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练习1.1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
一、解:1. 由于每颗骰子出现1—6点数是等可能性的,同时掷三颗骰子,三个点数之和最小的为3,最大的为18,故样本空间为:S={3, 4, 5, ……, 18}.
2. 在此试验中,可能的结果有6×6=36个,故试验的样本空间为:
S={(1, 1), (2, 1), (3, 1), (4, 1), ……(5, 6), (6,6)}.
3. 以“0”表示次品,“1”表示正品,则试验的样本空间为:
S={00, 0100, 0101, 0110, 0111, 100, 1010, 1011, 1100, 1101, 1110, 1111}.
4. 设三段长分别为, , ,则试验的样本空间为:
S={(, , )| ++=1, >0, >0, >0}.
二、解:1. 2. A+B+C 3.
4. AB+BC+AC 5.
三、解:1. 2. 3.
4. 5. A+B+C 6.
四、解:1. 依题意:,故
2. .
3. .
4. 因为AB=,故.
五、解:1. 表示1990年以前出版的中文数学书;
2. 在“馆中的数学书都是90年后出版的中文版”的条件下,有
=A;
3. 表示1990年以前出版的都是中文版。
练习1.2 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解:1. P(A∪B)=P(A)+P(B)–P(AB)=0.9
P(A–B)=P(A)–P(AB)=0.7–0.4=0.3
=1–0.3=0.7
=0.2
=0.9
2. P(A+B)=1–P
二、解:1. 以50人中选3人的组合为基本事件,则基本事件总数为,以A表示事件“某甲当选”,故事件A含有个基本事件,因而。
2. 以50人中选出3人的任一种任职方式(排列)作为基本事件,则基本事件总数为,以B表示事件“某甲当选为班长”,故事件B含有个基本事件,因而
。
三、解:随机试验为任意取9桶交订货人,设A=“如数得到定货”(4桶白、3桶黑、2桶红),基本事件总数为,有利于A的基本事件数为,所以,
=0.1037。
四、解:1. 10张卡片中任取三张有种取法,若取出的3张卡片中最大标数为5,则其余2张上的数只能是0, 1, 2, 3, 4,这5个数中的2个,有种可能取法,因而得。
2. 若取出的3数中中间的一数为5,则最小数取自0, 1, 2, 3, 4,最大数取自6, 7, 8, 9,各有、种取法,共有种取法,故。
五、解:1. 设X、Y分别表示甲、乙两轮到达码头的时刻,则X、Y可以取区间[0, 12]内的任意一个值,即,而两轮都不需要空出码头(用A表示)的充要条件是:Y–X≥或X–Y≥2,在平面上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两轮都不需要空出码头的时间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这是一个几何概率问题,所以 。
2. A不是不可能事件,故P(A)=0。
练习1.3 条件概率与乘法公式
一、解:1. ∵P(A+B)=P(A)+P(B)–P(AB),∴P(AB)=P(A)+P(B)–P(A+B)= 0.5+0.4–0.6=0.3;P(A|B)==0.75,故应选(D)。
2. 由题知A,B相互独立,则P(AB)=P(A)P(B),又P(A)>0,P(B)>0,∴P(AB)>0,因而A,B不可能互不相容,故应选(A)。
二、解:1. ∵ A∩(A∪B)=A ∴ P(A∩(A∪B))=P(A)=0.4,又A、B相互独立
∴ P(AB)=P(A)P(B)=0.4×0.2=0.08,
∴ P(A∪B)=P(A)+P(B)–P(AB)=0.52
∴ P(A|A∪B)=。
2. 设B表示选出的“网球是正品”,显然,
P(A)=P(AB)=P(A|B)P(B)= 0.55×0.96=0.528.
