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工程考研总结.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358490 上传时间:2024-07-03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工程考研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工程考研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工程考研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工程考研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工程考研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绪论1.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科学,属应用地质学的范畴2.地质环境涉及地壳表层和深部的地质条件以一定的作用,影响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而建筑物的兴建又反馈作用于地质环境,使自然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最终又影响到建筑物自身。3.研究任务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作出确切的结论;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运用和保护的

2、建议;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规定;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4. 工程地质条件指的是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地质因素涉及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它是一个综合概念。5.工程地质问题指的是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6、.工程地质学研究内容(1)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 地球上任何类型的建筑物均离不开岩土体,无论是分析工程地质条件,或是评价工程地质问题,一方面要对岩土的工程性质进行研究 工程岩土学(2)工

3、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 地壳表层由于受到各种自然营力涉及地球的内力和外力作用,尚有人类的工程经济活动,影响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 工程动力地质学(3)工程地质勘察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 为了查明建筑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论证工程地质问题,对的地作出工程地质评价,以提供建筑物设计、施工和使用所需的地质资料,就需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专门工程地质学(4)区域工程地质的研究 区域工程地质是为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地质依据的。区域工程地质学7.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与它的研究内容相适应的,重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实验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四种研究方法各有特点,应互为补充,综合应用。其中自然历史分析

4、法是最重要和最主线的研究方法,是其它研究方法的基础a自然历史分析法是运用地质学理论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现象的空间条件,分析研究产生过程和发展趋势进行定性的判断,它是工程地质研究的基本方法.b数学力学分析法是对某一工程地质问题或工程动力地质现象,在进行自然历史分析之后,根据所拟定的边界条件和计算参数,运用理论公式或经验公式进行定量计算。c模型模拟实验法通过地质研究进一步结识地质原型,查明各种边界条件,已通过实验研究获得有关参数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物的实际作用,对的的抽象出工程地质模型,运用相似材料或各种数学方法,在现和预测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过程。d工程地质类比法它是一种定性的地质分析方法,通过

5、场地内的工程地质条件与地质分析相结合进行工程问题的分析及解答的方法,有时也做半定量的评价是对已建建筑物工程地质问题的评价经验用到自然地质条件相类似的拟建建筑物的方法。8. 举例说明工程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是如何的?工程地质学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是很广泛的,它必须有许多学科的知识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除 了与地质学的各分支学科有密切关系外,还与其它许多学科相联系。例如,动力地质作用都是动力地质学 和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对象,但前者重要是定性地研究其形态、分布、产生条件等方面内容;而后者不仅要 进行定性的研究,并且还要更进一步地研究其形成机制,定量地研究其发生、发展演化的规律,对工程建筑 物的影响限度,以

6、及有效的防治措施等。9.工程地质学与土力学的关系?工程地质学中的大量计算问题,事实上就是土力学和岩体力学中所研究的课题。因此,在广义的工程地质概念中,甚至将土力学和岩体力学也包含进去。土力学和岩体力学是从力学的观点研究土体和岩体的,它们应属力学范畴的分支学科。10,现代工程地质学的发展方向是:(1) 环境工程地质这是现代工程地质研究的热点由于人类工程社会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使地质环境出现不良后果,甚至地质灾害频发(2) 矿山工程地质近代矿山开采的特点是开采深度和范围愈来愈大,地质条件愈益复杂。(3) 地震工程地质地震是人类所面临的最严重的地质灾害(4) 海洋工程地质 向海洋索

7、取资源和开辟建设空间,是人类所面临的重大抉择11. 本课程内容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种类较多,但按其发生和发展的基本因素、动力来源来说,可划分为由地球内动力引起的、由地球外动力引起的和由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引起的三大类。第一篇由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工程动力地质作用,涉及活断层、地震和砂土地震液化的工程地质研究。 第二篇由地球外动力引起的工程动力地质作用,涉及岩石风化、斜坡的变形与破坏、渗透变形、岩溶的工程地质研究。第三篇由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引起的工程动力地质作用,涉及诱发地震、地面沉降工程地质研究。12.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它泛指地球外动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崩

