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8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

上传人:雁** 文档编号:303740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60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8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8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8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8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录2010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0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1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1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2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2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4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附:最新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8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考情分析2010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一、

2、名词解释1学衡派2“都市风景线”3白马湖作家群4中国新文学的源流5李劼人6申报自由谈二、论述题(选做四个)1试论三十年代“现代派”对中国诗人群的艺术创新。2谈谈憩园、寒夜对于巴金创作的意义。3论比较左翼文学与京派文学的“乡土观”。4田汉与曹禺的话剧之比较。5论林语堂对中国现代散文的贡献。6我看鲁迅(仅供留学生选做)。2010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学衡派答:学衡派是反对新文学运动的封建复古流派,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思想倾向稳健

3、保守。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为宗旨,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反对文言合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学衡派曾与鲁迅和胡适为首的新青年展开激烈论战。1933年,学衡停刊,学衡派随即消失。2“都市风景线”答:都市风景线是我国第一本较多的采用现代派手法进行创作的短篇小说集,由刘呐鸥创作,属于新感觉派小说集。都市风景线将30年代上海刚形成的现代生活和男女社交情爱场景尽情容纳,作者以其对都市生活的敏感,描绘了都市的赛马场、夜总会、影院、茶馆、富家别墅、海滨浴场等色彩斑斓的场景,也刻画了舞女、少爷、小姐、交际花、姘头、资本家、小

4、职员等各式各样的人物,并以急骤的节奏,跳荡的结构,活灵活现地显现出剥削阶级糜烂生活的剪影。残留、风景为小说集的代表,多用意识流,重视感觉体验。都市风景线也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作品集,其现代试验在1980年代的文学创作中得到回响。3白马湖作家群答:白马湖作家群是我国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一个重要的文学创作群体,又称现代散文“白马湖派”。白马湖作家群得名于杨牧的中国近代散文选的前言,在这篇文章中杨牧提出中国现代散文的“白马湖风格”,白马湖作家群只是聚集于白马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社团。他们没有响亮的口号和鲜明的旗帜,但是他们的作品有着相近的文学风貌,即冲淡平和、清醇隽永。白马湖作家群的主要

5、成员多半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代表作家有夏丏尊、叶圣陶、丰子恺、朱光潜等人。除了文学活动以外,他们还涉及到教育、出版等诸多领域。4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答: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是1932年周作人在辅仁大学演讲时所用讲稿,后经整理出版,它是较早地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著作。周作人将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归之于晚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小品文文学传统。同时他将文学区分为“言志派”和“载道派”,并将新文学归之于言志派的传统。通过这种区分,将新文学与公安派接合起来,新文学不再是无源之水。周作人的努力,是为新文学进行合法化论证,也是试图将新文学的根基植入中国传统之中,以获得自身的主体性,这一方向持续地为以后的学者和作

6、家所继承。5李劼人答:李劼人是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代表作有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等。李劼人活跃于1930年代的四川地区,艺术上保持独立,不参与任何社团。1935年至1937年间,他以四川为背景,写下连续性历史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描写了自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二十年间广阔的社会画面,具有宏伟的架构与深广度,史诗性强,又与世态描写紧密结合,因此被称为“大河小说”。6申报自由谈答:申报自由谈是上海申报的副刊之一,也是近代报刊史上历史最悠久的副刊。1911年创刊,最初的编者是陈蝶仙。后来陈因经营实业,改由礼拜六

7、派的小说家周瘦鹃主编。周瘦鹃编自由谈约十年,使自由谈成为鸳鸯蝴蝶派的大本营,充满了旧式的笔记诗词以及章回体长篇小说。1932年起改由黎烈文主持,把自由谈的内容变成完全的新文艺化,积极介入社会,追求文艺的“进步与近代化”,大力提倡杂文,锋芒毕露,大胆暴露现实,全国文化界一时震动,并特聘鲁迅、茅盾等左翼作家撰稿,成为进步文化战线的重要阵地。1949年停刊。二、论述题(选做四个)1试论三十年代“现代派”对中国诗人群的艺术创新。答:现代派是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激荡下,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1932年施蛰存创办的现代杂志。戴望舒是现代诗派的主将,其他代表诗人有施蛰存、金克木、林庚、路

8、易士、何其芳、卞之琳、废名等,他们创作的很多诗都包含着先锋意识,植根于30年代的社会人生,受益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纯粹诗歌观念的辐照,与李金发为首的初期象征主义倡导的“纯粹诗歌”一脉相承。其艺术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1)内在审美机制的衍化:象征与情感的传达以戴望舒等为代表的现代诗歌创作,体现了30年代中国新诗对于20年代后期新月派和象征诗派的继承与超越。他们善于借助感性对应物,用暗示象征的方式,在主客融会、双向同化的过程中超越客体的表象世界,传达内心各种幽微难明的个人化情意。如戴望舒的单恋者中用找不到单恋对象来象征展现了一个可怜的单恋者塞满柔情的忧郁心灵,在现实的撞击下脆弱灵魂的迷茫痛苦。(

