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公共安全视角下海水浴场救援服务设施研究——以青岛市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8017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安全视角下海水浴场救援服务设施研究——以青岛市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公共安全视角下海水浴场救援服务设施研究——以青岛市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公共安全视角下海水浴场救援服务设施研究——以青岛市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70城市建筑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2023.11Key words public safety;coastal public space;rescue service facilities;Qingdao1 引言中国当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空间正处于快速的变动重组时期,必须在保障基本公平的情况下兼顾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与运营的效益,进而促进城市化的发展进程1。滨海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中的一种类型,是城市海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具有一定的景观价值的区域,滨海公共空间往往作为休闲观光的游憩场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滨海公共空间的开发思路发生

2、改变,出现了空间均质化、安全性低等问题。有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溺水人数高达 5.7 万人,其中有一半以上来自滨海溺水事件,溺水事故占意外死亡的比例在22.8%,全国性的滨海溺水事件发生频率呈现只增不减的趋势,亟须来自城市公共层面的安全资源支持(见图 1图 2)。如何提高滨海公共空间的应急安全能力,完善应急管理系统,提供更安全更友好的游憩空间,提高城市韧性,是今后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国内外应急管理系统进行文献综述发现:首先,缺乏对滨海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综合研究;其次,当前国内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多参考国外,欠缺针对性,缺乏理论指导;最后,目前应急管理体系和防灾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和管理等

3、方面。本研究以应急救援为出发点,尝试在解读救援服务体系以及救援服务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揭示滨海公共空间、救援服务设施、使用群体三者的关联机制,明确空间层面当前应当关注的重点,同时结合青岛市海水浴场的调查,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总结经验,为推进我国公共空间的建设提供合理化建议。摘要近年来,海啸、风暴潮、洪涝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滨海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文章从应急救援服务的角度出发,对救援服务设施的建设与服务情况展开研究。通过揭示使用群体、救援服务设施与滨海公共空间安全体系的关联机制,分析救援服务设施目前存在的问题,明确滨海公共空间的救援服务设施的配置要综合考虑规

4、划布局、设施配置、全季管理、技术标准等方面。通过青岛市的实证研究提出以安全为导向的精细化设计策略,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协调人、城市和海洋的相互关系,提升城市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抵御能力、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降低灾害对城市的破坏,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关键词公共安全;滨海公共空间;救援服务设施;青岛市中图分类号TU984.11+3文献标识码ADOI10.19892/ki.csjz.2023.11.36Abstract In recent years,natural disasters,such as tsunamis,storm surges,and floods have occurred

5、frequently,and the lives and property safety of coastal urban residents have been greatly threatene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ergency rescue services,this paper conducts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of rescue service facilities.By revealing the correla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use grou

6、ps,the service facility and the coastal public space safety system,the current problems of rescue service facilities are analyzed,and the configuration of rescue service facilities in coastal public space should be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ed in terms of planning layout,facility configuration,all-sea

7、son management,and technical standards.Through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Qingdao City,the paper puts forward a safety-oriented and refined design strategy,improves the urban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coordinates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the city and the ocean,and improves the citys res

8、ilience,adaptability and learning ability to respond to public safety incidents,thus reducing the damage caused by disasters to the city,and achieving the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作者简介:于子涵(2000-),女。研究方向:韧性城市、城市设计。通信作者:王琳(1986-),女,讲师。研究方向:韧性城市、城市更新。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公共安全视角下海水浴场救援服务设施研究以青岛市为例Re

9、searchonRescueServiceFacilitiesofBathingBeachfromthePerspectiveofPublicSafety:A Case of Qingdao于子涵 王 琳 谢婧演 杨瀚霆 孙 菲Yu Zihan,Wang Lin,Xie Jingyan,Yang Hanting,Sun Fei1712023.11/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ory 建筑设计理论2 实例研究:青岛市海水浴场救援服务设施研究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城市安全是基础必要的环节,就国内现有环境来说,救援服务设施的可达性不高,设立体系多由政府牵头,民间组织参与,专业

