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贵州某煤矿区崩塌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浅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56447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某煤矿区崩塌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浅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贵州某煤矿区崩塌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浅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贵州某煤矿区崩塌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浅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期贵州某煤矿区崩塌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浅析王恒(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贵州 贵阳550000)冶 金 与 材 料Metallurgy and materials第 44 卷 第 1 期2024 年 1 月Vol.44 No.1Jan.2024摘要:贵州山区地质环境条件脆弱,多年来煤矿区不合理的开采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一直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个别煤矿过度开采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出现了人员伤亡。煤矿地质灾害引发的民生、环境等一系列问题,是困惑当地人民政府的头等难题。为消除可能出现的矿山地质灾害对当地居民、煤矿生产人员造成的安全隐患,通过对某煤矿崩塌地质灾害的分

2、布范围、规模、诱发因素及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了解崩塌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措施建议,对保障煤矿工作人员及周边受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促进煤矿的安全、可持续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煤矿;崩塌地质灾害;成因分析;防治措施作者简介:王恒(1987),男,陕西咸阳人,主要研究方向:地质灾害防治、水工环地质调查。通过某煤矿现场实地调查,受煤矿采空变形影响,该煤矿区近年来发生过 4 次较大规模的崩塌。2017 年发生 2 次,2020 年发生一次,2022 年 5 月 31 日发生一次。期间有零星碎石掉落;碎石体积约 0.00150.0m3,崩塌堆积物集中在坡脚 100m 范围内。其中 2017

3、 年发生的两次已崩塌已进行过简单清坡治理。1某煤矿区地质简况及地质灾害发育现状1.1矿区地质简况煤矿区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及第四系(Q)。各时代地层岩性分述如下:1.1.1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多旋迥沉积组成,出露岩性以粉砂岩、粘土岩、炭质粘土岩、菱铁质灰岩及煤层为主,局部含菱铁矿及黄铁矿结核。出露厚度为 263.25416.25m,平均厚度为 337.30m。1.1.2二叠统上统长兴组(P3c)呈带状出露于矿区东部,岩性为灰色中至厚层含燧石生物碎屑灰岩,偶夹炭质泥岩条带。厚 20m,顶部见一层厚

4、约 1m 的泥灰岩。1.1.3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共两段,夜郎组第二段(T1y2)出露于矿区中东部地势较高地带,为浅灰色、灰色及浅灰绿色中厚层状至厚层状泥灰岩、灰岩,底部泥质条带增多、增厚成薄层状泥质条带。地层厚度为 182450m。夜郎组第一段(T1y1):为浅灰色、浅灰绿色泥岩、钙质泥岩、泥灰岩。出露厚度为 10.0436.07m,平均 23.37m。1.1.4第四系地层分布于场区中部地势相对较缓的坡地上,厚度 05m。岩性为深灰色至浅黄灰色碎石土,表层常含腐殖质,碎石成分为风化的泥石岩、粘土岩、粉砂岩等,结构松散。在矿区中南部地势较高的台地上,是上部山体历年崩塌形成的崩塌堆积体,岩

5、性为浅灰色灰岩、泥灰岩碎块及转石。1.2地形地貌该崩塌区域属于侵蚀、溶蚀斜坡地貌。由于自然形成陡岩,受煤矿采空变形影响形成崩塌地质灾害,矿区为剥蚀溶蚀地貌,中上部为陡崖,顶部为缓斜坡,陡崖近乎直立,缓斜坡坡度 15毅耀30毅,危岩体呈扇形展布,陡崖顶部海拔高程为 14101460m。1.3崩塌地质灾害现状崩塌危岩带所在陡崖临空面近乎直立,极易形成坠落式崩塌。危岩带出露地层岩性为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浅灰色、灰色及浅灰绿色中厚层状至厚层状泥灰岩、灰岩及泥质灰岩,岩层产状为 803毅。危岩带高80100m,长约 400m,厚约 0.33.5m,体积约 30000m3。根据现场地质测绘成果,现状

