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老山界》艺术特色探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75028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山界》艺术特色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老山界》艺术特色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92024.4初中老山界艺术特色探究何赐仁 赣州市第三中学,江西 赣州 341000细 读摘 要:当前学界对 老山界 一文艺术特色的分析,大多是将文本限于叙事散文解读的范畴。通过引入小说、游记、结构主义文本理论的分析技法,可以发现文本多用俗语方言、宏观勾勒群像、借鉴小说笔法写景、巧用游记兼小说笔法叙事、叙事写景中寓情、“二元对立”中凸显精神等特点,解决了以往解读视角固化、窄化的问题,为文本解读开辟了新的路径。关键词:解读视角;艺术特色;老山界作为一篇经典叙事散文,老山界透过精到的叙事、生动的描写,宣扬了昂扬的革命情怀。1下面,笔者将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一、多用俗语方言贴近读

2、者作者尊重当地瑶民用语习俗,不仅以当地土名“老山界”作为文章标题(地图上称“越城岭”),而且大量运用“过队伍”“歇歇脚”“米汤”“茶缸”等民间俗词。这些民间俗语俗词的使用既让读者读起来亲切自然,明白易懂,拉近了读者与文章的距离,也达到了印证故事真实性的目的,同时又加强了文章的传播力,为该文成为经久不衰的长征题材经典提供了助力。二、宏观勾勒群像凸显主题读了 老山界,我们可能会疑惑:为什么全文未出现一个具体的人名?这是写作败笔还是作者有意为之?仔细分析会发现,从写作对象看,该文以普通战士、平常百姓为主要人物,叙述了他们对红军长征的印象。战士部分写了红军如何行军、交谈、睡觉、吃饭;百姓部分写了瑶民对

3、红军的态度由惊恐防备到相知相敬再到相惜相“拥”。作者写群像而不写个体的形象,这是因为上述行为及感受不是某一个人所特有的,而是当时情境下所有人共有的。这种宏观勾勒式的写法,通过群体的语言、动作、行为等,进一步凸显了文章主旨。三、借鉴小说笔法写景老山界虽是一篇叙事散文,但在景物描写上却很好地借鉴了小说笔法。自然环境描写方面,“天色晚了”“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等,表明了人物活动环境的凶险,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氛围,从而更加深刻地揭示出人物内心的感受和心情。社会环境描写方面,文中提到苛捐杂税,广西军阀欺侮瑶民,机关枪声很密,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敌人

4、飞机叹息为什么不到抗日战线上去显身手,红军北上抗日等,内容虽然不多,却把当时的社会背景清晰地展现出来,从侧面突出红军长征的困难和重要意义,更有利于表现写作意图及文章主旨。四、巧用游记兼小说笔法叙事老山界 虽然不是典范的游记,但采用了游记的写法。作者以行踪为序,依次写了山沟、瑶民家、山脚下、半山腰、山上、雷公岩、山顶等地方,展示了陡峭的山路、峭壁、寒夜、垂直的石梯、英勇的战士等人或物,展现了红军长征时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顽强拼搏的革命意志和乐观豁达的革命精神。资料参考乔晓霞802024.4初中此外,作者还借鉴了小说笔法,选择性地加入了爬山过程的故事性描述,如拜访瑶家大嫂、行军调侃两个片段。这些内容

5、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侧面表现了红军关爱百姓、英勇乐观的革命精神,同时也使叙事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这种游记兼小说的笔法,使文章线索清晰,详略有致,生动形象,更具可读性。五、叙事写景中寓情老山界的情感抒发,呈现出双线波浪式推进的特点。第一条是叙事情感线。比如,上山前作者写道“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短短几句透露出众人的焦躁之情。又如,写在瑶民家“我们给她钱,她不要。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这个不温不火的叙事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藏深情,巧妙地表达了红军队

6、伍关爱、同情穷苦人民大众的情感,读之令人动容。再如,在瑶民家时,作者还写道“不论是谁,不论他们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清楚地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自信自豪之情。第二条是写景情感线。比如,夜里行军时,作者写道“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 之 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星光”“火把”“星星”是希望的象征,寄寓着作者对成功翻越老山界的自信之情;过“之”字拐时,“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真切流露出其内心的害怕、恐惧之情;等等。总而言

7、之,作者既在叙事中寓情,也在写景中藏情,两条抒情线交替织成了淡而有味、情隐而意露的红色经典 老山界。六、在“二元对立”中凸显精神按照结构主义文本理论的观点,任何成熟的文学作品都会形成其独特的封闭性的结构系统,想要解开这种结构模式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就需要一个准确的切入点,而“二元对立”恰好就是打开文本封闭结构的那个突破口。2所谓“二元对立”,就是指在文本当中所存在的具有明显对比和对立的两组文学元素,这些对立的文学元素可以是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等。3据此分析,老山界 至少存在四组“二元对立”关系。其一,“苦”“乐”对立。在翻越老山界的征途中,红军虽遇到走路苦、睡觉苦、吃饭苦、

8、处境苦四大“苦”事,但都以忍耐、智慧、坚强一一克服。尤其是做通瑶民大嫂思想工作的自信、攀登“之”字拐山路时红军战士们的逗笑打趣、下山后在溪边用脸盆等工具煮粥吃的“创造发明”等描写,无不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其二,“无”“有”对立。在翻山过程中,红军战士们缺粮食、无床铺、缺炊具,但却“有”粮送给瑶民大嫂、“有”地当床、“有”脸盆等工具煮饭,“无”“有”转换之间,凸显了红军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其三,“险”“安”对立。在长征途中,尽管道路崎岖、粮食缺乏、强敌追击,但红军战士们一次次精心组织、煮粥充饥、顽强抗敌,一步步使队伍转“危”为“安”,充分展现了红军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精神。其四,“躲”“

9、助”对立。红军上山时,瑶民大嫂的男人照习惯躲了起来,“躲”的背后,是对“过队伍”的深深恐惧。而当“我们”解释清楚红军是什么后,瑶民大嫂马上拿出仅有的一点米给“我们”煮粥吃。瑶民对红军态度的巨大转变,从侧面展现了红军队伍爱国为民、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以上“二元对立”元素,演绎着“矛”“盾”的转化与和谐,最终汇成了吃苦耐劳、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长征精神。当然,老山界 的艺术特色远不止这些,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解读理论细读文本,会有新的感悟和发现。参考文献:1 黄宇.重读红色经典老山界 解读新视角 J.语文教学通讯 B 刊,2021(03):72-73.2 方汉泉 二元对立原则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07):34-37.3 雷月梅,马海良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与二元对立 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02):93-96.资料参考乔晓霞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