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天然气压缩机站改建工程试运投产方案.doc

上传人:fa****a 文档编号:29884 上传时间:2020-11-23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然气压缩机站改建工程试运投产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天然气压缩机站改建工程试运投产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天然气压缩机站改建工程试运投产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天然气压缩机站改建工程试运投产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天然气压缩机站改建工程试运投产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油气集输公司天然气压缩机站改建工程试运投产方案编制:胡庆明 孙景玉 马世铭朱立业 黄大纬 审核:马英利审批:高延宁辽河油田公司油气集输公司二五年十月二十日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1第二章 工程建设概况.2第三章 人员组织机构.10第四章 试运生产准备.12第五章 压缩机试运投产方案.15第一节 润滑系统清洗方案.15第二节 电气工程调试技术方案.17第三节 仪表工程调试技术方案.20第四节 工艺管线置换方案.30第五节 试运投产方案.33第六节 试运安全预案.40 油气集输公司天然气压缩机站改建工程 试运投产方案第一章 编制依据1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油气集输公司天然气压缩机站改

2、建工程全套施工图设计,项目号:2003135。2 油气集输公司天然气压缩机站改建工程试运投产技术要求。3 油气集输公司企业标准辽河油田分公司长输管线输气工艺标准。4 油气集输公司2005年3月29日印发的关于调整天然气压缩机站改建工程施工管理小组人员的通知,油辽油气发200518号。5 油气集输公司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体系文件和管理手册。第二章 工程建设概况1 工程概况1.1 建设目的油气集输公司压缩机站始建于1973年,是辽河油田外输气的枢纽,主要担负着辽河油田天然气的外供任务。目前,机组性能及电气设备老化严重,影响天然气的外输。本次工程项目的建设目的主要是更新现有的压缩机,避免严重故障

3、的发生,满足天然气外供的需要,保证生产安全运行,提高油气田开发的整体经济效益。1.2 建设工期计划开工:2005年5月10日,计划竣工:2005年11月25日。总工期为199天。1.3 建设规模 低压气压缩机增压能力:150104m3/d,高压气压缩机增压能力:80104m3/d。低压气压缩机为连续/间断操作,年最多运行时间为60天;高压气压缩机为连续操作,年运行时间为365天。当设备检修时,高压气压缩机有备用机组,能够满足供气要求。1.4 产品方案低压气:外输量70104m3/d 外输压力0.6MPa(G) 外输温度50高压气:外输量80104m3/d 外输压力1.5MPa(G) 外输温度5

4、01.5 总工艺流程1.5.1 200104m3/d轻烃正常生产时的工艺流程进站天然气共150104m3/d、0.1MPa(G),通过集气管线首先进入站内4台卧式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天然气进入200104m3/d轻烃装置,处理后增压至0.6MPa(G),分两部分外输。其中一部分 70104m3/d直接计量,外输至低压气用户;另一部分80104m3/d进入高压气压缩机继续增压至1.5MPa(G)后,再计量,外输至高压气用户。1.5.2 200104m3/d轻烃停产时的工艺流程进站天然气共150104m3/d、0.1MPa(G),通过集气管线首先进入站内4台卧式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

5、天然气进入低压气压缩机,增压至0.6MPa(G),分两部分外输。其中一部分70104m3/d直接计量,外输至低压气用户;另一部分80104m3/d进入高压气压缩机继续增压至1.5MPa(G)后,再计量,外输至高压气用户。1.6 站址选择油气集输公司压缩机站处于盘锦市规划区内,中、西部来的天然气进站管线和向各地用户输气的外输管线都聚集在这里,周围没有土地资源,因此站址选在油气集输公司院内。地理位置在北纬4111,东经12201。油气集输公司位于兴隆台区北部,盘锦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南,东邻泰山路,西临辽河南路。这里交通便利,供水、供电、通信等公用工程设施完善,是增压站理想的站址。站址选在20010