9、2)主题内容:彷徨与失落的展现戴望舒等为代表现代派创作追随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向内转的创作风格,力图充分展现诗人的内在情感而不是表现现实世界,更注重诗的内在特质,对于人的心理情感更为深入,诗歌的主题多为:彷徨和失落。在日常事物和平淡生活中捕捉诗意隋思,这个主题在戴望舒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如雨巷通过遇到丁香一样的姑娘只是梦来表达了美丽忧伤的情绪意绪,传达了个人的孤独情绪和可望而不可即的失落感。(3)美学追求:现代与古典的融合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在艺术探索上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和对于民族艺术传统的向心力,它在中外诗歌的融汇点上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诗歌美学,其共同的审美原则是追求隐藏自己和表现自己之

10、巧妙结合的朦胧美;在表现手法上反对即兴创作和直接抒情,运用隐喻、象征、通感等手法实现情绪的意象化,把心中隐约的、难以描述的情绪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在诗体形式上,创造了具有散文美的自由体诗,字句的节奏完全被情绪的节奏所代替,自然流动的口语准确地传达了诗人对复杂、精微的现代生活的感受。如戴望舒的小病语言朴素亲切,平淡而熟悉,宁静而和谐,诗人用猜测试探的语气,营构出一个小病的人对家乡的惦念关切。总之,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激荡下,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纯粹诗歌观念的影响,体现出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2谈谈憩园、寒夜对于巴金创作的意义。答:从某种意义上讲,

11、憩园、寒夜标志着巴金开始向成熟作家转变,具体表现在:(1)小说的叙事方式和视角发生了变化从小说的叙事上看,巴金小说的叙事方式和视角都发生了变化,增强了作品本身的现实穿透力,主要表现为:由充满激情的呼喊转向冷静、沉思的深层分析巴金的小说创作到“激流三部曲”发表的时候,达到了风格的成熟和现实主义的高峰。他的作品始终充满了作家的主观激情和生活的热忱,作者本人始终是作品中一个无形的形象,在作品中大声的呐喊呼号,大段议论,毫不掩饰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充满激情的创作到40年代后期发生了变化,在寒夜中作家一改以往的直接呐喊、批判和议论,转而变成一种冷静的、沉思的、深层的分析。家庭题材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巴

12、金从对大家庭、大家族的描写,转变成关注普通的、随处可见的小家庭,关注这些小家庭中普通人的命运。这种变化给人们以新的启发,作家以往对大家庭的描写更多的具有象征的意义,而对普通小家庭的描写在更大意义上带有普遍代表性,显示了巴金的现实主义笔法更加深入、更加准确、更加尖锐。以往众多人物复杂的关系,在寒夜中变成了一种非常简单、非常朴素的描写。但作品并不因为这种关系的简单、描写的朴素而缺乏魅力,反而更增加了生活的实感和现实的穿透力。(2)小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具有民族特色从小说的艺术上看,小说在艺术上继承和运用了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具有民族特色,具体表现为:在结构上,以杨、姚两家的生活为线索,双线并用,

13、或是平行发展,或是交错扭结,相互映衬,十分得体。另外,悬念手法的运用使故事的叙述引人入胜。在人物塑造上,作品使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交叉进行的手法,多方面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意境上,借鉴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追求,形成了既有浓厚抒情氛围又有象征意味的境界,“憩园”是当时中国新旧社会交替的隐喻和象征。总之,憩园、寒夜等作品不同于巴金早期作品如激流三部曲那样的热情奔放,而是显得情感内敛、笔触冷静,且结构上趋于多样化。这说明巴金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洞察,开始专注于文学技艺的斟酌,向一个成熟作家转变。3比较左翼文学与京派文学的“乡土观”。答:中国现代性的开始是以乡土中国的逐渐消逝为代价的,都市与乡

14、村的二元对立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展开的前提性结构,作为试图以各种理由追寻中国现代性的知识分子来说,对乡土中国的感情是矛盾复杂的。一方面,他们不得不对乡土批判地审视;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怀着都市怀乡病,对乡土深情地回眸。1930年代,在乡土中国走向衰败的同时,东南沿海却畸形地繁荣发达,这一城乡的结构性落差促使中国知识分子对乡土的感情更加复杂化。正是对乡土的不同态度,造就了左翼文学与京派文学不同的“乡土观”。(1)左翼文学中鲁迅的乡土观:启蒙视野下的复杂情感左翼文学发端于鲁迅,鲁迅也是左翼文学的领袖。实际上,早在1920年代,鲁迅对乡土的书写已经暗含了左翼文学的发展方向,也某种程度上启示了京派文学。