8、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土洞、河流冲刷以及渗透变形等,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体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不利。13.工程地质 研究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环境及评价,合理运用和保护的科学.14.工程地质作用是工程建设有关的自然地质作用和工程地质作用的总称.15.工程定量地质评价是指通过理论计算,实验研究,实际测量后做出的量化的工程地址评价结论16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17工程地质学的历史,现状和展望历史:在国际上,工程地质学作为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并独立形成一门科学仅有70数年(截至2023年)的

9、历史,是一门颇为年轻的学科。20世纪30年代,由于苏联的大规模国民经济建设,促使地质学和工程建筑科学互相渗透,工程地质学由此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了。与此同时欧美国家工程地质工作也有所开展,但并未形成独立科学。现状:通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学科体系逐渐完善,形成了有多个分支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展望:从当今发展的趋势来看,现代工程地质的发展方向是;1.环境工程地质 2. 矿山工程地质 3. 地震工程地质 4. 海洋工程地质18举一亲身参与过的工程实例,说明工程地质工作的环节及内容 (1)收集已有资料(2)现场工程地质勘察(3)原位测试(4)室内实验 (5)计算模拟研究(6)工程地质制图成果(7)工程地

10、质报告 19、试述动力地质作用(物理地质现象)的类型及对工程建筑的影响 活断层对工程建筑的影响:活断层错动变形对建筑物的直接破坏;活断层对区域地质环境的影响,如地震、区域地壳稳定、水库地震等。 第二章 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1活断层是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也许会重新活动的断层2美国原子能委员会能动断层做出了三条规定:在3502023内有过一次或多次活动的断层;与能动断层有联系的断层;沿该断裂带仪器记录到小震活动和多次的历史地震事件,或该断裂发生过蠕动。国际原子能机构增长了两条规定:在晚第四纪它们有过活动;该断裂有地面破裂的证据。日本的核电部门强调了“在最近也许发生活

11、动”的含义。3世界上著名的活断层,如圣安德烈斯断层(美国)、安纳托里亚断层(土耳其)、博格多断层(蒙古)、郯庐断裂(中国)4活断层的错动速率是以某一时期内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平均值来表达的,一般认为错动速率1mma以上的即为较强烈的活断层了。5活断层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活断层的地面错动直接损害跨越该断层修建的建筑物。另一方面是伴有地震发生的活断层,强烈的地震对较大范围内建筑物的损害6根据断层面位移的矢量方向与水平面的关系,可将活断层划分为倾滑断层与走滑断层也叫平移断层又可分为左旋断层和右旋断层。倾滑断层又可分为逆断层和正断层逆断层的构造应力状态是 近于水平 近于竖直。断

12、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一般小于45o,且往往呈舒缓波状。逆断层的上盘(上升盘)分支和次生断裂往往较为发育,岩性破碎,地表变形强烈正断层的构造应力状态是 近于竖直, 近于水平,断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一般大于45o,且往往呈参差状,断层带也较宽。正断层的上盘(下降盘)分支和次生断裂也往往较为发育,岩性破碎,地面变形强烈平移断层的构造应力状态是 和 均近于水平,断层面即为 、 之间的最大剪应力面,近于直立,断层线平直,而断层带极窄按断层的主次关系,又可将活断层分为主断层、分支断层和次级断层7活断层的活动方式基本有两种 以地震方式产生间歇性地忽然滑动的叫地震断层(粘滑型活断层) 以地震方式产生间歇性忽然滑动

13、 发生在强度较高的岩石中,断层带锁固能力强,危害大 沿断层面两侧岩层连续缓慢地滑动的叫蠕变断层(蠕滑型活断层) 沿断层面两侧岩层连续缓慢地滑动 发生在强度较低的软岩中,断层带锁固能力弱 一般无震发生,有时可伴有小震8断层后效蠕动位移现象 有的地震刚发生时,地表上见不到断层位移,通过数日或一年后,地表才出现这次地震产生的位移9活断层的错动速率,一般是通过精密地形测量(涉及精密水准和三角测量)和研究第四纪沉积物年代及其错位量而获得的10通过第四纪沉积物年代和错位量的研究,可以测定活断层在最新地质时期内的平均错动速率。11活断层的参数 a产状 断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遥感判读、宏观地质调查、震源机制

