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061091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杨晓彤,来自苹果园中学,我今天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盐类的水解 (板书) ,它是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说课,先看第一部分:教学设计理念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的“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并给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把探究式学习方式贯彻到整个课堂教学始

2、终。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对话、意义建构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并力求把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以下是教学分析,我从五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盐类的水解是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该节分两课时教学,本课为第一课时,教材包括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找规律,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盐类物质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

3、法分析盐类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对应关系。第二部分是查原因。以水的电离平衡为基础,分析盐类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和OH-结合成弱酸或弱碱的趋势,明确不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同时深化对过去所学“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认识。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宽,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是前面已学过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特别是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PH,以及化学平衡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利用。所以本节教学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通过本节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平衡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为下一节水解平衡的移动和水解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上是对教材

4、的分析,下面是学生情况分析在知识技能基础上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思维活跃。并且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离子方程式书写、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特别是水的电离平衡和溶液的pH等知识。但由于知识的前摄效应,又会给本节内容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比如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盐是中和反应的产物则学生易误解盐溶液一定呈中性等。在学习能力方法上学生学习化学已经三年多,大多数的学生具备通过阅读课本的实验说明,独立完成实验以及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逐步适应了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利用pH试纸(或pH计)测试盐溶液的酸碱性入手,结合纯水pH呈中性的本质,以氯化钠溶液呈

5、中性为切入点,通过探究活动,逐步揭示盐类水解的本质,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透过宏观现象分析微观本质的科学方法,并体验到借助已有化学知识和原理掌握新知识的成功感。在非智力因素上学生的生活知识丰富,学习化学的兴趣及在课堂内外的参与程度较高,比较适合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由此根据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教材编写的意图和学生的学情,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能解释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2)能运用盐类水解规律判断盐溶液酸碱性, (3)会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1)能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这一宏

6、观现象。(2)使用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探究不同类型盐溶液的酸碱性,揭示化学平衡理论在 盐溶液中的延伸。 (3)通过实验探究,分组讨论,恰当的引导和质疑,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分析、归纳、 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在思考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与快乐。(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3)建立个性与共性、对立与统一的科学辩证观。 根据盐类水解是前面学过的许多知识的综合利用及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确立盐类水解的规律和本质为教学重点,本节将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讨论,精心设置例题以及教学时间上的分配来突出重点。与

7、高一时所学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有所不同,同时需考虑盐类的水解的本质。确立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本节将通过复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结合盐类水解的实质做到讲练评结合。5.教法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开了实验,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育原理,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实验探究和理论研究两条学习主线:(1)采用实验探究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思维为中心。实验探究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

8、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理论研究是运用已有的化学平衡知识,发掘出新知识的“生长点”盐类水解,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如引课的情境设计贴近学生、贴近实际;采用归纳法揭示几类盐水解的规律;教学重、难点的突破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方法;概念的建构充分体现概念的科学价值。感性和理性两条探究主线相辅相成,使盐类水解的概念统一在化学平衡的理论体系之中。既达到理论完整,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法分析:使课堂成为学生思维奔跑的场地!“教是为了不教”。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俗话说“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此,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养成善

9、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并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综上所述,本课时的流程如下(投影)本节课的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主建构为目标, 以教师的课堂情境创设和调控为手段来建构。强化本章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的学习思路:即看到粒子-找到平衡想到移动。教与学是有机结合而又对立统一的。只有精心的设计教学过程才会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才会教的顺畅、学的轻松。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的。共分为四个环节。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过泡沫灭火器模拟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形成认知差异:两种盐反应却不生成两种新盐,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

10、入新课环节(二)实验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 将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探究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分成三组,由学生操作,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有一直观认识,获得实验结果,讨论后得出结论,使学生首先由实验对盐类的水解有一个认识。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讲解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提醒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强酸强碱盐显中性、强酸弱碱盐显酸性、强碱弱酸盐显碱性。 从而展开讨论:进入环节(三)理论分析(1)为什么三种盐的水溶液有的呈中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酸性呢? (2) 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呢? 以氯化氨、醋酸钠 的水解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盐的水解,说明

11、盐类水解的本质。(1)提出问题: 在 溶液中存在几种电离? 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 为什么 溶液显酸性?(2)分析讨论: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学生分组讨论,给出提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电离理论和平衡移动原理展开讨论,使学生理解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促使水的电离,使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相等,从而使溶液呈酸碱性。,通过讨论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全面的认识盐类的水解。讨论后由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并引出盐类水解的定义和本质。分析时可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盐类水解的过程,使微观宏观化,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通过分析,

12、学生得出盐类水解的一般规律,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谁弱谁水解:水解离子一定是盐电离出来的弱离子(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谁强显谁性:碱强显碱性,酸强显酸性。都强不水解。都弱都水解(了解就可)以上问题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将问题剖析透彻,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教师要恰当质疑,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环节(四)应用拓展通过讨论练习习题,将学生易混淆的问题提出,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准确.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由学生归纳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炼本节课的精华。最后课堂小结一堂课接近尾声时,适当的课堂小结是必要的,它不仅仅是本节教学知识的回放,还可将本节课知识贯穿联系起来,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布置作业必做题:重点题型思考题:水解离子方程式书写应注意哪能问题 设计意图:既可以使所有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体现学校的教改方向.板书设计及设计依据使知识系统条理化,教学上适当的板书是必要的,它不仅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概括,更重要是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学生方便记忆。原则是遵循简洁,清晰,突出重点。教学评价(一)纸笔评价 (在课内进行)(二)表现性评价(在课外进行)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