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村提升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村容整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任务之一,良好村容村貌不仅表现着一个村庄及其村民精神风貌,而且有利于提升农民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是统筹城镇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具体表现。近期,新农办经过实地调查和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全县村容村貌现实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一、基础情况现在,我县共有335个行政村,其中超出人村48个、超出3000人村14个、超出5000人村2个。经过整理汇总调查问卷,得出下列数据:从村庄建设计划方面看,有246个村完成了村庄建设计划,占全县村庄总数73.4%;已建或在建农民公寓楼村50个,占总数14.9%。从村庄基础设施方面看,村内主干道实现硬化村
2、325个,占总数97%;主干道两侧安装路灯并定时照明村192个,占总数53.4%;建有排污排水管道村100个,占总数29.9%。从村民卫生习惯方面看,村民自觉并习惯将垃圾定点投放村192个,占总数57.3%,其中建有固定垃圾投放点村148个,占总数44.2%;建立保洁队伍及配置清运车辆村106个,占总数31.6%;垃圾实现集中处理村79个,占总数23.6%;制订环境卫生考评措施村138个,占总数41.2%。从村庄绿化美化方面看,建有公共休闲绿地村59个,占总数17.6%;干道两侧实现统一绿化村121个,占总数36.1%;干道两侧墙面统一粉刷村100个,占总数29.9%;干道两侧无“三堆”现象村
3、163个,占总数48.7%。二、基础经验在改善村容村貌方面,部分有条件村进行了主动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部分好经验:(一)结合旧村改造,建设村民公寓。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群众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新要求。多年来,不少镇村结合改善村容村貌,科学合理地编制建设计划,实施旧村改造工程。马桥镇从开始停止农村宅基地审批,开启“合村并点”工程,计划农民生活区,建设农民公寓楼,逐步实现人口向镇驻地集中,居住向小区集中。依据总体计划,马桥镇集中建设了金诚、北营、五庄、中心四个关键住宅小区,年内入住居民4500户。农民住宅小区建设,不仅大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而且腾出大量土地。马桥镇全方面完成旧村改造任务后,全镇可腾出
4、土地7500亩。周家镇康家村是个有280户、900人小村。现在已建成3栋共容纳130户村民公寓楼,明年将开发建设老年公寓,清理“一户两宅”现象,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旧村改造,到时可盘活土地200余亩。除节省土地外,实施旧村改造,建设村民公寓最显著效益是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了村容整齐,提升了农民群众生活品质。(二)实施垃圾集中搜集和处理。因为农村居住相对分散,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加之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垃圾处理一直是令人棘手问题,成为影响村容整齐关键原因。周家镇太平村、邢家镇东营村等村庄经过对垃圾集中搜集和处理,有效处理了这一问题。太平村从开始,要求每户天天8点前将生活垃圾装入垃圾袋,放在家
5、门口,村里聘用两名专职保洁人员,挨家挨户收取垃圾,并集中运至村西废弃坑湾按要求填埋。东营村根据方便群众投放标准,建成25个垃圾池,成立了3人垃圾清运队,配置清洁车辆,每七天最少一次将垃圾清运至远离村庄废弃坑塘按要求填埋,实现了垃圾集中处理。(三)推广生态能源,消化作物秸秆和牲畜粪便。生产沼气所需原料关键是农作物秸秆、牲畜粪便和生活污水。建设沼气池,推广沼气能源有利于消除街道两侧粪堆、柴草堆,净化、美化村庄环境,还能有效处理作物秸秆焚烧污染大气环境问题,同时,很好地配合了农村改厕、改厨、改圈工程,符合“村容整齐”新农村建设要求。去年以来,起风镇乌河、辛泉等村建设了部分沼气池,取得了显著生态效益、
6、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在,全县已经有47个村建成沼气池1000余个。调查发觉,建有沼气池村,农作物秸秆和牲畜粪便利用率较高,村内基础无“三堆”现象,有利于保持村容整齐,发展生态农业。(四)规范口号制作,美化村庄容貌。因为宣传引导群众需要,农村中相关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土地保护、法律普及等方面口号屡见不鲜。以前多种尺寸不一、色泽各异口号涂在墙上,往往杂乱无章,影响村容村貌,起不到应有宣传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果里镇东边村对村干道两侧全部口号根据统一尺寸、颜色制作和粉刷,看起来整齐正规,给人以美享受,不仅增强了宣传效果,而且起到了美化村容村貌作用。(五)建立卫生保洁长久有效机制。不少村庄实践表明,保