14、断层面解、裂缝、地震特性 。b长度和断距地震时地表断裂带长度和断层最大位移量 。一般:震级越大,震源深度越浅,地表断裂越长,断距越大。7.5级以上地震均出现地表错断,而小于5.5级的较少出现。c错动速率 现今错动速率:反复精密地形测量拟定 平均错动速率:最新沉积物的错动位移与沉积年代之比等级AAABCD错动速率 (/a)101100.110.010.1度)地面上出现的非连续性变形现象。按形成机制,地裂缝又可分为构造性的和非构造性的两种20构造性地裂的成生机制作:当震源断层错动时,由深部基岩向上输入具有明显方向性的P波初动或重要震相地震波,使地面土层产生大幅度振动。当质点位移幅值超过了其弹性极限

15、,或质点上的地震力超过了土的抗剪强度时,便产生了永久塑性变形21重力性地裂的表现形式有两种:由于斜坡失稳导致土体滑动,在滑动区边沿产生张性地裂;平坦地面的覆盖层沿着倾斜的下卧层层面滑动,导致地面产生张性地裂。此种形式大多发生在土质软弱的故河床内填筑土层的边界上。它对建筑物的危害不容忽视。22地基基底效应 强震时地震加速度很大,假如建筑物地基强度较低,就会导致地基承载力下降、丧失,以致错位、移动,由此导致建筑物的破坏,即为地基基底效应。地基基底效应又可分为三种,即地基强烈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地基水平滑移和砂基液化23 滑坡发生的重要因素是厚层灵敏粘土层的破坏和透镜状薄砂层的振动液化24 在一个范围

16、较大的场地内,对震害有重大影响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岩土类型及性质、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条件;水文地质条件25 提出建筑物抗震措施的建议1) 避开适动性断裂带和大断裂破碎带活动性断裂带是地震危险区,地震时地面断裂错动会直接破坏建筑物。大断裂破碎带也许会使震害加剧。2) 尽也许避开强烈振动效应和地面效应的地段作场地或地基。属此情况的有:强烈沉降的淤泥层、厚填土层、也许产生液化的饱水砂土层以及也许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地基。3) 避开不稳定的斜坡或也许会产生斜坡效应的地段。这些地段是指已有崩塌、滑坡分布的地段、陡山坡及河坎旁4) 避免孤立突出的地形位置作建筑场地5) 尽也许避开地下水埋深过浅的地段作建筑场地6

17、) 岩溶地区地下不深处有大溶洞,地震时也许会塌陷,不宜作建筑场地对抗震有利的建筑场地条件应当是:地形较平坦开阔;基岩地区岩性均一坚硬,或上覆有较薄的覆盖层;若有较厚的土层,则应较密实:无断裂或有断裂但它与发震断裂无联系,且胶结较好;地下水埋藏较深;滑坡、崩塌、岩溶等工程动力地质现象不发育27基础的抗震设计(1)基础要砌置于坚硬、密实的地基上,避免松软地基。(2)基础砌置深度要大些,以防止地震时建筑物的倾倒。(3)同一建筑物不要并用几种不同型式的基础。(4)同一建筑物的基础,不要跨越在性质显著不同或厚度变化很大的地基土上。 (5)建筑物的基础要以刚性强的联结梁连成一个整体28震级:是衡量地震自身

18、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烈度:地面震动强烈限度,受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域介质条件的影响。在工程应用中常有地震基本烈度和设防烈度(设计烈度)之分。地震基本烈度:一定期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也许遭遇的最大烈度。一个地区的平均烈度设防烈度(设计烈度):是抗震设计所采用的烈度。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经济性等的需要,对基本烈度的调整场地烈度:同一基本烈度地区,场地条件不同而进一步划分,对基本烈度修正卓越周期: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通过各种不同性质的界面时,由于多次反射、折射,将出现不同周期的地震波,而土体对于不同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的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