15、故乡是鲁迅直接书写乡土的作品,“我”以都市人的身份回到故乡,在回忆与现实的交相对照之中,“我”既深深地怀念年少时的故乡世界,也对现实中的故乡尖锐地反思,少年闰土是多么可亲可爱,中年闰土就多么麻痹愚昧,对闰土的不同感情便是“我”对乡土的复杂感情的隐喻。在故乡中,鲁迅对乡土的复杂感情包含了左翼文学与京派文学不同乡土观的雏形。(2)左翼文学的乡土观:阶级视野下集压迫与反抗的乡土左翼文学秉承了鲁迅批判性的视野,但与鲁迅不同的是,后期的左翼文学是阶级斗争的视野。在左翼文学那里,乡土是资本主义、封建势力侵蚀的土地,一片灾难深重、等待拯救的土地,一个阶级矛盾尖锐的政治场域,左翼文学致力于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揭

16、示乡土衰败的根源,揭示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与矛盾关系,试图由此塑造出一个遭受压迫、反抗压迫的乡土世界。这一点在茅盾的小说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子夜尽管是以都市为主要场景,但仍旧部分地触及乡土,农民的破产与暴动一再出现在笔下;“农村三部曲”则更为直接地触及乡土世界的阶级矛盾与历史根源。一个被阶级划分的乡土世界在左翼文学中形成了。(3)京派文学的乡土观:文化视野下温情与衰败的乡土然而,京派文学则完全持有不同的态度,京派文学本身便是一种乡土文学形态。在现代文明侵蚀下已然衰败的宗法农业社会,近代的激进政治急剧地冲刷着传统文化的堤岸的时候,京派文学怀着深深的眷念与绝望的信心,试图在文化的视野下重新发现乡土世界

17、。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废名的黄梅故乡和京西城郊世界,芦焚的河南果园城世界等,对于乡土世界的含情脉脉的书写体现了京派文学对乡土的深情。京派文学试图通过对传统文化与道德的不断呼唤,重塑现代中国。这一文化保守主义的理想在沈从文的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边城中美好、自然的乡土世界蕴含着沈从文对乡土世界的美好想象,也试图以乡土人民的淳朴的道德来警醒现代中国。但是,现代性的急剧变革必然使得乡土世界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京派文学对乡土中国的深情凝望中包含着悲怆。4田汉与曹禺的话剧之比较。答:(1)田汉与曹禺有着同而不同的命运。田汉是多产作家,曹禺却作品不多;田汉自然地走向了“无产阶级戏剧”与“国防戏剧”,最终在新

18、中国以后延续了这一条道路;而曹禺起初依然在剧场戏剧的试验田里辛苦耕耘,1949年后却是被迫转型;田汉与曹禺的早期都是浪漫主义甚至是现代主义的剧作家,然而他们最终都走向了现实主义的、试图在剧作中贯彻意识形态要求的官方剧作家。这是他们同而不同的原因所在。(2)田汉与曹禺早期话剧之比较田汉与与曹禺早期都是浪漫主义作家,其话剧都有诗性特质。这种诗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强烈的主观抒情性、传奇色彩以及诗化的语言。强烈的主观抒情性a田汉早期剧作重感情、重情绪,也可以说是“情绪剧”。例如南归里流浪诗人在饱经人生艰辛的流离之苦,仍旧走上继续流浪的漫长之路。b曹禺早期话剧也是从体验、感受出发,也表现出强烈的抒情性。雷雨

19、就表现了一种“不是爱便是恨”的极端感情。传奇色彩a田汉早期的浪漫剧创作富有想象力,极富传奇性,情节虽不复杂但较奇特,多数剧本写的都不是日常所见的事件,而是少有的事件。如获虎之夜中的猎虎变成猎人。b曹禺早期的话剧里常常有偶然性,情节大起大落,人物性格激烈而极端,大量使用象征性意象,背景设计富于象征性,整体氛围的营造更近乎于诗意化。诗化的语言a田汉剧作的诗意和抒情性同他的语言关系极大。他的很多剧本的语言,是可以当作抒情诗朗诵的,尤其是人物独白。另外,田汉还喜欢在剧中加诗。b曹禺剧作的语言也同样具有抒情性和诗意,在雷雨和原野里人物由于深仇宿怨,语言的进攻性更强烈。北京人的语言更为简洁凝炼,有着委婉深