三、解:依题意知:,
从而0.214
P(B|A)=≈0.375
P(A+B)=P(A)+P(B)–P(AB)=0.633
四、解:设Ai (i=1, 2, 3, 4)表示事件“第i次取到红球”,则分别表示事件第三、四次取到白球,所求概率为
五、解:设Ai表示取出的第i件为合格品,则这批产品予以出厂的事件为A1A2A3A4A5,所求事件为
∴ =1–P(A1A2A3A4A5)
=1–[P(A1)P(A2|A1)P(A3|A1A2)P(A4|A1A2A3)P(A5|A1A2A3A4)]
==0.271
练习1.4 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
一、解:设B1、B2分别表示“从甲袋中取出的球为白球,黑球放入乙袋”的事件,A表示“从乙袋中取出的球为白球”的事件,由题意:
B1,B2为一完备事件组
1. 由全概率公式知P(A)=P(B1)P(A|B1)+P(B2)P(A|B2)=
2. P(B1|A)=
3. P(B2|A)=
二、解:设A表示“从这批产品中任取一件产品为次品”,Bi (i=1, 2, 3)表示“从这批产品中任取一件是i厂生产的”,依题意B1、B2、B3构成一个完备事件组,由全概率公式
P(A)=
三、解:设C表示“传递出去的信息是A”,D表示“接收到的信息是A”
P(D|C)=1–0.02=0.98 P(D|)=0.01
根据贝叶斯公式知 P(C|D)=
四、解:设A表示第二次摸出的两只都是正品,B1表示“摸出的两只都是正品”,B2表示“摸出的两只一只是正品,一只是次品”,B3表示“摸出的两只都是次品”
则 P(A)=P(B1)P(A|B1)+P(B2)P(A|B2)+P(B3)P(A|B3)
=0.55
五、解:设A表示“此人被诊断为肝癌患者”,B表示“此人真的患有肝癌”
则 P(B|A)=
=0.0366
比检查前增加了=90.5倍
练习1.5 事件的独立性
一、证明 P((A∪B)C)=P(AC+BC)=P(AC)+P(BC)–P(AC∩BC)
=P(AC)+P(BC)–P(ABC)
又A与C独立,B与C独立
∴ P((A∪B)C)=P(A)P(C)+P(B)P(C)–P(ABC)
若AB与C独立时,则P(ABC)=P(AB)P(C)
此时 P((A∪B)C)=P(A)P(C)+P(B)P(C)–P(AB)P(C)
=[P(A)+P(B)–P(AB)]P(C)
=P(A∪B)P(C)
故 A∪B与C独立, 若A∪B与C独立
则 P((A∪B)C)=P(A∪B)P(C),由前面的式子得
P(ABC)=P(A)P(C)+P(B)P(C)–P(A∪B)P(C)
=[P(A)+P(B)–P(A∪B)]P(C)
=P(AB)P(C)
故AB与C独立
二、解:设两个信号发生器能起作用的事件分别记作A、B,那么失事时该装置能发出报警信号的事件为A∪B,于是
P(A∪B)=P(A)+P(B)–P(AB)=0.98+0.95–0.98×0.95=0.999
三、解:设A表示事件“甲击中目标”,B表示“乙击中目标”,则两人都中靶可以表示为AB,甲中乙不中可表示为,甲不中乙中可表示为,
从而
1. P(AB)=P(A)P(B)=0.8×0.7=0.56
2. P=0.8×0.3=0.24
3. P()=P()P(B)=0.2×0.7=0.14
四、解:设事件A、B、C分别表示为第一、二、三道工序不出废品
依题意,A、B、C相互独立,并且
P(A)=0.9,P(B)=0.95,P(C)=0.8
P(ABC)=P(A)P(B)P(C)=0.684
五、解:1. 设Ai表示“甲、乙、丙三台机床无需照管”i=1, 2, 3,则有机床需要工人照管的事件为,因而
=0.568
2. 以B表示“机床因无人照看而停工”
=0.2×0.1×0.6+0.2×0.9×0.4+0.8×0.1×0.4+0.2×0.1×0.4
=0.124
自测题(第一章)
一、解:1. 由交集的定义可知,应选(B)
2. 由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知,可选(A)
3. 基本事件总数为,设A表示“恰有3个白球”的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为=5,故P(A)=,故应选(D)。
4. 由题可知A1、A2互斥,又0<P(B)<1,0<P(A1)<1,0<P(A2)<1,所以