10、人员救治,但消息获取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对部分应急事件来说,延后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设施方面,救援服务设施的种类、形式和如何合理高效布置是面临的主要问题。据统计,在 2020 年十一假期,从全市监测 A 级旅游景区接待情况看,海滨风景区接待游客 103.4 万人次;在五一假期,接纳人数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海滨风景区(61.3万人),崂山风景区(7.87万人),方特(6.03万人)。前往海滨风景区的人数占旅游总人数的半数以上,这表明更多游客更喜欢前往亲水性强的滨海公共空间。2.1 研究对象青岛海滨沿线分为青岛湾、汇泉湾、太平山、八大关、东部新市区和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六部分2。研究利用GIS

11、分析不同滨海公共空间的事故发生频率、人群热力、救援设施核密度、救援设施缓冲区等,并将几种要素进行叠加耦合分析,将目标锁定在第一、第二、第三海水浴场及石老人海水浴场,研究上述空间内的救援服务设施的布局及配置,综合考虑救援服务设施与所在空间、人群等的关系,并进行比较分析(见图 3图 6)。2.2 关联机制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救援服务设施,其空间载体为滨海公共空间,其服务对象为前往滨海公共空间进行游憩活多 少 仰口海水浴场第六海水浴场第一海水浴场第二海水浴场第三海水浴场金沙滩海水浴场灵山湾海水浴场银沙滩海水浴场石老人海水浴场图 3 青岛海水浴场救援设施核密度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4 青岛海水浴

12、场救援设施缓冲区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第一、二、三 海水浴场 仰口海水浴场银沙滩海水浴场石老人 海水浴场灵山湾海水浴场金沙滩海水浴场图 5 青岛海水浴场热力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10080604020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风暴潮 其他年份/年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年份/年200150100500200150100500直接经济损失/亿元死亡(含失踪)人口/人163155137121136766862736050302417487322

13、6310011764133直接经济损失 死亡(含失踪)人口直接经济损失平均值 死亡(含失踪)人口平均值 图 1 2019 年我国海洋灾害经济损失(图片来源: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图 2 风暴潮占海洋灾害的比例(图片来源: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占比/%172城市建筑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2023.11动的民众,救援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及质量关系到滨海公共空间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当发生滨海安全事故时,它们通过影响救援服务的效率来影响游憩者的生命安全(见图 7)。2.3 青岛市海水浴场救援服务设施建设现状发生在滨海的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溺水与被困礁石导致的受伤及溺亡事故。溺水是呼吸

14、器官浸没水中导致呼吸系统功能受损而产生死亡或伤害的事件,是世界上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估计每年全世界约 50 万人溺水身亡3。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溺水事故占意外死亡的比例为 22.8%,每年溺水人数为 5.7 万人,溺水事故145 岁占比为 78%,情况严峻。而我国的公共场所由于救援设施不完善、群众急救技能匮乏,使得救援防治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加速建立救援服务体系刻不容缓。城市内部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归结为历史和地理环境因素、经济发展、社会因素、规划技术和人口需求等4。本研究主要从救援服务设施的人群需求、救援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以及救援服务设施的管理与运营三个方面进行。2

15、.3.1 需与用救援服务设施的人群使用意愿(1)市民的急救认识与能力调查表明:对于市民的急救认识与能力方面,51.16%的市民无急救知识,危险来临时,不知如何自救或救助他人;25%的市民不认识救援服务设施,同时也表明了急救知识宣传教育的欠缺(见图 8图 11)。(2)市民的选择偏好调查表明:获得市民对各类救援服务设施的认知程度、使用意愿,并对调查市民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获得排序得分,得分越高代表越重要。由表 1 可得,紧急救援类及止血包扎类救援服务设施应重点配置(见表 1)。(3)市民参与救援的意愿调查表明:52.4%的市民表示愿意参与救援,但不会使用救援设施,并且有 68%的市民通过新闻报道

16、来了解事故多发地(见图 12、图 13)。(4)使用情况及需求调查表明:52%的市民认为近岸救援服务设施急救点是滨海事故救援中最重要的一步,34%的市民认为发现溺水是滨海事故救援最重要的一步(见图 14)。其他 AED 救生绳 救生衣 救生圈 715408092认识并知道在哪 认识,但不知道在哪 不认识 37.137.9250 5 10 15 20 25 30 35 40图 10 市民掌握的工具统计(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11 市民对救援服务设施的认识程度(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参与过 学习过 无10.4837.651.610 10 20 30 40 50 60其他 会,通过浴场播报 会,通过