6、4m3/d轻烃装置区以北、污水处理厂以东的位置。站址所处的位置交通便利,供水、供电、供热及通信均能满足装置的要求。站址原有建筑物均已拆除,原有管线及电缆均已重新埋设,场地已铺垫并平整。2 改造内容2.1 压缩机站改建2.1.1 压缩机厂房 新建压缩机厂房1座:单层门式钢架结构,建筑面积:925.22m2。2.1.2 压缩机组新建压缩机组5套:低压气压缩机组增压能力:150x104m3/d, 高压气压缩机组增压能力:80 x104m3/d。2.1.3 仪表控制用房新建二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61 m22.1.4 低压配电间新建一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48.5 m22.1.5 配套工程2.1.5

7、.1 电气高压配电改造;场区及室内照明;设备、管线的防雷防静电接地。2.1.5.2 自控仪表PLC控制系统;电视监控系统;ESD控制系统;可燃气体报警系统。2.1.5.3 通信为压缩机站提供语音通信及数据通信,压缩机运行参数可实现远程实时监控。2.1.5.4 热工与暖通压缩机厂房及仪表控制用房采用200万轻烃装置的废热蒸汽采暖;厂房内采取有组织的自然加机械通风。2.1.5.5给排水及消防利用站内已有的给水管网向压缩机厂房、仪表控制用房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生活污水进化粪池,含油污水进站内污水系统。利用站内消防给水管网,在压缩机厂房内设置消火栓及灭火器。2.2 高压外输气阀组改造满足原有的高压气外

8、输功能,为便于管理,在站内现有的干气外输阀组以东位置新建高压外输气阀组。将原有的向辽化外输的D377管线的发球装置移位,新建向辽化外输的D426管线的发球装置。2.3 进站分离器改造目前有2条井站来的湿气管线未经计量就进入站内低压气管网,本次改造新建2台分离器对两股进站湿气进行分离、计量。分离器及其计量阀组布置在干气外输阀组以南的位置,地上及地下原有废弃的设备及管线全部拆除。拆除后施工该处的新建工艺设施。2.4 站内及压缩厂房内工艺管网改造将站内原有的管网与新建压缩机厂房管线进行连接,满足站内原有的工艺流程。3 工程构成本工程改造主要由工艺及辅助工程构成。3.1 工艺部分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进站分

9、离系统天然气压缩机、空冷器系统润滑油系统仪表风系统站内工艺管网高压气外输计量系统3.2 辅助工程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给排水及消防系统仪表控制系统电气系统采暖与通风总图与结构4 主要设备、非标设备4.1 标准设备4.1.1 低压气压缩机(01K-101/102)成套压缩机组由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第三机械厂提供。型 号:4RDSA-1/YAKK6303-8数 量:2台排 气 量:50x104Nm3/d(单台)入口压力:0.10.3MPa(G)出口压力:0.6 MPa(G)转 速:750r/min电 压:6000V电机功率:1120KW4.1.2 高低压气备用压缩机(01K-105)成套压缩机组由

10、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第三机械厂提供。型 号:4RDSA-1/YAKK5003-6数 量:1台排 气 量:50x104Nm3/d(低压气)入口压力:0.10.3MPa(G)出口压力:0.6 MPa(G)排 气 量:40x104Nm3/d(高压气)入口压力:0.6 MPa(G)出口压力:1.5 MPa(G)转 速:991r/min电 压:6000V电机功率:710KW4.1.3 高压气压缩机(01K-103/104)成套压缩机组由四川成都展望能源机械有限公司提供。型 号:ZWD710-D602/1数 量:2台排 气 量:40x104Nm3/d(单台)入口压力:0.6MPa(G)出口压力:1.

11、5 MPa(G)转 速:995r/min电 压:6000V电机功率:710KW4.1.4 阀门天然气管线采用碳钢双闸板平板闸阀,仪表风和润滑油管线采用不锈钢球阀。4.2 非标设备4.2.1 排气洗涤罐(01V-101/102)用于高压气压缩机出口气液分离设备,室外布置,洗涤管工艺气进口以下采取电伴热保温。排气洗涤罐的设计压力1.7MPa,设计温度70。型 号:1.7-700数 量:2台档案号:制2-6014.2.2 润滑油储罐(01V-103)为5套压缩机提供润滑油,统一建润滑油供油系统,在厂房内设置一台1 m3高架润滑油储罐。储罐设计压力为常压,设计温度50。型 号:1/800数 量:1台档

