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让情境教学走进新课堂.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065116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情境教学走进新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让情境教学走进新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让情境教学走进新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让情境教学走进新课堂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那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呢?笔者认为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去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这样才会使学生乐于学习,自发探究学习。现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一联系生活,创设乐学情境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这样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学生就会乐于参与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从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

2、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例如,学生在学习“千克和克”后,常会出现“一个鸡蛋52千克”等诸多的笑话。经过反思,我深深地体会到,质量单位不比长度单位直观、形象,它无从比划,生活经验又少,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我又重新做了如下设计:1、逛一逛,掂一掂,让学生到商店中通过掂量物体的质量,初步感受物体的轻重,知道哪些物体用千克作单位,哪些物体用克作单位;2、称一称1千克的梨、苹果、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进一步感觉1千克的质量;3、背一背,先估计一下书包的质量,后感觉书包的质量;4、抱一抱,通过学生间的互相抱一抱,以感觉自己的质量

3、,最后称一称来证实判断的准确性。整个教学过程,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使学生乐于学习,学得轻松。二、重组教材,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教材是传达学习信息的一个载体和范本,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和已有生活经验,灵活地使用教材。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从而进一步发展其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新旧知识密切联系的关键处创设情境,制造冲突,学生自然会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来探索新知

4、。例如,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我们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学校组织春游,妈妈给小华和小明买了4个苹果、2个梨、l块月饼,让两人平均分,每人得多少?用数表示出来。(2个、1个、半个)“半个”怎样用数表示出来?很自然地引出分数。又如教学“0表示没有的意义”时,我有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启发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新知的探求过程。我拿来五颜六色的气球和学生一起玩放飞气球的游戏:每次放飞一个,每放一次问学生手里还有几个气球,把手中的最后一个也放飞了,手中没有气球了,还能用前面所学的5以内数来表示吗?怎么办?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样,通过安排儿童非常熟悉,非常喜爱的放飞气球的游戏,并

5、在游戏过程中提出问题,从有与无的对比中,突出“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将0表示没有的意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通过这样的情境,不仅能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而且也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三、实际操作,创设探究情境学生动手操作既能引起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又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体验。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练习课,出示这样一题:有2个长方形,长都是4分米,宽都是2分米,拼成一个新的图形,求它的周长。大家可以用这样的长方形实物操作一下,先把周长指给同桌同学看,再算一算。这样的操作牢牢地吸引学生的

6、注意力,课堂气氛轻松热烈,又如:学生得到的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次合作:3个小朋友在一起过生日,妈妈买来一些糖想分给他们。结果会怎样呢?如果让你分,你会吗?看看你能有什么新发现。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后,3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糖,但各组的糖果数量可能不同。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马上进入了状态,兴致勃勃地按要求分起来。接着全班一起讨论分配的结果。在汇报结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发现:从分配的结果看,可以把这些情况分成几类:正好分完的,余1个的和余2个的。老师适当引导:“会不会出现余3个或者3个以上的?”马上有学生反驳道:“不可能,够3个又可以分给1人了。”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分配,研究分得的结果,于是自然地从感性上明白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评价信息的能力及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借助童话故事、游戏、猜测、实验等,都可以创设情境,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其实,在我们的教材中,特别是苏教版教材,其中很多情境的构思非常好。例如,三年级教材的小猫钓鱼、小猴分桃、套环环、生日快乐、奇妙的剪纸、买冷饮等等。这些情境的创设,可以直接让学生看书,也可以教师有感情地口述,有的可以出示挂图,有的可以制成多媒体课件,不管怎样,只要合适就行。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