薪。六、结语近代审计公报的发行是政府审计信息公开的积极探索,其本身彰显了民主、公开和进步。然而受制于当时的环境,加上审计公报内容本身的局限性,审计公报能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蒋廷黼曾经指出,“民国时期中国的近代化程度是很可怜的

37、。说行政:仅少数上层机关有几分近代化的皮毛,余则因循度日”25。审计公报作为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其先进性不可否认,然而类似的先进制度仅仅是当时近代化的皮毛而已。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的独裁、专制、腐败等非近代化的特质并不是一些近代化的皮毛所能逆转的。荫【参考文献】1南京大总统府印铸局.内政部咨行各部及通令所属公文程式 J.临时政府公报,1912(2):15-16.2王金玉,黄俊琳.民国时期的政府公报 J.档案管理,1987(3):38.3李金华.中国审计史(第二卷)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97-98.4方宝璋.中国审计史稿 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421-422.5王宏.

38、基于民主法治视角看民国政府审计公开 J.中国审计报,2011-12-07(8).6朱灵通.民族法治视角下的民国政府审计思想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165-180.7孙婷.民国时期的审计独立性探究 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8国民政府审计院(部).民国审计院(部)公报(全 29册):民国文献资料丛编 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9刘陶福.审计正要 M.台北:台湾三民书局,1978:52-53.10经济公开运动团.经济公开运动宣言 J.银行周报1927(11):9-10.11谢冬慧,李相森,夏寒.民国审计法规资料选编 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9

39、:241.12蒋明祺.宪政时期之审计制度J.财政评论,1947(5):11-17.13秦荣生.深化政府审计监督完善政府治理机制 J.审计研究,2007(1):3-9.14郑小荣.公告质量、质量特征与策略性行为:基于第53 号审计公告与 3 市调查的中国政府审计结果公告研究 J.会计研究,2012(10):79-86.15方冽泉.少年中国之社会观 J.东方杂志,1914(10):8.16刘守刚.中国财政史十六讲:基于财政政治学的历史重撰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281.17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00-101.18易劳逸.夭折的革命:国民

40、党统治下的中国 19271937 年 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221.19许祖烈.中国现行审计制度 M.上海: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47:146.20审计部秘书处公报股.审计部至军政部函 J.审计部公报,1931(1):8-9.21审计部秘书处.审计部至军政部函 J.审计部公报,1931(2):2.22审计部秘书处.审计部至军政部函 J.审计部公报,1931(11):13.23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35,162.24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志 审计志 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396.25蒋廷黼.中国近代史新编 M.北京:中华书局,2016:337.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