12、案号:制3-10344.2.3 进站分离器(V-101/102)型 号:1.6-1600数 量:2台档案号:制2-5955 该工程项目相关单位5.1 设计单位: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5.2 监理单位:辽宁辽河石油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5.3 质量监督:石油天然气辽河工程质量监督站5.4 施工单位:江苏中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辽河石油勘探局油田建设工程一公司辽宁石油化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盘锦辽河油田广茂油气工程有限公司盘锦辽河油田建筑安装总公司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桩基)5.5 无损检测单位:盘锦辽河油田澳维检测工程有限公司第三章 人员组织机构天然气压缩机站改建工程试运投产领导小组1 协调组:组 长:胡桂

13、林 吴德兴副组长:杨明哲 高延宁 董昌生 马英利 杨 顺成 员:高作禧 王凤军 胡庆明 么 刚 吴家清2 投产组:组 长:马英利副组长:王凤军 吴家清 胡庆明 孙景玉 冯树新 成 员:马世铭 孙 凯 陈文斌 侯兴文 谷万冰 窦玉雪 柴军强 李雪山 黄大纬 刘 欢 赵 军 朱立业张学军 韩继升2.1 电气仪表组:组 长:孙 凯成 员:韩继升 朱立业 李雪山2.2 工艺组:组 长:马世铭 成 员:孙景玉 陈文斌 侯兴文 窦玉雪 柴军强 2.3 机械组:组 长:冯树新 成 员:胡庆明 黄大纬2.4 保运组:组 长:吴家清副组长:赵 军 周国华 李录田 张书海 丛福枝成 员:侯兴文 谷万冰 李成明 张

14、利民 范春明 潘浩忠第四章 试运生产准备1 生产单位机构设置本次新建的压缩机站,隶属200万轻烃厂管理,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为原有轻烃厂压缩车间人员。压缩车间现有人员16人:主任1人,技术人员2人,综合操作工合计13人;维修工及后勤服务由200万轻烃厂负责。完全满足生产需要。2 生产组织根据天然气压缩机站改建工程试运投产方案,成立了投产领导组和协调组,协调组组长由油气集输公司胡桂林经理和油公司基建管理中心吴德兴主任担任;调试、投产小组,组长由油气集输公司马英利总工程师担任;投产抢险、保运小组,由油气集输公司基建工程中心吴家清负责;管理范围界定严格,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3 人员培训试运投产前,

15、由设计部门将最终审定的天然气压缩机站改建工程试运投产技术要求向建设甲方相关部门进行交底,建设甲方编制的天然气压缩机站改建工程试运投产方案向各操作小组进行交底。2005年3月24日组织由轻烃厂书记冯树新带队一行5人,到江汉石油管理局第三机械厂和四川成都展望能源有限公司进行为期15天的学习、培训。主要学习了RDS系列气体压缩机和ZWD710-D602/1天然气压缩机组工艺气系统流程、主设备系统流程、气缸润滑油系统流程、冷却水系统流程、压缩机的结构与功用、操作与运行、维护与保养。8月份200万轻烃厂根据厂家提供资料结合车间实际情况编写了可操作性的学习材料,并已经下发给操作人员。根据设备安装调试进展情

16、况,从10月24日开始要求两个厂家技术人员在每天下午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为期两周,培训内容为RDS系列气体压缩机和ZWD710-D602/1天然气压缩机组工艺气系统流程、主设备系统流程、气缸润滑油系统流程、冷却水系统流程、压缩机的结构与功用、操作与运行、维护与保养。要求参加试运投产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对特殊工种人员再次进行专项培训,确保投产的顺利实施。4 投产技术准备工作4.1 基本条件4.1.1 试运投产前对隐蔽工程、关键工序进行了分项验收。4.1.2 装置、设备、仪表、通讯和电力系统等配套设施已竣工,整体工程竣工质量验收完毕,达到合格。4.1.3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已提交合格的单机试运

