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3年择校考点汇总
一、 计算专题
1、 定义新运算
2、 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繁分数
(1) 统一形式
一般将所有的数字统一形式,如都统一成分数;由于有限小数都能转化成分母为整十整百的分数,但并不是所有的分数都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思考: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
(2) 繁分数
繁分数:即分数线很长,分子或分母是一个分数算式如
临危不乱,循序渐进:先算分子,后算分母,最后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到结果。
3、 换元法
(1) 基本思想
计算题中一些数字反复出现,不好写也不好算,这时可以用字母代替这部分参与运算,起到好些好算的作用,最后再用数字算出结果。
(2) 换元法典型例题
分析,2023反复出现,可以令,那么原式=
4、 分组法
有时候计算题中涉及大量的加减法运算,我们可以通过度组计算来简化运算。一般可以依据如下规律来分组
5、 约分
6、 裂项
二、 应用题专题
1、 分百比例应用题
2、 经济问题
(1)过程
(2) 公式
①定价=成本×(1+盼望利润率)
②售价=定价×折扣
③利润=售价-成本
④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3、 浓度问题
(1) 相关公式
备注:盐泛指一切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的物质,比如糖(固体)、溶解在白酒中的酒精(液体)、溶解在雪碧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等
(2) 相关方法
①分数法,过程(加盐、加水、混合)前后的不变量是解题的关键。
②比例法,不变量是单一量(加盐水不变,加水盐不变)
③方程法,可以依据如下等量关系式来列方程。
4、 工程问题
(1) 相关公式
(2) 相关方法
①假设法,题目所给条件中只知道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中的一个,可以假设以后再解答;一般可以将工作总量设为单位“1”。
②方程法,一般可以将工作效率设为、、等;
③重组法甲乙合作3天,甲再干2天;
④比较法
⑤比例法
5、 其它应用题
(1) 牛吃草问题
(2)丢番图问题(通常:1个方程,2个未知数)
(2) 阶梯计价
三、 行程专题
1、 单人行程
(1) 路程=速度×时间
(2) 平均速度公式
特殊地,假如用1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了时间,接着又用2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了相同的时间,那么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千米每小时,即两个速度的平均数,其它前后时间不同的情形,速度的平均数不等于过程的平均速度。
2、 两人行程
(1) 相遇追及的基本情形
①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000米的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行10米,乙每分钟行15米,多久后两人相遇?
分钟
相遇时间=路程和÷速度和
②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000米的AB两地出发,同而行,甲在前乙在后,甲每分钟行10米,乙每分钟行15米,多久后甲追上乙?
分钟
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2) 多次相遇和追及
①异地相遇,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并在两地之间不断地往返。
②同地相遇,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同向而行,并在两地之间不断地往返。
③异地追及,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并在两地之间不断地往返。
④同地追及,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同向而行,并在两地之间不断地往返。
(3) 火车过桥
(4)流水行船
①流水行船四个速度和四个基本公式
②流水行船之相遇追及(两个无关)
③船和丢失货品的距离=静水速度×时间
④船从丢失物体到发现的时间=追回用到的时间。
(4) 钟表问题
①钟表问题:钟表上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经常围绕时针和分针的重合、垂直、成直线或成多少度角来提问。在钟表上关于时针与分针的关系问题,我们把它叫做钟表问题。
②钟面
钟面好比环形跑道,人们常用行程问题中的“追及”和“相遇”来解决。假如将指针所走过的圆心角的度数作为“路程长”,我们就可以计算:
③钟面上的追及问题(垂直、重合、成一条线等,关键:找路程差,注意时针和分针的转动方向都是顺时针方向)
④钟面上的相遇问题(即需要看路程和的题型)
⑤坏钟问题(比例法)
例题5:小翔家有一个闹钟,每时比标准时间慢2分钟,晚上9点整,小翔对准了闹钟,他想在第二天6:40起床,于是将闹钟定在了6:40,这个闹钟响铃的时间是标准时间的几点几分?
