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传媒视角下诗歌类文化产品的...PoemsForYou为例_宋湘绮.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5240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媒视角下诗歌类文化产品的...PoemsForYou为例_宋湘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传媒视角下诗歌类文化产品的...PoemsForYou为例_宋湘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传媒视角下诗歌类文化产品的...PoemsForYou为例_宋湘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NORTH MEDIA RESEARCH29传媒实践【摘要】分析PoemsForYou的诗歌传播案例,总结诗歌从“一站式”走向“IP品牌”的传播策略:创意上,要将诗意语言与多样化的媒体形式融合,以日常意象创造独特意境;传播上,要充分发挥媒介平台聚合资源、响应需求、创造价值的三大功能,改变“一站式”的传播格局;管理上,诗歌传播主体要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故事,打造四位一体的超级IP,形成全产业链。【关键词】诗歌传播;传媒经济;文化产品;创意传播管理文/宋湘绮翟曼琪传媒视角下诗歌类文化产品的发展对策以PoemsForYou为例中国是诗的国度,回顾我国诗歌的历史,从春秋的弹歌到民国的朋友,从“洛阳纸贵”

2、到“新诗革命”,媒介始终深刻影响着诗歌的传播和发展。当前,新媒体技术方兴未艾,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为诗歌开辟了新的传播阵地。“现代传媒与文学的联姻,使文学从象牙塔里走出来”,但走出象牙塔的诗歌怎样才能走得更好、更远呢?一、诗歌类文化产品的生存现状和问题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时代: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媒介革命带来信息井喷式增长,碎片化的内容充斥着人们的视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内在需求水涨船高。诗意是美好生活的创意,合乎人们深层的精神理想,逐渐成为新的文化潮流。在这样的时代,让诗歌从文学走向文化是“良好意愿”,但管理学家德鲁克在寻找人生意义的十条原则中说:“只有良好的意愿是不够的,非营利机构通常成果不够

3、,因为它们不要求成果,根本就不知道它们想要什么成果。”落实这个慰藉心灵、关怀民族精神家园的“良好意愿”,需要文化产业思维,推动诗歌文本以多种形式转化成文化产品。诗歌文化产品是以诗歌内容为依托进行创造和再造、能够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文化产品或服务。它并不是对诗歌文本的简单复制,而是包含了创意的诗歌文本再造和衍生产品开发。当前诗歌转化成的文化产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精神产品和服务,包含诗歌内容的创作和二次创意加工,通过互联网媒介平台进行传播,用于精神消费;另一类是实物产品,这类产品基于诗歌文化元素进行设计创造,将诗歌文化内涵以实物形式传递给消费者,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近年来,“诗词热”“草根诗人

4、”“诗歌事件化”等传播现象层出不穷,也不乏中国诗词大会等优秀的诗歌文化产品,实现了诗性元素到商业流量的变现,但是它们仍然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如图1所示,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当节目播出时其百度搜索指数会陡增至峰值,但节目播完后又会迅速回落至原点。这些文化产品已经具备了丰图1 20152021年中国诗词大会百度指数关键词搜索趋势DOI:10.19544/ki.bmyj.2023.004830传媒实践富的内容资源,并在短时间内产生了显著的传播效果,积累了前期的传播优势,但大多缺乏产业链式的深耕细作,停留在“一站式”传播的层面。话题热度一旦退去,其传播影响力也随之减弱甚至消失,最终在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

5、泯然众人。在新媒体时代,诗歌的创意、传播、管理不再是自发传播,而是“有意为之”,是有为传播,由此产生的诗歌文化产品在提升大众精神境界的同时,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缓解高速发展带来的不少负面问题。突破“一站式”传播的局限,深入挖掘诗歌的内容价值,使诗歌文化产品实现“IP品牌化”,是新媒体时代诗歌传播的前进方向。二、PoemsForYou的成功探索PoemsForYou(为你写诗)创立于2014年3月,日均阅读量稳定在100万以上。截至2021年12月,其微博粉丝数达93.1万,超话阅读量达3.4亿。在微信、小红书、豆瓣等平台上也均有账号运营。同名淘宝店粉丝数达16.6万,单品月销量最高超过3000份