17、转、无负荷试运转及其它前期需要调试系统的报告。4.1.4 试运投产临时增加的工程内容已全部施工完毕,并检查合格。4.1.5 水、电、气、风、通讯、供热等辅助系统均已达到投产条件。4.1.6 成立现场巡查小组,负责投产过程中的检查工作。4.1.7 项目组在试运投产前组织了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已及时整改。4.2 在试运投产前,做了充分的分析研究,经项目组审核后制定相应的试运安全预案。4.3 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编制了试运投产所需的各种记录报表,及时准确记录原始运行参数,便于今后研究分析。4.4 试运投产前准备好各种生产管理、维修等工具,各种设备的备品、备件及消耗材料;全部仪表包括压力表、温度

18、计等逐台校验合格。5 试运投产顺序供配电系统的试运投产。通信系统的试运投产。仪表系统试运投产。供水及消防系统试运投产。压缩机厂房内采暖通风系统试运投产。天然气压缩机的试运投产。空冷器的试运投产。进站分离器的试运投产。高压外输气阀组的试运投产。整个气处理系统的试运投产。第五章 压缩机试运投产方案第一节 润滑系统清洗方案1 本方案于压缩机现场安装就位之后,准备试车之前进行。2 系统加油管线吹扫2.1 解开高架润滑油储罐的放油管线法兰;2.2 解开每台压缩机加油阀门上靠近压缩机端的法兰,并在空气吹扫时于此处用白布检查;2.3 加油管线高架罐端通仪表风吹扫;2.4 打开待检压缩机的加油阀门,检查吹扫情

19、况,5分钟内无铁锈、尘土、水分或其它脏物即为合格。检查合格后关闭阀门,按此步骤进行下一台压缩机的润滑油加注管线吹扫,直至全部完毕。3 压缩机油箱清洗3.1 打开待清洗机组的机体上盖;3.2 检查在压缩机安装期间可能进入的灰尘、沙粒和其它物质;3.3 使用CD-15W/40润滑油冲洗机体;3.4 使用不起毛的砂布擦干机体;3.5 清洗完毕后将主轴箱内污油排净;3.6 使用面团将主轴箱内每个角落未排放掉的杂物粘黏出来。4 机体润滑油管路清洗4.1 拆下与高压注油器联接的润滑油管路接头;4.2 使用仪表风吹扫润滑油管路,并在机箱内润滑油管路出口处用白布检查,若5分钟内检查无铁锈、尘土、水分或其它脏物

20、即为合格。4.3 油箱内加注CD-15W/40润滑油至刻度线;4.4 过滤器采用100目滤网;4.5 启动预润滑油泵,进行油循环清洗;4.6 清洗过程中启动润滑油加热器,将润滑油加热至70,并在8小时内将润滑油温度在4070之间反复升降23次;4.7 清洗过程中随时检查过滤器前后差压,若超过设计值立即停止油循环并更换过滤器;4.8 油循环清洗8小时后,若过滤器前后无明显差压或停泵检查过滤器目测每平方厘米范围内残存的污物不多于3颗粒即为合格;4.9 清洗完毕后放空油箱内污油;4.10 回装高压注油器管路,回装机体上盖。5 注意事项5.1 机体上盖拆除后螺栓统一存放,严禁丢失;回装机体上盖时,严防

21、螺栓、工具掉入油箱,回装前后工具清点数量。第二节 电气工程调试技术方案当所有电气安装工作完成后,第一步对接地系统进行试验,接地电阻合格。第二步对低压配电间的配电系统进行检查试验,合格后方可送电调试。第三步对户外进风装置进行调试。第四步对压缩机站风机进行单回路及报警调试。第五步PLC控制柜进行调试。第六步对主机润滑油系统进行调试。第七步对冷却器电机进行调试。第八步对主机润滑加热系统进行调试。第九步对主机高压电机进行调试。第十步对厂房普通照明系统及应急照明系统进行调试。单体全部试运合格后与工艺进行联合试运。具体试运步骤如下:1 接地系统调试打开接地测试点,进行接地电阻测试,合格后恢复连接。2 低压