19、对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突出、明显,这种被选择放大的波的周期即称为该岩土体的卓越周期。29简述振动破坏效应的分析方法。地震对建筑物振动破坏作用的分析方法有静力法和动力法两种。 静力分析方法:假定建筑物是刚性体,即地震时建筑物各部分的加速度与地面加速度完全相同。并且 规定地震作用于建筑物的力只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力,它是由地面振动的最大加速度所引起的惯性力。据此 进行静力分析。 动力分析方法: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简化的反映谱法。它假定建筑物结构为单质点系的弹性体, 作用于其基底的地震运动为简谐振动。所测得结构系统的动力反映,不仅取决于地面振动的最大加速度, 还取决于结构自身的动力特性。30简述地震

20、效应类型地震效应可以分为振动破坏效应、地面破坏效应和斜坡破坏效应。 振动破坏效应: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在岩土体中传播而引起强烈的地面运动,使建筑物的地基基础以 及上部结构都发生振动,给它施加了一个附加荷载即地震力。本地震力达成某一限度时,建筑物即发生破 坏。这种由于地震力作用直接引起建筑物的破坏,称为振动破坏效应。 地面破坏效应:地面破坏效应可分为破裂效应和地基效应两种基本类型。前者指的是强震导致地面岩 土体直接出现破裂和位移,从而引起附近的或跨越破裂带的建筑物变形或破坏。后者指的是地震使松软土 体压密下沉、砂土液化、淤泥塑流变形等,而导致地基失效,使上部建筑物破坏。 斜坡破坏效应:涉及地震导致

21、的滑坡、崩塌或泥石流等,重要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地带。31简述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 (1)岩土类型及性质:软土硬土,土体基岩松散沉积物厚度越大,震害越大土层结构对 震害的影响:软弱土层埋藏愈浅、厚度愈大,震害愈大; (2)地质构造:离发震断裂越近,震害越大,上盘尤重于下盘; (3)地形地貌:突出、孤立地形震害较低洼、沟谷平坦地区震害大;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深越小,震害越大。32简述地震社区划的概念及其原理和划分方法。 地震社区划是对城市或工程场地范围内也许遭遇的地震动强度及其特点的划分。它除了考虑潜 在震源情况、传播途径的因素外,还根据场地地质活动构造与地貌条件给出场地地震影响场

22、的分布。地震 社区划涉及地震动社区划和地震地质灾害社区划。地震动社区划不仅要对城市所在范围内的场地类别和地 震动时振动轻重限度作出具体划分,指出各社区场地对建筑物抗震的有利或不利限度,指明各社区具体的 不利因素以及也许发生的地基失效类型,并且要对城市范围内各社区提出具有概率意义的设计地震动参数 等,涉及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地震动持时、场地卓越周期、加速度反映谱等一系列指标。地 震地质灾害社区划应涉及砂土液化、软土震陷、地震断层、地震滑坡等内容33简述我国地震分布规律 解题:我国地处环太平洋与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之间,地震分布比较普遍。除台湾东部、西藏 南部和吉林东部地震属板块边

23、沿消减带地震活动外,其余广大地区均属板内地震活动。并且绝大多数强震 都发生在稳定断块边沿的一些规模巨大的区域性深大断裂带上或断陷盆地之内。重要地震区与活动构造带 关系密切。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把我国分为 23 个地震带。其中最重要的地震带有:台湾与东南沿 海地震带;郯城-庐江地震带;南北阳地震带;华北地震带;西藏-滇南地震带;天山南北地震带。34重力性地裂产生的条件是:故河床堆积松散砂层的震陷;由于砂层的震陷而引起上覆填土的垂直沉陷、位移;浅部填土层的振动具有地面运动的放大作用特性,在填上层的倾斜界面上产生斜向滑移35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它涉及体波和面波两种。体波是通过地球本体传播的波;面

24、波是由体波形成的次生波,即体波通过反射、折射而沿地面传播的波体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纵波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压缩波,质点振动与波前进的方阳一致,一疏一密地向前推动,其振幅小、周期短、速度快。横波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剪切波,质点振动与波前进的方向垂直,传播时介质体积不变但形状改变,其振幅大、周期长、速度慢,且仅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面波也可分为瑞利波(R波)和勒夫波(Q波)两种。瑞利波传播时在地面上滚动,质点在波传播方向上和地表面法向组成的平面(xz面)内作椭圆运动,长轴垂直地面,而在Y轴方向上没有振动勒夫波传播时在地面上作蛇形运动,质点在地面上垂直于波前进方向(y轴)作水平振动。面波的

