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对游记“所感”的三种还原——以八下第五单元游记散文教学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75565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游记“所感”的三种还原——以八下第五单元游记散文教学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游记“所感”的三种还原——以八下第五单元游记散文教学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游记“所感”的三种还原——以八下第五单元游记散文教学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乔晓霞I资料参考备课对游记“所感”的三种还原以八下第五单元游记散文教学为例徐文娟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四川成都6 1 0 0 9 5摘要:为了更好地发挥游记散文审美熏陶与文化染的价值,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认识游记出发,遵循“所至”“所见”“所感”的阅读路径,在理解分析游记的形相特点、情思意蕴和文化特色的过程中,还原作者的喜怒哀乐、情感变化和文化思考,深化“所感”的合理性、独特性和文化性,领悟作者的审美理性,获得此类文本的文化滋养。关键词:游记散文;文本解读;阅读路径;“所感”一、认识游记文体大辞海中对游记的定义为:“散文的一种。文笔轻快、描写生动,记述旅途见闻,某地历史沿革、现实状况、社会习

2、尚、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1 王立群认为界定游记的标准为“内在的文体要素与外在的记体和语体”2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将游记的文体要素具体表述为所至、所见、所感三个方面。所至,即游踪;所见,即在游程中目睹的风光和风情,含山水景观、名胜古迹、民风民俗、生活状态等;所感,指在旅游中的主观感受、审美倾向和文化思考等。每种文体都有自己特定的属性。按王立群游记标准的界定,陶渊明桃花源记似乎可归属于游记,但其写作对象是想象的、虚构的,不能与现实的游览经历相提并论,因此它不是真正的游记,杨秋荣就认为桃花源记只是一篇玄怪小说 3 。周密观潮只对自然景物作客观描述却未表达感想或议论,

3、即文中只有所至和所见,基本未流露所感,故也不属于游记。柳宗元小石潭记于记游中融人作者的自我主观感受和情感变化,形式上采用散文文体,又独立成篇,故属于游记。【4 二、探寻游记阅读路径和方法阅读应依循文本体式进行理解、解释、体验和感受。统编语文教材八下第五单元所选四篇文章均属于游记。本单元的助读系统,从“单元导读”中“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的概述,到壶口瀑布“积累拓展五”中“游记这一体裁,涉及内容广泛,写法自由,风格多样,读来既能增广见闻,也能带来美的享受,引发心灵的共鸣”的解说,再到一滴水经过丽江“阅读提示”中“朗读课文,注意想象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体会

4、作者写景中饱含的情感”的阅读建议,以及写作板块“学写游记”中游记不仅要写游览过程,还要描写沿途景物,表达自我感受的写作要求,均体现出编者对游记文体的理解与大辞海界定和王立群见解的一致性。从编者意图来看,还暗含了游记阅读要从作者亲历的“所至”“所见”走向“所感”的阅读路径,且体现出对游记“所感”的重视。然而在游记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着力于“理游踪”和“赏语言”,注重游记章法与语言价值品析,却忽略了对作者本人面对客观景物的主观印象、体验、审美倾向和评价等的领悟,也就忽略了游记区别于一般写景散文的文化染与审美熏陶价值。语文课程培育的核心素养包含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大方面,编者将具

5、有2024.2语文教学通讯初中65资料参考乔晓霞代表性的游记散文编人教材,不仅是看重游记散文在语言、思维方面的跃迁价值,更是看重此类文本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教师在教学中应同等重视游记这两方面的价值,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要理清“所至”,理解“所见”,还要在深度研读中尝试还原“所感”的合理性、独特性和文化性,以此由浅入深地触及游记的情思,领悟作者的审美理性,获得此类文本的文化滋养。三、探索游记“所感”的还原路径以下将以八下第五单元为例,具体呈现游记“所感”的还原路径,供各位同仁参考指正。(一)在客观景物与主观体验的契合处,还原“所感”的合理性创作游记散文时,只有作者主观体验与客观景物高度契合

6、,才能产生融入作者情感倾向的个性化文字。师生在对游记文本进行解读时,就要善于找准客观景物与作者主观体验的契合之处,还原“所感”的合理性,让学生在形相认同之下,切实领悟文章内涵与意蕴。如壶口瀑布中,作者从对水与石的形态观察出发写道:“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那石头已被水凿得变了形,或被齐齐地切出一道深沟。由此生发思考:“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突出水“遇强则抗”的特点,并指出据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可如今这石头硬被水一寸寸地剁去,来印证水“能削硬物”的特

7、质。而黄河这样的特质,恰好与中华儿女的性格特质高度相似。作者在这种相似事物之间的联想中生发出水与人之间的关联,并将这种关联融人描写对象中,个性化解读出水的至柔与至刚。于此,“所感的合理性”得以还原。在语言表达形式上,作者采用拟人手法,赋予水以人的情感和更深的含义,借黄河水写出中华儿女有耐力,有钢铁般的意志,有勇于反抗的坚韧不拔的精神。而结尾句进一步印证作者由此引发的主观感受、审美倾向与文化思考:“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如此解读,学生必能切实领悟到作者意图:通过壶口瀑布来透视黄河的性格特征,再由黄河的性66语文教学通讯初中2 0 2 4.2格特征联想到人历尽艰难、宁折不弯、