22、配电系统送电试运测试新低压配电间配电盘绝缘合格后,检查消防配电间负荷分配情况,送电进行母线及分支回路调试。3 户外进风装置试运检查1、3、2、4户外进风装置电机及电缆的绝缘电阻合格后,空试控制回路正常,进行1户外进风装置试运,首先盘车转动正常,启动控制回路,检查电机正反转,测试风机电流是否正常,有无杂音,正常后依次按上述顺序启动3、2、4进风装置,运行一小时后检查温升是否正常。4 压缩机站P-1、P-2风机试运检查各台风机绝缘电阻、盘车及正反转情况正常(接线前进行),控制回路调试,空载启动控制回路正常后,进行带负荷试运。正常后进行可燃气体报警自启动运行试验到正常。5 PLC控制柜调试由厂家技术

23、人员协助进行空载调试(由厂家进行),正常后进行联动调试。6 主机润滑油系统调试检查1主机润滑油系统电机及电缆的绝缘电阻合格后,空试控制回路正常,进行主机润滑油系统试运,首先盘车转动正常,启动控制回路,检查电机正反转,测试电机电流是否正常,有无杂音,正常后依次按上述顺序启动2、3、4、5电机,运行一小时后检查温升是否正常。7 冷却器电机调试检查冷却器系统电机及电缆的绝缘电阻合格后,空试控制回路正常,进行冷却器系统试运,首先盘车转动正常,启动控制回路,检查电机正反转,测试电机电流是否正常,有无杂音,运行一小时后检查温升是否正常。8 主机润滑加热系统调试检查主机润滑加热系统电缆的绝缘电阻合格后,空试

24、控制回路正常,进行主机润滑加热系统试运,启动控制回路,测试电流是否正常,温升是否正常。9 厂房普通照明系统及应急照明系统调试测试钢管内各分支导线的绝缘情况,合上电源开关检查灯具点燃情况,正常后关闭总电源,检查应急灯是否全部启动并记录应急灯点燃时间,正常为止。10 主机高压电机调试压缩机空投试验时,先将变电所手车打在试验位置,进行跳/合闸试验操作、指示信号、保护动作及与PLC柜连锁信号试验。正常后打开连轴节,进行压缩机绝缘测试及泄露试验,合格后进行盘车,空载试运行,电机转动平稳后检测电流及两侧轴承温度,第一小时每隔20分钟记录一次,之后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要求温度守恒在70摄氏度以内。试运顺序为

25、先期试运1#、3#、4、5#机组,2#(现8#机)最后调试。空载试运结束后,连上连轴结,与工艺配合进行整机试运行。第三节 仪表工程调试技术方案1 仪表工程概况1.1 监控内容高(低)压压缩机出口汇管压力调节(回流);排气洗涤罐(5个)出口温度就地指示;排气洗涤罐(5个)出口压力监测;排气洗涤罐(01V101、102)液位监控,液位高报警;压缩机站入口采用气动紧急切断阀可远距离操作(联动、手动)及就地手动;压缩机站设置可燃气体监测报警(报警同时启动通风机);压缩机厂房外管网区设置可燃气体监测报警;压缩机站设置电视监视系统;压缩机站设置火灾报警系统(报警时停压缩机,关闭紧急切断阀);可燃气体监测信

26、号及火灾报警信号进入ESD系统;其他过程参数(包括现场PLC远传参数)进入微机监控系统;ESD系统及微机监控系统的信息再上传到调度室。高压外输气阀组及进站分离器部分,包括乙烷气计量,辽化高压天然气交接计量,85线高压供气计量,黑山高压供气交接计量,轻烃燃气供气计量,甲醇高压(干气)供气计量,兴油来气计量,试采油来气计量。进入原微机计量系统。1.2主要工程量1.2.1压缩机站部分.双金属温度计 5套.压力变送器 7套.气动调节切断阀 4套.可燃气体报警器 15套.磁致伸缩液位计 3套1.2.2高压外输阀及进站分离器改造部分.孔板阀 8套.温度变送器 8套.压力变送器 8套.差压变送器 8套总计

27、66套DCS系统配合厂家安装与调试2 天然气压缩机站改建工程仪表工程调试方案仪表工程调试分两部分:仪表单校(变送器单校、调节阀单校、热电阻单校、温度计单校、其它仪表单校)、DCS安装及内部调试(总体外观检查-系统电缆连接-供电及系统接地检查-系统上电-装载程序-系统基本性能检查-I/O精度测试-I/O回路/报表/报警功能检查);回路试验及联校。2.1 仪表单体校验 2.1.1 首先对仪表进行外观检查。内容包括:铭牌及实物的型号、 规格、材质、测量范围、刻度盘等,应符合要求。2.1.2 一般仪表单体校验应不少于5点,基本误差应小于允许误差。2.1.3 温度计示值校验应不少于2点,有特殊要求的温度