25、振幅最大,波长和周期最长,统称为L波36根据介质断裂特性和构造应力状态的不同,可将地震分为四类:(1) 单一主震型即均匀介质且无应力高度集中。主震前后均无断裂存在和发生,故无前震和余震,即使有亦很小(2) 主震-余震型即均匀介质内主震前未发生断裂,地壳外力逐渐施加,当应力集中到一定限度后突发主震;主震后仍有应力集中,余震系列较多(3) )前震-主震-余震型即不均匀介质内,在主震前发生小破裂即前震,主震后有应力降;由于应力调整,有较多余震出现(4) )群震型即在介质极不均匀而局部应力集中非常显著的情况下,一系列强度不大的中小地震连续出现,没有主震。按震源深度,可将地震分为浅源地震(070km)、

26、中源地震(70300km)和深源地震(300km)第四章岩石风化工程地质研究1岩石在各种风化营力作用下,所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称为岩石风化 按照风化营力及其引起的岩石变异的方式不同,风化作用一般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2物理风化是由于温度的变化(特别是昼夜的温变)、水的冻融、干湿交替、盐类结晶、矿物水化和植物根劈等作用下所产生的应力,引起岩石的机械破碎,而不随着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的显著变化,其结果既破坏了岩石的结构构造,减少了岩石的强度,又为化学风化打开了方便之门3岩石在氧、水溶液及有机体等作用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映,引起其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

27、称为化学风化。其实质是原岩中较活泼的元素发生迁移,较稳定的元素残留原地,原生矿物不断变异,与新环境相适应的次生矿物不断形成的过程 在风化过程中,化学反映的方式有氧化、还原、溶解、结晶、水化,水解、碳酸化、硫酸化、去碳、中和等作用。在自然界中,化学风化其中以水化、溶解、水解和氧化作用最为常见(化学风化一定随着物理变化,反之,不随着)4遭受风化的岩石圈表层叫做风化壳5按风化壳所处的形成时期,可提成碎屑状风化壳、含盐风化壳、碳酸盐风化壳、硅铝风化壳、富铝风化壳,渍水风化壳6风化岩石与原岩比较发生的变化a岩体的结构构造发生变化,即其完整性遭到削弱和破坏风化作用不仅使岩体原有裂隙扩大,还形成新的风化裂隙

28、,同时因活动性元素的迁移,使原岩孔隙增大。b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风化过程中,原岩中的矿物逐渐解体变异,活动性较强的元素不断随水迁移流失;同时,由于风化营力所携带的新元素的参与,形成了新的次生矿物。c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恶化岩石风化后,由于岩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结构构造发生变化,而导致岩石工程地质性质上的一系列变化7工程建设而进行的岩石风化工程地质研究的目的有以下几点;根据岩石风化的限度及其空间分布,选择最适于修建建筑物的位址,对各种工程建筑物进行合理布局;根据风化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建筑物类型、等级、荷载性质及大小的适应性,拟定地基中需要挖除的风化岩石的厚度,即拟定合理的建基面

29、高程;根据岩石风化速度、风化限度及各风化带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拟定基坑、路堑、船闸及露天矿采坑合理的稳定边坡角;根据风化产物的特性(破碎限度、坚固性等)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地下洞室施工开挖的设备和方法,拟定对已风化岩石的解决措施;根据岩石风化速度、风化营力、风化作用类型及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等,拟定基坑、路堑保持开敞状态的安全期限,选择防止岩石风化的措施。8简述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一、气候因素: (1)温度:温差大、冷热变化频率快,有助于物理风化;温度高,有助于化学风化; (2)降雨:降雨量大,有助于化学及生物风化; 二、岩性因素: (1)岩体的抗风化能力跟其矿物成分有关,一般来说岩体的抗风化