20、长的抒情性诗意。(3)田汉与曹禺转型期话剧之比较在面对剧烈的社会变革时,二者都进行了话剧创作的转型。两人都由浪漫主义剧作家转向现实主义剧作家。但是由于田汉与曹禺两人艺术秉性和气质的不同,两人的转型具体表现为:田汉的自觉转换和曹禺的被动转型。汉的自觉转换在“无产阶级戏剧”与“国防戏剧”运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剧作家和戏剧运动的组织者、活动家,田汉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田汉在发表了著名的我们的自己批判之后,紧跟时代,努力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创作了梅雨、顾正红之死、洪水、乱钟、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等,这些剧本现实性加强了,有的甚至是对现实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的及时反映。直到30年代中后期,田汉的创作出现

21、了新的转机:1935年创作的话剧回春之曲,这个剧本成功的很大原因在于它保持并发展了田汉创作的艺术个性。抗战期间,田汉也紧密结合现实,创作了很多抗战剧作。建国后,为贯彻官方意识形态,田汉创作了几部有名的历史剧。曹禺的被动转型a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实验性的创作曹禺对于中国现代话剧的意义,不仅在于他的戏剧创作标志着、并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更重要的是,他的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实验性的创作,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领域,提供了无限丰富的可能性,展示了多元的、自由创造的发展前景。但曹禺的创造,对于现代中国话剧又是超前的,即他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都大大超过了时代接受水平。b创作受制于时局的限制与影

22、响曹禺在当代的四幕话剧明朗的天已难以见到雷雨、北京人等的光彩。五幕话剧胆剑篇,以春秋时代吴越交战故事为素材。第一、二幕写吴国侵略、勾践被俘,后面三幕,写获释后的勾践和百姓一起发愤图强、准备复国,最终取得胜利。剧作把吴越的战争,处理为侵略、掠夺与反抗、复国的关系,而着重表现了勾践的“卧薪尝胆,誓雪国耻”的意志,和与越国军民一起,“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艰苦奋斗。这部历史剧对“自强不息”的强调,与当时国家面临的政治、经济困难和危机有关。此外,曹禺还完成了另一部历史剧王昭君。5论林语堂对中国现代散文的贡献。答:林语堂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散文大家,他是一位具有鲜明个性的小品文作家,其对现代散文的贡献主要有

23、:(1)题材丰富繁杂大至宇宙之巨,小至苍蝇之微,无所不包。如我怎样刷牙我的戒烟等写日常生活琐事,津津乐道,无微不至。(2)庄谐兼备林语堂的小品文谈天说地,庄谐并用。如论政治病寓庄于谐,以戏谑之笔画出了“政治病”患者的面影,调侃政府官僚的“养疴”奥妙,话题本身却比较严肃。(3)文化气息浓厚林语堂的小品文是一种智者的文化散文,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丰富。其中文化含量最高的是那些中西文化对比的文章。如谈中西文化中以柳、柳夫人、朱等三人对话的方式,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别,深入浅出,生动别致。(4)真诚的性灵林语堂的小品凸现真诚的性灵。他追求纯真平淡,力斥虚浮夸饰,或抒发见解,切磋学问,或记述思感,描绘人情,皆

24、出于自我性灵,绝无矫饰,显得朴素率真。如秋天的况味以秋景写人情,以秋天古意磅礴的气象衬托人生之秋“成熟”的快乐,显得朴素宜人。(5)显示出浓郁的幽默情趣现代散文中有过青年式的感伤气息和老年式的训诫色彩,而林语堂的幽默小品则为现代散文带来了中年式的睿智通达的情味,开辟了现代散文新的审美领域。虽然他的幽默有时还不免遭致“说说笑笑”的讥笑,但总的来说是有充实的生活内容和丰富睿智的人生态度。(6)将谈话式的尾语笔调引入小品文创作从这种艺术追求出发创作的幽默小品缩短了与读者的距离,对读者产生过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论语的销量曾达到三四万份,作为幽默大师和现代尾语式散文的开创者之一,林语堂在当时和后来都产生了

25、相当大的影响。内容博杂,“皆可取材”,在形式上也不拘一格:“除游记诗歌题跋赠序尺牍日记之外,尤注重清俊议论文及读书随笔。”大多数幽默文章与其幽默文学观的形成,既受到英国散文中乔叟一派闲谈体的影响,又与明代公安派的主张有相通之处。6我看鲁迅(仅供留学生选做)。答:(1)鲁迅是出色的小说家他具有独特的眼光,能够把握独特的题材,创造独特的小说模式。“看”与“被看”模式“看与被看”的模式中,被启蒙者与启蒙者之间的关系是最令人深思的。在鲁迅的小说中,启蒙者为了启蒙大众而牺牲,可是被启蒙者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像看客一样观看启蒙者的表演,这里鲁迅表达了对启蒙深刻的反省。“离去-归来-离去”模式在“离去-