17、电话查询 会,通过网络查询 不会,不知道 3.237.265.6537.951.610 10 20 30 40 50 600 20 40 60 70 100图 9 市民对滨海急救掌握程度(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8 市民对潮汐变化的掌握程度(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毛空间设施 皮空间载体 用人群使用 需人群需求 游憩安全与舒适 如何便捷使用设施 使用群体秩序救援服务设施滨海公共空间图 7 关联机制图示(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6 多因素叠加耦合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占比/%占比/%占比/%占比/%石老人 海水浴场 银沙滩海水浴场金沙滩 海水浴场第六海水浴场第一海水浴场第二海水浴场第三海水浴场1

18、732023.11/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ory 建筑设计理论1210864206min10min超过 10min生还率抢救时间和生还率单位/%2.3.2 皮与毛救援服务设施在空间重的布局与配置救援服务设施在现场救援中承担重要的作用,现场救援在整个救援流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能够及时抢救并维持患者生命,改善病情,减轻患者痛苦;另一方面,它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事后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提高生还率。有研究指出,溺水者 69min 死亡率达 65,超过 25min,就会有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但是,若在 12min 内得到正确救护,挽救成功率可以达到 100。儿童遭

19、遇溺水时,2min 后便会失去意识,46min 内身体会遭受不可逆转的伤害,而如今的现场救援情况不乐观,海上消防救援接到救援通知到达事故现场开始展开救援的时间为 813min,这段时间超出了黄金救援时间;而立即采取现场救援的时间为 23min,在黄金救援时间之内,可以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急救,提高生还率(见图 15)。(1)空间布局救援服务设施的数量与核密度。通过对救援服务设施存放的空间载体进行研究,发现救援设施在青岛市不同海水浴场分布数量差异较大。由此可见,救援服务设施在总体上分布是不均匀的。救援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救援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影响使用群体获得设施所需要的时间,决定其能否及时获得救援。

20、通过对救援服务设施在海水浴场的服务半径进行调查,发现救援服务设施基本能覆盖浴场核心区域,但事故频发区域未完全覆盖。(2)救援服务设施的配置标识性。标识性是使用群体能否快速获得救援服务设施的关键。经调查表明青岛市海水浴场的救生圈等救援服务设施一般挂在护栏之上,部分放在室内,小部分放在救生塔内,难以短时间内快速获取。种类。种类是否齐全是决定救援质量的关键因素,经调查表明青岛市海水浴场具备救生圈、救生衣、救生艇等基础设施,但缺少 AED、救援绳、医用药品类、止血包扎类、辅助呼吸类等更为齐全的救援服务设施。表 1 市民对救援服务设施的偏好选择5设备类别具体设备设备情况市民设备认可/%紧急急救类AED心

21、跳骤停95止血包扎类绷带、止血带、三角巾可见外出血87.5搬运固定类颈托、可塑性夹板骨折、送医82.5辅助呼吸类口咽通气道、球囊面具呼吸骤停75防护用具类口罩、防护手套适用性防护70医用药品类阿司匹林病症缓解62.5辅助用品类生理盐水、酒精辅助作用77.5上岸后救护医疗 救援队部署救援 近岸救援服务设施急救点 发现溺水 0 10 20 30 40 50 60 675234图 14 市民使用救援服务设施的需求(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15 抢救时间与死亡率(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占比/%愿意,并会使用救援设备 愿意,但不会使用救援设备 愿意,但不知道救援点在哪 不愿意,想通过其他方式 0 10 2

22、0 30 40 50 6012.133.061.6152.4其他 通过专门的 APP 通过小程序 通过新闻报道 通过公众号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256455468图 12 市民对救援服务设施使用意愿(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13 市民了解事故多发地的途径意愿(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占比/%占比/%174城市建筑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2023.112.3.3 运与管救援服务设施的日常管理与运营基于初期调研,救援服务设施配置背后的现实问题在于规范缺位、管理权属、日常运营维护这三个方面。规范标准对于救援管理及救援服务设施的限定约束与修正功能

23、不强,具体表现为:在进行设施建造与配置时,没有明确的条例对设施的种类、数量、布局及管理进行详细的说明,在发生事故需要对相关设施进行修正时,缺乏相关的案例和依据可供参考;相关管理部门对于救援服务设施的日常运营与管理缺位,具体表现为:空间内设施陈旧,部分设施已不满足救生要求,无相应的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维护。(1)规范缺位2020 年 4 月 28 日,青岛出台了青岛市海水浴场管理与服务导则(试行),此文相较于前者更加完善,但仍有不足。对浴场安全及救生救护管理做出了一些规定,但仍然缺乏对救援服务设施布局、配置、管理等的详细规定,并且规范中对于已建成的海水浴场并没有相关的更新要求。(2)管理权属与日常维

