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38296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61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祝田田(南京市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江苏南京210000)【摘要】新时期背景下,小学美术课程的育人内涵得到了全方位的拓展,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堂中掌握美术绘画技巧,更要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以确保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进而通过美术视角去发掘、识别生活当中的美学元素。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中依旧存在许多问题,不但限制了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同时也难以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此,针对小学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有效措施展开了思考,如增设课堂实践环节、加强美术资源开发、创设课堂艺术情境、回归家庭社会本源等,希望能够以

2、此改进教学不足,并全面优化教学手段,从而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升级转型。【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素养;培养措施【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24)05-0061-03【DOI】10.16550/ki.issn.2095-9214.2024.05.019“审美”反映的是人对现实事物进行评价、感受、创造以及欣赏的一种能力。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只有先培养学生正确感知到“美”,才能够进一步引导其去创造并发现美,由此可见“审美素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小学生尚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于抽象事物的立体感知能力稍显薄弱,导致教师在进行审美培养的过程中遭遇了很

3、大阻碍。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特征,并灵活借助多元教学手段,以此全面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有效提升。一、小学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意义(一)激发学生美术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尚处于思想与心智发育阶段,因此在课堂上常常难以忍受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解读,进而会对美术课程产生抗拒心理。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不但要引领学生接触各种新鲜事物,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将美术教学资源引入课堂。这样一种方式无疑能够更好地发挥出美术教学优势,通过色彩与各种趣味活动的指引,为学生带来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从而在有效激发学生美术兴趣的同时,能够同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得美术课

4、程的教学质量获得全方位的提升。(二)增强学生认知能力小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能力始终停留在形象阶段,无法准确探索其中的内涵特质。美术审美能力的培养,便是强调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线条、色彩、画面等丰富元素,去感知美术作品中的情感与思想,从而使学生能够不再局限于表面去观察事物,而是能够真正根据外在特点来分析事物的内在特质。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审美能力的培养无疑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天赋与创造天赋,并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产生良性影响。二、小学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存在的问题(一)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审美能力对于学生综合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062核心素养学生发展不言而喻,所以现阶段美术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普遍提高

5、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并将其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教育环节嵌入了美术课程体系当中。但在此期间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便是教师的审美培养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中通常采取枯燥的作品解读、观赏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各类艺术的创作思想与内涵,却没有注重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自信感悟并创造美。因此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导致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低,同时也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感知美术作品的魅力所在,故而难以达到理想教学状态。(二)缺乏资源开发意识美术审美素养的培育工作,需要引导学生在不同艺术情境下去接触生活当中的各类事物以及文化。如此才能够使学生对于“美”形成完整的认知,进而获得在生活中独立发现美并创造美的

6、能力。然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对于各项审美资源的开发意识却相对薄弱,没能够有效将课本之外的各类艺术资源引入美术课程之中,仅仅是习惯于按照教材进行照本宣科式的知识讲解。这一情况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审美视野,同时也使得审美培养只是停留在书本文字表面,导致学生对于“美”的感知能力薄弱。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小学美术教师需要重点增强自身的资源开发意识,根据教材知识特点以及学生的现实学习需求,适当引入不同类型的美术课程资源,以此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并使其各项能力获得更好的发展。(三)忽视学生个性培养审美是学生将感官接收到的信号转化为思想认知的一种活动,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于性格特点、成长背景

7、、认知基础不同,常常会对“美”产生差异性的理解。然而很多教师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都忽略了这一特点,惯常于采用标准化的教学手段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并要求学生对美术作品形成统一的审美认知。这种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并且导致审美培养逐渐沦为一种带有形式化特征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更是误导了学生对于审美的内涵理解。三、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措施针对以上教学问题的存在,教师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同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美的现象与事物引入学生的生活当中,从而使其真正具备鉴赏与发现美的能力。为此,本文对小学美术审美素养的培养提出了以下工作建议。(一)增设