26、归来-离去”模式中,作者一次次离开乡土,又一次次回归乡土,离开乡土是因为被乡土中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压迫而离开,到现代都市寻求别样的出路,然而,离开乡土后却又因为失去精神的家园而不得不回到乡土,以寻找存在的根基和理由,但是乡土的逝去已经无法满足这一精神的需求。鲁迅深刻地指出中国人的生存、精神境遇的尴尬,而这一尴尬是走向现代的中国人无时无刻不面临的问题。在现代的开端,鲁迅就暗示了中国人的现代境遇,这是鲁迅的超前性。(2)鲁迅是中国批判力量的源泉残酷的自觉意识鲁迅的批判性来自其以启蒙的视野进行国民性批判,鲁迅做的是深入地挖掘中国积贫积弱的文化根源。为重塑现代中国而自愿成为“历史中间物”,这一批判精神与

27、一种深刻的反省联系在一起。鲁迅认识到,他并非是他所要批判的世界的无辜者,而正是他所要批判的世界之中的一份子,这一残酷的自觉早在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中便已经显露:疯子也是吃人的世界里的一员,也参与到吃人的行为之中,因而,对吃人的世界的否定,也就是对自身的否定。批判的力量正是因为这种批判性,使其杂文也具有匕首的力量,可以用来战斗,鲁迅对不公世界的揭示,对现代政治的荒谬与残酷的讽刺,使得鲁迅的杂文成为批判性的代名词。可以说,鲁迅的批判是彻底的,因为他把自身也否定了,这就是为何他是现代中国批判运动的原动力,只有彻底的批判才能够赋予其后继者以继续向前的勇气。当代中国任何批判力量都试图援引鲁迅,并因此而获得

28、合法性。(3)鲁迅是中国现代性进程中永恒的异质性存在正是这种异质性存在,使得直面时代的知识分子有了方向。鲁迅的文学与其批判性是同一的,因而中国现代文学也具有了异质性的力量,这对于一个同质化进程中的现代中国而言,乃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中国迈向现代的进程,如果是不断西方化的进程,那么中国的主体性将不复存在。正是因为有了鲁迅,时刻提醒中国知识分子以批判、反省的态度对待现代性,从而为中国确立主体性提供可能,并进而为重建一个新的美好世界而奋斗。(4)鲁迅为了达到批判国民性,创作出独特的小说写作艺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鲁迅有独特的塑造典型化人物的方法。鲁迅称他的方法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杂取

29、种种人”是根据人物特定的社会属性和复杂性,充分地、真实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鲁迅笔下的人物都是生活中平凡的普通人,是性格各异的“这一个”,同时又具有极大的概括性,包容了巨大的社会历史内容。用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来刻画人物鲁迅善于用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来刻画人物。所谓白描手法,就是用极简洁的笔墨描绘人物,力避陪衬拖带,并擅长捕捉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冷静而残酷。用单线发展的结构形式鲁迅小说大都采用单线发展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主要是服从人物性格发展的需要,而非根据一个完整的故事来布局谋篇的。作品中的任一片断和场景,都能有力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祝福没有完整地去描述祥林嫂的一生,而是通过她在鲁四

30、老爷家里的两段生活,以及卫老婆子的一段转述来表现的,这说明了作者在艺术上的精心构思和高度技巧。还有孔乙己、肥皂等作品的情节发展,也充分显示了这种结构特点。2011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学衡派2新月杂志3三一律4“纯诗”5太阳社二、论述题(六选四)1赵树理对中国新文学的贡献。2“京派”是否真的存在,说说你的理由。3对茅盾小说的“史诗性”,做出你的评判。4论艾青对七月派诗歌创作的影响。5论“语丝体”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6论张爱玲(仅供留学生选做)2011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学衡派答:学衡派是反

31、对新文学运动的封建复古派,因1922年创办的学衡杂志而得名。主要撰稿者有梅光迪、胡先辅、吴宓等人。他们主张“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鼓吹复古,鼓吹文言优于白话,诬蔑白话“以叙说高深之理想,最难剀切简明”,极力主张言文不能合一。以柳诒征为南雍双柱之一的南京大学,是现代儒学复兴的策源地;以其为国学支柱的学衡派,成为后世新儒家的学术滥觞。2新月杂志答:新月杂志是新月社于1928年3月10日在上海创办的月刊。徐志摩、罗隆基、胡适、梁实秋等任编辑,它的创办标志着新月社开始重新活动。杂志主要发表新月派诗人的作品和理论。1931年11月,新月社代表人物徐志摩机坠身亡,新月社活动渐衰。193

