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依体教学:破译情感的密码——《声声慢》教学手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79679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体教学:破译情感的密码——《声声慢》教学手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依体教学:破译情感的密码——《声声慢》教学手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依体教学:破译情感的密码——《声声慢》教学手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4/2024/04/语文教学与研究/名师手记依体教学:破译情感的密码声声慢教学手记张丽娟张丽娟,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教师。摘要:高中古典诗词教学其专业性为:依体教学、互文性阅读与探究、有见解的表达。如同小说教学最终不脱离叙事技巧一样,诗词教学需要归结到抒情艺术上。探讨词人情感的密码应先从声音的密码入手,其次需要从意象入手,最后还要关注文字背后的人物形象。关注情感让课堂具有温度;基于互文性的比较阅读和探究性阅读,让课堂具有广度和深度;有见解的表达让课堂具有灵动性和创造性。关键词: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专业性很多时候,日常的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依然延续读读讲讲背背写写的老路,至多补充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2、,总结一些模式套路。这当然无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领悟诗词之美;更无法让学生对古典诗词产生由衷的热爱。公开的诗词教学课又往往声光画影五彩斑斓,任务别出心裁,活动精彩纷呈,形式大于内容,经常令人生出喧宾夺主之感。如果说小学的古典诗词教学重在朗读和背诵,初中重在理解和感悟,那么高中的古典诗词课堂重点应该在欣赏和评价。正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言:从“多个角度欣赏作品”“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而欣赏和评价,离不开专业知识的指导。语文老师应尽可能多学诗歌读写的理论知识,以便给学生更专业的指导,真正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修养。让学生在阅读鉴赏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形成能力,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和体验。一、高中古

3、典诗词教学的专业性去年3 月份,我在中国教师报发表了文章用诗的方法教诗,主张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专业化,反对诗词教学的文言化、小说化和媒介化。文章被语文学习公众号全文转载并受到一些关注。1 1 月,在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和陕西商洛地区学校的1+8 教学研讨会上,我再次提出这个主张。1 2 月份受南通市教科院邀请讲公开课声声慢,于是我将此次讲课作为实践自己诗词教学主张的一次尝试。我认为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专业性体现在以下方面:(一)依体教学辨体是一切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诗歌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声韵格律、炼字缀句、对仗技法、典故意象、章法意脉、抒情言志等等,情感意涵及抒情艺术无疑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教

4、一些读诗词的方法。包括朗名师手记/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2 4/0 4/1 1 5读、吟诵、解读、赏析的方法;也要教一些写诗词的方法,比如选韵窍门、对句功夫、章法示例、诗法诗境以及起承转合、布局谋篇的方法和技巧,让课堂有专业高度。还要提供专业的相关材料或工具书,包括诗人诗集、诗人年谱、诗人传记、现代人写的传记或评论、搜韵网检索等等。(二)互文性阅读与探究摹拟是古典诗歌创作中的普遍现象,大量的摹拟借鉴造成了古典诗词普遍的互文性,一句诗词往往可以找到很多类似的词句,很多佳句都有自己的“前世今生”。在学习一首诗歌时,选择具有互文性的另一首或几首进行比较赏析,往往能够更深入地解读“这一个”。另外,中

5、国古代大量的诗话词话,往往简要精辟切中要害;现当代学者也有相关的诗词研究及评论文章,这些评价语适时地引人课堂,往往会使教学走向我们所期望的深广处。我们可以补充相关的互文性资料,进行比较性阅读,或者提供相关评论,进行探究性阅读。(三)有见解的表达诗无达话。古典诗词因为凝练性与含蓄性,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也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许多诗词主题或情感都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课程标准强调“发现”,强调“自已的”生活经验、“个性化的”阅读鉴赏“独特的”审美体验。我们不要把诗词当文言文来翻译,那样就会讲得死板,失去了诗的灵性。教师可以谈自己的理解或看法,也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只有能够言之成理都是有价值

6、的个见。学生把自已的发现说出来,与同学和老师交流研讨,寻找更多的支撑和依据,然后可以就此写出有独特观点的文学短评。新课标背景下的古典诗词教学,应特别注重读写结合,以写促读,以读助写。个性化写作包括:续写、改写、补写、摹拟(仿写)、创作、赏析、评论等。二、文本解读与教学设想李清照说: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吵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这些都说明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之美。高中宋词的教学如果能在依标教学、依生教学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依体教学,将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声声慢是宋词中的精品,也是婉约词作的典范之作。语言浅显,典雅通俗,学生大