28、计,应作四点试验。2.1.4 压力表校验过程中指针的上升和下降应平稳、无迟滞现象。一般真空压力表真空部分选取至少2点,压力部分测量上限超过0.3MPa时,真空部分选1点。2.1.5 调节阀调试要求2.1.5.1 气密性试验将相当于调节阀输入量程上限的气源压力送到薄膜气室,切断气源后5分钟,气室压力应不下降;2.1.5.2 强度试验在阀门全开状态下用洁净的水(或煤油)进行试验,压力为最大压力的1.5倍;2.1.5.3 泄漏量试验试验介质为水或空气,试验压力为0.35MPa,当阀的压差小于0.35MPa时用规定允许压差。泄漏量允许值:单座阀规定容量10-4m/h;双座阀额定容量10-3m/h。2.

29、1.5.4 行程试验根据阀的输入信号要求,分别加入0%、25%、50%、75%、100%。允许偏差+-2.5%(不带定位器);1%。2.1.5.5 灵敏度试验分别使阀停留在15%、50%、85%的位置上,增加或减小信号压力,测量使阀杆开始移动的压力变化值,不得超过信号压力的1.5%。2.1.5.6 行程时间测定事故切断阀和设计明确规定的全行程时间的调节阀,必须进行全行程时间试验。在阀全开(或全关)状态下,使阀动作并走完全行程趋于全关(或全开)。用秒表测定从阀开始动作东动作完成的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2.1.5.7 调节阀试验调整完毕,必须放尽试验用水,并用空气吹干,将进出口封闭。2.1.6 变

30、送器的调试给变送器供电,将SFC连接到回路上,根据仪表规格表输入位号、量程、迁移量、单位、特性、通讯方式等,加入模拟压力/压差信号,验证相应的输出电流。基本误差应符合要求。2.1.7 旋转机械监视仪表均应作间隙输出电压特性试验,探头与前置放大器,延伸电缆必须成套试验。2.2 仪表联校即系统调试、仪表回路调试2.2.1 系统调试应具备的条件2.2.1.1仪表设备全部安装完毕,规格、型号、材质符合设计要求;2.2.1.2取源部件位置适当,正负压管连接无误,导压管经吹扫、试压合格;2.2.1.3气信号管配管与回路图一致,并经过导通试验检查,接头紧固,气密性试验符合要求;2.2.1.4气源管线经吹扫、

31、试压、气密性试验合格并已通入清洁、干燥、压力稳定的仪表空气;2.2.1.5电气回路已进行校线及绝缘检查,接线正确,端子牢固且接触良好。2.2.2 仪表回路试验后应达到的要求2.2.2.1 基本误差应符合仪表精度登记要求;2.2.2.2变差应符合该仪表精度等级的允许误差;2.2.2.3仪表零位正确,偏差值不超过允许误差的1/2。2.3 DCS内部调试2.3.1 一般规定与要求2.3.1.1 DCS和ESD系统必须在土建、安装、电气及空调工程全部完工后安装;2.3.1.2 应符合控制室仪表盘、计算机系统施工标准措施QC06/YB-11-1999的有关内容及规定;2.3.1.3 所有检查测试工作必须

32、如实、清晰地做好纪录,将不合格软硬件产品及时报予有关人员或单位处理。2.3.2 总体外观检查2.3.2.1 DCS/ESD安装就位后,首先要对照设计文件中的中控室平面布置图、盘柜内部布置图、装箱单、设备一览表及厂家资料检查核对操作站、盘柜内部插件等设备组件的数量、型号、规格、安装位置正确与否;其次详细检查操作站、盘柜及其内部组件有无硬性损伤等外部缺陷。2.3.2.2 系统硬件检查时,应记录制造厂设置的DIP开关缺省位置及硬件地址开关位置。拔插卡时应首先采取防静电措施,再用手或工具触摸电子线路板,严禁用易产生静电的刷子或化纤织物刷洗各类卡件及设备。2.3.3 系统电缆连接2.3.3.1 DCS/

