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策略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107998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策略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策略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策略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研教改JIAOYAN JIAOGAI 教师TEACHER 1022023 年 10 月Oct.2023一、当前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当前,中高职教育的逐年扩招,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中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初级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独立接受和解决技术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当前,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首先,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模糊,很多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规划不清晰,导致在高职学习时迷茫,难以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其次,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培养模式、学科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中职教育普遍存在不重视理论教学、专业学科不够深入、实训条件差等问题

2、,这些都影响了中职生升入高职后的学习效果。最后,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学生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和帮助,适应能力弱的学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增大。1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中高职课程衔接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的中、高职教育属于两个体系,相互独立,在中职学生升学进入高职后,就会出现一些课程衔接不畅的现象。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衔接问题: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是指中职毕业生通过文化课考试和专业技能测试,升入高职对口专业或相关专业继续学习时,在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建设、课程内容

3、选择、课程教学实施、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价等方面的衔接上所出现的问题。(2)教学方法问题:由于年龄、心理、认知度、学习力及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差异,中高职教育阶段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所不同,高职教育阶段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中职教育阶段则以技能水平培养为主。(3)教师素质问题:中高职教育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包括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但由于国家对中高职学校的投入不同,导致中高职学校教学资源存在差异,高职教师的总体素质明显高于中职教师。(4)学生素质问题:中职阶段,学生是从初中升入的,学生年龄小,接受知识的能力弱;高职阶段,学生是从中职(或

4、高中)毕业后升入的,学生年龄大,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更强。2三、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策略(一)明确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在经济不断发展、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明确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十分重要。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必须适应市场和行业的发展变化,注重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社会融入职场。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必须与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相符合。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策略研究陈文博 摘 要:文章主要探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的培养策略,旨在寻找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中职和高职的教育衔接和

5、发展。文章通过文献综述法等,分析了当前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重点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对未来中高职衔接人才的培养发展展开了思考。基金项目:本文系扬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实践研究以建筑施工技术专业为例”(2022/P/089)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陈文博(1988),女,江苏江都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建筑类专业教学与研究。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3-06-16 文章编号:1674-120X(2023)30-0102-03关键词:建

6、筑工程施工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策略研究(江苏省江都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扬州 225200)教研教改1032023 年 10 月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面,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主要考虑了中高职衔接课程和教育方法方面的问题。在课程设置方面,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制定相关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如问题导向教学、职业能力培训等,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中高职学校还需要注重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技能,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教育质量。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课程设置与教学方

7、法创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需要为中职生设置与高职教育紧密相连的课程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和精简。在过去的教育模式中,部分课程内容可能存在过时、重复、偏离行业或培养目标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梳理,深入挖掘行业需求,剔除过时陈旧的教学内容并针对性地增设新兴内容,以满足不断变化的行业需求。同时,教学方法也需要创新。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需要引入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如虚拟实验室、模拟施工场景等,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8、和教学体验。例如,在建筑工程管理课程中,可以采用虚拟工地的方式,模拟真实施工环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熟悉管理技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重视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等社会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二)建立中高职衔接教育体系为有效推进中高职衔接人才的培养,建立中高职衔接教育体系是必要的。该教育体系要建立科学的专业设置,明确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中高职衔接人才的需求。具体来说,该教育体系应加强课程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的对接,紧密结合当前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建立与实际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设置,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市场需求。首

9、先,为促进中高职衔接人才的培养,建立中高职衔接教育管理机制也是关键的。中高职衔接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都应统一规范管理、分层实施。中高职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评估和监控体系,及时总结、评估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学校还需要建立中高职衔接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具体包括明确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教学目标、考核方式等,保障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阶段性目标能够实现。最后,加强产学研合作,优化实践教学环节,也是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关键。产学研合作能够使课程教学更紧密结合实际,更符合工程实践的需求,从而

