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医疗装备 2024 年 4 月第 37 卷第 7 期 Medical Equipment,April.2024,Vol.37,No.7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类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黏膜下肿瘤,大多为良性,少数恶性肿瘤发病率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3%左右。胃肠间质位于胃肠黏膜下,当间质细胞过度增生,通常会引起胃肠道间质瘤,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1-2。胃肠道间质瘤表现为黏膜下隆起,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通常在体检胃镜检查中发现。当肿瘤逐渐增大,患者会出现自发出血、反复出血等症状,癌变风险也逐渐增高。因此,临床需尽早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并及时进行手术根治,预防发生癌变3-4。目前,胃肠道
2、间质瘤主要采用内镜、常规 CT 和磁共振检查诊断。内镜检查可以明确肿瘤大小、位置,但并不能判断肿瘤浸润情况和癌变情况。常规 CT平扫和磁共振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肿瘤形状、密度、边缘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但胃肠道间质瘤可出现高、低密度混杂,常规检查并不能判断其位置、局部浸润状况、转移等。多层螺旋 CT 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能全面、多层次观察肿瘤病灶,可协助医师诊断,有利于提高肿瘤诊断准确度5。本研究旨在分析多层螺旋 CT 在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3 月至 2023 年 4 月医院收治的 77 例手术病理确诊胃肠道间质瘤
3、患者临床资料,男 46 例,女 31 例;年龄 4668 岁,平均(54.286.34)岁,病程 29 个月,平均(5.641.78)个月;参照 2008 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危险度分级标准6,极低危 11 例,低危 21 例,中危28 例,高危 17 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纳入标准:积极配合临床检查;意识清晰;影像学资料、病理资料齐全。排除标准:碘过敏且难以行 CT 增强扫描;术前肿瘤破裂;检查前接受抗肿瘤治疗;急性胃肠炎或胃出血。1.2 方法术前,所有患者进行常规 CT 平扫、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采用飞利浦 Brilliance 64 排 128 层
4、CT 机进行常规 CT 平扫。常规 CT 检查前,禁食 8 h,必要时可给予灌肠,上机前 30 min 饮温开水 800 ml,上机后再饮温开水 300 ml 左右,以充盈胃肠道。指导患者取平卧位。设置平扫参数:螺距 1.0,层厚多层螺旋CT在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陈舒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福建厦门361022)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 CT 在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3 月至 2023 年 4 月医院收治的 77 例手术病理确诊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实施常规 CT、多层螺旋 CT 扫描。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检出
5、率、不同危险分级患者 CT 影像学表现。根据不同发病部位将患者分为胃间质瘤组和小肠间质瘤组,并比较不同发病部位患者的 CT 影像学表现及 CT 值。结果多层螺旋 CT 对胃肠道间质瘤检出率高于常规 CT 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危险度患者的肿瘤形态、有无钙化、有无坏死、边界、肿瘤有无血管、肿瘤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间质瘤组肿瘤形态规则占比高于小肠间质瘤组,肿瘤分叶形态占比低于小肠间质瘤组,肿瘤壁内、壁外生长占比高于小肠间质瘤组,跨壁生长占比低于小肠间质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间质瘤组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的 CT 值低于小肠间质瘤
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 cm,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匀,出现囊变、坏死、陈旧性出血,形成低密度灶,与周围结构分解模糊,可见邻近结构受侵及实质脏器转移,则诊断为胃间质瘤恶性,反之则为良性。多层螺旋 CT 增强扫描评估标准:肿瘤呈中等或不均匀强化,伴有坏死、囊变肿瘤实体部分强化明显,周围出现结节状或花边样强化、肿瘤内及周围出现簇状或线状排列的小血管影,则诊断为胃间质瘤恶性。1.3 观察指标(1)对比常规 CT、多层螺旋 CT 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检出率,并比较不同危险度分级患者 CT 影像学表现,包括肿瘤大小、钙化、坏死、形态、肿瘤血管、强化程度等。(2)比较胃间质瘤与小肠间质瘤患者多层螺
7、旋检查 CT 影像学征象及参数指标,包括肿瘤位置、形态、有无钙化等。1.4 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 2检验或连续校正 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不同检查方法对胃肠道间质瘤检出率比较多层螺旋 CT 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 CT 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危险度患者的肿瘤形态、有无钙化、有无坏死、边界、肿瘤有无血管、肿瘤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间质瘤组肿瘤形态规则占比高于小肠间质瘤组,肿瘤分叶形态占比低于小