P(A1B∪A2B)=P(A1B)+P(A2B)–P(A1A2B)=P(A1)P(B|A1)+P(A2)P(B|A2)
故应选(C)。
5. 因为A、B互为对立事件,所以P(A+B)=1,P(AB)=0,又P(A),P(B)>0,
所以=A,因而P(|A)=P(A|A)=1,故选(A)
二、解:1. AB+BC+AC
2. ∵A、B相互独立, ∴P(AB)=P(A)P(B)
∴P(A∪B)=P(A)+P(B)–P(AB)=0.2+0.5–0.1=0.6
3. A、B互不相容,则P(AB)=0,P(A–B)=P(A)–P(AB)=0.8
4. 设A、B、C分别表示事件“第一、二、三次射击时击中目标”,则三次射击中恰有一次击中目标可表示为,即有
P()
=P(A)=0.36
5. 甲产品滞销或乙产品畅销。
三、解:1. 正确
2. 不正确
3. 正确
4. 不正确
5. 不正确
四、解:设A表示事件“12名中国人彼此不同属相”,每个人的属相有12种可能,把观察每个人的属相看作一次试验,由乘法原理,这12个属相的所有可能排列数为1212,而事件A所包含的形式有种,则=0.000054。
五、解:设Ai表示“第i人能译出密码”,i=1, 2, 3,A1,A2,A3相互独立,A表示“密码译出”,则
∴ P (A)=1–P(
六、解:设A表示通过检验认为该产品为正品,B表示该产品确为正品
依题意有
七、解:设B1、B2、B3分别表示选出的其中装有一等品为20,12,24件的箱子,A1、A2分别表示第一、二次选出的为一等品,依题意,有
P(A1)=P(B1)P(|B1)+P(B2)P(A1|B2)+P(B3)P(A1|B3)
==0.467
P()==0.220
八、解:1. P(B)=P(B)–P(AB) 因为A,B互斥,故P(AB)=0,而由已知P(B)=
∴ P(B)=P(B)=
2. ∵ P(A)=,由AB知:P(AB)=P(A)=
∴ P(B)=P(B)–P(AB)=–=
3. P(AB)= ∴P(B)=P(B)–P(AB)=–=
九、解:设表示报名表是第i个地区考生的(i=1, 2, 3),Aj表示第j次抽到的报名表是男生表(j=1, 2),则
P(H1)=P(H2)=P(H3)=
P(A|)=; P(A|H)=; P(A1|H3)=
(1) =P()=
(2) 由全概率公式得 P(A2|H1)=,P(A2|H2)=,P(A2|H3)=
P(A2|H1)=,P(A|H2)=,P(A2|H3)=
P(A2)=
P(A2)=
因此,
十、证明: ∵ 0<P(A)<1, 0<P(B)<1
∴ P(A|B)=
又 ∵ P(A|B)+P=1
∴
化简,得: P(AB)=P(A)P(B)
∴ 事件A、B相互独立
第二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2.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一、选择题:
1. 解:由概率分布性质可知,常数a应满足,∴ a+2a+3a+4a=1,即有a=0.1,故应选(B)。
2. 解:可能取的值为3、4、5。而取这些值的概率依次为P{X=k}= (k=3, 4, 5),故应选(A)。
二、填空:
1. 解:设X表示击中目标的次数,则X服从二项分布,其分布律为:
P{X=k}= (0≤k≤5)
2. 解:∵ X服从泊松分布,其分布律为P{X=k}=(k=0, 1, 2,>0)
由已知得:,求得=2
∴ P{X=3}=
三、解:设为一台仪器能出厂的概率,则=0.7+0.8×0.3=0.94,将检查一台仪器是否能出厂看成一次试验,可以认为n=10,=0.94,设X为10台仪器中能出厂的个数,则
1. P{X=10}=
2. P{X=8}=
3. P{X≥2}=1–P{X<2}=
四、解:设X表示电子管损坏的数目,依题意X~
∴ =n=2000×0.0005=1 故所求概率为
P{X≥1}=1–P(X=0) =1–
练习2.3 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一、选择题
1. 解:由已知,得
当x<3时,F(x)=0
当3≤x<4时,F(x)=P(X=3)=0.1
当4≤x<5时,F(x)=p{X=3}+P{X=4}=0.1+0.7=0.8