32、3年6月,新月杂志出至第4卷第7期停刊,新月社宣告解散。3三一律答: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它是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三一律”在政治上符合君主专制政体的要求,在艺术上既体现了时间和空间方面高度简练、紧凑、集中等优点,但又存在人物性格单一化、类型化,戏剧结构上绝对化、程式化等弱点,最终束缚了戏剧艺术的发展,为后人所摒弃。4“纯诗”答:“纯诗”,即纯粹的诗歌,是早期象征派诗人穆木天于1926年在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中提出的诗学观点。“纯诗”

33、追求诗的纯粹性和暗示性,主张诗歌观念的转化,诗歌要从抒情表意的“表达”功能转向自我感觉的“表现”功能。在诗人李金发、穆木天等人提出的纯诗思想的影响下,为幸福而歌、微雨等诗集风靡一时,象征诗取代格律诗引领新诗发展。30年代梁宗岱提出的纯诗理论是对20年代诗学的全面超越,也是新诗走向成熟的标志。5太阳社答:太阳社是由蒋光慈、钱杏邨等发起于1927年冬在上海成立的现代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林伯修、洪灵菲、殷夫、任钧等,这些主要成员大都是共产党员,相似的斗争经历和共同的思想基础使得他们在文学主张和创作上也有某些相似之处。太阳社积极倡导革命文学,宣传无产阶级文学理论,创作中努力反映工农群众的生活与斗争,对

34、左翼文学运动有很大影响。先后出版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海风周报、新流月报、拓荒者等刊物,编有太阳社丛书。1929年底自动解散。二、论述题(六选四)1赵树理对中国新文学的贡献。答:赵树理对中国新文学的贡献如下:(1)复兴民间话语,弘扬民间文艺赵树理的创作主要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艺术营养,复兴民间话语,弘扬民间文艺,提升民间文艺的品位,使民间文艺登上文学的大雅之堂,具有明显的大众化、通俗化的艺术特色。这为中国新文学继承传统文学特别是继承和弘扬民间文艺方面作出重大贡献。一方面他创造性地利用民间文艺样式,创造了新文学的新品种“评书体小说”“新章回体小说”等,另一方面又扩大、改造民间曲艺和地方戏剧促使其登上大

35、雅之堂;同时他还学习借鉴西洋的文学样式,同民间文艺相融合,创造了农民式的话剧、电影。(2)新型农民形象的塑造赵树理的文学创作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和中国农民生存状态的一面镜子,他为中国新文学提供并塑造了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这是其他新文学作家很少涉及的。赵树理在小说中主要展示劳动者在逐步打破枷锁的过程中所焕发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新的道德风貌,在农村大变革的历史情景中深入地观察、把握农民的思想情感,真实地展现了新老两代农民的典型化的形象。(3)文学形式的创新结合中国古典小说,运用评书体书写现代小说,这是赵树理对新文学形式的创新。在小说的结构上,赵树理扬弃了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的框架,而汲取

36、了讲究情节连贯性与完整性的结构特点。在描写与叙事的关系上:吸取传统评书式小说的手法,把描写情景融化在叙述故事中,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矛盾冲突中,通过自身的行动和言语来展现其性格。在语言的艺术性和通俗性的结合上,赵树理的语言达到了很高的境界。(4)地域色彩的浓厚以晋东南农村为背景,有浓厚的地域民俗色彩,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山药蛋派”作家。赵树理的小说中,写民俗主要是为了提供一种文化的政治的环境,表现人物在社会变革中的精神变迁,同时也为了加强小说的故事性。后来在赵树理影响下形成的“山药蛋派”作家群,是当代文学中最有地域文化特点的流派之一,他们的创作也大都以充分的民俗描写展示现实主义的魅力。(5)“为

37、农民服务”的“人本主义”文学思想赵树理的文学创作始终关注着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并坚持不懈地从中发掘素材进行创作,流露出浓厚的“为农民服务”的文学思想。在其影响下,“山药蛋派”作家群也成为一个从始到终的、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文学流派,这在新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他们从文学描写的客体对象,到创作塑造的审美形象,直至阅读者都是以农民为对象。综上所述,赵树理以其大量的小说创作,丰富了“十七年”时期的文坛。他的小说在艺术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无论是在人物描写、结构安排还是语言运用、地域色彩都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其农村小说创作对后世影响深远。2“京派”是否真的存在,说说你的理由。答:“

38、京派”真的存在,理由如下:(1)“京派”的成员和活动阵地30年代远离当时的政治中心南京和文化中心上海,活跃于北平的一些作家,被称为京派作家。京派主要成员有三部分人:二十年代末期语丝社分化后留下的偏重讲性灵、趣味的作家;新月社留下的或与新月月刊关系较密切的一部分作家;清华、北大等校的其他师生。代表有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梁实秋等,他们活跃在现代评论、水星、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学文、文学杂志一些重要的北方文学报刊上,文学成就显著。京派虽无明确发表宣言或结社,却实实在在地成为有别于左翼,又与海派对峙的一个鲜明的小说流派。(2)“京派”的文学追求一致这些成员的思想、艺术倾向并不完全一致,但