7、体能够读懂,也能根据写作背景和作者经历推测出“愁”的内涵,甚至能够将这种饱含家国之思的愁与她前期的闺愁做对比。学生也能说出作者言愁的方法:直接写愁和借意象写愁。如果课堂仍停留在这个层面上,那么我们并没有让学生有新得,这样的课堂显然是低效的。如果只是玩弄热热闹闹的花样和头,并没有触及诗词的本质,这样的课堂依然是空洞的。课堂如果再深人一些,再专业化一些,就需要回到词的本源。如同小说教学最终不脱离叙事技巧一样,诗词教学需要归结到抒情艺术上。要探讨词人情感的密码,应该先从声音的密码人手。词对声音的要求要远高于诗,“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李清照词论)词牌规定了词

8、的音调节拍等等,句式长短、韵脚疏密都会影响情感的表达。袁枚说,欲作116/2024/04/语文教学与研究/名师手记好诗,先选好韵。作者选择“声声慢”这个词牌,用慢曲缓拍来表达情感。她不选用平韵格而选用韵中的入声韵,这种短促急收的韵脚,非常适宜表达抑郁悲切的情感。我们让吴地的学生用方言读一读,体会“觅、戚”等韵脚的发音,立刻会感受到一种顿挫幽咽的味道。声声慢大量用厌声字,9 7 字中有60字属于声,作者以人代平、以代平,凡是可平可处皆用厌声,造成梗塞不平之感。除了选调与用韵,作者在择字方面也煞费苦心。中国汉字是表意文字,声音一般不表示意义,但大量的双声叠韵和叠字的使用造成音韵的回环之美。李重华点

9、一斋诗说这样说:“叠韵如两玉相扣,取其铿;双声如贯珠相连,取其宛转。”中古音将声母按照发声部位分为唇、舌、齿、牙、喉五音,舌音清冷低沉,齿音细碎短促,二者交替出现,凄凄切切,满纸鸣咽,令人肠断心碎。高明的词作者除了借声传情,还以象寄意。要探究作者情感的密码其次需要从意象人手。“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独特而重要的概念。袁行沛先生说。意象是融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而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本词中作者选取淡酒、急风、旧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表达自己的凄?悲伤之情。在这里要引导学生探究意象背后的深层含义。可以引人叶嘉莹先生的“语码”说。语码是一个民族有共同文化基

10、因的人们共同的联想或联系。比如饮酒与浇愁,大雁与传书、思乡,梧桐与悲伤悼亡等等。古典诗词一些精致幽微的情感,恰恰寄托在这些富有联想意义的语码上,引导学生借助意象的语码功能,理解词人国破家亡后的愁苦、思乡、悲伤,但这仍然是普遍意义上的较为宽泛和笼统的解读。要探究意象背后的深层含义,还需要关注同一词人在不同语境中的意象选用,联系其他具有互文性的词篇,在比较中引导学生探究这一意象的丰富内涵。比如“三杯两盏”的“淡酒”与“浓睡不消”的“残酒”,比如晚来的“急风”与“帘卷”的“西风”。比如“旧雁”曾经寄过“锦书”“黄花”曾经与人“比瘦”,“梧桐”曾经“恨过夜来霜”。同一意象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内涵,读“这

11、一个”时,自然联想到“那一个”,彼此之间形成对比,昔与今,乐与悲,甜蜜与痛苦,思念与樵,意象所引起的联想与想象越丰富,它背后的情感内涵就越丰富。诗词一般是用表现性词语来描述,而不是用说明性词语来告知。也就是说,诗词选择了用意象来表情达意,一般不主张直接抒情。因为直接抒情的句子只能让人知而不能让人感。但在此词中,当每一个意象都指向今日之悲愁,多个意象累积堆叠,无力承受、不堪重负之际,作者忍不住发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感叹。因为前面意象的层层铺垫,作者脱口而出的直抒胸臆,却也分外具有动人的力量,足以与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相媲美。探究意象的深层含义,还要关注意象叠加组成的意象群,关注这些意象群