30、能力:氧化物硅酸盐碳酸盐和 硫化物,其中最稳定抗风化能力最强的是造岩矿物:石英。岩浆岩的抗风化能力: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 超基性岩;变质岩的抗风化能力:浅变质岩中档变质岩深变质岩;沉积岩的抗风化能力一般来说大于 岩浆岩和变质岩。 (2)岩体的抗风化能力还跟其化学成分有关:K、Na 等活性强的元素比 Fe、Al、Si 等活性弱的元素 更容易流失。同一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不同,岩石的抗风化能力也不同。 (3)从结构上来看:单一矿物组成的岩石抗风化能力较强:单矿岩复矿岩;矿物成分相同:等粒结 构不等粒结构,单粒结构岩石抗风化能力较强;Si 质胶结Ca 质胶结泥质胶结; 三、地质结构因素:岩体内部的软

31、弱结构面对加深及加速岩石的风化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1)断层带(裂隙密集带):囊状风化 (2)层理面:差异风化崩塌等 (3)节理、裂缝面:球形风化 四、地形因素 (1)海拔高地区:以物理风化为主;海拔低地区:化学风化速度较快。 (2)陡坡地段:风化速度较大,风化壳较薄;缓坡地段:风化速度较慢,风化壳较厚。 五、其他因素 (1)地壳运动 强烈上升期:风化速度快,风化壳厚度不大 稳定期:风化彻底,风化壳厚度大 (2)人类活动 人工开挖基坑、边坡、隧洞、砍伐森林等,直接加剧风化作用。9简述岩石风化的分带标志 一、颜色不同:风化岩石在外观上表现出颜色的差异; 二、破碎限度:风化限度越深,原岩破碎限度

32、愈大;从深部完整新鲜岩石至地表:岩块块石碎石 砂粒粉粘粒。从总体上看,上部以粉钻粒为主,夹砂粒、碎石;下部以块石、碎石为主,裂缝中夹粉 粘粒 、砂粒。 三、矿物成分变化:不同风化带、矿物组合特点不同。剧风化带:除石英外,大部分矿物已经变异, 形成稳定的矿物,如粘土矿物;弱、微风化带:矿物变异重要发生在块石裂缝周边,形成薄膜。 四、水理性质及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由上至下: (1)孔隙性、压缩性由大变小; 2)吸水性由强 ( 弱; 3)波速由小大; 4)强度由低高。 ( ( 五、钻探掘进及开挖中的技术特性:化限度不同的岩石,其完整性和坚固性不同,因此,勘探中的钻 探方法、钻进速度、岩心采用率、掘进

33、方法及难易限度是不同的;同时,施工中开挖方法及进度亦各异。10简述岩石风化的防护措施 防治岩石风化的措施一般涉及两个方面: 一、对已风化产物的合理运用与解决: (1)风化壳厚度小,所有挖出; (2)风化壳厚度大,如一般工业民用建筑物,强风化带甚至剧风化 带亦能满足规定期,主线不用挖除,必须选择合理的基础砌置深度;对于重型建筑物,对地基岩体稳 定规定较高,其挖除深度应视建筑物类型、规模及风化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而定,需要挖除的只是那 些物理力学性质变得足以威胁到建筑物稳定的风化岩石。 3)当风化壳厚度虽较大,但经解决后在经 ( 济上和效果上反比挖除合理时,则不必挖除。 二、防止岩石风化的措施: 防

34、止岩石风化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通过人工解决后,使风化营力与被保护岩石隔离,以使岩石免遭继 续风化;减少风化营力的强度,以减慢岩石的风化速度。如为防止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物理风化,可 在被保护岩石表面用粘性土或砂土铺盖。又如,当以风化速度较快的岩石作地基时,基坑开挖至设计 高程后,须立即浇注基础,迅速回填。11岩石风化分带的也许性(1) 不同深度的岩石与风化营力接触的时间不同 风化营力多是由表及里的(2) )风化营力的作用存在分带性硅酸盐的风化重要化学作用带依次为:氧化带水解带淋滤带水化带(3) 3)矿物的风化具有显著的阶段性 种原生矿物风化后,形成与风化环境相适应的最终产物都不是直接完毕的,而是通