当x≥5时,F(x)=P(X=3)+P(X=4)+P{X=5}=1,故应选(B)。
2. 解:∵
,故应选(C)。
二、填空题
1. 解:由分布函数的定义及性质得:0≤F(x)≤1,且x∈R,故F(x)的定义域是
(–∞,+∞),值域是[0, 1]。
2. 解:由已知,当时,X可取1, 3
∴
三、解:∵ X服从0—1分布,且P[X=1]= ,P{X=0}=1–
∴ F(x)=,其图形如下:
四、解:1. 由于F(+∞)=,可见F(x)不是分布函数。
2. 易见,F(x)在(–∞, +∞)上连续,对于x>0,有,可见F(x)单调递增,由F(–∞)=0,F(+∞)=1,可见0≤F(x)≤1。
因此F(x)可以是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五、解:1. 由性质,即,
故 C=
2. 由1知:P{X=k}=
∴ P{≤X<3}=P{X=1}+P{X=2}=
练习2.4 连续性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
一、选择题
1. 解:因为在上,函数P(x)=≥0,并且,所以随机变量X可以有如下密度
P(x)=,故应选(C)。
2. 由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密度的性质,故应选(C)。
3. 解:∵ X~N(, 4) ∴ P[X≤2+]=P,而值不随的变化而变化, ∴ P{X≤2+}值随增大而不变,故应选(C)。
二、填空题
1. 解:由性质
即
解得:a=2
2. 解:∵ X~N(a, )
∴ P{a–k<X≤a+k}=P
=0.975
∴ k=1.96
3. 解: ∵ 当x>0时,f(x)=
当 x≤0时, f(x)=0
∴ f(x)=
三、解:设X表示电阻R的阻值。则X~U(900, 1100)
因而 f(x)==
分布函数F(x)==
四、解:
(1) 由性质
即:
∴ A=
(2) 由(1)知f(x)=
∴ F(x)=
(–∞<x<+∞)
(3) P(–1≤X<1)=F(1)–F(–1)=
五、解:任取一只电子管,其寿命大于1500小时的概率为:
P{X>1500}=
以Y记所取5只中寿命大于1500小时的电子管的数目。
则Y~B,故所求概率为
P{Y≥2}=P{Y=0}–P{Y=1}=1–
练习2.5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一、填空题
1. 解:∵
即:
∴ C=
∴ P{X=0,Y≤1}=P{X=0, Y=0}+P{X=0, Y=1}=
P{X=0}=
P{Y=1}=
又 ∵ F(x, y)=P(X≤x,Y≤y)
∴ F(1, 2)=P(X≤1,Y≤2)=1
2、解:∵ X,Y相互独立
∴ P(X=1,Y=1)=P(X=1) · P(Y=1)
即:
∴ a=
又 ∵
∴
∴ b=
3. 解:F(x, y)=
=
=
=
=
4、解:∵ X, Y相互独立
∴ f(x, y)=f(x) · f(y)
=
=
二、解:
1. 依题意知:(X1, X2)的可能取值为(0, 0),(0, 1),(0, 2),(1, 0),(1, 1),(2, 0)
∵ P(X1=0, X2=0)=P{X1=0} · p{X2=0|X1=0}=
P(X1=0, X2=1)=
P(X1=0, X2=2)= P(X1=1, X2=0)=
P(X1=1, X2=1)= P(X1=2, X2=0)=
P(X1=1, X2=2)=P(X1=2, X2=1)=P(X1=2, X2=2)=0
∴ (X1, X2)的联合分布律:
X2
X1
0
1
2
0
1
0
2
0
0
2. 关于X1的分布律为:
X1
0
1
2
P
关于X2的分布律为:
X2
0
1
2
P
三、解:1. 依题意得知(X, Y)的联合分布密度为:
f(x, y)=
2. 由二维随机变量边缘分布密度的定义,得:
∴ (x)= (y)=
四、解:1. 由性质
即:
∴ C=
2. 依题意,所求概率为:
==
五、解:1. ∵ fX|Y(x|y)=
fY|X(y|x)=
而 fX(x)=
fY(y)=
∴
2. 由1知= f (x, y)
∴ X,Y相互独立
3.
六、解:1. 区域0≤x≤1,y2≤x的面积A由图如示:
则:
依题意有:
2.∵
∴
又 ∵
∴ X, Y不相互独立.
3.