6、地质灾害为岩体崩塌,可见的崩塌体共四个,现分述如下咱1-3暂:BT1:分布高程 14201438m,崩塌地层为 T1y 灰色薄至中层状灰岩,平面形态呈带状,分布面积约 120m2,崩塌体体积约 936m3。因当地村民耕作,已对崩塌体进行了清理,现场仅可见少量大块转石规程于斜坡上,砖石规模 0.010.5m3。BT2:分布高程 13301336m,崩塌地层为 P3c 灰色中层状燧石灰岩,平面形态呈三角形,分布面积约28m2,崩塌体体积约 237m3。现场可见大块转石堆积于斜坡上,堆积区面积约 52m2,转石规模 0.010.8m3。BT3:分布高程 13551375m,崩塌地层为 P3c 灰色1

7、09冶金与材料第 44 卷中层状燧石灰岩,平面形态呈三角形,分布面积约 54m2,崩塌体体积约 582m3。因当地村民耕作,已对崩塌体进行了部分清理,现场可见大块转石堆积于斜坡上,堆积区面积约 15m2,转石规模 0.0110m3。BT4:分布高程 13801457m,崩塌地层为 T1y 灰色薄至中层状灰岩、泥灰岩,平面形态呈带状,分布面积约 856m2,崩塌体体积约 23070m3,崩塌形成时间为2018年 4 月初。崩塌体堆积于其下方,堆积区清晰可见,面积约 7584m2,岩块块体体积 0.010.3m3。2022 年 6 月初曾出现少量岩体崩塌,崩塌量约 50m3。1.4危岩体特征危岩体

8、(WY1):分布于 BT1 留下的凹腔上方。危岩体之下已大部失去支撑,有全部崩落的可能。分布高程14231439m,崩塌地层为 T1y 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平面形态呈三角形,面积约 57m2,崩塌体体积 564m3。危岩体(WY2):分布于 BT1 留下的凹腔下方。危岩体由于裂隙切割已与母体脱离。分布高程 13881419m,崩塌地层为 T1y 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泥灰岩,平面形态呈梯形,面积约 525m2,危岩体体积 5530m3。危岩体(WY3):分布于 BT1 留下的凹腔南侧。危岩体由于裂隙切割已与母体脱离。分布高程 13691426m,崩塌地层为 T1y 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平面形态呈梯形,

9、面积约 3572m2,危岩体体积约 74719m3。危岩体(WY4):分布于矿区南侧,主要是 BT4 后方的松散岩体。危岩体由于裂隙切割已部分与母体脱离,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会再次崩塌。分布高程 13671465m,崩塌地层为 T1y 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平面形态呈梯形,面积约 1358m2,危岩体体积 19812m3。2煤矿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及成因分析2.1崩塌形成影响因素2.1.1不利地形条件危岩带微地貌以陡崖、陡坡为主,地形坡度很陡。危岩临空面倾角的大小跟危岩的形成密切相关,是危岩形成的必备条件,倾角越大,危岩愈易失稳;危岩所处高度越高,其重心越高,越容易出现倾倒失稳。2.1.2地质构造影响危

10、岩带节理裂隙发育,受节理裂隙、岩体卸荷、风化等影响,区内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完整性差。2.1.3地层岩性岩性对岩质边坡崩塌落石的控制作用是明显的,岩质边坡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岩性组合。危岩带地层岩性为灰岩,为硬质碳酸盐岩,当坡角大于 70毅时,由于岩层界面的差异性风化卸荷作用,使陡倾层状边坡在局部坡面上,极易形成众多深浅不一的凹岩腔。这些凹岩腔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凹岩腔上覆岩体逐渐发展为危岩,并在降雨或人工开挖等诱发因素下,发生崩落。2.1.4岩体结构软弱结构面对岩质边坡的变形与破坏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在边坡中出现的频率及其相互组合是危岩形成和破坏的原因之一,危岩的失稳多以这些控制性WY4W

11、Y3WY1WY2图 1危岩体分布图110第 1 期裂隙为边界进行破坏。这些控制性裂隙包括岩层层面、节理裂隙、片理与劈理等软弱结构面,这些成因不同、大小不一的结构面将岩体分割成性质各异、力学强度不均的各种岩体结构体,危岩主控结构面切割越深,越容易失稳。2.1.5水的作用雨季是危岩失稳的多发季节,降雨强度越大、历时越长越易发生。地表水的入渗量与岩石的裂隙大小、深度及密度息息相关。暴雨期间容易导致岩体中短时间内形成一定的裂隙水压力,从而加速危岩的变形和发展。此外,雨水的下渗还起到了软化和降低岩体力学强度的作用,对危岩抗滑稳定不利。2.2成因分析及稳定性预测危岩体构造裂隙发育,构造节理与原生节理(层理