8、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正是当代青少年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也是阅读这篇游记所应获得的文化滋养。(二)在主观倾向与常规认知的关联与冲突中,还原“所感”的独特性有时,作者会根据景物特点,一脉相承地生发联想,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登勃朗峰第5 6 自然段,作者由云彩的变化无穷联想到肥皂泡,再关联自已近期的人生体悟,升华感慨一一至精至美者,往往不长久,尤其要值得珍惜。由此可见,作者产生的“所感”,是由“客观景物特征”与“主观人生体悟”两大关键要素决定的,其“所感”的独特性,与作者顺势而生的独特体验密不可分。有时,作者对物象的主观印象又与常理感受悖反,造就出与众不同的“所感”。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作者因脚滑

9、摔伤,产生裂骨之痛,使她在旅行中备受折磨,感觉“要死了”。按常理,她一定会抱怨、难过,渴望回归到正常生活中去。然而,作者却并未受到身体条件的栓楷,而是尽情陶醉于大自然,满怀对大自然敬畏和赞美之情,内心温暖而明净“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又如登勃朗峰中,天气酷热,行路人面临很陡峭的上坡路,可谓是“行路艰难”。从常理看,此时旅人最渴望摆脱酷热,尽快到山上看美景,但作者却认为旅行应该自由自在地欣赏路途美景,不为物

10、所役,不被车马所限。这种“所感”与常规认知之间的冲突,对学生的心理建设、思维发展和价值观念转变均有正向地助推作用。学生不单能随着游记去观赏自然风光,还能在真实可信的叙写中,还原作者坚强乐观的生命态度,领略到文字背后的苦难美与悲壮美。在一滴水经过丽江第1 4 段中,作者说:“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这正是旅行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也正是本单元四篇游记给予学生的乔晓霞I资料参考深远影响一一“旅游是另一种形式的阅读”“人如何与自己的所爱(比如旅行)真诚相拥”“人在收获的同时,要接受同等的付出”“人要明白“累

11、与快乐”相依相随的道理”“人生就是一场酸甜苦辣兼备的旅行”作者“所感”的独特性得以还原,游记散文滋养学生生命的大门也随之而打开。(三)在聚焦文化内涵的“整合一一融通”阅读中,还原“所感”的文化性文化性是知识、信息、历史、传承、能力、学习等综合的体现和结晶。游记往往在个性化描述中体现出深厚的文化性。教学中,教师如果只强调游记的融情于景,局限于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无疑弱化了游记的文化审美价值。在八下第五单元中,壶口瀑布彰显了中华民族至柔至刚的文化内涵;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蕴涵着丰富的藏文化,作者对自然原始之美的虔诚与信仰及对自然漫长历史与永恒运动的想象,令人震撼;登勃朗峰体现了追求自由、达观随性、幽

12、默进取的文化特征;一滴水经过丽江既包含丽江历史,又包含东巴文字中关于“水”的象形文字解读,还呈现了丽江人的生活习性和传统文化。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滴水经过丽江均透视出中国传统文化对“水”的深刻领悟:壶口瀑布中水的至柔与至刚,与道德经中“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遥相呼应;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带领读者迈开认识长江的第一步一一在阅读中,读者关联历代文人对长江的诗文描述,感叹于水的源远流长、川流不息;一滴水经过丽江中,水的谦逊与包容与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一脉相承。文化的综合性和融通性,可通过与之同频共振的融通课型来助推学生领悟和传承,在聚焦文化内涵的融通阅读中,还原“所感”的文化性

13、。此类课型应位于单元整体教学的中后期一一在单篇精读和自读以后,聚焦文化主题,拓展阅读的深广度,实施“整合一一融通”的阅读教学,涵泳文化内涵。比如,教师可聚焦单元核心文化之“水文化”,精选课内文段和课外类文,组织学生开展有深度的拓读赏评活动,求同比异,逐层推进,产生意义建构,探寻“水”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时间刻度、在地域文化上的空间广度,在生命体验时的心间向度、实现对水文化的多元探索。再如,教师可将隐含于文本深处的文化思考迁移至真实的游记创写情境中,创设读写任务(活动),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逆向地主动研读文本,将模糊的文化认知与语言文字材料相对照,对关涉的人、事、景、情、理进行反思性感悟评价,在信

14、息比对、理解分析、整合转换中,还原作者融人记游中的文化思考,达成尊重认知差异的“文化共识”;再仿照课内游记“外在旅程与内在思考的融通形式”尝试创写,深化游记“所感的文化性”。亚当霍克希尔德在游记:内在和外在的旅程中说:“无论作者还是读者,我们都应该寻找如何通过写外在旅程来反映自己已内在的旅程。这不仅是优秀游记的意义,也是生活本身的意义。”5 八下第五单元这四篇游记,有灵活自由的独特视角,有包罗万象的独特观察,有彰显性灵的独特感受,传达出不同作者对生命和人性的观照,对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深刻感悟与思考。这些感悟与思考,有的融合于写景状物之中,有的独立于写景状物之外,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从客观

15、景物描述入手,细嚼深品,还原作者融人其中的情感变化和文化思考,方能从表层文意读到深层文意中去,切实感受到“所见”“所至”“所感”之间互相流动的、融会贯通的深厚意蕴。参考文献:【1 夏征农,陈至立,主编.大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 9 9 9:2 0 6 3.【2 王立群。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修订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8:1 8.【3 杨秋荣.桃花源记:魏晋时期最伟大的玄怪小说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 0 1 1(0 2):51-62.4 蒋苏雅中学语文游记散文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 0 1 7:3 9 8.5 美马克克雷默,温迪考尔.哈佛非虚构写作课M王宇光,等,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 0 1 5:1 1 1.2024.2语文教学通讯初中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