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月测试题历 史一 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 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由此,可推知( )A.中国是世界最早的农业生产区 B.甲骨文是研究农学的重要资料C.诗经是反映农事的文学作品 D.黍和稷是商周重要的粮食作物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3.观察下列图片,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
2、的信息是( )。A.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B.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C.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D.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4、“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一有关七仙女和董永美丽传说的戏词,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这就是( )。A.以男耕女织的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B.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C.农民的手工产品只供自己使用 D.刀耕火种是主要耕作方式5、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齐民要术:“耕而不耢lo(平整土地的工具),不如作暴。”。以上三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
3、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6、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7、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 )A.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B.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C.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D.官营手工业生产8、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
4、还促进了在大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 )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9、下列结合错误的是( )A.战国铁农具 B.唐朝高转筒车 C.明清风力水车 D.汉朝耦犁10、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民
5、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11、“尚衣监曹公寅深恤民隐,机户公吁奏免额税”。于是,曹寅凭借着和康熙的特殊关系,上奏请求免除机户重税,发展民间丝织业。“于是得旨永免自此有力者畅所欲为。至道光间,遂有开五六百张机者”。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清代民营手工业的发展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B.清代我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C.清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民间丝织业发展 D.清代康熙皇帝曾经废除了限制手工业发展的政策12、该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 )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 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
6、已经出现 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13、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也有人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这主要反映出( )A.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制瓷和丝织属于家庭手工业 D.英国人大量贩卖瓷器和丝绸14、公元1370年,泉州的一位古董商收购了一批瓷器。在这批瓷器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秘色瓷 B.青花瓷 C.珐琅彩 D.五彩瓷15、东汉时期,我国冶铸业中( )A.发明了“灌钢法” B.首创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C.发明水排,鼓风冶铁 D.开始用煤作
7、燃料冶铁炼钢16、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17、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18、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
8、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19、南宋梦粱录记载临安“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都城纪胜载:“(临安)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与唐朝前期相比,材料中反映了南宋( )。A.只有临安商业分布非常广泛 B.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C.开始突破政府对商业时空的限制 D.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强20、“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记录的城市景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
9、.汉代长安 B.隋代洛阳 C.北宋东京 D.明朝苏州21、明清商人小说中指出:“三言”、“二拍”中的一些作品,有关商贾的小说作品是非常多的。清代以后,商人小说就更多,文言小说里有很多以商人为主体的篇目,白话小说更是比比皆是,就连红楼梦里,“四大家族”中的薛家,也是“世代皇商”出身。这反映了( )中国“重农抑商”思潮到“工商皆本”主流思想的巨变明清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活动活跃的社会现象明清商人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人们不再以商贾活动为耻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们的商业意识觉醒A. B. C. D.22、“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
10、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推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必须要求C.受国际和国内外形势影响的结果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23、“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体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C.“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D.“
11、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24、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25、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范成大
12、材料二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无有流离饿莩耳。董煟救荒活民书请回答:(1)材料一中“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一句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3、(5分)(3)根据材料,分析古代社会中自耕农经济生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5分)(4)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中国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6分)27、(14分)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材料二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 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
14、古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28. (18分)材料一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商君书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三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矣。清雍正帝语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经济思想主张?(3分)2.材料二体现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张?(3分)3.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雍正帝的上述思想?这些政策有什么危害?(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