33、ESD系统操作站与盘柜之间、盘柜与盘柜之间有随机带的专用电缆,也有普通电缆。专用电缆要按照设计文件提供的电缆表进行敷设连接;普通电缆的敷设要首先测量好电缆的走向距离,敷设时留出一定的富余量,信号电缆与电源电缆要尽量分开敷设。2.3.3.2 LCN电缆的连接:LCN电缆是连接于LCN各节点之间的专用同轴电缆,有A、B两套(分别标记为LCN-A、LCN-B),互为冗余。连接LCN电缆时,两套电缆不要互相交叉,空闲的三通接头必须接上专用的终端电阻器,各接口部分要用专用的力矩扳手拧紧。2.3.3.3 UCN电缆的连接:UCN通讯电缆用于连接各UCN设备(HPM),是专用同轴电缆,也有A、B两套(UCN

34、-A、UCN-B),UCN电缆连接到电缆隔离器时要注意方向,同一根电缆应该一端接到隔离接口,另一端必须连接到非隔离接口,并且A、B两套电缆不能交叉,所有未使用的接口都要接上终端电阻器,并用力矩扳手拧紧。2.3.4 FTA电缆连接FTA电缆的两个接头上都标有连接位置,按照该位置连接一般不会出错,但连接时需注意连接处要保留一定的弧度,不要使接头过度受力,以免变形,影响通讯和使用寿命。2.3.5 供电及接地系统检查a) 交流电源柜接受UPS的220VAC电源,通过各分开关把220VAC电源送到各控制柜、操作站等用电设备。重点检查其电源稳定性、变化幅度,线缆连接是否正确与牢固程度、有无外露的电缆接头;

35、各开关绝缘、动作是否良好、及其容量规格是否与设计相符、开关标识是否清晰。b) DCS/ESD的接地系统重点检查工作接地与安全接地,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图纸及厂家资料的具体要求。注意:应以厂家资料为准。2.3.6 系统上电并装载程序对系统接地、电源及内部连接检查完成后,方可对系统进行上电。2.3.6.1 各设备的上电都需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将该路电源所有开关(电源柜总开关以后)断开;2、检查总开关电源,若正常,合上该路电源的分开关;3、检查设备本身开关前电源,若正常,合上该电源开关。2.3.6.2 LCN设备上电按照上面1、2、3所述给US、HM、NIM等LCN设备上电,根据系统操作资料为上述

36、设备装载程序。2.3.6.3 UCN设备上电按照上面1、2、3所述给HPM等UCN设备上电,根据系统操作资料为上述设备装载程序。2.3.6.5 外部设备如打印机等通电自检。2.3.7 系统基本性能检查2.3.7.1 UCN、LCN电缆冗余测试在系统状态显示画面下确认所有LCN节点正常。断开A缆,检查系统是否正常;复位后以同样的方法试验B缆。UCN冗余实验方法同上。2.3.7.2 I/O卡件冗余测试确认I/O卡件正常后,调出该卡上某一点的细目画面,记录该点的相关数据,将主卡件拔下,检查该I/O点是否仍正常;恢复主卡件,以同样方法测试副卡件。2.3.7.3 HPM冗余测试在系统状态显示画面上确认控

37、制站状态OK,调出该站下某一点的细目画面,记录相关数据。将主控制站的电源开关置OFF位置,确认冗余站投入运行,且相关数据不变;恢复主控制站电源,再确认相关数据。2.3.8 输入/输出(I/O)精度测试2.3.8.1 模拟输入(AI)测试1、使用过程校准仪模拟现场变送器在安全栅端子排输入端对应位号上输入4-20mA信号;2、用标准电阻箱模拟现场热电阻,参照阻值对照表给出相应的阻值信号;3、记录操作站CRT上显示的相应位号的PV值,检查是否满足精度要求,同时,确认该点的量程及报警值与设计是否相符,增大或减小输入信号检查报警动作是否正常,报警笛(喇叭)有无反应,以及报警总画面上是否有报警信息显示。2

