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语广场2024年01月(总第255期)摘要 关联翻译理论是由斯珀伯和威尔逊的学生恩斯特奥古斯特格特基于关联理论对翻译开展研究而提出的,旨在追求源语作者的意图与目的语读者期望之间的最佳关联。本文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指导,以广西那坡壮族民歌邀请歌为文本案例,分析和探究广西壮族民歌中文化意象词的英译原则及策略,以期促进广西壮族民歌的对外传播和推广。关键词 关联翻译理论;壮族民歌;英译中图分类号 H05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167(2024)03-0019-4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壮族民歌文化意象词英译探究以广西那坡壮族民歌邀请歌为例 龙梦培收稿日期:2023-9-8作者简介:龙梦培,硕士,
2、南宁理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文化对比与翻译。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中青年项目中华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广西武鸣壮族山歌英译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2KY1652。1 研究背景广西壮族自古以来以能歌善舞闻名,他们擅长通过壮族山歌来传达情意,甚至有的年轻人会采取对歌的方式来选择他们的伴侣。21世纪以来,不同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深度融合,对壮族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另外随着科技进步,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世界各地各个角落,这也导致壮族的文化风俗习惯越来越汉化,壮族人民“以歌代言”的风俗日渐没落(苏慧慧,2016)。随着2006年壮族歌圩、刘三姐歌谣、那坡壮族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
3、化遗产保护名录,学术界一直致力于寻求探索壮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方法。壮族民歌是壮族文化的精华,将壮族民歌译为英语这一全球通用语言,有助于让我国的壮族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国际友人了解我国古老的壮族文化(宋春霖 等,2022)。2 关联理论和关联翻译理论关联理论是由斯珀伯与威尔逊提出的一种认知语用学理论,旨在把言语的或非言语的交际过程视为一种认知活动,而交际是否成功取决于交际双方对认知环境的相互理解与明白。斯珀伯与威尔逊认为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明示与说者有关,推理则与听者有关,即说者的明示行为和听者的推理过程(何自然,2009)。在明示与推理这个交际过程中,交际双
4、方能够配合默契,解读并获取对方话语中隐藏信息的主要原因是关联性在发挥作用。即:要付出推理努力来获取语境的隐藏意义,以找到对方话语和认知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最终取得最大语境效果,达到交际成功的目的。关联翻译理论是由斯珀伯和威尔逊的学生恩斯特奥古斯特格特(Ernst AugustGutt)基于关联理论对翻译开展研究而提出的。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格特(Gutt)认为翻译其实是一个推理过程,这种推理实际就是一种认知过程,而整个认知过程就是交际活动的中心(凌巧,2021)。因此,翻译可以认为是一种包括明示和推理两个认知过程的非寻常语际交流过程。在该过程中,译者需要做的是在明示认知过程的基础上做出相对应的
5、推理努力,以实现原作作者意愿与译入语读者期望两者最佳关联的目的。综上所述,关联翻译理论包括两个认知19ENGLISH SQUAREENGLISH SQUARE Tel:027-8715 8992过程,第一个是明示认知过程,即译者基于原文作者提供的明示信息,依靠自己的认知努力,推理出原文作者意图,以找到最佳关联。第二个是推理认知过程,即译入语读者基于译者所提供的译文信息,对译文信息进行推理,以寻求最佳关联。关联翻译理论将翻译视为原作作者、翻译者和译入语读者三者参与的一种动态三元关系,打破了传统地认为翻译就是原文与译文两种不同语言文字的堆砌对照的局限性(祝远德 等,2018)。3 广西那坡壮族民歌
6、邀请歌广西那坡壮族民歌是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地区的传统歌谣。那坡壮族民歌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唐宋时期,其曲调多变,旋律跳动大,装饰音较多,富于抒情,常用长音、颤音或断音加以强调,富有独特的韵味,具有对唱、齐唱和大合唱等多种演唱方式(周艳鲜,2012)。人们在多种社交活动中都会以对歌的方式进行交流。那坡壮族民歌历史悠久,种类丰富,主要有叙事歌、苦情歌、农事歌、赞颂歌、礼仪歌、风俗歌、祭祀歌、祝酒歌等,内容包括神话传说、人物传记、环境变迁、倾吐苦难、控诉压迫、敬畏自然、日常农作、向往美好、待人接物、传统风俗、吊唁奔丧、节日庆典、庆祝婚嫁、新居落成等。而内容最为丰富的是情歌,包含着初恋、逗情、赌