7、持良好村容村貌绝非一日之功,必需建立卫生保洁长久有效机制。索镇花园村、周家镇太平村等村庄建立健全了卫生保洁制度,引导村民严格遵守。花园村将各家各户应该负担卫生保洁义务写入村规民约,并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结合起来。太平村实施村民“门前三包”制度,要求各农户定时清理房前屋后卫生,村里组织检验时如发觉问题,随时通知相关户清理。十二个月中连续三次在卫生清理方面不主动、不配合户,取消其“文明家庭”评选资格。该村还坚持每七天将村中心路清扫一次,路面不准堆放多种物料,因特殊情况确需堆放不得超出两天。另外,还有村庄定期修剪绿化苗木,定时为主干道两侧树木刷白,保持了良好村容村貌。三、存在关键问题良好村庄容貌形
8、成,取决于村民良好行为习惯,和科学合理计划及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等也不无关系。因为历史原因和农村现实状况影响,我县村容村貌建设方面仍然存在部分问题。(一)村庄建设计划滞后、开发无序。以计划为先导,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关键步骤。计划是新农村建设龙头,必需做到先计划后建设。调查发觉,全县现在仍有26.6%行政村没有完成村庄建设计划,完成建设计划村庄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计划不系统、不科学。因为建设计划滞后,有些村庄道路两侧存在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和随意堆放柴草、粪便、垃圾现象;村内无固定垃圾投放点,无公共休闲绿地;排雨、排污设施不配套。没有建设计划或建设计划不到位,造成村容村貌难以有效整改和
9、改观,影响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二)乡村道路两侧环境较差,有碍观瞻。调查发觉,我县乡村道路两侧店外经营、乱堆乱放现象较为普遍,有路段常年堆放垃圾,成为卫生“死角”。部分路段绿化带因为管理不善,非但没有发挥绿化、美化功效,反而成为农村环境容貌整改关键部位。如有绿化带因为绿化不到位而使土地裸露,杂草丛生;有绿化带内堆放着柴草、粪便、垃圾和建筑物料;有绿化带因为修剪不立即,所种植花木出现“疯长”现象,显得杂乱无章,且影响行车视线;甚至出现部分群众在绿化带内种植粮食作物和各类蔬菜现象。(三)闲置宅基地成为农村卫生“死角”。伴随城市化进程加紧,不少农民在城区购置住房,其原在农村宅基地闲置,据调查统计,
10、这么户全县有2491户;在旧村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闲置房屋和宅基地。其中有房屋和宅基地因常年无人居住,有杂草丛生,有形成自然垃圾场,甚至有墙倒屋塌,成为卫生“死角”,也带了安全隐患。(四)有些集贸市场设在乡村要道,影响乡村容貌和交通安全。调查显示,全县共有农村集市64个,其中在交通干道经营有24个,占集市总数37.5%。集贸市场设在乡村要道,既给卫生清洁工作造成了较大压力,又严重影响了车辆顺通畅行和交通安全。四、几点提议整改村容村貌根本目标是为农民群众提供愈加好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村容村貌整改应该围绕这一根本目标,科学计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我:(一)搞好计划是农村环境整改关键基础。同
11、城市计划一样,镇村计划决定着镇村发展水平、速度和质量。镇村两级要深入强化计划意识,高度重视计划,切实维护计划严厉性和权威性,严禁乱搭乱建。我县各镇村经济基础、产业特点和地域特色不尽相同,应着重从实际出发,对镇域村庄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战略研究、合理布局,科学编制镇域村庄布点计划。马桥镇党委、政府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聘用省计划院教授完成了对镇驻地村和四个关键居民生活区具体计划,真正做到了“计划源于农民,计划为了农民”,其做法值得各镇学习和借鉴。(二)和生态建设相结合是保持村容整齐有效路径。推广沼气能源不仅有显著生态效益,而且有可观经济效益。一个沼气池就是一个完整、封闭
12、生态链。秸秆、畜禽粪便用于生产沼气,不仅能够处理焚烧秸秆造成大气污染,而且能够有效处理农村“三堆”难题;沼气可用于照明、做饭,为农民节省了电费、肥料、农药等支出,符合国家建设节省型社会要求。起风镇沼气池建设试点村实践证实,和生态建设相结合是搞好村容整齐有效路径。(三)建立村容整改长久有效机制,完善监督考评。村容村貌整改是一项长久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良好村容村貌保持需要常抓不懈,需要建立和完善卫生保洁长久有效机制。营造和巩固良好村容村貌,镇村干部负担着关键责任,应深入强化干部责任意识,完善考评机制,形成“干部牵头、党员带头、村民参与”工作格局,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管理制度到位、整改目标到位。(四)培养农民群众良好行为习惯。广大农民群众生活在农村,是村容整齐直接收益者,也是整改村容村貌主体,要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自觉维护良好村容村貌。要主动引导、组织村民参与村容村貌整改活动,使环境卫生理念深入人心,在实践中逐步建立村民自主、自治、自律和村委引导、管理、推进相结合农村环境卫生机制,不停巩固和发展良好村容村貌,真正使农村变得愈加靓丽,愈加整齐,愈加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