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可视化创新模式构建探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36698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可视化创新模式构建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可视化创新模式构建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可视化创新模式构建探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04基金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文化振兴是发展乡村文化的客观需要,也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乡村文化可视化的意义作出解释,梳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可视化存在的问题,提炼出文化可视化的创新路径并进行设计实践,为乡村文化可视化设计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考。1 乡村文化可视化相关概述1.1 乡村文化可视化的定义乡村文化可视化是指将乡村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设计创作活动向大众进行传播。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的可视化设计不仅注重物质文化建设,

2、更注重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通过挖掘乡村优秀文化资源,利用图像、符号、色彩等,对文化信息进行图形化处理、可视化表达,使乡村文化变得更加直观、生动,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发扬光大。1.2 乡村文化可视化的意义我国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现代文明发展的冲击下,乡村传统文化逐渐消亡。如何使即将被遗忘的乡村文化重新回到大众视野,是当前乡村文化振兴进程中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文化可视化为记录、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首先,通过可视化的设计手段,能够对传统的乡村文化进行清晰的记录和解读。乡村文化历经千百年的流传和发展,许多传统习俗、“非遗”技艺逐渐流失,乡村自然景观

3、、古建筑等遭到破坏,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以方言文化可视化为例,太原市和佛山市在 2021 年下半年相继开设了方言博物馆,还有设计师针对闽南方言文字进行了可视化设计,通过对方言文字的形、音、义进行图像化设计,制成了方言文字折页、书籍设计等,让更多的人有机会领略方言文化的魅力2。可见,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和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展示优秀的地域文化,能够使传统文化重新拥抱大众,最终实现文化的记录与保存。其次,通过可视化的设计手段,能够使乡村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播与弘扬。长期以来,乡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与交通工具等因素,乡村文化发展较城市相比具有滞后性和封闭性的特征,一些优秀且独具特色的乡

4、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可视化创新模式构建探究吴媛媛,刘政艺,张梓莹,任雨辰,庹立弘(湖北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摘要:目的:乡村文化振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文化可视化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文章探析乡村文化可视化的意义,研究乡村文化可视化设计存在的问题。方法:通过分析当下乡村文化可视化的常见方式,选择国内外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运用元素归纳、符号提取、意蕴抽象等设计方法,对乡村地区的地形景观、自然资源、传统技艺等元素进行挖掘,提炼出图形、符号、色彩等视觉元素,为当下乡村文化传播和乡村形象建构提供借鉴。结果:通过对乡村地区的显性地域文化和隐性地

5、域文化的提炼总结,共设计出三个乡村标志,打造个性鲜明的乡村形象。结论:将地域文化元素应用于乡村标志设计中,能够避免乡村形象的同质化和单一化。乡村文化的可视化设计应以地域文化为核心,以地方精神为引领,注重对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多维度挖掘,使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新拥抱当代人的生活,唤起人们的乡愁记忆,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乡村文化发展的动力,提升乡村形象的可识别性,实现乡村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也为未来乡村文化的设计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文化;文化可视化;设计创新中图分类号:G2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4-0104-03基金项目:本

6、论文为2023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艺术点亮乡村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可视化创新模式构建”成果,项目编号:202310500004105第 37 卷第 4 期 2024 年 2 月Vol.37 No.4February 2024艺术科技乡村文化鲜为人知。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不再满足于当下的发展。例如,四川省的荥经砂器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实现了砂器制作的真正实践,并制作成在线课程进行展示3。这种寓教于乐的传播方式拉近了观者与文化的距离。因此,应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将文化与科技结合,擦出绚烂的火花。最后,通过可视化的设计手段,能够促进乡村文旅产业快速发展与壮大。过去,我

7、国乡村以农耕文化为主,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乡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无论是农耕文化还是新兴产业,都应创新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地建立符合乡村产业发展和满足消费需求的机制,促进各类产业振兴,推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例如,侗族融合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月也”节为侗族传统民俗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构建了一个新的模式4。围绕地域特色和消费需求,开发出了观光产业、饮食产业等,还以“月也”节的文化习俗为灵感,提取相应元素进行品牌包装的创新、插画及周边产品设计。将节庆文化与现代产品设计相结合,使人们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对该地区的文化产业振兴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2 乡村文化可视化的现状及问题2.1 乡村文化可

8、视化的常见方式在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国内外许多地区都围绕乡村文化进行了公共空间艺术改造和可视化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墙绘艺术。墙绘艺术是改善乡村风貌最直观、清晰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最初由美国纽约的街头涂鸦艺术发展而来,而后在中国的上海、广州等城市流行开来。当下,墙绘艺术也渗透到了乡村文化建设中。例如,韩国甘村利用地理位置优势,用墙绘涂鸦将居民楼打造成色彩斑斓的色块,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观赏、拍照,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乡村。二是标语标牌展示。乡村公共空间的标语标牌能够传播乡村文化振兴的政策理念,宣传当地民俗文化,提高乡村居民的思想觉悟,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当下传播媒介的变迁使乡村标语标

9、牌出现了新的形式。在设计的介入下,乡村标语标牌的展示不仅以文字形式感染着大众,其生动的画面还能给观者带来情感上的共鸣。三是景观墙形式。乡村的景观墙根据乡村地理特征、文化元素进行相应的设计与开发,能够使墙绘景观与自然风貌融为一体。湖北公安县围绕自身文化特色进行多元化的文化展示,还有设计者以作家陈应松出生地公安县为依据,打造了文化景观墙,宣传作家陈应松及其著作。2.2 乡村文化可视化存在的问题第一,文化资源缺乏整合。在乡村振兴的推动下,乡村文化建设虽有成效,但总的来说乡村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挖掘和利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乡村居民的思想认识不足,逐渐淡化了对传统技艺、“非遗”的传承;二是在