7、情、定情、抒情、盟誓、赞美、相思、忠贞、离别、怀旧、重逢、苦情、叹情、爱而不得、白头偕老等二十多种内容(周艳鲜,2012)。邀请歌 为未婚男青年歌手连唱,讲述的是适婚男青年渴望遇到自己的心上人,闲来无聊独自游村遇见外村来的姑娘,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再到喜欢这个外村姑娘,希望能通过对歌来表达自己对这个外村姑娘的喜爱之情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其内容多为抒情与叙事相结合,使用了大量有隐含意义的意象词。而这些意象词的翻译很大程度取决于译者对其含义的解读和隐含意义的推理。4 关联翻译理论指导下邀请歌英译原则及策略关联理论把交际过程视为一种认知活动,而交际是否成功取决于交际双方对认知环境的相互理解与明白。翻译
8、的过程其实就是语言解码的过程,也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文化的翻译历来很难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因为中西方文化巨大的差异导致了中英两种语言认知语境间的极大差异。因此,译者在进行文化英译时,不仅要充分了解两种语言的语境认知差异,还要兼顾语境效果、原文作者的意图。以下例子均出自广西那坡壮族民歌中的邀请歌。4.1 兼顾原文意图与读者期望的认知语境关联翻译理论追求的是在交际过程中找到对方话语和认知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即在付出有效的推理努力后获得最大语境效果,达到交际成功。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思维差异,源语读者和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也有所偏差(魏翠翠,2022)。壮民族与英语民族在生存环境、地理位置、历史背景
9、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两者在文化上也大相径庭。壮族民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农作、艺术等各方面的文化。在翻译时,应同时兼顾原作意图和读者期望,尽可能构建与原文相似的认知语境(王登辉,2021)。在英译这些歌词时尽可能在忠实于民歌内容丰富性与形式多样化及语言诗化特点的基础上,兼顾读者对于壮族民歌的认知与期望,更好地传播壮语及其民歌的精髓,以使壮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同时也可使其他民族对壮族及其民歌与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例 1:今夜有凤降人间,To the villagewould come some girls fair,哥吃夜饭不安然。At dinner my exc
10、ite-ment I could hardly forbear.该例子讲述了未婚男青年预感今晚会有年轻姑娘到来,使得他晚上吃饭时心情忐忑,抑制不住的兴奋和激动。20英语广场2024年01月(总第255期)此句中的凤指的是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据说是百鸟之王,常用来比喻祥瑞或珍贵的事物。在中华民族文化及广西壮族文化中凤凰是爱情的象征,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吉祥。到了现代,男女结婚时点龙凤花烛,剪贴凤形图案,女方穿的礼服也配有凤冠。由此可见,这里的“凤”是指像仙女一样美丽动人的年轻姑娘。而西方英语中的“fair”有表达美人的意思,“fairyland”有仙界、仙境的意思。在此,译者将凤译为gir
11、lsfair,兼顾了原作中对像仙女一样美丽动人的年轻姑娘的赞美,fair 一词也为译文读者提供了足够的认知语境,使读者在理解时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努力。4.2 注重挖掘传递背后的隐含意义壮族诗歌内容丰富多彩,且歌词语言凝练、质朴,节奏感强,韵律优美。英译时要尽量不破坏这种天然的美感。而且壮族民歌善用隐喻来表达主人公的真实想法,已经形成独特的表达或修辞方式。由于壮语都是五言或七言,读起来非常好听,朗朗上口,所以翻译时尽量用短的单词。如果说短的单词和长的单词都能表达同一个意思,那么尽量使用短的单词,这样能保留诗歌中的节奏美和可唱性美。另外,因为壮族民歌是对歌的形式,这头几个男青年,那边几个女青年,而
12、且是即兴对唱,可以说就是一种智慧的比拼,在用词方面有时候可能没那么考究。它有时候是为了押韵,有时候也只是为了能快速接上话,不冷场(冯丽霞 等,2017)。因此,英译时尽可能押韵,但实在不能押韵的地方就不押了,牺牲韵律,保全意义。例2:哥出阳台晒麦子,I dry the wheaton the veranda,突见杜鹃飞过来,Only to see the cuck-oo fly over,是否落在贫瘠处。This poor place willit enter?该例子讲述的是未婚男青年出阳台晒麦子,看见杜鹃飞过来,疑惑是否它会落在这个贫穷的地方呢?此句男主人公以杜鹃隐喻其心仪的年轻姑娘,看到青
13、睐的年轻姑娘来村甚是欣喜,但同时也担忧她是否嫌弃我们这么贫穷的村落。男主人公的欣喜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他的自卑与担忧也不言而喻。译者只用简洁的疑问句形式will it enter?就将男主人公深深的担忧表现得淋漓尽致。没有通过加注释也没有增译就将整句话的隐含意义隐晦地传递出来,使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认知语境和储备的知识准确地推理出整句话的隐含意义。可见译者翻译功底的深厚。4.3 加强原文意图和读者期望的关联性关联理论认为,听话人很难完全理解话语所明示传达的全部意义,一部分意义可以轻松理解,有部分意义则需要听话人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和推理努力才能获取(郭莉,2021)。而在取得最大关联性的情况下,