24、护海水浴场是公共场所,不仅是旺季有人使用,平常淡季同样有人使用,但浴场的运营管理仅在旺季。研究通过事故数据发现,有很大比例的溺水事件是在浴场开放期外发生的,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浴场权属不明晰。浴场承包者对于海水浴场的承包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对于海水浴场内的商业用地对外承包也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3 问题辨析3.1 青岛市滨海救援服务体系建设现实救援服务设施是现场急救的基本条件,基于对国内典型滨海城市的滨海公共空间救援服务体系的研究,当前滨海公共空间救援服务设施建设实践中主要问题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3.1.1 不同滨海公共空间的救援服务设施配置差异明显各类滨海公共空间救援服务设施配置不均衡。人

25、流量大、级别高的滨海公共空间救援服务设施配置较为完善,其他类型的滨海公共空间救援服务设施配置匮乏。从实地调研的具体情况分析来看:海水浴场的救援服务设施配置明显要比野沙滩、广场公园更加完善和齐全,在海水浴场中,人流量大的第一海水浴场、石老人海水浴场,以及新建的金沙滩和银沙滩海水浴场的救援服务设施配置比其他海水浴场完善和齐全。3.1.2 救援设施配置种类不齐全,布局不合理(1)种类:滨海公共空间中救援服务设施种类较为单一,所调研的海水浴场中仅存在救生圈、救生衣、救生艇,缺少 AED、救援绳、救生浮板等设施,以及止血包扎等急救药品。(2)数量:对于救援服务设施的数量没有硬性规定的,应根据浴场的海岸长

26、度、高峰期人数等因素综合考虑,但调查发现浴场的救援服务设施数量分布无规律可循。(3)布局:救援服务设施大部分存放在救生塔及救生服务站之内,仅有部分救生圈摆放在岸边,救援服务设施分布散乱,不符合救援范围要求,没有科学合理的布局,功能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仅在一维的视角上考虑救援服务设施的布点,未从空间的角度上思考其空间布置问题。3.1.3 救援服务设施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质量保障从救援服务设施的服务质量、人性化设计和便捷性等角度考察现状设施,各类型滨海公共空间建设差距较大。(1)服务质量:大部分救援服务设施缺乏维护,破损老旧,缺乏合理的修缮。比如,第二海水浴场的救生塔上面的救生圈、救生衣及救生

27、艇出现发黄、破损等现象,但是无人管理。没有从服务质量的角度对救援服务设施进行管理。(2)人性化设计:大部分救援服务设施只是在海水浴场上存在、出现,没有真正地考虑人性化的需求。比如,救生塔的高度不够规范,救生衣的尺寸没有按照人体功能学、年龄进行区分,未能满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3)便捷性:大部分救援服务设施如救生圈、救生衣只在救生塔里,可获得性低;AED、救生艇的数量较少,没有根据海岸线的长度进行规范配置,同时也缺乏便捷性。3.1.4 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于救援服务设施的管理及日常运营缺乏约束救援服务设施建设和维护的主体责任不明,缺少统一管理。3.2 救援服务设施问题机制及规划要点在辨析

28、救援服务设施属性及构成的基础上,充分把握人群需求与滨海公共空间的特征,提出以人为本、均衡发展与因地制宜的规划原则,梳理救援服务设施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2.1 需与用救援服务设施对标使用群体的需求明确不同使用群体包括救生员、普通市民游客、管理人员对于救援服务设施的需求,与实际运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需求与实际运用方面的矛盾之处。从市民的急救认识与能力、市民对于设施的偏好选择、市民参与救援的意愿、使用情况反映使用需求与实际使用的差异和矛盾。3.2.2 皮与毛救援服务设施对标滨海公共空间的内在特征由于不同滨海公共空间的岸线长度、沙滩宽度、滩涂面积以及海洋环境的差异性,救援服务设施在空间上的布局