10、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为行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因此,中高职学校要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中高职衔接人才的培养提供优质教育和实践机会。(三)建立中高职衔接教育管理机制为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深度融合和有机衔接,中高职衔接教育管理机制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教育管理机制的建立需要完善的教育政策、科学的管理体系以及有效的执行机制。首先,在教育法规的层面上,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完善涉及中高职衔接教育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应当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资格和培养目标等方面,从而指导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有效开展。其次,在管理体系方面,应该建立起

11、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首先,学校应该设立中高职衔接教育专职管理团队,负责协调各学校间的教学交流和管理工作,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做好汇报和沟通工作。其次,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明确中高职衔接教育考核标准,对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最后,在执行机制方面,学校应该建立起完善的执行机制。中高职教育衔接需要区域内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管理机构、学校教师、家长、企业等多方协作配合,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各级教育部门和教育机构间的无缝对接。(四)建立中高职衔接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中,保障教育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建立中高职衔接教育质量保障体

12、系,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中高职衔接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需要注重教育质量全面、系统、动态、综合的管理和保障。另一方面,教育质量保障要围绕中高职衔接教育的特点和需求,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师资队伍、优化课程设置,全面推进中高职衔接教育质量的管理和保障。为此,建立中高职衔接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过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质量监控和评估。学校要充分运用教育评估手段和方法,全面、动态、系统地监测和评估中高职衔接教育的质量,及时对教育质量问题进行反馈和调整,为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全面提升提供有力保障。第二,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学校要健全中高职衔接教育的管理体制,落实教

13、育质量管理责任制,使之成为教育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将教育质量管教研教改1042023 年 10 月理贯穿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全过程,做到指导、监督、激励相结合,促进中高职衔接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第三,完善教学保障体系。要通过完善中高职衔接教育教学保障体系,从教师、课程和上机实验室等多个方面加强管理,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和优化。(五)加强产学研合作,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学生成才的重要路径。然而,很多学生毕业后却发现自己难以适应职场。相对而言,中职生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但难以进一步深造。因此,建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路径已经成为各院校共同追求的目标。其中,“加强产学研

14、合作,优化实践教学环节”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校和企业必须为学生提供更广泛、更有价值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学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人才支持,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企业也应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就业机会。除此之外,针对“加强产学研合作,优化实践教学环节”这一议题,学校还应该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严格控制实践环节的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机会去实践;同时,学校还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更多的成果。四、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发展思考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

15、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文件精神,对未来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发展提出如下思考。(一)培养目标的明确与适应性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要与社会需求相一致,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职业制定培养目标,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职场发展。未来,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中高职衔接人才的需求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在制定培养目标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以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二)培养模式的创新与优化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模式需要创新和优化。要使中高职衔接人才的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和职场发展,需要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

16、创新和优化。比如开设行业专业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增加实习实训机会等,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更加贴近职场、接近实际。(三)师资队伍建设的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培养中高职衔接人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备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的教师,能够带领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未来,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满足现代职场对中高职衔接人才的需求。(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除了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注重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这些能力的提升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发展,更好地完成工

17、作任务。(五)行业对接与实践应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为行业提供高素质人才。因此,培养方案应该与行业进行充分的对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施企业导师制等,让学生能够接触实际工作场景,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要加强行业的指导和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明确市场需求和行业特点,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五、结语文章主要探讨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策略,通过前期文献综述法等研究,得出了如下一些结论。首先,为了确保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高质量,必须注重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职阶段强调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和知识,而高职阶段则强化了这些技能和

18、知识的实际运用,注重实践操作与实际案例的讲解。因此,中高职衔接教育必须注重基础课程的开设和实践教学的落实。其次,由于建筑施工行业的特殊性,注重技能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工地实践等,提升学生技能和实践能力,推动学生与行业实际工作接轨。最后,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也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的学术表现、技能水平、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能够更好地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有效辅助。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参考文献:1 余俊帅.浙江省“3+2”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探究 J.教育与职业,2018(24):91-96.2 周亚娟,潘永惠.中高职衔接“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J.职教通讯,2023(4):105-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