8、肠间质瘤组,肿瘤壁内、壁外生长占比高于小肠间质瘤组,跨壁生长占比低于小肠间质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2.4 不同发病部位患者 CT 值比较胃间质瘤组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的 CT 值低于小肠间质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3 讨论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内增生性病变,其与胃肠道肌间神经丛周围的间质细胞相似,多见于60 岁左右的中老年人,临床表现包括腹胀、腹痛、黑便、便血等症状,但大部分患者早期发病无明显症状,且症状缺乏特异性,因此易出现误诊或漏诊情况7-9。由于胃肠道间质瘤属于潜在恶性肿108医疗装备 2024 年 4 月第 37 卷第 7 期
9、Medical Equipment,April.2024,Vol.37,No.7瘤,可发生转移,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临床需重视胃肠道间质瘤的早期诊断,尽早切除病灶,预防病情发展。目前,影像学技术对鉴别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具有一定优势,可了解病灶病理性质,以此区分病灶良恶性9。表 3不同发病部位患者 CT 征象比较 例(%)CT 征象胃间质瘤组(48 例)小组间质瘤组(29 例)2/ZP钙化是14(29.17)9(31.03)0.0300.862否34(70.83)20(68.97)坏死是16(33.33)10(34.48)0.0110.918否32(66.67)19(65.52)内部情况均匀实性3
10、0(62.50)15(51.72)不均匀实性11(22.92)9(31.03)0.9000.638囊实性 7(14.58)5(17.24)生长方式壁内20(41.67)2(6.90)壁外17(35.42)2(6.90)29.0970.000跨壁11(22.92)25(86.21)形态规则36(75.00)14(48.28)5.6700.017分叶12(25.00)15(51.72)表 4不同发病部位患者多层螺旋 CT 平扫及 3 期增强扫描 CT 值比较(HU,x-s)组别例数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胃间质瘤组4836.987.55 67.4512.77 73.3416.54 80.4415.2
11、3小肠间质瘤组2941.267.43 113.8234.23 98.3224.34 89.2316.33t2.4258.4875.3602.388P0.0180.0000.0000.020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包括超声、X 线钡餐、CT 及磁共振检查。超声检查会受到肠道内气体的影响而无法清晰显示空腔器官,病灶易被掩盖,误诊和漏诊率较高。X 线钡餐能观察肿块形状、大小,但对胃肠道与肿块间解剖结构关系的判断具有一定局限性10-12。磁共振检查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能清晰显示胃黏膜与病灶的关系,还能观察肿瘤密度、内部血管分布,但检查费用较高,患者接受度较低。多层螺旋 CT 具有检查时间
12、短、操作简单、立体成像、扫描范围广等优点,能多角度观察病灶,还可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更清晰显示病灶内部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13-15。同时,多层螺旋 CT 还能利用多排宽探测器及球管获取多层面的立体三维图像,增强扫描还可以全方位了解病灶部位。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常规 CT 检查,多层螺旋 CT 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检出率更高,表明多层螺旋 CT 检查可以更准确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其原因为,多层螺旋 CT 检查是通过增强扫描观察肿瘤供血或周围血管受累情况,各角度薄层重建和影像重组,精准定位病灶,有利于发现胃肠道内壁及外部肿块,清晰显示病灶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进一步确定是否发生转移。
13、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危险度患者在肿瘤形态、有无钙化、有无坏死、边界、肿瘤有无血管、肿瘤大小比较中存在显著差异,提示多层螺旋 CT检查还可判断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CT 征象有助于临床判断肿瘤癌变的风险,对鉴别肿瘤良恶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分析原因为,肿瘤直径是评估其危险程度的重要指标,随着肿瘤增大,危险度也会随之提高。多层螺旋 CT 检查能清晰显示胃肠道间质瘤直径,极低危及低危患者的肿瘤直径 5 cm,而中危及高危患者肿瘤直径多在 5 cm 及以上,故通过采用多层螺旋 CT 测量患者肿瘤直径,可判断患者病情的危险程度16-18。此外,良恶性肿瘤形态、边界也存在显著差异,多层螺旋 CT 观察低危患者
14、肿瘤形态规则、边界清晰,而中危及高危患者肿瘤大多不规则、与周围组织间的分界不清晰。中高危患者瘤体生长快速,且因内部生长速度不同而导致形状呈分叶状。肿瘤快速生长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这就导致瘤体内部血流丰富,血管分布复杂,而通过多层螺旋 CT 增强扫描可以观察瘤体内部是否存在血管及周围血管受累情况,以此作为肿瘤良恶性发展的判断指标。中危、高危患者肿瘤周围及内部表现出血管样强化,低危患者肿瘤周围及内部无明显强化表现。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胃间质瘤组肿瘤形态规则占比高于小肠间质瘤组,肿瘤分叶形态占比低于小肠间质瘤组,肿瘤壁内、壁外生长占比高于小肠间质瘤组,跨壁生长占比低于小肠间质瘤组,提示不同位置的胃
15、肠道间质瘤活跃程度、生长方式及形态存在明显差异,通过观察不同位置肿瘤 CT 征象可以鉴别区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胃肠道间质瘤大部分分布于胃和小肠,根据不同发病部位可分为胃间质瘤和小肠间质瘤。通过多层螺旋 CT 观察,发现胃间质瘤向腔内或腔外突出生长、瘤体呈类圆形或圆形、形态规则、与周围结构界限清晰,而小肠间质瘤突破肠壁向腔外生长、呈跨壁生长、形状不规则、呈分叶状。分叶状改变或形态不规则与肿瘤侵袭性有密切关联19-20,故相较于胃间质瘤,小肠间质瘤生长更快速、侵袭性更强,需警惕其恶变的风险。在本研究中,胃间质瘤组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的 CT 值低于小肠间质瘤组,提示小肠间质瘤供血更丰富
16、。这可能是因为小肠间质瘤生长速度快,肿瘤内部新生毛细血管以增加供血。因此,可通过多层螺旋 CT 3 期增强扫描,发现胃间质瘤呈渐进性强化,而小肠间质瘤呈升-109医疗装备 2024 年 4 月第 37 卷第 7 期 Medical Equipment,April.2024,Vol.37,No.7缓降型强化。综上所述,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 CT 检查,可提高疾病检出率,还能鉴别区分肿瘤危险程度,根据 CT 影像学特征及 CT 值也可有效鉴别诊断胃间质瘤与小肠间质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参考文献1 王芳芳,韩宇,张彩凤.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 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1,26(1