练习2.6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一、选择题
1. 解:∵ X在[0, 1]上服从均匀分布,而1≤Y=2X+1≤3
∴ Y在[1, 3]上服从均匀分布 ∴ f(y)= 故应选(B)
2. 解:∵
=0.1+0.2+0.1+0.3+0.1-0.1=0.7 故应选(C)
二、填空题
1. 解:由已知得Y=1-X的分布律:
Y
2
1
0
–1
–2
–3
P
2. 解:∵ P{Y≤y}=P(X3≤y)=P(X≤)=Fx()
∴ Y=X3的分布密度为
(y)= ,y≠0
3. 解:当0<x<1时,∴ e–1<y=e–x<1
∵ P(Y≤y)=P(e–X≤y)=P(X≥lny)=1–P(X<–lny)=1–F(–lny)
∴当e–1<y<1时Y=e-X的分布密度为(y)
(y)
∴
三、解:设X表示球的直径,则X~U(a, b)
又设Y表示球的体积,则Y=
∴ 当a≤x≤b时,
而P(Yy)=
∴当时,球体积的分布密度
(y)
=
∴
四、解:由已知X–N(0, 1)
∴X的分布密度为f(x)=
设Y的分布函数为F(y),分布密度为(y)
当y≤1时
=P(|X|≥)=2P(X≤)
=
∴ (y), (y≤1)
归纳得 Y=1-2|X|的分布密度为
(y)
五、解:∵ X, Y相互独立
∴
∴ 由卷积公式得:
=
又 ∵y>0 ∴z–2x>0 ∴z>2x
如图所示:
当0≤z<2时,
当z≥2时,
当z<0时,=0。
∴
六、解:P{max(XY)≥0}=P{(X≥0)(Y≥0)}
=
自测题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解 ∵
∴ 故选(C)
2解 ∵ 即:=1
∴ b=-a
又∵f(x)=a ebx≥0 ∴a>0 故选(D)
3解 ∵X~N
∴ f(x)=
由4个结论验得(B)为正确答案
4解 ∵
= 故选(D)
5解 因为F(x)必须满足条件0≤F(x) ≤1,而只有取时,才会使0≤F(x) ≤1满足,故选(A)
二、填空题
1解 ∵=1 ∴ =1 即有=0.5
当X,Y相互独立 ∴P(X=1, Y=1)= P(X=1)P(Y=1)
∴ =(+0.2)(+) ∴=0.2
2解 ∵(x)=
=
3解 ∵ ∴=1
∴k=3
4解 ∵ X~N(10, 0.022)
∴ P{9.95≤X<10.05}=P
=2
5解 ∵X, Y相到独立 ∴f(x, y)=fX(x)fY(y)
三、解 (1) ∵=1, 即=1
∴
(2) 当x<-时, F(x)=0
当|x|≤时,
当x≥时,=1
∴
(3)
四、解:(1)∵X可能的取值为0, 1, 2, 3
设Ai={第i个元件出故障) i=1, 2, 3
∴
=(1-0.2)(1-0.3)(1-0.5)=0.28
=
=0.2×0.7×0.5+0.8×0.3×0.5+0.8×0.7×0.5=0.47
同理P(X=2)=P(=0.22
=0.03
∴ X的分布律:
X
0
1
2
3
P
0.28
0.47
0.22
0.03
(2) 由(1)及分布函数的定义知
当x<0时,F(x)=0
当0≤x<1时,F(x)=P(X=0)=0.28
当1≤x<2时,F(x)=P(X=0)+P(X=1)=0.75
当2≤x<3时,F(x)=P(X=0)+P(X=1)+P(X=2)=0.97
当x≥3时,F(x)=P(X=0)+P(X=1)+PX=2)+P(X=3)=1
∴ 其图为
五、解:分别记X,Y的分布函数为FX(x),FY(y)
由于y=x2≥0,故当y≤0时,FY(y)=0
当y=x2>0时,有FY(y)=P(Y≤y)=P(X2≤y)=P(-≤X≤)
=
将FY(y)关于y求导数,即得y的概率密度为
∴
六、解:(1)由题意得:
又∵ X,Y相互独立
∴ f(x, y)=fX(x)fY(y)=
(2)
==
七、解:(1)由P(XY=0)=1,可见
P{X=-1, Y=1}=P{X=1, Y=1}=0
易见
=0
于是,得X和Y的联合分布:
X
Y
-1
0
1
0
0
1
0
0
(2) ∵P(X=0, Y=0)=0而P(X=0)P(Y=0)=
∴ P(X=0) P(Y=0)≠P(X=0, Y≠0)
∴ X, Y不独立
八、设Z的密度函数为fZ(z),则由卷积公式得
a) 当z<0时,f(t)=0,∴f(z)=0
