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旅融创89古玺通常指秦国在统一六国以前各国所使用的印章,战国时期的古玺尤为丰富且精彩。战国时期处于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由此可见,由于这个时期诸侯各自为政,“文字异形”使当时产生了具有明显地域特征而相互区别的文字系统。战国时期的古玺印主要因字生形,以字为本,古文字是使古玺风貌浑朴自然而富有变化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战国时期不同地域文字的演变使古玺具备了更为丰富的发展方向,从而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的古玺风格。古玺虽古,但它却是动态而充满生命力的,从古玺的丰富多样而变幻无穷的字法、章法、形制等方面可以窥探古人的审美情趣,也能从各种
2、精巧设计中感叹古人的奇思妙想。基于不同文字系统对古玺印风的影响,将战国古玺印章风貌大致划分为齐系、楚系、燕系、晋系和秦系五类。一、古玺风格共性1.古玺的字法古玺风貌的质朴拙趣很大一部分源自古文字本身,汉字最初的形制主要为象形文字,而象形文字本身并不具备稳定的形式。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国分立,各自为政,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字系统。这些文字系统各具特色的形成除了受书写者本身书写习惯和审美影响以外,更重要的是受到地域、政治等因素的制约,这使文字具有一些因为时代而显现出的特殊性。战国时期所使用的古文字则接近象形文字,其结构形态相当自由,造型变化也纷繁复杂,部件位置可以根据印章布局而进行随意的变换,这一特征使
3、得印面的空间布局有了更多创造的可能性。古玺中的文字可以千变万化,古文字字法间的错位穿插使古玺印章更加趣味盎然,具有艺术生命的张力,同时又不失古人的天真稚趣。2.古玺的章法若说古文字为古玺印章提供了丰富的可塑性,那么诡谲多变的章法则是古玺印章形式感的来源。古玺印区别于排布规整具有明显特征的后代汉印等,古玺印的章法还没有被规范和统一,没有固定形式的章法使古人更加发挥想象力,没有束缚地进行创作。通常古玺中的章法也会结合印章的印面形状与大小、印章内容文字的字数与文字特色来进行相应的变化,使整体印章更加和谐丰富。古玺的章法有着大胆的冲突对比,能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这种疏密有致、虚实相生的风貌在矛盾中
4、统一,使古玺印更具趣味性而耐人寻味。战国时期古玺印风探究肖可馨 中南大学摘 要古玺印章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印章,带着早期人类的朴素天真,也最能呈现出古人的天然拙趣。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各国分立,使文化空前大繁荣,文字出现了具有地域特征的不同体系。在不同体系文字的影响下,古玺的印风也被激发出了新的活力,形成了风格迥异而别具韵味的战国古玺。各国古玺印风都有着其代表作和独特风貌,对后世篆刻学习和印学研究都有着极大的意义和价值。本文按战国文字五系说分类对战国时期的古玺印风进行探究分析。关键词战国时期;古玺:文字系统文旅融创90其中典型的例子有燕国的烙马印“日庚都萃车马”(图一),其错落有致的章法是
5、后世学习古玺印的典范,这方印章字法之间顾盼生姿,而又错综复杂,整体形成“U”字形的排列格局,在印章中间部分存在的大片空白和字与字之间紧密的穿插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感,从而营造出了灵动多姿的整体印章风貌。3.古玺的形制古玺的形制相较于汉印也更加富有变化,其大小不一且相差甚多,大者如燕国烙马印“日庚都萃车马”,边长超过 7 厘米,而小者如一些三晋小玺,甚至不超过 1 厘米。古玺的印面也灵活多变,除了较为常见的正方形以外,还有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心形等,甚至还有由三四个不同形状组成的印面。古人利用劳动者的智慧,将印章中的文字随着印面而发生变形,使得文字在这些诡形怪状的印面上也能够毫不突兀,整体印章和谐
