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05教古诗文爱莲说中“花之者也”结构探析河南/母小利摘要:在爱莲说“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这个句子中,有三个“花之者也”结构。从语法角度看,这三个句子结构完全相同,但现行统编版教材对“隐逸”的注释是隐居避世,将其当作动词来解释,这是不合适的。“隐逸”“富贵”“君子”在上下文语境中应都为名词,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人,这三个词都是“花”这个定语的中心语,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用结构助词“之”连接,其后的三个“者也”都是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关键词爱莲说;“花之者也”;名词一、问题的提出周敦颐的爱莲说为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在爱莲说一文的第二
2、段,作者对三种花进行了评价:“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很明显,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予”,谓语是“予”后边的成分,再对谓语进行分析,则“谓”是动词,“谓”后边的成分为宾语。如果只看宾语,那么,这个宾语实际上是由三个句子并列而成的一组排比句。继续分析可知,这三个句子都是判断句,都是先有一个主语,然后接上一个宾语(每个宾语后边附着一个表示判断的语气助词),主语和宾语之间都省略了一个动词。现在的问题是,这三个判断句逗号之后的部分(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的结构是大体相同的,还是完全一致的呢?二、问题解决的难点可先来分析“花之君子者也”这个结构,因为
3、它最没有争议。“花之君子者也”中的“花之君子”为偏正结构,意思就是“花中的君子”,由定语“花”加上结构助词“之”再加上中心语“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4.9(宋)李防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 M.北京:1960.10(宋祝穆编,祝洙补订.宋本方奥胜览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1 2.-42-子”构成,它是“莲”这个主语的宾语,后附语气助词“者也”表示判断,主宾之间动词省略。对“花之隐逸者也”结构的分析就有点棘手了。如果说“在之隐逸者也”完全等同于“花之君子者也”的结构,就意味着“隐逸”和“君子”相同,也是一个名词。但查阅现行统编教材对该词的注释(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
4、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可知,该词在文中被当作动词来处理。按此观点,“隐逸”必须和下边的“者”字合起来才能组成一个名词性成分来表示“隐居避世的人”这个意思,相应地表示判断语气的功能就只能由剩下的“也”这个语气助词来承担了。反过来,如果承认“花之隐逸者也”和“花之君子者也”的结构不完全一样,有一定的差别,就意味着上述三个排比句并非整齐划一的格式。阅读时就体会不到由句式的完全统一带来的美感,这让读者多少会感觉到一种缺撼和不顺畅。同理,对“花之富贵者也”结构的分析也会碰到上述问题,麻烦之处就在于对“富贵”一词词性的判定。按一般的认识和看法,“富贵”在常见的语境中是个形容词,那么,“富贵”也必须和后边的
5、“者”字合起来才能组成一个名词11(梁)萧统选,李善注.文选 M.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3 6.作者简介:杨学东(1 9 8 0 一),男,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副教授,古典文献学博士,主研方向为方志文献、书籍史。语文教学友教古诗文性成分来表示“富贵的人”这个意思,并用紧接逸”一词所作的注解(隐逸:隐居不仕,遁匿山着的“也”字表示判断语气。这样,“花之富贵林,也指隐居的人)对我们正确、全面地理解该者也”和“花之君子者也”的结构也不完全相词词义应该很有启发性。同。硬要说这两个结构完全相同,不符合上述这样来看,爱莲说中“花之隐逸者也”逻辑。和“花之君子者也”的语法结构就完全工整一以上矛盾就是解
6、决问题的难点所在。致了。鉴于此,特提出建议:现行统编教材给“隐三、问题解决的突破口逸”一词的注释应修正为:指隐居的人。实际上,那么,如何突破难点使问题得到解决呢?2001年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上笔者认为,还是要在“隐逸”“富贵”“君子”三册第2 2 课对该词的注解就是“指隐居的人”,个词的词性上做文章。“君子”在文中是名词,这个注解是完全正确的,但不知何故,,统编教无须再议,但“隐逸”和“富贵”二词在文中是材将该词当成了动词来注解了。否有可能作为名词使用呢?我们不妨把视野打后三处文献也足以表明,至少从战国时期开,看一下相关文献中这两个词的使用情况:开始,“富贵”一词就可以作名词用,表示
7、“富贵(1)招聘隐逸,与参政事。(范晔后汉之人”。可见,爱莲说中“花之富贵者也”和书岑彭传)“花之君子者也”的结构也是完全一致的。但(2)新结茅庐招隐逸,独骑骋马入深山。遗憾的是,2 0 0 1 年人教版教材给“花之富贵者(张籍送韩侍御归山)也”作的注解却不甚恰当:牡丹是花中富贵的(3)隐逸何曾见?孤吟对古松。(苏舜钦(花),而现行统编教材根本就没有作注,大概是独游辋川)以为不需要。鉴于此,提出建议二:现行统编教(4)人心愈巧,则鬼神之机亦愈巧。然不甚材应给“富贵”一词作注为:指富贵的人。重隐逸,谓天地生才,原期于世事有补。人人为经过一番讨论和探究,以上问题即可迎巢、许,则至今洪水横流,并挂瓢
8、饮犊之地,亦不刃而解。亦即,“隐逸”“富贵”“君子”在上可得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阴司趣闻)下文语境中都用作名词,意思分别为“隐居的(5)我们与山林隐逸不同,既然奉旨召我,人”“富贵的人”“品行高尚的人”。这三个词君臣之礼是傲不得的。(吴敬梓儒林外史第都是“花”这个定语的中心语,定语和中心语之三十四回)间用结构助词“之”来连接,其后的三个“者也”(6)社会上最迷信鬼神的人,尚且只能在都是语气助词,表达判断语气。故此,“花之隐赛会这一日抬一回神舆。不知那些学“声光化逸者也”“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这电”的“新进英贤”,能否驼着山野隐逸,海滨遗三个语义单位的结构完全相同,诵读中停顿的老,折
9、衷一世?(鲁迅随感录四十八)方法也是统一的:“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富(7)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则必養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孟子第三十三章)(8)故虽富贵百计万方,卒不能动其心,以至于死。(徐积节孝集爱爱歌序)(9)我是个富贵脾气丫头命!(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前六处文献足以表明,至少从南朝开始,“隐逸”一词就可以作名词用,表示“隐居之人”。有学者对康熙十二年高唐州志中出现的“隐2024/05参考文献:1张汝芹,校注康熙十二年高唐州志 M济南:齐鲁书社,2 0 1 5.【基金项目:本文系平顶山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课堂教学引导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为2 0 2 2-JYZD05】作者简介:小利(1 9 7 2 一),男,河南省平顶山学院文学院教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及语文教师教育。谨文教学友-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