12、所形成的意境(场景、事件)的总体特点,更要关注意象群背后的人物形象。在本词中,我们可以设问:如果所有的意象组合成一幅画,一幅名师手记/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2 4/0 4/1 1 7沉闷的画,这画中必然少不了一个人一一词人自己。那么她若出现在画中,该是怎样的姿态、动作?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透过极为经典的动作或神态呈现出来,因为诗词不擅长于叙述连贯的事件。它往往呈现刹那间的形象,短暂却又永恒。声声慢发挥了慢词长于铺叙的优势,从中可以看到词人一系列的活动:饮酒、看雁、观菊、览桐、听雨,这些动作是隐藏于意象之中的,并且折射出词人无限的哀愁。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直接描写动作的词语,寻寻觅觅、守着窗儿

13、。寻觅透露出内心的茫然和失落,守窗是一种百无聊赖的无望的等待。寻觅并无结果,守窗并非倚楼。悲剧性的动作,下意识的动作,折射出词人内心深处无处安放的孤独。我们可以再想一想:除了动作,有没有语言描写?应该是没有的,但我们仿佛听到了说话的声音。一连用了四个反问句,她在问谁?自问自答自说自话,反问语气就是否定语气:不能敌风,不能摘花,不能挨到天黑,不能说完愁苦。透出万般无奈和极度厌烦。可以看出,孤独落寞是她情感的底色。她何以如此孤独落寞?补充作者生平,提供“李清照大事记”,看看她都经历了什么。这个有着绝世才华的女子,这个有着独特个性的灵魂,在国破家亡夫死物失再嫁再离无嗣的情境下,一切美好都已逝去,她的

14、生活里还剩下什么?她还拥有什么足以支撑自已活下去的精神支柱?才情,诗名。陆游渭南文集卷三十五夫人孙氏墓志铭有记载:“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日:“才藻非女子事也。”王灼碧鸡漫志云:“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阁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才华不被珍视,名声不被认可,她成了这个社会多余的人、怪物、不被需要的存在。在这个俗世中她注定孤独,“学诗漫有惊人句”她希望“蓬洲吹取三山去”。她最终也确是不知所终。吴文英说,何处

15、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李清照是离人,她在诗词里自称北人、间阎妇、愁人,她同时也是精神上的离人。游离于社会主流价值观之外,孤独、落寞、凄?、怪异。她的愁的内涵,不仅仅是国破家亡夫死物失的不幸遭遇,而且是不被理解和认可的孤独和无助。用王富仁先生的话来概括:我在声声慢中看到了一个心高气傲、富有才智、抱有理想、充满生命活力的李清照。但她找不到施展自己才智的任何机会,找不到发挥自己生命力量的任何社会空间,找不到证明自身生命价值的任何方式,她执着的寻找着却又连自已也不知道在找什么。她成了灰色的,但又反抗着这灰色。她感到的是寂寞、冷落、孤独、悲哀、疲、失望、凄?、伤感、烦闷、散漫、无抓无挠、无着无落、无情无绪

16、、无可奈何(王富仁内感与外感情绪与结构一一李清照词声声慢赏析)然而,她终究以超越时代的旷世才华,118/2024/04/语文教学与研究/名师手记穿越无人理解的寂寞孤独,化愁为美,给世人留下了这绝美的诗词。三、教学主要环节依着上述的设想,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为发现词人情感的密码。让学生从声音、意象等角度探寻文字背后隐含的情感。课前补充必要的诗词知识,在学案的知识链接中,给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名词术语,包括词牌、慢词、长调、双调、过片、韵脚、平厌、人声。希望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专业术语解读诗词和表达已见。第一个环节是理解词意。请学生尝试给这首词加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通过此环节让学生理解并概括全词内容。学

17、生答案示例:南渡避乱,忆凄惨往事,南渡无依所思,独悲往事,愁无尽,离人愁,愁,愁雨,落花吟,观悲秋之景,且听秋声,晚秋独觅。学生的拟题或只写事,或只写情,或只写景,大都有不切、不全、不准的问题,情景融合,具有概括性的是最后一个。示例答案:秋情。声声慢描写作者残秋独处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冷清悲?的环境及孤寂落寞悲?愁苦的情感。第二个环节是鉴赏词意。(一)声以传情一一声音的密码让学生找出韵脚,说出入声韵的特点,并让学生试着用如东方言的入声韵来读,将“短促急收”的特点读出来,效果确实很好。十个人声韵间隔出现,悲泣掩抑的声气就出来了。另外,作为音声之美的名篇,声声慢在用字方面极为讲究,双声叠韵的一唱三

