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学生信息消费素养研究_张亚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9202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信息消费素养研究_张亚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学生信息消费素养研究_张亚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学生信息消费素养研究_张亚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7期采写编178传播营销大学生信息消费素养研究张亚杰李秋燃信息消费相对于一般的物质消费,在性质以及形式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与优势,基于互联网日益发达的新媒体环境,信息消费素养更是对媒介素养的深入研究。大学生作为信息市场的消费者,其信息消费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本文针对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消费现状,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和进行研究,根据当代大学生的信息消费素养现状归纳总结问题,并从政府、社会、市场、学校等多角度出发,提出建设性意见。关键词:素养;大学生;信息消费;新媒体课题项目:安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研究生学术创新项目(项目编号CMQM2022D10)。一、大学生信息消费素养研究

2、意义(一)理论意义:媒介素养的进一步研究。笔者通过查阅中国知网等相关学术网站,发现学界对信息消费素养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事实上,信息消费素养类属于媒介素养。是对媒介素养的进一步细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把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出来,且媒介素养的内涵以及适用的主体也在不断扩大,对媒介素养的研究也应进一步细化,在过去对于媒介素养的研究,更多的是针对传统媒体时代的受众,即仅作为信息消费者的受众。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客户端软件的开发,在网络时代受众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转变,传播者与受传者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对于网络时代的媒介素养,需要结合时代背景,更深入地进行研究,其中就包含信息消费素养研究。(

3、二)现实意义。1.信息消费: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当下,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高质量的发展需要依靠高质量的消费来推动,而近年来的信息消费作为消费领域的新元素,它的出现让社会许多行业进行了革新,尤其在新媒体的环境下,传统行业纷纷向数字化、智能化、移动化转型。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消费相较于之前的传统消费,已经实现跨越式发展,且成为了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2.网络的普及:大学生成为信息消费的潜力股。信息消费的增长需要依靠互联网的发展而推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22年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较2021年1

4、2月新增网民191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4.4%,较2021年12月提升1.4个百分点。而作为未来国家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是信息消费的潜力股,10岁至29岁的互联网用户占互联网总人数的37.5%。其中大学生新兴消费群体逐渐兴起,网络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由于互联网上所传播的信息繁杂,存在许多陷阱和安全隐患。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的信息消费素养的提升带来了挑战。3.素养的匮乏: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对于网络信息消费的理念、态度、行为以及消费方式都会不断地发生改变。但是在这种改变的过程中,大学生的行为转变往往是被动的,且大学生仍处于学生阶段,社会认知能力和对信息

5、的辨识能力较低,社会经验不足。学者刘雯(2020)指出,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塑造了低成本、高连接的信息环境,加剧了用户过度连接信息的负担以及对信息技术的沉溺。大学生是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常常受到来自于社交媒体的交往羁绊。且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淫秽信息,不少大学生会上当受骗。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受到网络诈骗案例的报道也时有出现。大学阶段是形成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没有良好的信息消费素养,学生很容易在网络信息的洪流中迷失方向,甚至无意中走向犯罪。二、信息消费素养的定义与区分彭兰教授在网络传播概论中就提出,网络时代的媒介素养应主要体现在:媒介使用素养、信息消费素养、信息生产素养、社会交往素养

6、、社会协作素养和社会内容提要179传播营销参与素养这六个方面。由于网络传播的信息量急速膨胀和内容来源的多元化,意味着消费者将面临更为复杂的信息选择。因此,作为信息的消费者,公众需要具备更多的选择、判断与识别能力。基于此,信息消费素养可以定义为在海量信息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的辨识、分析和判断能力。相较于大多数国内外学者对媒介素养的定义,信息消费素养更加突出的是对信息的筛选和辨识,这种筛选除了借助专业媒体的“过滤系统”,信息消费者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以及依靠社交化媒体的关系网络来筛选信息。且现如今的社交化媒体更多是以用户生产内容为主,更加强调了用户的个人把关,对信息的辨识也成为了公众信息消

7、费过程中自我把关的表现。三、大学生信息消费素养现状本文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进行调查研究时,笔者以安庆师范大学学生为样本,展开正式调查前,首先进行了预调查,以10位不同专业、不同生源地、不同年级的学生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之后回收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和总结。在对问卷的效度和选项的准确度进行更正后,进行了600份的正式问卷调查。回收问卷593份,有效问卷57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5%。数据样本如表一所示:195,34%171,29%183,32%30,5%表一:问卷调查样本年级分布表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一)大学生信息消费结构调查。通过对样本的分析,笔者发现大学生的信息消费内容主要集中在

8、生活娱乐和学习上。在生活娱乐方面以网络社交、游戏、追剧以及购物这四个方面为主,但是由于学生年龄、个人爱好、性格等差异,造成内容偏好的侧重点不同,根据样本调查,114人(20%)会选择在互联网上以学习为主,146人(25%)以网上追剧为主,181人(31%)以网络游戏为主,138人(24%)会选择以社交聊天为主。(二)大学生信息消费途径调查。在本次调查问卷中,笔者对大学生信息消费的途径进行了调查,438人(76%)会选择主要使用手机进行信息消费,126人(22%)会选择主要使用电脑(含平板电脑)消费,15人(2%)会选择主要以其他途径进行信息消费(如纸质报纸、图书馆资源等)。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