14、译者想要获取足够的语境效果,只需要付出更小的努力即可。壮族民歌中大量使用方言、俗语及谐音、双关语、比兴、夸张、重叠、拟人、拟物等修辞手法,同时兼有各类壮族特有的文化意象。有些意象在壮族里面很形象,壮话听起来非常有韵味,但是译出来,就失去了那个韵味,不译又不行,译又不知道怎么译。这时候就只能尽最大可能加强原文意图和读者期望的关联性,最大程度上保留壮文化的意义。特有的壮族文化负载词,比如说,邀请歌中的亮鱼、杨梅柱等,都是壮族文化中很重要的意象词汇。再比如说,壮族中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植物,那些植物只生长于那坡当地。懂壮话的人看到那个壮语就知道说的是哪一种植物,但是那种植物用普通话怎么表达他们自己都犯难
15、。好不容易将那种植物的汉语名称跟壮语对应起来,但那种植物的汉语名又没有相应的英语能表达。所以很多东西翻译时都很纠结应该要怎么表达,有些植物如果不是非常有必要保留,比如它只是一种很普通的陈述,没什么文化内涵在里面,就用a plant进行普通化处理。如果它确实是非常值得保留的一种文化意象,就用壮话音译,然后加脚注或旁注,21ENGLISH SQUAREENGLISH SQUARE Tel:027-8715 8992尽可能解释清楚这个文化意象。例 3:恳求房中杨梅柱,The waxberrypillar lofty,恳求家中父和母,And the parents dear,请催异地妹对歌。Would
16、 you urge thegirl to sing with me?例4:恳求房中枫木柱,The maple pil-lar lofty,恳求家中老大姐,And the elder-sistermy dear,请催异乡妹对歌。Would you urge thegirl to answer my song?此两个例子传达了男主人公渴望与心仪的外村姑娘对歌以表心意的迫切心情。例子中的“杨梅柱”和“枫木柱”是壮族地区的房屋顶梁,因广西壮族地区主要的居住建筑以干栏式建筑为主,也叫吊脚楼。上层为三开间或五开间,一般住人,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拼接为墙,可用作畜厩或堆放柴木、农具、杂物等。“杨梅
17、柱”和“枫木柱”看似与男主人公想与心仪姑娘对歌毫无关系,但其在壮族文化中象征着守门神,是家中不可或缺的顶梁柱脚。译者在遵循忠实原则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加强原作意图和读者期望的关联性,将其分别译为 The waxberry pillar 和 The maple pillar,而后用urge一词将其拟人化,使译者能通过这些细微的线索推理出原作想要表达的含义,并在原文意图和读者期望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极大地增强了两者之间的关联。5 结语广西民歌是广西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试图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去探析广西那坡壮族民歌邀请歌中文化意象词的英译。因壮文到汉语再到英
18、语的英译,会不可避免地缺失一部分原意,所以笔者从关联翻译理论出发,在兼顾原文意图和读者期望的基础上,对原文和译文的认知语境做出推理和假设,尽最大可能挖掘传递民歌文化背后的隐含意义,实现原文意图和读者期望的最佳关联,以期在最大程度上获得最佳翻译效果。参考文献1冯丽霞,陆莲枝.英译壮族嘹歌,传扬民族文化广西壮族嘹歌英译者陆莲枝教授访谈J.百色学院学报,2017,30(2):87-91.2郭莉.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许渊冲唐诗专有名词翻译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21,12(11):102-104.3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凌巧.基于关联翻译理论的英汉互译技巧
19、研究J.英语广场,2021(25):54-56.5苏慧慧.语言生态视域下广西壮族民歌英译探讨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6,25(6):103-108.6宋春霖,张芳.跨文化视角下广西壮族民歌翻译策略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2,27(2):272-277.7王登辉,陈先贵.关联翻译理论视域下的文化负载词问题探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1(6):45-49.8魏翠翠.关联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文物英译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6):204-205.9祝远德,符霄婷.关联理论视角下民族典籍文化意象英译研究以平果壮族嘹歌贼歌篇为例J.民族翻译,2018(4):23-30.10 周艳鲜.广西壮族嘹歌壮语英译策略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3):164-168.(特约编辑:张言)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