38、.3.8.2 数字输入(DI)测试采用在相应端子排上用短接或断开两个输入端子的方式,检查CRT上显示相应位号是否相符,同时检查报警笛(喇叭)有无反应,以及报警总画面上是否有报警信息显示。2.3.8.3 模拟输出(AO)测试在CRT上把软调节器设定为手动方式,输出0%、50%、100%,用FLUKE701过程校准仪在相应输出端子排上测量该输出信号,其值应与手动输出值相对应。同时检查该调节器的作用方式、输入连接是否与设计相符。2.3.8.4 数字输出测试数字输出往往有许多输入因素,中间变量、逻辑程序对其都有影响,可直接强制输出,也可短上或断开响应的输入点,使输出状态发生变化,用数字万用表检测输出状

39、态的变化。2.3.9 I/O回路、报警、报表功能检查2.3.9.1 回路检查1、回路连接检查:按照设计资料逐一检查各软调节器的输入输出连接。此工作可与AO测试同时进行。2、复杂回路检查与测试:按照设计资料给出的控制方案逐一检查回路中各调节器的输入输出设定连接、参数设置、控制作用,并确认其功能。3、连锁逻辑、程序检查:对逻辑、程序对应的各项输入条件逐一测试,确认其结果与设计动作相符。具体方法是,在控制室内相应端子上用信号发生器施加信号,或手动强制方法使各条件正常,然后针对某一条件测试逻辑动作,用数字万用表检查逻辑触点开闭情况,并做好记录;其它条件逐一测试。2.3.9.2 报警、报表功能检查重点检

40、查报警报表画面及其打印功能,操作组画面、功能键组态。2.4 系统联校2.4.1 DCS联校2.4.1.1 在现场一次表和检测元件处加以相应模拟信号,在CRT上检查其PV值,确认精度符合要求,报警功能正常;在CRT上用手动方式输出相应的AO、DO信号,检查现场调节器切断阀动作及回讯良好。2.4.1.2 联校基本完成后,机组试运、开车前,连同现场仪表对整个报警连锁保护系统进行模拟试验。方法是在现场加实测信号或用信号发生器模拟实际仪表发送信号至ESD系统,检查逻辑程序运行情况,检查相应阀门或其它执行机构的动作情况。如有电机参与连锁,电气人员将电机打至试验位置,检查电机起停情况及各种状态指示是否正常。

41、2.4.2 压缩机PLC的联校与静态试验,和DCS基本相同。3 质量保证措施本装置施工质量要求严格执行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和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评定标准GBJ131-90。仪表调试过程中,使误差尽可能减少,并保证留有再调整余地。精度要求:1、单台仪表误差小于仪表精度允许误差;2、系统误差小于系统中各单台仪表允许误差平方和的平方根值。3、合格率应达到100%。确保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对系统进行调试后,使仪表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使DCS系统达到稳定的监控状态,保证系统的良好运行。第四节 压缩机站工艺管线置换方案压缩机正常工作介质为天然气,在施工过程中,整个工艺管网充

42、满空气,为满足压缩机开车条件,保证天然气的正常外供,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对工艺管线进行置换。本次置换采用氮气进行置换,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进行天然气运行。1 组织机构为加强对工艺管线置换工作的领导,成立工艺管线置换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马世铭成员 孙景玉 陈文斌 侯兴文 张书海2 置换标准及准备工作2.1 压缩机站工艺管线采用氮气置换,需氮气50瓶。2.2 置换标准:含氧量2%为合格。2.3 检验方法:现场采用手持式氧含量测定仪检测,检测合格后,由中心化验室取样化验,合格后存档。2.4 主要置换管线长度及容积2.4.1 200万预分离器出口至低压机入口管线(D720)238m,管线容积96.9m3。2.4.2 低压机出口至200万出口干气管线(D529 D426),其中D529管线71 m,管线容积15.6 m3,D426管线59 m,管线容积13.5 m3。2.4.3 高压机出口至高压外输阀组管线,其中高压机外输汇管(D325)23m,管线容积1.9 m3,高压机外输管线(D325)45 m,管线容积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石油/天然气工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