b) 当0≤z<1时,z-1<0,z≥0
c) 当z≥1时,z-1≥0
综述:
第三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与极限定理
练习3.1 数学期望
一、填空题
1. E(X)=(–1)×0.2+0×0.1+1×0.3+2×0.4=0.9;
E(|X|)=1×0.2+0×0.1+1×0.3+2×0.4=1.3;
E(X2)=(–1)2×0.2+1×0.3+22×0.4=2.1;
E(2X)=2–1×0.2+20×0.1+21×0.3+22×0.4=2.4。
2. 由F(–1)=0,F(1)=1,得
,于是;
这时:F(x)=,∴f(x)=
故E(X)==0;
E(X2)=
=。
3. =k=1;
这时,有,
则,
,
∴ E(X)==;
E(Y)==;
E(XY)==;
4. ∴X~N(a, ,∴f(x)=
故 E(|X–a|)=
=。
二、解:由题意:P{X=k}=(0.1)·(0.9)k–1 (k=1, 2, ……)
∴ E(X)=,又 ∴
故 E(X)=(0.1)=0.1。
三、解:E(X)=,(∵被积函数为奇函数)
四、解:∵ f(x)=,∴ X~N。
故 E(X)=1。
五、解:由题意知,X服从参数为2的泊松分布,则E(X)=2,
∴ E(Y)=E(3X–2)=3E(X)–2=3×2–2=4。
六、解:∵ X服从参数为1的指数分布,∴ E(X)=1
而 E(e–2X)=
,
∴ E(X+e–2X)=E(X)+E(e–2X)=1+。
七、解:设圆盘直径为X,则圆盘面积为Y=,
X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故 E(Y)=E。
八、证明:∵ 随机变量X与Y独立同分布,则E(X)=E(Y),
从而有 ,
,
∴ ,
故 。
练习3.2—3.4 方差;协方差与相关系数
一、填空题:
1. D(X)=E(X2)–[E(X)]2=2–12=1;
2. D(aX+b)=a2D(X)=;
3. ∵ X与Y相互独立,∴ E(X+2Y)=E(X)+2E(Y)=(–1)+2·1=1,
D(X+2Y)=D(X)+4D(Y)=2+4·3=14,故X+2Y~N(1, 14);
4. ∵ ,而D(X–Y)=D(X)+D(Y)–2E{[X–E(X)]·[Y–E(Y)]}
即 (X, Y)=E{[X–E(X)]·[Y–E(Y)]}=[D(X)+D(Y)–D(X–Y)]
故 =0.25。
二、解:E(X)=;
。
三、解:E(X)=
;
D(X)=E(X2)–[E(X)]2,而
E(X2)=
于是,D(X)=。
四、解:E(X)=,
E(Y)=,
五、解:∵ D(X)=25,D(Y)=36,,,
∴ D(X+Y)=D(X)+D(Y)+2cov(X, Y)=85;
D(X–Y)=D[X+(–Y)]=D(X)+D(–Y)+2cov(X, –Y)
=D(X)+(–1)2D(Y)–2cov(X, Y)
=25+36–2×12=37。
六、解:E(X+Y+Z)=E(X)+E(Y)+E(Z)=1+1–1=1;
D(X+Y+Z)=D[(X+Y)+Z]=D(X+Y)+D(Z)+2cov(X+Y, Z)
=D(X)+D(Y)+2cov(X, Y)+D(Z)+2cov(X, Z)+2cov(Y, Z)
=D(X)+D(Y)+D(Z)+2
+
=。
七、解:设每毫升血液中含白细胞数为X,E(X)=7300,D(X)=7002,
于是,由切比雪夫不等式,取=2100,有
P{5200<X<9400}=P{–2100<X–7300<2100}
=P{|X–7300|<2100}≥1–。
练习3.3 几个重要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
一、选择题
1. 选(B),∵ 若X服从参数为的指数分布,则E(X)=,D(X)=,当=0.5时,E(X)=2,D(X)=4。
2. 选(C);∵ X~B(16, 0.5),Y~(9),∴ D(X)=16×0.5×(1–0.5)=4,D(Y)=9,且X与Y相互独立,故D(X–2Y+1)=D(X)+(–2)2D(Y)=4+36=40。
3. 选(D),∵ E(Y)=E(aX+b)=aE(X)+b=a+b
D(Y)=D(aX+b)=a2D(X)=a2
∴ Y~N(a+b,a2)。
二、填空题