29、与配置情况也存在差异。从救援服务设施布局、数量、服务半径反映出的空间布局的现状和问题,用标识性、种类、质量与服务水平反映在空间上的配置。1752023.11/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ory 建筑设计理论3.2.3 运与管救援服务设施对标相关部门与主体的监管与维护从管理、日常维护、资金配置、规范标准四个方面反映设施在管理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4 认识与思考基于以上的调研和案例分析可知,当前我国滨海公共空间的救援服务设施建设应从规划布局、设施配套、全季管理、技术规范等方面进行提升。青岛市滨海地区的救援服务设施的基础比较薄弱,无论是布局、建设

30、质量还是服务水平都有待提升,面对这一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4.1 规划布局从使用者需求视角出发,合理确定救援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规模及布局,确保救援服务设施能涵盖人群活动区,根据不同海域的具体情况确定救援服务设施的位置、数量,适当增加救援服务设施的种类,并确定救援服务设施配置种类、数量、维护管理规定等。结合现状空间资源条件,联系各类公共设施、活动场地,形成“安全、连续”的空间网络6。4.2 设施配套在效率性上,需求量大的空间优先配置,确保种类和数量齐全,根据人口预测不同旅游季节的高峰人流量,配置相应规模的救援服务设施。在优化设计上,建议采用“政府主导+企业辅助+社会协同+民众参与”

31、的模式,一方面,政府统筹各个空间的设施布局及设计,倡导企业、社会组织、民众共建共享;另一方面,政府作为甲方监督设施的设计、运行,保障设施高效率投入使用,同时也可以积极探索“校社合作”“商社合作”的模式,通过校企项目合作等模式,灵活引入智力资源,促进空间及设施的整体提升。4.3 全季管理增加海域信息普及,及时公布每日潮汐信息,通过公示栏、官网、广播、视频等途径告知游客退潮、涨潮的信息,以预防游客被困礁石的情况。优化淡季弹性管理,淡季增设游泳圈、救生衣等基础救援设施,以预防淡季危险事故;设置摄像头,便于及时发现事故和及时救援;增加安保人员巡逻,及时制止危险行为。充分发挥网络地图、小程序、手机 AP

32、P 等的作用,提供危险地段警告、潮汐预报以及救援服务设施点查询等服务。4.4 技术规范目前青岛救援服务设施建设无具体详细的规范标准可依据,建议建立科学的规范标准,让救援服务设施建设有标准可依,完善救援服务体系,营造更安全的滨海环境。依据人群需求、生理特征等,拟定不同类型救援服务设施的设计引导标准,从材质、标识、设施配备及设计表达等方面进行引导。拟定空间及设施安全标准体系,并探索建立长效的安全监管机制及相关培训机制,如评估相关设施、器械等的设置数量、安全系数等。明确行动计划,健全地方性法规和标准保障。以近期建设为实施抓手,全面落实现状救援服务设施改造提升,新建刚性需求设施和打造设施示范点等行动计

33、划。完善相关标准和政策,根据标准改造提升现状设施,规范设施配置,满足使用群体的基本需求。5 结论与展望本研究在辨析救援服务设施的现状及问题基础上,探索科学指导和推进滨海公共空间救援服务设施建设与发展的方法。从标准及规范编制来看,我国规划编制体系尚缺乏有效完备的规划理论和方法。通过实践尝试讨论救援服务设施规划的要点在于:一是面向目标人群的活动和需求特征研究,是规划的出发点,应基于需求构建因地制宜的供给体系和配建引导措施;二是滨海公共空间的类型构成辨析,结合滨海公共空间的时空分布和实际建设的差异性,合理布局救援服务设施;三是强化政府管理以及社会团体的运营,保障救援服务设施的质量及服务效率。滨海公共

34、空间的救援服务设施规划的创新实践,不仅有助于探索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新方法,更能助力滨海城市和韧性城市建设。参考文献1张京祥,葛志兵,罗震东,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均等化研究:以常州市教育设施为例 J城市规划,2012,36(02):9-152李真青岛市滨海开放空间使用状况及设计研究 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3王晓青海水浴场环境安全评价研究 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4湛东升,张文忠,谌丽,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进展及趋向 J地理科学进展,2019,38(04):506-5195赖静海水溺水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J南方护理学报,2005(09):46-476沈瑶,刘晓艳,刘赛基于儿童友好城市理论的公共空间规划策略:以长沙与岳阳的民意调查与案例研究为例 J城市规划,2018,42(11):79-86,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公共安全/维稳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