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东莞洪兴电子有限公司 CHANGAN JINXIA HUNGHING ELECTRONICS FACTORY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WI-QA(IPQC)-08
制订日期﹕ 2016-10-20
版 本﹕A/1
页 码﹕第 6 页 共 6页
文 件
名 称
工序质量检验规范—V-CUT
修
改
记
录
页 次
版 本
修 改 内 容
修改日期
7
A/1
全面更新
2016-10-06
受控文件分发记录
序号
分发部门
会签
分发份数
接收签名
受
控
文
件
回
收
记
录
回收份数
回收签名
回收日期
1
文控中心
1
2
人事部
3
工程部
1
4
生产部
1
5
计划部
6
维修部
7
品质部
1
8
财务部
9
业务部
10
采购部
签署栏
批 准﹕ 陈 美 荣
签 名﹕_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_
审 核﹕ 何 兵 兵
签 名﹕__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__
编 制﹕ 田 兴 国
签 名﹕__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__
1.0 目的:
1.1 通过检验与测试,确保产品品质符合要求
2.0 适用范围:
2.1 适用于生产的PCB产品V-CUT检验作业。
3.0 职责:
3.1 工程部:负责提供公司产品的相关技术资料。
3.2 制造部:负责完成产品的制造及产品品质符合要求。
3.3 品保部:负责依据工程资料及客户品质要求对产品进行检验与判定。
3.4 计划部:负责生产板的排程与进度的跟踪。
4.0 作业流程:
4.1首件确认时机:
4.1.1凡交接班生产之料号均须进行首件确认。
4.1.2新料号第一次量产时须进行首件确认。
4.1.3调整或修复机器生产时须进行首件确认。
4.1.4机台转换料号生产时须进行首件确认。
4.1.5工程资料变更后须进行首件确认。
4.1.6首件判退改善后须重新进行首件确认。
4.2.1 IPQC将首件检验结果记录于《V-CUT首件报表》中,若首件NG时 IPQC需把确认状况记录在首件报表重新确认一栏中, 制造部须重新制作首件部品待首件确认OK后方可量产。
4.2.2 IPQC每班针对不同客户取1SET板进行分开测量单只尺寸,单只尺寸要符合MI资料方可判定合格首件,并留下相关记录。
4.2.3 巡检:
4.2.3.1 IPQC人员半小时须对正在生产的料号每次巡检3PNL,NG时需留重工记录并追踪前后生产的料号直到OK为止。结果记录于《V-CUT抽检报告》。
4.2.4 V-CUT检验内容及标准见本指导书6.0检验标准。
4.2.5 IPQC每天须对相关工作条件进行稽查并记录在相应的记录表上。
4.2.6 当品质出现异常时,IPQA人员应立即向IPQA组长或主管汇报,由组长或主管依相关程序处理。
4.2.7 若检验标准互有抵触时,按下列顺序解释为准:
4.2.7.1合约(含样品、样品承认书)。
4.2.7.2原始工程图。
4.2.7.3原始底片。
4.2.7.4客户规范。
4.2.7.5本规范。
4.2.7.6参与规范。
5.0作业流程图
详细说明
责任单位
流 程
开始
生产部安装MI资料进行生产作业,制作首件部品,制作完成后进行首件部品自检,自检OK后交于生产组长进行检查
制 造 部
首件部品
生产自检
重工
NG
首件确认
生产部自检合格的首件部品交于品质QA进行检查
品 管 部
报废
OK
批量生产
品质部确认OK后生产部根据首件确认样品进行批量生产
重工
NG
IPQC抽检
制 造 部
报废
修理
品质部QA不定时的进行巡检,检验发现有异常部件,作出判定,在通过返工修理后的板进行全检OK方可转出
OK
品 管 部
NG
IPQC全检
OK
转下工序
6.0 检验标准
项目
判定标准
检验方法
检验工具
不合格品等级与处理方法
不良图片
报废CR
重工MA
修理MI
漏V-CUT
·不允许
目视
无
√
V-CUT偏
·V-CUT切偏不可伤及铜皮和线路。
·不影响单PCS尺寸
目视或者用二次元检查或者分开单只尺寸测量
二次元、卡尺
√
V-CUT上、下刀错位
·不允许,且任何一边不可切伤铜皮和线路。
目视
放大镜
√
板材横切面
V-CUT刀角度用错
·不允许
用卡尺测量刀片直径及厚度
卡尺
√
正常V-CUT刀具选择为20°25°30°35°40°45°
V-CUT切浅/深
·须符合MI资料要求。
用V-CUT产残厚仪测量余厚
V-CUT残厚仪
√
V-CUT发白
·V-CUT发白与铜
皮和线路连接不允许。
·V-CUT发白沿垂直V-CUT线方向≤0.5mm。
·造成油墨脱落不允许。
目视外观,用刻度尺测量
刻度
尺
√
V-CUT毛边
·V-CUT不允许有溜须现象。
·毛边单只尺寸不允许超过MI要求
目视外观,用卡尺测量单只尺寸
卡尺
√
V-CUT叠刀
·不允许
目视
无
√
√
V-CUT上、下刀深度差异
·V-CUT上、下刀深度差≤0.1mm。
用V-CUT残厚仪测量
V-CUT残厚仪
√
版本
·依MI资料与现场作业流程卡
目视
无
√
7.0 相关文件
7.1 《V-CUT作业指导书》。 HX-WI-018
7.2 《V-CUT首/抽检报表》 HX-QR-048
7.3 《IPQA每日异常稽查报告》 HX-QR-12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