分析:
这表白标准时间走60分钟,闹钟走58分钟,从晚上9点到第二天早上6:40,闹钟走了60×10-20=580分钟,所以标准时间经历了600分钟,600÷60=10小时,所以这个闹钟响铃时间是早上7:00
(6) 间隔发车
分析:发车问题题目中通常只告诉时间,这个时候通常假设车间距为一个具体的数
(7)接送问题(一般假设第二拨人走1份路程后被第车接上)
(8)环形跑道
(9)扶梯问题
扶梯问题是一类与流水行船问题相似的问题,扶梯的可见级数是指当扶梯静止时,我们可以看到的扶梯的级数。
电梯问题一般的解决思绪:
(1) 求出时间或者时间比;
(2) 假设电梯速度为,判断运营方向,根据可见级数列出关系式;
(3) 根据电梯速度求出可见级数。
3、 多人行程
转化为单人或者两人行程问题
4、 画图(行程不画图,越做越糊涂)
(1) 边画边标出已知条件,尽量将所有信息都标在图中
(2) 根据实际情况画图
(3) 画图三要素:
1) 不同人不同层
2) 不同时间不同色
3) 不同速度不同线
四、 几何专题
1、 直线型几何
(1) 基本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 三角形的底高关系
(3) 一半模型
(4) 鸟头模型
在三角形和三角形中,假如有相等的一个角或者和为180度的角,那么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就等于相应角的夹边的乘积的比。即
(5) 梯形模型
证明(1),根据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和高相等,底也相等,所以面积相等,即,我们可以得到:(左右相等)
(2) 根据等高模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内项积=外项积,就有:
(3) 和的形状相同,大小不同,可以看作是由三条边扩大相同的倍数后得到的,不妨设放大了倍。假如
就有:而面积要扩大,(上下平方)
要注意:,所以我们可以得到
例如
(6) 燕尾模型
总结:三角形一条边上的比相应一个燕尾模型,借助燕尾模型我们可以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面积的比。
2、 曲线型几何
(1) 圆和扇形的周长和弧长公式
(2) 圆和扇形的面积公式
注意:求圆的面积时,假如没法直接求半径,可以设法求半径的平方,一般可以根据勾股定理求半径的平方。勾股定理如下
(3) 不规则曲线面积计算
注意:不规则曲线求面积最基本的思想:①整体减空白;②分割;③割补(割,移、补);
④几何变换:旋转、对称等;⑤容斥原理;⑥差不变;
3、 立体几何
(1) 基本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2) 长方体的切割和拼接
长方体拼接一次,表面积少了两个拼接面;长方体切一次,表面积增长了两个拼接面。
(3) 长方体的染色切割
总结:一般地,对于长、宽、高为、、的长方体,表面染红,切成
1×1×1的小正方体,其中:
(4) 三视图
①通过三视图求表面:
(正视图面积+侧视图面积+俯视图面积)×2+凹进去的相对面
②由堆积体的三视图还原本来的立体图形(即求立方体的体积),一般从俯视图开始分析,由于俯视图可以告诉我们哪些位置是一定放了小方块的。再结合侧视图和正视图拟定每个位置放了几个。
(5) 体积和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升=1000000立方厘米=1000000毫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000毫米
五、数论专题
1、数论问题:研究整数的一个数学分支。小学阶段数论问题知识版块图如下:
分为整除、余数、约倍和质合四大版块。
2、解决数论问题的突破口即重要方法:分解质因数
(1) 为什么要分解
原子:构成世界的最小颗粒,质数是自然数王国里的原子,通过将一个数分解成质数相乘,可以看清楚一个数的结构,这种方法是解决数论问题的最基本技巧,往往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两种方法: 短除法和树形图法
①树形图法
②短除法
(3)两种写法
①标准分解式
②展开写,便于拆数(莫忘1)
(4)特殊数的分解
、
3、完全平方数及其特点
(1)定义:
一个自然数与自身相乘得到的数叫作完全平方数或者平方数,如,,,
(2)常见完全平方数
①可以背一下1-400以内的完全平方数;
②年份数:
③倒序数:,
(3)完全平方数的特点
①平方数的个位(除以10的余数)只能是0、1、4、5、6、9(顺口溜:你一死我就溜)
证明:
个位
0
1
2
3
4
5
6
7
8
9
个位
0
1
4
9
6
5
6
9
4
1
②除以3或者4只能余0或1
③数论方法研究—分解质因数后每个质因数的指数都是偶数(偶指性)
④数论方法研究—约数个数定理:平方数的由于个数为奇数
特殊:质数的平方有3个因数
⑤平方数相关公式:
平方差公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