1. 由题意知,P{X=x1}=,P{X=x2}=,则有E(X)=x1+x2,
E(X2)=,
∴ D(X)=E(X2)–[E(X)]2=–
=。
2. 由题意知,P{X=k}= (k=0, 1, 2, …, 10)
∴ E(X2)==18.4。
3. 由于X~N(–3, 1),Y~N(2, 1),且X与Y相互独立,
∴ E(Z)=E(X)–2E(Y)+7=–3–2×2+7=0,
D(Z)=D(X)+(–2)2D(Y) =1+4×1=5,故Z~N(0, 5)。
4. 由题意,X~B(3, 0.4),∴E(X)=3×0.4=。
三、解:设每位顾客的消费额为X,则由题意知,X~u[20, 100]
∴ E(X)==60,故该餐馆的日平均营业额为
400×E(X)=400×60=24000(元)。
四、解:法一:P{X≥1}=,设Y表示厂方出售一台设备的赢利数,则Y的分布律为
Y 100 –200
P
∴ E(Y)=33.64。
法二:E(Y)=
=33.64。
五、解:(1) E(Z)=;
D(Z)=
(2)
而D(X+Z)=
=
∴
(3) 由于X, Z均服从正态分布,且=0,∴X与Z相互独立。
练习3.5—3.6 矩、协方差矩阵与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
一、填空题
1. ∵ X~N(),
∴ 中心矩
∴ C1=0,C2=,C3=0,C4=。
2. ∵ C11==22,C22==1.22,C12=C21==1×2×1.2=2.4,
∴ (X,Y)的协方差矩阵为。
二、解:设每只元件的寿命为Xi (i=1, 2, …, 16),则由题意知
E(Xi)==100,D(Xi)==1002
根据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有(n=16)近似服从N(0, 1),记,于是
P{X>1920}=P
=1–P
≈1–(0.8)=1–0.7881=0.2119。
三、解:设第i根木柱的长度为Xi (i=1, 2, …, 100),则
P{Xi<3}=1–P{Xi≥3}=1– (i=1, 2, …, 100)
记取出的100根木柱中短于3m的木柱数为X,则X~B(100, 0.2),由德莫佛—拉普拉斯定理知,近似地有
,即~N(0, 1)
∴ P{X≥30}=1–P{X<30}=1–P
≈1–Φ(2.5)=1–0.9938=0.0062。
四、解:设n个部件中正常工作的部件数为X,则X~B(n, 0.90)
∵ 必须至少有80%的部件工作才能使整个系统工作
∴ P{X≥0.80n}=
≈1–Φ=Φ≥0.95
查表,得≥1.645,即n≥24.35,故n≥25。
自测题(第三章)
一、选择题
1. 选(D);由题意知:X~B(3, p),而D(X)=3 · p · (1–p)=0.72
∴ p=0.4。
2. 选(B);∵E(X)=,而被积函数为对称区间上的奇函数,∴ E(X)=0。
二、判断题
1. [×]; ∵ E(X)=
不一定等于零。
2. [×]; ∵ E(X+a)=E(X)+a=a,D(X)=D(X+a)=D(X)=
∴ X+a~N(0,)
3. [√]; ∵ D(X)=E(X2)–[E(X)]2,D(Y)=E(Y2)–[E(Y)]2,
而 E(X)=,D(X)=,E(Y)=,D(Y)=(其中)。
∴ E(X2+Y2)=E(X2)+E(Y2)=D(X)+[E(X)]2+D(Y)+[E(Y)]2
=。
4. [×]; 参见教材例3.14。
三、填空题:
1. E(X)=1×=;
D(X)=E(X2)–[E(X)]2==;
E(Y)==;
D(Y)=E(Y2)–[E(Y)]2==;
cov(X, Y)=E(XY)–E(X)E(Y)==;
;
2. ∵ E(X)=
∴ a=–2。
3. ∵ |x|f(x)为奇函数,收敛,∴ E(X)=0。
4. 设Y=表示圆面积,∵ X~U[–a, a],E(X)=0,D(X)=,
E(Y)=E=。
5. ∵ X与Y相互独立,∴ D(Z)=D(–Y+2X+3)=D(–Y)+D(2X+3)
=(–1)2D(Y)+4D(X)=1+4×2=9。
6. D(Y)=D(2X–3)=4D(X)=4{E(X2)–[E(X)]2}=4(4–12)=12。
四、解:E(X)=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