6、。PoemsForYou作为较早开始生产和传播诗歌内容的账号之一,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内容输出和独具一格的运营模式。(一)以多种手段构建独特意境在互联网上,内容得到关注的决定性因素是创意,这里的创意指的是“根据企业需求,根据生活者喜好,找到能够打动他们,让他们关注并参与创造、分享的连接点”。诗歌类文化产品的创意聚焦于诗意,诗意是其创意之魂。而诗意需要特定的“境”来承载,意境=(人+事)+(时+空)。PoemsForYou进行的就是“造境”的工作,将诗歌作品中的“意”进行解码重构并通过媒介手段传递给受众,让受众在特定的“境”中感受和体会到诗歌的“意”。PoemsForYou的“造境”方法主要有以

7、下几类:其一,选用熟悉意象,回归诗意生活。王国维有言:“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PoemsForYou之所以能吸引受众,正是因为其生产的内容“合乎自然,邻于理想”,能够触及人们本真的感受。PoemsForYou通常以某一意象为主题,选取与之相关的若干首诗歌,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整合成微博。如2020年1月5日的一条微博主题为“冬天的诗”,收集了给你等九首诗歌,配合以浅紫和白色为主色调的底图,使人们从诗性的语言、冷色调的图片中感受到诗情画意。不管是“冬天”“春天”“月亮”等自然事物,还是“孤独”“生命”“爱情”等抽象事物,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PoemsFor

8、You通过诗性语言为人们展现出了生活诗意的一面,并借助图片增强了诗歌的可读性,内容有深度又非不可及,使不同身份的人们可以基于相通的人性回归到诗意生活中。其二,紧跟时间节点,引发情感共鸣。人们的思想感情是会受到外界影响的,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会产生特定的感情,如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PoemsForYou在进行内容策划时往往紧跟时间节点,发布最能够契合人们内心情感的诗歌,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如2021年劳动节当天的微博主题为“工人诗歌”,节选了钟表厂炼钢、炼钢锅炉工等诗,展现了中国工人的苦难、勤劳和伟大,表达出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工人阶级的敬佩。PoemsForYou在特定时间发布的诗歌,让人们能够

9、在情感的激流中寻找到一叶诗歌的小舟,更加具体地感受到诗,让诗歌不再曲高和寡。其三,整合诗人专题,建构理想自我。明诗篇有言:“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诗歌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是诗人理想自我的具象化。PoemsForYou会选取某位诗人的某本诗集,将其中的诗歌整合编辑为微博,向受众展现诗人的精神世界。被选择的诗人包罗古今中外,作品大众知名度较高,可读性较强,价值取向大多数是积极正面的,充满人文关怀。如2021年11月8日的微博选取了余秀华摇摇晃晃的人间中的诗歌,这些诗歌中写爱、写春天、写美好,通过语言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哀愁,更能感受到她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NORTH MED

10、IA RESEARCH31传媒实践的向往。PoemsForYou的诗人专题让受众能够从中寻找到相似的人生印记,通过有限的诗看到无限的意,找寻到理想中的自我。(二)以多元渠道吸引受众参与新媒体不是媒体,而是媒介平台,媒介平台是指通过某一空间或场所的资源聚集与关系转换,为传媒经济体提供意义服务,从而实现传媒产业价值的媒介组织形态。在微博、微信等不同的媒介平台上,PoemsForYou采取了不同的传播策略,充分发挥媒介平台聚合资源、响应需求、创造价值的功能,使诗意内容得到了较好的传播。在微博上,PoemsForYou采用多种话题形式,制造出了传播的“连接点”。PoemsForYou的微博有“写诗小日

11、历”“写诗录音机”“晚安诗集”“写诗翻译本”等八个日常栏目,紧扣诗歌这一核心主题,从多个角度生产创意内容。经统计,PoemsForYou每日发播条数为15条左右,从早上8点到晚上22点每隔一小时发一条微博,几乎覆盖了大部分受众的阅读时间。其中,“写诗小日历”“写诗录音机”和“晚安诗集”是每天的固定栏目,会分别在9点、21点和22点定时发布,打卡式、约定式的内容从日期、时间、兴趣等多个角度贴合受众的实际生活,唤醒受众日常生活中对诗意的渴求。而发布时间的规律性使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情感联系更加紧密,能够聚集粉丝群体,建立起受众的情感认同。其他栏目则是间断随机出现,如“写诗翻译本”会选取纯英文诗歌带领