35、过一些中间阶段,形成一些过渡性矿物后才干实现的12岩石风化分带的方法1. 地质分析法2.指标定量法(1)风化系数法(2)声波测试法(3)抗拉强度指数法13岩石风化壳分带剧风化分带强风化分带中风化分带弱风化分带第五章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1斜坡系指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地质体,是地表广泛分布的一种地貌形式。斜坡分为天然斜坡和人工边坡2斜坡具有坡面、坡顶、坡肩、坡脚、坡底、坡角和坡高等形态要素。斜坡的临空斜面称为坡面;斜坡的顶部缓坡面或水平面称为坡顶面;坡面与坡顶面的转折部位称为坡肩;斜坡最下部与水平地面相接部位称为坡脚;坡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称为坡角;坡肩与坡脚间的垂直高度一般称为坡高。3

36、 斜坡变形破坏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斜坡岩土体处在不稳定状态或失稳的一种现象4斜坡中重分布应力的特点a斜坡周边主应力迹线发生明显偏转 b在临空面附近导致应力集中,但在坡脚区和坡顶及坡肩附近情况有所不同:-坡脚附近形成最大剪应力增高带,往往产生与坡面或坡底面平行的压致拉裂面。 -在坡顶面和坡面的某些部位形成张力带,易形成与坡面平行的拉裂面。 c坡体内最大剪应力迹线由本来的直线变成近似圆弧线,弧的下凹方向朝着临空方向。 d坡面处由于侧向压力趋于零,事实上处在两向受力状态,而向坡内逐渐变为三向受力状态。5影响斜坡应力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a岩体初始应力的影响:水平剩余应力的大小使坡体中主应力迹线的分布

37、形式有所不同,明显改 变了各应力值的大小,使应力分异现象加剧,特别对坡脚应力集中带和张力带的影响最大。b坡形的影响: 坡高:坡高不改变应力等值线图象,但应力值随坡高 而线性 。 坡 角 : 坡角变化明显改变了应力分布图象。随坡角变陡,张力带的范围有所扩大,坡脚应力集中带最大剪应力值 也随之增高。 坡底宽度:当 W0.8H 时,则保 持为一常值(称为“残余坡角应力”)。 坡面形态:平面上的凹形坡,应力集中明显减缓。c斜坡岩土体特性和结构特性的影响: 岩土体的变形模量对均质坡体的应力分布无明显影响 泊松比(可改变主应力和剪应力的分布,引起张力带变化。随着泊松比增大,坡面和坡顶的张力带逐渐扩展, 而

38、在坡底则反之,泊松比增大时 ,张力带收缩。 结构面的产状、性质的差别,使斜坡中的应力分布出 现了不连续性,在不连续面或软弱面的周边形成应力集中带或发生应力滞。6什么是斜坡的变形与破坏,试论述斜坡变形破坏的三个不同演化阶段。斜坡应力的变化,使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局部应力集中超过了该部位岩体的允许强度,引起局部剪切错动,拉裂,并出现小位移,但还没导致整体性的破坏,这就是斜坡的变形(同时也是斜坡变形的定义)当斜坡变形进一步发展,破裂面不断扩大并互相贯通,使斜坡岩土体的一部分分离,并发生较的位移,这就是斜坡的破坏(也是斜坡破坏的定义,是滑坡,崩塌机理的总述)斜坡变形的形式重要有 拉裂(回弹,蠕滑,弯曲倾

39、倒 斜坡破坏的形式有: 崩塌 , 滑坡斜坡中已有明显变形破裂迹象的岩体,或已查明处在进展性变形的岩体,称为变形体。 被贯通性破坏面分割的斜坡岩体,可以多种运动方式失稳破坏,如滑落、崩落等。破坏后的滑落体(滑坡)或崩落体等被不同限度地解体。但在特定的自身或环境条件下,它们还可继续运动,演化或转化为其他运动方式,称为破坏体的继续运动。斜坡变形、破坏和破坏后的继续运动,分别代表了斜坡变形破坏的三个不同演化阶段7斜坡变形重要有三种形式,即拉裂、蠕动和弯曲倾倒1) 斜坡岩土体在局部拉应力集中部位和张力带内,形成张裂隙的变形形式称为拉裂。a在坡面和坡顶张力带中拉应力集中形成拉裂b卸荷回弹或岩体初始应力(地应力)释放产生拉裂c因蠕滑形成局部应力集中产生拉裂2) 斜坡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研究生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