10、乡村建设方面,只注重物质文化建设,忽视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此,乡村居民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本地区的优秀文化,与政府、企业、艺术家合作,共同创新乡村文化的形式,激发乡村文化活力。第二,文化可视化形态单一。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不够充分,反映在文化可视化方面,出现了单一化、同质化的现象。当前许多乡村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只是随波逐流地进行墙绘和涂鸦,创作水平参差不齐,缺少美感;在乡村品牌形象设计方面,logo 的运用过于同质化,元素的提取不能体现乡村面貌;在农产品的包装方面,缺乏对包装形式的创新和对乡村文化符号的利用。乡村文化可视化设计应展现地方文化特色,充分体现其多样性。第三,模式化、商业化严重

11、。乡村文化振兴归根结底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双重振兴。当前,乡村文化可视化设计存在严重的过度模式化和商业化的问题。一些先致富的农村,丢弃了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审美观,盲目模仿城市,对乡村进行城市化改造,出现了罗马柱欧式雕花与中式龙凤戏珠等传统元素混杂堆砌的建筑,加上现代材料的胡乱堆砌、建筑色彩的任意涂刷拼凑,致使传统的村落形象和乡村文化日渐衰退5。从长远来看,这种商业化、模式化的设计不利于乡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3 乡村文化可视化的创新路径3.1 提炼地方精神文化,重塑乡村文化形象无论乡村社会如何变迁,千百年来人们形成的文106基金课题化传统和精神思想是不变的。乡村文化可视化应根植于地方历史文脉进行

12、转化提炼,在激活乡村文化资源的同时,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例如,台湾土沟村通过对乡村公共空间进行艺术改造,建立了乡村美术馆、举办了主题艺术展等,将传统的乡村打造成全新的充满艺术气息的公共空间,改变了人们以往对乡村的土味印象6。3.2 挖掘地域文化元素,传递乡村文化符号文化可视化设计离不开对地方传统和特色元素的挖掘,应注重从文化元素到设计符号的转译,使转译后的设计符号既能体现传统的文化形态和观念,又能与现代设计的要求相一致7。当前,许多乡村都基于自身的资源优势,打造出各具特色的乡村品牌形象。以乡村标志设计为例,笔者选取了湖北省和浙江省的土家寨村、横坑村、舍米湖村三个村庄进行实践创作,通过

13、对乡村显性地域文化和隐性地域文化的挖掘,共设计出三个标志(见图 1)。图 1 乡村标志设计实践(图片来源:作者自绘)首先是基于显性地域文化的标志设计,以横坑村和土家寨村为例。横坑村在自然景观中呈现出村落、梯田、山水等多样的田园格局,毛竹林则是该村的产业基础。通过对地形景观和自然资源的符号提取,对山坡、房子进行抽象化排列组合,最终形成“竹笋”形象的标志设计。这种扁平化的设计风格使乡村形象的呈现更加简洁,也有利于标志的延展应用。而土家寨村的矿产资源和林业资源丰富,尤其以古枫树最为著名。为充分彰显该村特色,笔者选取枫叶作为标志设计的主视觉形象,兼顾山林、村庄等显性文化元素进行表达;标志设计形似“土”

14、字,与“土家寨村”的村名相呼应。其次是基于乡村隐性地域文化的标志设计。笔者选取了湖北省的舍米湖村作为案例。该村的摆手舞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上方的屋檐形状代表当地特色建筑摆手堂;标志的中间部分模拟了村民跳摆手舞的姿态;标志下方结合摆手堂地面的石头变形而成。整个图形的组合又变成“舍米湖村”的“舍”字。基于隐性地域文化元素的标志设计能够打造差异化的乡村形象。从文化可视化的角度出发,该标志设计巧妙地融入了舍米湖村的“非遗”,并且迎合了当代人的审美趣味。4 结语当前,乡村文化振兴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文化可视化设计丰富了乡村文化的传播方式。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可视化设计应以地域文化为核心,

15、以地方精神为引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从而迸发新的火花。通过对乡村标志的设计实践,能够打造乡村文化品牌,塑造乡村文化形象,激活乡村文化产业,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参考文献:1 习近平总书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J.新生代,2022(6):2.2 张文化,蔡信弘.闽南方言文字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探析J.艺术百家,2021,37(6):149-158.3 何毅华,李克难.基于陶瓷文化科普的荥经砂器的可视化研究 J.包装工程,2023,44(10):429-437.4 宋冬慧,杨

16、曦.地域性文化在少数民族节庆品牌中的可视化生态应用:以广西侗族“月也”节为例J.包装工程,2022,43(16):442-450.5 顾小玲.农村生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以日本岐阜县白川乡合掌村的景观开发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3(3):91-92.6 陈可石,高佳.台湾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的乡村复兴模式研究:以台南市土沟村为例 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2):57-63.7 李倩.乡村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基于设计视角的创新思考 J.文化遗产,2021(4):144-151.作者简介:吴媛媛(2001),女,河南郑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文旅融合与品牌形象设计。刘政艺(2003),女,湖北恩施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张梓莹(2003),女,湖北武汉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任雨辰(2002),女,河北承德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庹立弘(2003),男,湖北宜昌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