39、在三十年代前半期,他们在文学事业上有共同的趋向和主张,在创作上也有共同的审美理想和追求。具体来说,在文学观念上,京派既反对文学成为政治的附庸,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倾向,而是强调文学有着独立的人性的、美的价值。京派的文学创作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更多地表现了对现代都市文明的质疑和批判,风格淡远隽永,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3)“京派”的艺术特色统一相同的乡土观京派小说家热衷于发现各自的城镇世界,如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废名的黄梅故乡和京西城郊世界等。而城市的描写,则作为与乡村世界对立的人生,被纳入到京派宏大的叙述总体之中。文体创新和思想启蒙京派统一的审美感情是诚实、从容、宽厚,并为现代小说

40、提供了比较成熟的抒情体和讽刺体样式。其对“五四”国民性主题继承,不断对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发出呼唤,寻求回应。“返回”式书写小说注重“回忆”,忆及逝去的美,和眼前的现实进行对照。对平凡的人生、命运投入极大的兴趣和审美的眼光,使得美由绚烂归于平静无奇,归于自然调和。总之,京派追求一种执著而独特的“理性主义”文化品格、平民化的文化品格以及一种和谐的“审美理想”。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进行了一定的革新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诗化、散文化,既有现实主义气息又有浪漫主义气息。3对茅盾小说的“史诗性”,做出你的评判。答:“史诗性”,既是小说的一种审美追求,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它是特

41、定历史文化背景的产物。茅盾小说的“史诗性”源头来自于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潮流,以书写历史的视角和方法来进行文学创作是这种文学潮流的重要特征。茅盾小说“史诗性”主要体现在系列性和编年史特征、注重题材和主题的时代性、对“巨大的思想深度”和“广阔的历史内容”的追求三个方面。(1)系列性和编年史特征茅盾曾有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企图,并 打算通过农村与城市革命发展的对比,反映出这个时期中国革命的整个面貌。这种意图在完成的子夜中虽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但从他创作的整体进行考察,却是基本上实现了的。如果把茅盾的作品按其反映的历史时代先后排列起来看,“五四”运动前后到40年代末近半个世纪内现代中国

42、社会风貌及其变化、各个阶层的生活动向及彼此间的冲突,都得到了充分的艺术反映。可以说,茅盾为我们提供了一部20世纪上半时段中国社会的编年史。(2)注重题材和主题的时代性从写成于l931年至l932年的子夜开始,茅盾更自觉地展开了对于自己所处的时代“全方位”的正面描绘。不久后写出的重要的短篇小说春蚕(与另两篇短篇小说秋收、残冬,被合称为“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等,同样具有鲜明的30年代的时代特征,不仅显示了茅盾自身创作的趋于成熟,而且集中体现了30年代中国现代社会历史小说的主要特色与主要成就,由此形成了中国现代社会历史小说的基本格局,并起着长久的支配作用。(3)对“巨大的思想深度”和“广阔的历史

43、内容”的追求广阔的历史内容蚀以广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迅速、真实地反映了刚刚过去的大革命的历史和正在发生着的大革命失败后的社会心理。巨大的思想深度蚀从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独特角度来反映大革命,丝毫不回避其中包含的深刻的历史教训,显示了茅盾对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的深刻认识、把握,以及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虽然受到了来自“左”的方面的责难与批评,但却由此而证明了茅盾正是由鲁迅所开创的“五四”现实主义传统发展而来的,一开始就有别于其他脱离中国现实生活的“革命文学”。总之,茅盾对现代文学最重要的贡献是开创了具有社会编年史特征的史诗式长篇小说文体。茅盾注重以社会斗争为故

44、事的轴心,并常以历史代言者的姿态进入创作,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他把艺术的笔触伸展得相当广阔,描写对象涉及各个阶层,展示了丰富巨大的社会历史内容。4论艾青对七月派诗歌创作的影响。答:艾青对七月派诗歌创作的影响有:(1)诗歌形式上,提倡诗的“散文美”艾青是自由诗体的自觉提倡者,专门提倡诗的“散文美”。其诗体的特点是,奔放与约束之间的协调,即是在变化里取得统一,在参错里取得和谐,在运动里取得均衡,在繁杂里取得单纯。七月派诗歌的形式也是自由奔放的,他们追随艾青,提倡散文美,自觉地把自由诗推向一个坚实的新高峰。(2)诗歌情感上,主张融入客观对象艾青强调主观情感对感觉的渗入,追求“对于外界的感受与自己的感