6、,甚至文字与印面的配合能够相得益彰,充分发挥出古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整个印章更具风韵与趣味。例如古玺印“悲”(图二),印章印面形如爱心形状,这方印章巧妙地利用“悲”字本身的文字特征,将“悲”字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其中上半部分的“非”字被从中间分开来贴合心形的印面特征,下半部分的“心”字被巧妙地变形来适应心形印面下半部分逐渐收拢的形状。整体印面与其内容“悲”字完美贴合,并且文字在适应印面进行变形后,整方印章呈现出类似人脸的模样,贴切地表达了其内容“悲”字,这方印在这个别具一格的印面形制下更加生动活泼,一个悲伤的人脸形象跃然纸上,充分地体现了古人充盈的想象力。二、不同文字系统的古玺风格差异战国时期社
7、会动荡不安,诸侯分立,各国混战不休,其中“文字异形”使这个时期产生了不同的文字系统。在不同文字系统的影响下,战国古玺的形制与风貌也凸显出了各具特色的地域特征,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学术上的百家争鸣,这个时期各国古玺印风百花齐放,使战国古玺中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根据战国文字五系说,以下从齐系、楚系、燕系、晋系、秦系五个文字系统分析不同文字系统下的古玺风格。1.齐系文字古玺风格齐系文字主要指包括齐、鲁、邾、滕、薛、莒、杞、纪、祝、倪、任等国使用的文字,其中以齐国文字为主。齐国早在西周时期便已出现,在各诸侯中有着崇高的地位,经济实力雄厚,政治影响力大。齐国地处北方,大致位于现山东省,齐系文字随着其地理位
8、置的因素带有北方的粗犷。齐系文字线条挺拔刚劲,这一特点体现在齐系古玺上便是往往点画有力,而线条斑驳,并常常伴随着大长线的使用。齐系古玺中的文字有很强的地域特点,笔画较为匀称,粗细变化较少,但相较于同样线条匀称的晋系古玺中的文字而言,齐系古玺中的文字结构更加天然质朴,整体文字的排列布局也更加随意。齐系古玺中官玺大多呈现为方形印面,边长通常为 2.32.5 厘米,但也有个别齐系古玺的印面形制与众不同,如“昜都邑聚徒昷之玺”(图四)在印面中间的正上方处有一小块凸出图一日庚都萃车马图二 悲图三 太府图四昜都邑聚徒昷之玺文旅融创91的正方形,甚至有的印章在其印面的上方和下方都存在这样的凸起处,奇异而又独
9、特,是齐系古玺中独有的样式,可以依据这个特征来判断古玺印章的所属地。齐系私玺白文居多,但也存在少部分朱文玺印,通常都有边框,印面大小与齐官玺相差无几。另外,齐系古玺中还有一些陶玺,印面相较更大而更具随意性,其线条粗犷豪迈,变幻莫测。齐系古玺与其文字相同,都有着浓郁的北方特色,沉雄古逸,豪放不羁,有着很强的随意性。2.楚系文字古玺风格楚国位于长江流域,是战国时期领土最为广阔的国家之一。楚系文字主要以楚国为中心,还包括吴、越、徐、蔡、宋等大国以及汉、淮二水中数不胜数的小国所使用的文字。楚系文字相较于齐系文字而更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楚系文字有着很强的装饰性,有些文字的波势挑法甚至已经具备了后世隶书的
10、雏形,甚至楚系文字还将生活中常见的鸟类、虫类等形象融入文字中,使文字更具美感且更加艺术化,这被认为是后来“鸟虫篆”的初期雏形和早期来源。楚国人对艺术美感的追求和他们取之不竭的灵感和创意,使得楚系文字形态更加富有变化,文字造型也更加变化多端。楚文字天真烂漫,造型丰富,常用弧线、曲线,具有极致的线条美,这体现在楚系古玺中的字法上则有着流畅自然的线条,圆转较多,醇厚的书写感扑面而来,如楚系古玺“太府”(图三),空间上大开大合气势磅礴,曲线的搭配使整方印充满动态感。楚国官玺多为白文,印面大小形态各异,但大多控制在 1.72.5 厘米之间,形状十分自由,以方形印面居多但也存在不少圆形玺,大多都带有边框和