17、0):1318-1322.2 焦文云,曹新广,刘靓,等.多层螺旋 CT与超声胃镜在贲门部及胃底部间质瘤诊断中的比较 J.实用肿瘤杂志,2022,37(3):258-262.3 王思凯,斯光晏,王明亮,等.胃间质瘤的 CT 特征预测 Ki-67表达水平的可行性研究 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23,38(1):44-49.4 许华,陈士新,金晨望,等.胃肠道神经鞘瘤、间质瘤 MSCT 影像学征象对照研究 J.中国 CT 和 MRI 杂志,2022(2):127-129.5 廖江,王运韬,郑祥,等.肠系膜常见原发肿瘤的多层螺旋 CT 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J.实用放射学杂志,2021,37(11):1
18、834-1837.6 郭建榕,蔡美花,吴立萍.老年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 CT 应用的准确性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9):4206-4209.7 陈允志,李文武.MSCT 影像特征对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的预测价值 J.中国辐射卫生,2021,30(4):496-500.8 何伟荣,连永伟,廖志东,等.胃肠道间质瘤在多层螺旋 CT 检查的表现特征及与肿瘤危险度的关系 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0(5):835-838,860.9 黄丹萍,蔺红梅,杨蕊梦,等.胃肠道间质瘤临床、MSCT 特征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J.临床放射学杂志,2021,40(5):93
19、5-940.10 李志坚,王淑宝,徐骥,等.胃肠道间质瘤的多排螺旋 CT 表现与病理及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J.实用放射学杂志,2021,37(5):794-798.11 于芹,陈晨,周健文,等.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 多期增强与病理危险程度的相关性 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1,22(2):130-133.12 于明川,尚存海,费胜民,等.胃肠道间质瘤的CT 特征与病理危险度、免疫组化分型及 Hpa 蛋白表达的关系 J.实用放射学杂志,2021,37(2):252-255.13 宋学林,杨世锋,顾慧,等.对比胃与小肠间质瘤多层螺旋 CT 征象及病理学特点 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
20、1,37(1):76-80.14 郝英杰,郑涛,刘洋,等.多层螺旋 CT 对局部进展期胃间质瘤患者术前治疗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20,35(10):773-777.15 顾阳春,薛海桥.胃肠道间质瘤CT 征象及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J.肿瘤影像学,2022,31(3):290-295.16 郭建榕,蔡美花,吴立萍.老年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 CT 应用的准确性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9):4206-4209.17 汪云,刘洋.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 CT 分析 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30(3):506-509.18 刘天柱,彭振鹏,黄
21、乐生,等.多排螺旋 CT 对胃肠道内可疑异位胰腺病灶的影像学诊断 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0,37(3):317-321.19 刘佳鹏.多层螺旋 CT 在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J.当代医学,2020,26(3):90-92.20 席永强,王晋君,黄亚博.术前应用超声内镜与三期增强 CT 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 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2,21(24):2679-2682.18 刘会金,时会敏.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普米克令舒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19):3118-3119.19 朱晓蓉.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呼吸疗法对慢性
22、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及通气情况的影响 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3):52-55.20 李世刚,陈喆,颜卫峰.无创呼吸机联合右美托咪定对COPD合并型呼吸衰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J.河北医药,2021,43(24):3721-3723,3728.21 刘娟,梁玲玲,王彩霞.盐酸氨溴索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功能及高乳酸血症的影响 J.临床医学,2021,41(1):66-67.22 王继华,张建,樊建坤.肋骨内固定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 J.河北医药,2014(3):361-363.23 梁永纲,刘丽娜,王菩晔.无创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研究 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20):49-52.24 张宁.无创呼吸机标准化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价值分析 J.中国标准化,2023(14):239-242.25 胡冬冬,刘瑞芳,王聪梅,等.经鼻高流量氧疗与无创机械通气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效果比较 J.临床医学,2023,43(7):50-52.(上接第 10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