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吉林省四平市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8题,共100分,共8页.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计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
读下图,完成各题。
1.近地面大气受热的根本原因是
A.地面辐射 B.大气辐射
C.太阳辐射 D.大气逆辐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反射作用——D
3.下列现象是地球公转造成的是
A.昼夜交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D.时差
图2为某地地貌景观图,图3为该地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后完成4-5题。
4.图中M、N、O、P、Q五地的地质构造类型依次是
A.背斜、向斜、背斜、向斜、断层 B.背斜、向斜、背斜、向斜、背斜
C.背斜、向斜、向斜、背斜、断层 D.向斜、背斜、向斜、背斜、向斜
5.图中P处地貌的主要成因是
A.断裂下陷 B.岩石抗侵蚀力弱,受外力侵蚀成谷
C.向斜成谷 D.外力堆积作用形成
6.读 “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变化图”,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
A.5千米 B.17千米 C.33千米 D.400千米
下图中a为晨昏线,c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a、c两线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者不可能重合 B.二者一年之中有两次重合机会
C.二者只有在春分日重合 D.二者夹角最大为30°
8.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的是
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9-10题。
9.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A湖泊水 B.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沼泽水
10.该流域所在区域最可能的自然带类型为( )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高寒荒漠带 D.热带草原带
读下图,回答11-13题。
11.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F处气压比G处低
1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1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结合课本知识回答14-15题。
14.图中①、②所代表的的两颗行星名称分别是
A.金星、水星 B.火星、金星
C.火星、水星 D.木星、火星
15.图中行星表面阴影部分代表夜半球,根据地球表面昼夜半球的分布状况,此时地球上的日期最可能是
A.3月10日 B.7月7日
C.10月1日 D.12月25日
16.下图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①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
②我国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
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性缺水
④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近些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雪线以年均2米到6.5米的速度不断上升,随着冰雪资源不断减少,河西走廊地区面临着巨大的水资源危机。据材料回答17-18题。
17.祁连山地区冰川面积大幅缩减的主要原因有
①温室气体大量排放 ②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酸雨
③农业生产发展大量引水灌溉 ④大量燃烧化石能源 ⑤过度砍伐森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③⑤
18.下列解决河西走廊地区缺水问题的长远措施,不合理的是
A.进行人工降雨 B.加强水的循环利用
C.发展节水农业 D.保护和恢复植被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3 500米高空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R处有一个相对于地面静止的探空气球。据此完成19-21题。
19.图中R所对应的地面上的风向是( )
A. 东南风 B. 南风 C. 西北风 D. 北风
20.P地和Q地对应的地面上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 两地皆为阴雨天气
B. 两地皆为晴朗天气
C. P对应地为阴雨天气,Q对应地为晴朗天气
D. P对应地为晴朗天气,Q对应地为阴雨天气
21.若这两个天气系统同步向西移动,24小时后Q气压中心将移动到R处,则未来20小时内,R处探空气球测得的风向和风力情况是( )
A. 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增大
B. 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减小
C. 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增大
D. 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减小
22.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在
A.外核 B.内核 C.软流层 D.上地幔
23.右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C.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24.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其外力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A.岩石表层的崩解破裂——风力的侵蚀作用
B.黄土高原的沟壑——流水的侵蚀作用
C.天山山麓的冲积扇——风力的堆积作用
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风化作用
