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孟子》二章测试.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57130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二章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孟子》二章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孟子二章测试 姓名: 学号: 班级: 得分:文段一:(10分) 阅读下面有关“忧患”的两个文段,做1213题。 (甲)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 (乙)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解释加点的字。(3分) 衡( )于虑 而后喻( ) 以光( ) 先帝遗德 2、(甲)文中空白处的语句是:,。(2分) (甲)

2、 文中的“法家拂士”具体是指(乙)文中的 。(3分) (乙) 文中,作者解决“危机”的办法是(2分)文段二:(16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于声 B、人恒过 国恒亡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大计亦死

3、D、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翻译: 3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 ,行为上要 。(用原文回答)(4分) 4、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不超过20个字)(5分) 答: 文段三:(2003年咸宁)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

4、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池非不深也( ) 委而去之( ) 故君子有不战(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得道者多助 策之不以其道 惨无人道 B委而去之 去国怀乡 去留两便 C寡助之至 比至陈 无微不至 D攻亲戚之所畔 辍耕之垄上 始龀,跳往助之 3、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原文句子。)(3分)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译: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译: 5、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

5、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4分) 答: (二十)1B2(1)(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2)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3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4如:“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安乐”等。(言之成理即可) (二十一)1池:护城河。委:放弃。有:或,要么。2B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4(这样)都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背叛他的君主。5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天时、

6、地利、人和这三要素中,孟子认为人和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赢得民心的前提是“得道”,而这个“道”就是他一贯主张的“仁政”。所以孟子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实际上就是在说明他的“仁政”主张。 文段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7、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于:困于心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其:苦其心志帝感其诚 C者:出则无故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之:舜发于畎亩之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 B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C敌:出则无故国外患者恐前后受其敌 D发:征于色,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 、简答。(4分) 文中强调人才的主观因素是: 文中表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 、文中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3分) 5、第四段为什么独立成段?(3分) 文段五: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8、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加字变双音节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城(城墙)非不高也环而攻之而不胜(胜利) 池(水池)非不深也以天下之所顺(归顺) 、写出两个含有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成语。(4分) 多助之至( ) 失道者寡助( ) 、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2分) 4、文中“得道者多助

9、”一句中的“道”是指的什么?(4分) 5、选出解说有误的一项(2分) ( ) 本文一开头就提出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第二三段先举出概括性很强的战例证明,然后从理论上来论证。 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全文语句整齐,气势磅礴,反映了孟子“君贵民轻”的政治思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 2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5这是警策之语,这样可以突出中心论点 得道者多助1C 2如获至宝 至理名言 至高无上 曲高和寡 孤陋寡闻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施行仁政 520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