12、)、卸荷节理共同作用,将岩体切割呈块状等;危岩带外倾结构面对危岩体的结构及稳定性起控制作用,其走向与陡崖走向斜交,较陡倾的裂隙结构面不利于岩体的稳定。另外危岩带所处地段坡高且陡,高陡的临空面及局部掉块形成的凹岩腔,引起强卸荷作用,形成卸荷裂隙,或加宽加大原构造裂隙;各种裂隙在外力地质作用下,导致裂隙宽度和长度增加。对岩体的切割加大,使危岩面积逐步加大。在雨水、爆破震动及根系生长等外力作用下使危岩崩落,对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咱4暂。根据稳定性计算结果及稳定性判定标准对危岩进行了稳定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煤矿区内各危岩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的有 WYI、WY4、处于欠稳定状态的有WY2、WY3。3设计原则

13、及治理措施分析3.1设计原则(1)以防止崩塌(危岩体)不产生整体滑动为基本目标。(2)采用支挡等措施增加崩塌的稳定性,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3)治理工程布置应考虑经济和施工条件的合理性。同时考虑山体的景观功能性。(4)治理后崩塌区应严格控制崩塌体影响区域的人类工程活动。(5)采用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3.2治理措施根据崩塌(危岩体)的基本特征,在分析崩塌形成机制、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以及崩塌前缘被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对群众生命安全危害的社会影响性,综合考虑危岩体的实际情况,从以下两种方案进行比选咱5-7暂:方案一:局部清理危岩+坡脚拦石头沟+预应力锚索(杆)+被动防护网。对坡体中上部危岩体进行

14、清除,对中下部危岩体进行加固。同时对后缘及侧缘裂缝用水泥砂浆进行封闭,防止雨水短时大量下渗。方案二:大面积清理危岩+主动防护网。按节理裂隙面顺向清楚,采取一坡到底,对坡面采取整体主动防护网的方式进行危岩体治理。同时对后缘及侧缘裂缝用水泥砂浆进行封闭,防止雨水短时大量下渗。方案一和方案二均能达到防治崩塌地质灾害的目的。由于煤矿采空变形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近年出现新的地表裂缝,说明采空变形仍然在持续,采用方案一能较好地适应采空变形引起的新的崩塌。方案二采取全部清除的方式,岩体清除量大,施工难度大,工程量投入大。综合考虑崩塌地质灾害治理近期及远期需要,建议采取方案一对危岩进行治理。4结论本次对某煤矿

15、崩塌(危岩体)采取调查、测绘以及室内试验等手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勘查,查明了灾害体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基本特征,并对灾害体的形成机制、稳定性及防治工程方案进行了分析和评估,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崩塌勘查,该煤矿所处区域内发育崩塌体有四处,围岩带各危岩体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2)通过对某煤矿崩塌体发育特征分析,该煤矿崩塌体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等因素影响,不利的地形条件为崩塌地质灾害提供了有利条件。(3)通过对崩塌体成因分析,掌握了其发育规律最终确定了该崩塌体的治理措施为:局部危岩清理+被动防护网+拦石沟的综合治理方式。参考文献1 王刚,王洪峰,王刘文,等.某煤矿开裂山

16、体稳定性评价及防治措施建议 J.西部资源,2023(5):36-38.2 陈敏.贵州洞湾煤矿地质灾害及其治理 J.中国煤炭地质,2008,20(4):53-55.3 王韶伟,袁鹏举.煤矿地质灾害的特征及防治策略探讨 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2,42(3):147-148.4 王进良.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J.能源与节能,2021(6):98-100.5 蔡立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 J.世界有色金属,2018(16):264-265.6 陈帆,刘立,陆海空,等.岩质高陡边坡稳定性分析 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3):54-55+94.7 黄江,石豫川,吉锋,等.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高边坡危岩体调查中的应用与讨论 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3,30(11):45-49.王恒:州某煤矿区崩塌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浅析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