8、课堂实践环节,创造体验式审美教学审美培养的最终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对“美”的完整认知结构,使“审美”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思想特质,进而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能够从不同角度发掘“美”的存在。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时,首先需要把握的一点,便是要在课堂中为学生设置丰富的实践环节,使其对于“美”的认知不再是来自书面文字或是教师描述,而是能够切实去触碰并感受美的存在。例如,在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 3 课“版面设计”中,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便是要求学生尝试利用第 2 课中的“构图”知识,来对墙报、板报、书籍封面的版图进行合理布置,并能够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为此,教师在本堂课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过程中,不妨结

9、合平板教具的使用,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图片处理软件将不同的画像元素组合在一起。同时注意在创作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构图”知识来对作品进行设计。如此一来,学生在小组里不仅能够相互交流对于“美”的看法,同时还能够彼此提出建议与启发,使学生能够从“空间”与“比例”的调整中加深对美的认识,从而有效提高了审美培养的效率。(二)加强美术资源开发,打造多元化审美环境美术教材中收录了丰富的美术作品,并且这些内容都是经过慎重考量,选择的较为契合学生认知特征的作品图画,因此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发现“美”的存在,并从中获得深刻启发。然而教材内容毕竟063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对有限,不足以帮助学生完整认识到“美”的

10、不同特质。因此教师仍旧需要主动从现实生活、网络渠道以及各类教学材料中去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从而对教材内容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发现“美”的规律。例如在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 13 课“实物的联想”中,教材中给出了各种结合实物特点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这些内容不仅形象逼真,而且还极为生动有趣,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生活中围绕实物设计的艺术作品远不止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网络搜索的形式,查找有关现代行为艺术、雕塑、文创设计等方面的视频或者案例,以此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想象,并由此产生更加丰富的创作灵感。这样的方式能够联系社会中更多的文化事物来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感悟,从而创造了

11、课堂更为理想的学习氛围,并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文化事物。(三)创设课堂艺术情境,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审美”应当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行为,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够一味对学生进行限制,而是要主动为其投放各类教学资源,以此搭建一个相对立体的学习场景,引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主对“美”进行提炼以及感悟,而非通过其他渠道被强行灌注的知识记忆。为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主动结合知识特点以及学生的现实需求,来为其搭建丰富的艺术情境,以此帮助学生独立对美进行感悟。例如在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 4 课“理想的居住环境”中,在教学开始之前,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各种不同

12、的家园场景,如充满科幻色彩的“机械城堡”、诗情画意的“田野庄园”,甚至是拥有奇幻想象的“云上家园”等,由此引发学生的联想,使其不由思考自己理想中的“家园”应该是什么样的,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进行讨论与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能力与想象能力被充分调动起来,不仅开始思考“美”的特征,更是融合自身的思想特点去尝试描绘“美”的轮廓,因此此过程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形成充满个性色彩的审美素养。(四)回归家庭社会本源,创设生活化审美课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中识别“美”,更要让“美”逐渐回归到生活本源,引领学生更进一步思考“美”对人们的意义,如此才能够实现审美素养的最终培育目标,促使学生将

13、审美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并学会用美的视角来看待生活中的不同事物。为此,小学美术教师在结束教学之后,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社会实践,使其能够将课堂上收获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当中,以此形成对美的更好体验。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 4 课“理想的居住环境”之后,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幻想了心目中的理想家园,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居住的真实环境又是怎样的呢?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家庭周边的马路、河流、公园当中进行观察,对比看到的景象与想象中的画面有哪些区别?现实中的景象能够被称为“美”吗?“美”在哪里?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鉴赏美的同时,也尝试去创造美。综上所述,本文总结了审美素

14、养对于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意义,进而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审美培养优化措施。强调教师应遵循学生主体原则,灵活更新教学手法、资源、场景,以此带给学生更好的审美体验。【参考文献】1 程亚静.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 J.数码设计(上),2021(5):270-271.2 王国芳,李林涛.基于审美素养提升的小学美术教育策略研究J.数码设计(下),2021,10(2):216-217.3 胡坤.PBL 项目化学习模式下小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J.小学时代,2020(05):88-89.4 于淼.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2):92-94.【作者简介】祝田田(1990.07),女,汉族,江苏沭阳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