读“某学生画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甲)”和“喜马拉雅山某处化石照片”(图乙),完成25-26题。
25.图甲中箭头标注错误的是
A.①② B.④⑤ C.③⑤ D.⑦⑧
26.含照片中化石的岩石属于
A. 变质岩 B. 沉积岩
C. 侵入型岩浆岩 D. 喷出型岩浆岩
27.下列地理现象中,是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是( )
A.石灰岩溶洞 B.长江三角洲
C.撒哈拉沙漠 D.东非大裂谷
28.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⑥
29.河漫滩平原常常形成于:
A. 河流上游山前地带 B. 河源地带
C. 河流下游地带 D. 河流中游地带
30.依板块构造学说,澳大利亚属于下列哪一个板块( )
A. 亚欧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南极洲板块
3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各大洲间的距离今后将逐渐扩大的是( )
A.非洲、欧洲 B.亚洲、北美洲
C.南美洲、北美洲 D.非洲、南美洲
32.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 )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33.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其根源是
A.生物的风化作用 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动物的呼吸作用
34.我国北方的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植被 D.土壤
3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计30分)
二、综合题(总计3小题,共30分)
36.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
(1)A点所在地的经度是 ,纬度是 ,此时图中A点的地方时是 点,“北京时间”是 点。
(2)图中B点位于 线上,目前正在 (日出、日落)。
(3)某物体从A点向B点运动时,先是向 偏,后又向_______偏。
(4)A点和B点随地球自转一周,所走的路程是A比B 。
(5)此日,赤道昼长 小时。
37.读下图“北京、成都、伦敦三地位置示意及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英国伦敦位于亚欧大陆 侧,受盛行 风和 (洋流)的影响,形成典型的 气候。(共4分)
(2)与伦敦相比,北京的气候特点是 (不定项选择填空)。(2分)
A.全年气温变化小 B.夏季气温高
C.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D.冬季气候湿润
(3)与北京相比,成都冬季气温更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共2分)
资料: 猕猴桃生长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温暖湿润地区,对强光照射比较敏感,不耐旱涝。猕猴桃的生长期为210~240天,其中发芽期气温需高于10℃,结果期气温需高于20℃。
(4)从北京、成都、伦敦三地中任选一地,判断该地是否适合种植猕猴桃,并说明理由。(答出两点即可)(2分)
38.读2月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①代表的是下列渔场中的_______。(填字母)(2分)
A.北海道渔场 B.秘鲁渔场 C.北海渔场 D.纽芬兰渔场
(2)图中A海区等温线比B海区等温线稠密,说明A海区海水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2分)
(3)与大洋西岸等温线相比,大洋东岸等温线在甲处海域向________(南、北)凸出,原因是甲处受______________(洋流名称)的影响;在乙处海域向________(南、北)凸出,原因是乙处受______________(洋流名称)的影响。(共4分)
(4)试分析洋流对甲、乙两海区沿岸气候的影响。(2分)
高一地理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计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
1-5 CBBCB 6-10 ABCBA 11-15 DADBB 16-20 BCACD
21-25 DCBBD 26-30 BDADC 31-35 DACBC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计30分)
二、综合题(总计3小题,共30分)
36.(10分)
(1)120°W 23°26′S 16:00 8:00
(2)昏 日落
(3)西 东
(4)远
(5)12
37.(10分)
(1)西 西 暖流 温带海洋性气候(4分)
(2)BC(2分)
(3)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地形(2分)
(4)选择地点加以判断,从气温、降水、日照与猕猴桃生长条件的对应角度说明,合理即可得分,(2分)
如:成都适合猕猴桃生长;理由是成都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月均温高于10℃。长达9个月(240天以上),月均温高于20℃长达5个月(150天以上),多云雨,强光照射少,适合猕猴桃生长。
北京不适合猕猴桃生长;理由是北京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半湿润地区,易发生干旱。纬度较高,积温小,生长期短。
伦敦不适合猕猴桃生长;理由是伦敦地处中纬度,且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造成热量不足,满足不了猕猴桃生长的热量需求。
38.(10分)
(1)D(2分)
(2)南北温差大;位于寒暖流交汇处(2分)
(3)南;加那利寒流;北;北大西洋暖流(4分)
(4)①加那利寒流降温减湿,对沿岸荒漠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2分)
【解析】图中A位于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强烈,营养盐类丰富,形成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处,南北温差大,因此等温线密集。读图可知,甲处等温线向南凸出,为受加那利寒流影响,寒流降温减湿,对沿岸荒漠的形成起一定作用;乙处等温线向北凸出,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很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