12、受众一起进行翻译,并将其中的优秀作品整理发布,不仅提升了受众的参与感,还获取了独特的原创内容。多样的栏目使PoemsForYou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内容输出,同时兼顾内容的新鲜感,在信息庞杂的微博平台上形成记忆点,吸引受众关注并引导其参与传播。此外,PoemsForYou还会采用“抽奖”的方式将受众变为新的传播者,要求受众转发微博来获取抽奖机会,增强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在微信上,PoemsForYou公众号保持着每天一条的更新频率,更新时间基本在晚上八点左右,这个时间点受众较为空闲,有助于获得更高的流量。PoemsForYou公众号还开设了一系列文化创意栏目。如21天写诗打卡共读会,要求受众进

13、行1天1次的读书分享、3天1次的话题互动和1周1次的专题活动,周期性的交流互动促使受众养成阅读诗歌的习惯。再如“简单诗歌中心”,主要用于接收原创诗歌作品投稿,鼓励受众进行诗歌创作,并收集其中优秀的作品出版原创诗集,目前已有两本诗集出版在售。PoemsForYou充分发挥了媒介的三大功能,将受众变成用户,真正参与到诗意内容的生产和传播中。(三)以多维视角塑造诗性IP虽然PoemsForYou主要满足的是受众的精神需要,但从维持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角度来看,仍然需要商业变现的支持。将诗意内容与文化产业联系起来,将精神产品转化为实物产品,而“文创电商”正是PoemsForYou选择的突破口。所谓“文创

14、电商”,即经过文化包装的洗礼、文化内涵的渗透再变成电商。PoemsForYou目前有淘宝和微商店铺各一家,售卖的文化创意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手账本、便签纸、胶带等文具,二是马克杯、手机壳、日历等日用品,三是帆布包、袜子、T恤等服饰,四是原创诗集和各类限定礼盒。其商品和普通人的生活相关,又兼具其受众群体的偏好特色,将诗意元素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生活的诗意化。目前互联网平台上的文创电商大多数是“消费降级”,虽然能够产生利润,但其产品却缺乏附加价值,而IP就是文化产业实现价值提升的关键。相比于其他的诗歌传播主体,PoemsForYou的优势是会有意识地在传播中塑造自己的IP。其以

15、云朵为主体图案,米白和克莱因蓝为代表色,设计了形象IP“泡芙云”,名称取自“PoemsForYou”的中文谐音,并由此衍生出粉丝群体“小泡芙”。基于“泡芙云”的形象特点,其周边产品也大量运用云朵、米白和克莱因蓝作为创作元素。如“泡芙云”系列拍纸本,本子封面是代表泡芙云的蓝色,每本正面根据诗歌和云的概念设计了不同的图案,背面选取了四首短诗,对应32传媒实践泡芙云的形象特点与产品的设计理念。“泡芙云”IP把含蕴深远的诗句和简约优雅的设计结合到一起,将诗句中的思想感情投射到具体形象上,实现了诗性元素的聚集。虽然PoemsForYou的诗歌文化产品已经具备了IP的雏形,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泡芙云”

16、IP目前仅有形象和产品,而缺乏有标识性的故事,其形象缺乏内在支撑。在已有的热度的基础上,“泡芙云”需要进一步衍生出完整的IP产业链条,才能真正实现IP的内在增值。三、走向诗歌“IP品牌化”新型媒体其实不是“媒体”,而是基于互联网的媒介平台,是资源的聚合器和关系的转换器,要响应用户需求、提供意义服务。在传媒视角下,诗歌类文化产品不同于传统传诗歌文本“一站式”传播,而要遵循文化产品创造价值、传播价值、获取价值的商业逻辑。依据创意传播管理理论(CCM),创意是传播的核心,无创意不传播;传播要依托沟通元进行创意构想,在分享、互动和协同中创造交流、话题和内容;管理是企业在互联网上设置的“雷达”,捕捉信息

17、点并以此开展新的传播活动,成为创意的资料和素材。从这一理论框架出发,结合PoemsForYou的成功经验,提出以下三点策略。创意上要将诗意语言与多样化的媒体形式融合,以意象创造独特意境。意境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世界,有限生命在艺术世界中可以获得精神慰藉,自我在自然中找到精神皈依。在碎片化的都市文化中,主体的认同性成了严重的问题,主体成了由商品符号、媒体等塑造的“碎片”。人们被经济快速发展的潮流裹挟,产生“躺平”“内卷”等负面的生活状态。而诗歌是改善精神生活、缓解时代症状的精神良药。诗歌文化产品要迎合受众需求,以诗性语言为本,辅之以图片、音频、视频等技术手段,打破时空界限,为受众展现出理想