18、叹,大量舌音与唇齿音的交替出现,形成令人肠断心碎的声音效果。与学生一起找双声叠韵词,找舌音与齿音,反复诵读,读出满纸鸣咽的感觉,在诵读中体会音声之妙与情感之悲。(二)象以寄意一一意象的密码让学生寻找并探究意象的内涵,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学生找意象,根据“语码说”解读意象的内涵。联系作者其他词作解读急风、大雁、黄花、梧桐等意象的特定含义,明确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就是指向悲伤哀愁的情感。(三)境以窥人一一言行的密码让学生关注整体意境特色,暗淡凄?。关注境中之人的动作和语言,透过悲剧性的动作寻觅、守窗和近乎自言自语的反问口吻,解读词人的形象和内心世界。学生能够说出来的愁的内涵是亡国之悲、丧夫之痛、独居

19、之苦。提醒学生注意想象李清照当前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关注她难以言传的孤寂,探究其孤寂的源头:精神上的离人。第三个环节是探究问题。让学生试着从情感表达的角度探究以下问题。问题1 中年还是晚年?一般认为这首词写于作者晚年,但有研究者认为声声慢是李清照中年时期的代表作,写于丈夫赵明诚出任莱州知州前后,这是作者为自己已写的一首“长门词”,极其隐秘地诉说了自己的“婕妤之叹”和“庄姜之悲”,诉说了自己“被疏无子”的苦衷。因为词中既无亡国之痛,也无纬之忧。原因是,首先,李清照主张以诗言志,忧国思乡之情主名师手记/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2 4/0 4/1 1 9要诉诸于诗文,而“别是一家”的词,几乎全是抒

20、发儿女私情的。第二,丈夫确有过冷落清照和纳妾之举。另外还有李清照同时期的相类似作品可以佐证。问题2“晓来 还是“晚来”?唐宋词选释认为“晓来”各本多作“晚来”,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俞平伯先生肯定了这个说法。梁启超先生在艺馆词选中说:“这首词写从早到晚一天的实感。那种独栖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因为“乍暖还寒”本是春天的节候,而本词分明写秋景。所以论者认为“乍暖还寒”应该指早晨,本词写从早到晚一整天的见闻感受。王富仁先生认为,“乍暖还寒”是一种心理感受,作者是在“乍暖还寒”的黄昏时候写的词,该词是共时性结构而非历时性结构,抒的是现在之情。“晚来风急”不应

21、改为“晓来风急”。学生思考讨论发言,用“我认为”谈出“已见”。面对不同观点,学生需要做的是梳理观点和理由,细读原作,结合自已的真切感受和体验,作出自己的真实判断。无论主张哪一种观点,还是另外提出自己的看法,都要遵循一个原则:深度阅读,言之有理,指向情感表达。在学生讨论发言提出个见之后,教师做出简洁中肯的评价,并发表自已的见解。对于第一个问题,我倾向于认为是晚年之作,因为太过沉痛压抑悲伤甚至绝望的感情基调,符合历尽沧桑饱经磨难的人生阅历。另外,故国之思和悼亡之意还是能够从旧雁、梧桐之中看出来的。对于第二个问题,虽然“晓来”之说也不无道理,但我倾向于同意王富仁先生的观点。乍暖还寒可以理解为忽冷忽热

22、,更指心理上的一种感受。全词是共时性的结构,这些意象近乎同时呈现,平铺、叠加、繁复、集中,呈现出残秋黄昏凄厉阴暗萧索冷落的意境,表达了极为深沉浓郁的悲?感,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心灵震撼。相比而言,历时性结构就没有这样的艺术张力了。布置作业:在鉴赏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角度(形象、语言、技巧、情感等),写一则文学短评。要求:小角度切入,叙评结合,3 0 0 字左右。关注情感让课堂具有温度;基于互文性的比较阅读和探究性阅读,让课堂具有广度和深度;有见解的表达让课堂具有灵动性和创造性。这应当是我们所期待的有专业性的理想的高中古典诗词课堂。声声慢可以有多种学习方法,比如诗画对比找差异;比如与念奴娇比较,探究婉约与豪放词的异同;比如与李清照醉花阴比较探究愁的不同内涵;比如将词改为诗进行比较阅读探究用词之妙等等,而我们可以选择最贴合课标、适合学生、切合自己的一种进行尝试。设想总是好于实施。这节课还是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实际操作中,依然感到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引导学生真正沉浸于美妙的诗词世界。课堂是遗憾的艺术,那就努力在遗憾中追求完美吧!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