11、十字界格。相较于楚系古玺中的官玺,楚私玺印面形制较小但更加多元,除了楚系官玺中有的方形、圆形以外还有矩形、菱形等,形态各异,变化多姿。受楚系文字的影响,楚系古玺形式也更加丰富,整体印章风貌也更加具有千姿百态。3.燕系文字古玺风格燕系文字主要指战国时期北部燕国所使用的文字。燕国在战国七雄中为最北部的国家,国土辽阔,其书风为奇特的北方风格,呈现出浓郁的地域特征,雄浑苍劲,更有气势。燕系文字比较稳定,用笔刚劲有力,苍劲潇洒,使用方笔居多,具有北方阳刚之美。但燕国古玺中的整体文字风貌较为统一,尤其是体现在官玺白文中,线条匀称,齐整如一,结体也更加方整规范。燕系的官玺白文风格尤为统一,但篆刻过于循规蹈矩
12、,使印章工整精美,线条有些呆板,没有变化,失去了古玺印中的天然拙趣。燕国官玺大多为白文方形,通常有边框而无界格,少数为朱文,形制较于白文官玺略小,边长为 1.41.5 厘米,也有个别朱文大玺,如“日庚都萃车马”(图一),印面十分之大,是目前所出土的最大的战国古玺印,这方印章形制巨大,其中的文字虽然为朱文,但是笔画刚劲有力,气势磅礴,整体的布局呈“U”字形排列,舒展而开阔,疏密有致地排布使整方印跌宕多姿。除此以外,燕国玺印中还有其他各系玺印所没有的长条形朱文玺,如“大司徒长符乘之玺”(图五),这一类别的玺印形制修长,文字呈纵向排列,或有边或无边,印面大多宽度为 11.2 厘米,长度在 58 厘米
13、之间。这种印章形式类似于长方形,以朱文为主,通常没有边框,上下两端有部分笔画会处理得又似笔画又似边框,这类古玺印章别具一格,有助于学习篆刻中文字随形的处理。4.晋系文字玺印风格晋系文字主要指以三晋地区为主,还包括中山、东周、西周、郑、卫等小国所使用的文字。三晋为战国时期三个诸侯国魏、赵、韩的合称,虽各自为政,但三国之间文化思想交流密切,故文字风格没有太大差异。晋系文字形体偏瘦长,线条细挺,与周文字已经有了较大的区别,具有比较强的艺术性。晋系文字整体书风典雅秀逸,笔法细劲圆润,具有很强的书写意味。晋系文字的特点体现在古玺上,则为小巧精致的玺印文字。区别于其他系官玺主要以白文文旅融创92为主,晋系
14、官玺大多为朱文,并且形制偏小,边长通常为 1.5 厘米左右,大多带有粗且厚的边框,更加凸显晋系小玺之雅致。晋系古玺中的文字工整秀丽,三晋小玺中的文字通常精巧地穿插挪用,使整体印面干净工整而又不会过于死板流媚,小巧的印章暗藏玄机,生动活泼。三晋小玺章法布局没有固定形式,组合十分自由,文字间多利用巧妙穿插,使印章千变万化且富有生机。5.秦系文字玺印风格秦系文字主要指秦国所使用的文字,也是后来秦国统一六国以后使用文字的基础。秦国在战国时期地处偏远,各方面发展要慢很多,区别于其他诸侯国,秦国在西周时受周王朝影响更深,秦系文字基本沿袭了西周末期金文的特点,但又在此基础上变革发展出了一些较为显著的个性。秦
15、系文字在西周金文的基础上发展,其字形逐渐规范工整,相较于西周金文也更具书写性,文字结体也逐渐从象形中抽离出来,更加抽象化。秦文字线条直线较多,书风以工稳端庄为主,已经有着严谨的结体法度,并伴随出现隶化现象。秦系官印通常包含了战国时期的秦国和统一六国之后的秦朝的官印,由于很难将之细分开,通常混为一谈。秦系古玺中的文字字形一般略长,线条以圆转为主,富有笔意,行笔流畅自然,但结体相较于其他系文字略微松散,大多有界格将文字单个分开,很少有文字的穿插挪让现象。与秦系文字的高度严谨相同,秦系官玺的形制也相当规范,大多为白文方形玺,尺寸大小基本控制在 2.2 厘米左右,通常有边框并带有“十”字形界格。除此以
16、外,还有特殊形制的“半通印”(图七),印面呈长方形,通常为“日”字形界格,主要为下级官吏所使用,其大小大约为正方官印的一半。秦玺将方正的文字安排在界格中,比其他文字体系下的玺印更加规范方正,但在古文字自身活泼动态的影响下,秦玺在规范中仍然稚拙天真。结语古玺印章因字生形,因形造势,古人奇趣大胆的创作使古玺印表现出古拙大方、质朴可爱的整体风貌。其中古文字充分的可塑性为古玺的变化发展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是古玺印风格变化多端的基本来源,也是古玺能够形成不同风格系统的根本依据。战国时期征战斗争激烈,诸侯各自为政,各国文化发展出现差异化,形成了不同的文字系统。在各具特色的文字系统的影响下,战国古玺形式异彩纷呈,风格也琳琅满目,形成了各有所长的古玺印风,形成了战国时期玺印发展的大繁荣现象。(责任编辑:刘小红)注释:许慎.说文解字叙.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07.图五大司徒长符乘之玺图六 事图七秦半通印邦侯、留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