9、速发展,使得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现如今在大学校园内,智能手机成为大学生的标配。而纸质报刊由于具有延后性,属于传统媒介时代的消费方式,很显然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图书馆建设在高校建设中属于重要建设项目,尽管高校图书馆资源丰富,但是很少有学生使用图书资源,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三)大学生信息消费驱动力调查。针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进行信息消费的原因,本次调查结果如下:402人(70%)表示进行信息消费时主要考虑需求因素,106人(18%)表示出现当下流行产品时,会考虑购买。71人(12%)则会以其他原因进行信息消费(如他人推荐、价格实惠但并非刚需产品等)。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当下流行产品以及朋友推

10、荐,也逐渐成为信息消费的重要原因。但是这也会出现盲目跟风、互相攀比等不良现象。(四)大学生信息消费时间调查。针对大学生信息消费时平均每日所用时间调查结果如下:149人(26%)平均每日使用时长为两小时以下,152人(26%)平均时长为两小时至四小时之间,221人(38%)平均每日使用时长为四小时至六小时之间,而57人(10%)平均时长则为六小时以上。信息消费的时间调查是本次调查的重点,通过时间的长短,可以判断当代大学生对信息的依赖程度。四、大学生信息消费素养存在的问题(一)大学生的信息消费结构不合理,信息偏好单一化。通过调查分析,部分学生信息消费类型较为单一,对于媒介的使用,仅在于进行社交和网

11、络游戏上,很少通过网络来查询相关学习资料。信息消费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激发大学生的思维,提高自身的个人能力,但也会霸占学生们的现实时间,过度依赖网络。(二)大学生的信息消费行为无序,行为导向盲从化。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而言,自我控制能力弱、辨识能力不足,从众心理强等特点仍然存在。且正逢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海量信息的增多,加上网络意见领袖的加持,大学生很难在互联网上有着独特的见解,对于信息消费的行为往往出现盲从化、随大流的行为特征。(三)大学生的信息消费内容紊乱,信息消费碎片化。在进行调查时,学生也表示自己在浏览信息时,经常2023年第7期采写

12、编180传播营销会被弹窗信息干扰,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我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这种信息消费的碎片化,不仅仅表现在内容上,还表现在时空中。微信、QQ、微博等软件的开发彻底颠覆了大学生信息消费习惯,整体的时间被分割成无数的零散时间,大学生可以在食堂就餐、排队、休息时进行信息接收。尽管大学生获取信息逐渐便捷,但是碎片化的信息消费方式,很难让大学生集中注意力并进行深入思考,信息消费素养难以得到提升。五、大学生信息消费素养提升路径(一)培养大学生信息消费素养的意识。大学生的信息消费意识仍较为淡薄,网络游戏的吸引、浅层娱乐的狂欢使大学生很少主动获取信息。学者钱冬明(2022)认为目前大学生存在信息分析、辨识能

13、力缺乏、信息安全意识较淡薄、信息素养不足等现象。当代大学生对信息媒介的使用,也仅仅是在外界的要求之下,如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学校要求的网上讲座等。同时,由于互联网信息的复杂多样,充斥着不少虚假信息,部分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逐渐降低,甚至不愿意主动获取信息。慢慢地造成大学生信息消费素养不高的情况。因此高校应该加大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获取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网络也是大学的第二课堂,了解到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必然性,以及对自身学习发展的必要性。同时也要合理分配网络使用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不沉迷网络游戏和浅层娱乐。(二)加大网络信息市场监管力度,优化大学生信息消费的大环境。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在发布之

14、前必须由编辑把关,把关人在传统媒体时代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内容发布的门槛,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内容的发布者。但是受众具有多样性、分散性、匿名性等特点,受众发布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加上海量信息的传播,加大了把关难度。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监管,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优化大学生的信息消费环境,做到有法可依。(三)优化高校图书管理资源,完善信息消费的基础设施。新媒体时代,传播的效果由受众接收转变为用户体验。媒体的转变也应该给予高校图书馆启示,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重点应该积极地进行转变,从图书管理员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给学生转变为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图书资源。另外

15、图书管理员作为体制内的一员,竞争压力较小,因此也很难主动为图书馆建言献策,而馆员的素质也正是高校图书馆发展影响因素里最重要的一环,图书馆的发展必须依靠高素质的馆员作为支撑,重新审视自己的使命,转变传统观念,积极探索高校图书馆的变革。为了提高当前大学生的信息消费素养,高校图书馆还应深化文献检索教学改革,在海量的信息中,运用准确的方法找到学生所需的信息。并使学生将这些信息进行合理利用,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消费素养。(四)高校应建立科学完善的信息消费素养教育体系。我国高校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在新媒体时代,更应担负起提升大学生信息消费素养的重任,而关键就在于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信息消费素养体系。首先在教学

16、课程方面,应加快学科融合,尤其是与思政理论课程的融合,素养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教育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而如今部分学生由于对外界信息的辨识能力较差,且法律意识较低,往往会走向极端,造成不良后果。因此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可以让当代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知法、懂法、守法。其次高校还应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将信息消费素养教育变成全校的通识课程,而不仅仅局限于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信息消费素养应该成为全校学生的公共素养,每个学生都应该提升自己在网络环境中的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理解能力。六、结语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信息消费素养的培养,要求大学生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效的信息,这种筛选不仅需要依靠搜索引擎,还应依靠社会化媒体中的关系网络。而对信息的辨识、分析和判断能力则是信息消费素养的第二要求,信息茧房和信息偏食的出现,使得大学生很难对信息有着完整的认知。因此当代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通过新媒体来纠正信息偏食和打破信息茧房,以获得全面、完整的信息。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更应坚守自律,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积极吸收健康信息,彰显蓬勃朝气。参考文献: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