45、情思想”的“融合”,并在二者的融合中产生出多层次的联想,创造出既是明晰的,又具有广阔象征意义的视觉形象,这就是艾青最常用的艺术方法。七月诗派也反对冷淡地摹写生活,而主张将诗人的人格、情感、血肉、审美趣味强烈地渗透到客观对象中,达到主客观的互相拥抱、融合。并进一步强调“突入”生活的底蕴,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历史的东西与个人的东西的统一融合。(3)诗歌色彩上,凝聚象征意味艾青诗里的色与光,是一种暗示、象征,既具有自然形态的形式美,又积淀着社会、历史、心理、哲学的深刻内容,在形式与内容、色彩与主题之间存在着一种对应的关系,同时又为诗人个性所渗透。七月派诗人们也擅长从细碎的意象中发掘深刻的思想和象征

46、。他们甚至从天上的雨,地上的小牛犊,一个跃动的夜,一座动乱的城,一条喑哑的江,一株“根深深地盘结在泥土的下面”的树中,都能发现坚韧强劲的民族生命力与历史乐观主义的民族自信力。(4)诗歌技巧上,象征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革命现实主义融进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艺术技巧。艾青的诗一方面坚持了革命现实主义“忠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克服与扬弃了其“幼稚的叫喊”的弱点,吸收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诗歌的艺术技巧,从而使自由体诗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健康发展。他对象征与暗示、通感、意象奇接等方法运用相当娴熟,比如吹号者、冬天的池沼、火把等作品将整首诗作为一个象征整体来把握。总之,

47、艾青作为七月派诗歌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聚合了感知、寓理、抒情、象征等多元的诗美个性,成功构建起一种真正代表现代诗美审美发展趋向的品格,对七月派诗歌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5论“语丝体”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答:(1)“语丝体”的由来语丝是周作人和鲁迅等发起组织的语丝社创办的以发表散文为主的刊物,共出版了260期,其散文渐渐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时人称为“语丝体”。他们的主要成就是在于短小犀利的杂感,其批评的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语丝体”的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2)“语丝体”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从周作人和林语堂的散文创作可以窥见“语丝体”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周作人的闲谈

48、体周作人的散文在写法和趣味上,都不同传统的中国散文格局。他以自己的个性为根本,融合中西散文的美质来创作。比明人小品,加入现代人的自我意识;比西方随笔,调和了东方式的抒情气氛;它在日本散文的“苦味”里,又注入了中国味道。这种“抒情的论文”,是“富有艺术意味的闲谈”。a在审美主体上,周作人所倡导的“言志小品”,乃是西方随笔的“自我表现”同我国明人小品的“独抒性灵”的融合。b在审美意味上,周作人的闲谈体还具有“和平冲淡”的审美特色。c在文字处理上,周作人又善于将口语、文言、欧化语、方言等诸多成分杂糅,酿成一种“简单味”与“涩味”相结合的语言风格。林语堂的幽默小品在“语丝”期间,林语堂介绍过很多西方幽

49、默理论,主张以幽默的艺术去揭示生活矛盾,针砭社会文明病。他的散文集剪拂集就以嘲讽之笔,进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讽刺的盔甲中每每饱含着幽默。他的散文创作更大的影响是在30年代创办论语之时。a林语堂散文的结构,并不讲究整体构思,也不受制于章法或写作规则的权威,因此,散文整体上呈现出自然的韵律,散发出朴质的气息。b林语堂语言的运用,十分看重俗语、方言中那些有生命力的因素,使得其散文或庄谐并出,或假痴假呆,嘻笑调侃,幽默百端,这也是非“正格”的证据和闲谈式的标志。c林语堂的散文呼唤常识、简朴和真正的中道精神的回归,推崇原儒独特的人文主义,揭示中国文化的阴柔品格,指出中国道家的节制、无为等观念是现代西方

50、文明疯狂的对症药。总之,“语丝体”散文开创了闲适风格的现代散文,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的闲适散文创作实践标志着现代散文的文体自觉。他们的闲适散文具备大家气象,二人称得上是现代散文闲话风的“一代宗师”。6论张爱玲(仅供留学生选做)答: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才女,她的很多作品不但在当时受到读者的热烈追捧,时至今日仍然是文学作品中的佼佼者。她的小说无论从内涵上还是从艺术上都匠心独运、独树一帜,而其小说的风格也受到古典小说红楼梦的影响,并渐渐成为一种文化传统,具体表现为:(1)内容上多为男女之间的情爱纠葛,但又不仅仅止于浮泛的爱情表面她喜爱描写男女之间种种“不明不白萎琐、难堪和失面子”的小事情,高等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研究生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