18、中的美好意境。通过诗歌文化产品消除主体认同危机,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回归宁静、稳定、整体、和谐。传播上要充分发挥媒介平台功能,改变“一站式”的传播格局。新媒体不仅是发布信息的平台,还是个大社群、大卖场,这里供方和需方是“双边市场”,产品的价值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上,诗歌文化产品的生产可以遵循这样的思路进行:先以优质内容和讨论话题吸引受众,并借助转发抽奖、日常打卡等方式将受众聚集成粉丝群体,再根据粉丝的反馈生产文创周边产品,实现商业变现。还可以利用内容资源的优势建立诗歌数据库、开发相关课程,通过知识付费的方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收入,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

19、业共荣。最后,各渠道、各平台互相联动,形成影响力的聚合和升级,甚至可以从线上走到线下。把诗歌爱好者变成受众,再把受众变成用户,让诗歌文化产品融入生活,帮助人们寻找到诗意的栖居之地。管理上要打造超级IP,形成组合产业链。当前的诗歌传播主体往往局限于收集和发布现有的诗歌内容,面临严重的内容同质化,难以形成情感溢价。为突破这一困境,故事IP是一个引擎和起点。诗歌传播主体可以从已有的内容中发掘故事,借助于某些历史文化名人,通过策划和包装形成故事IP和形象IP。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意,保持内容的丰富性和持续性。而当创意内容和人力资源的基础已经具备之时,诗歌传播主体就可以开始塑造自己的故事,生产独特的文化产品

20、。在故事的加持下,形象IP的塑造就更具有吸引力和辨识度,会对诗歌内容起到“广告代言”的作用,其衍生的文化创意产品图2新媒体诗歌传播策略图示NORTH MEDIA RESEARCH题。央卫视春晚都在“兔”文化上做足了文章,利用谐音、兔形象、兔产品等宣推炒作春晚品牌形象、特色和节目,打造了春晚的超高人气。春晚播出前后,总台、北京台、浙江台、湖南台等都设计了“兔”官方文创衍生品,文创加油兔手绳、“团团迎春”2023新春福礼、兔团团福筷、文创生肖布绒玩偶、春晚吉祥物“兔圆圆”“兔爷”等多款专属新春贺岁福礼陆续上市,受到大众青睐,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七)提升融合传播思维越发迫切重要媒体深

21、度融合发展大背景下,面对春晚这一大IP,主流媒体首先要具备融合传播思维,提升自身的抢热度、蹭热度、蹭流量意识。从清博智能对总台春晚播出前后10天在抖音、快手、微博、微信、头条等平台的TOP10热文来看,“大象新闻”“极光新闻”“荔枝新闻”“河北广播电视台”“安徽卫视”“北京广播电视台”“河北广电”“河南广播电视台”“看看新闻KNEWS”“四川观察”“中国蓝新闻”“闪电新闻”等省级广电媒体账号占据了大部分TOP10热文。一方面展现了这些省级广电极强的敏锐性,在新春佳节时刻,借总台春晚超级文化娱乐IP抢热度、蹭热度、蹭流量;另一方面对总台春晚进行充分挖掘利用,提升了自身的新媒体矩阵传播力和影响力。

22、作为省级主流媒体,要擅长捕捉这类热点事件,围绕事件进行系统性策划,多维度、多视角传播,借热点事件提升自身的价值,这种思维意识是做好融合传播的必备素养。(作者单位:吉林广播电视台)(本文编辑:蓝红宝)33传媒实践也就更具有价值。最终,在故事IP和形象IP的驱动下,实现“一切皆文创”,诗歌传播的全产业链才可以成为可能。结语毛诗序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人们可以通过诗歌表达内心、陶冶情操。新媒体时代的诗歌要从创意、传播、管理三管齐下,打造诗意IP,走“IP品牌化”之路,让诗歌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引导受众从读诗走向学诗,从学诗走向诗意生活。注释:周海波:传媒时代的文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第236页。陈刚:创意传播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第42页。施议对:论“意+境=意境”,文学遗产1997年第5期。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页。谭天:媒介平台论:新兴媒体的组织形态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46页。刘士林:都市文化原理,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4年,第205页。吴汉洪,孟剑:双边市场理论与应用述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作者信息:宋湘绮,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翟曼琪,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编辑:李丹虹)上接2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传媒/媒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