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12.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014548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1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1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北省随州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营生的事实。”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 C商品经济陷入困境 D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2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的观念是( )A“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B“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C“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2、,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3旧唐书王起传说:“贡举猥滥,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及元稹、李绅在翰林,深怒其事,故有覆试之科。及起考贡士,奏当司所选进士,据所考杂文,先送中书,令宰臣阅视可否”。材料说明此时的科举A确立了中书省掌控考试地位B减少了世家望族的请托风气C消除了官员结党营私的现象D残存了豪门把控仕途的特点4“英国光荣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将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英国“光荣革命”胜利

3、标志着“全新政体”建立B、英国“全新政体”是伏尔泰启蒙思想的实践产物C、美国“首创性”是孟德斯鸠政治学说的全面运用D、美国“体制设计”与英国“全新政体”原则一致5热播电视剧东方中,面对新中国的成立,阎锡山劝慰蒋介石说:“我们不急,急的是他毛泽东。不就是建个什么国嘛,不要太在意了。1931年他们也成立了苏维埃,几年后,都在湘江里淹死了。”苏维埃“在湘江里淹死”指的是( )A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严重损失B秋收起义失败后向井冈山地区进军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地区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6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被列强接受后,美国政府十分得意,认为这是“外交上从来没有比此

4、次更辉煌和更大的胜利”。“它保护了现在的利益,保护了未来的利益,使美国立于一个牢不可破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 )A.形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同盟,确立了美国的盟主地位 B.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自由开放,美国凭借其产品扩展中国市场C.防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既得了利益又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感激D.是美国侵华政策进入新阶段的标志7美国学者戴维W张曾这样评论道:“经济特区的试验符合邓的两个革命目标:一是对外开放;二是对内搞活”。其中,“对内搞活”强调的是( )A.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示范区B.特区享有特殊的经济管理权限C.特区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D.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81990年4月,国务院总

5、理李鹏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上海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这一决定,体现了党和国家( )A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构想B拉开了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序幕C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尽快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决心9从1933年5月开始,美国在春夏两季有计划地犁掉了1000万英亩棉田,收购和屠宰了20多万头即将临产的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几千万头牛和羊。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的复苏B违背了自由竞争原则C只能使美国暂时克服危机D解决了农业生产过剩问题10新中国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居民可“自由居住和迁徙”,而1

6、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则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这一变化A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B旨在用法律限制城市人口规模C旨在减少农村人口,保障农民就业D说明“城乡二元结构”模式适合中国11“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上光绪皇帝第五书集中表达了“维新派变法必须是全面的大变,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小变”的观点。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A急于求成的躁进心态 B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C“跪着”变法的策略 D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12评弹是一种盛行于江南地区的曲艺门类,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广为流传。1951年3月后评弹书目一

7、度停演。50年代末60年代初,评弹再次焕发了新春,许多传统书目被保存、整理和传承,同时大量新的评弹书目不断推出。评弹艺术的再度发展主要得益于( )A社会民众强烈需求 B“双百”方针的提出C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二为”方向的提出13“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这首诗反映了( )A董仲舒的“独尊儒术”B朱熹的“格物致知”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D王阳明的“心外无理”14毕加索曾注意形容自己的艺术风格:“让优美绝灭吧!”这种艺术风格是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152011年3月25日,加拿大议会众议院投票表决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这意

8、味着哈珀总理领导的保守党政府将成为加拿大历史上首个因“藐视议会”而下台的政府。以下法律文献不可能为这一事件提供历史依据的是A.1689年权利法案B.1787年美国宪法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6当代历史学家开始关注“忧愤”这一情感因素对于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如果你要选择“忧愤之死”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合适的人物是()A邓世昌 B林肯 C拿破仑 D屈原17“要而论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之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该言论出自( )A严复天演论B梁启超变法通

9、议C李鸿章筹议海防折D孙中山民报18“黑奴贸易”的航程顺序是( )A、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B、欧洲-美洲-非洲-欧洲C、美洲-非洲-欧洲-亚洲 D、非洲-美洲-亚洲-欧洲19“( 梭伦)用了很大的勇气,敢于一举而释放所有的债奴,取消有关土地的一切抵押,同时还严禁了将来的一切债奴制度发生。他的改革消除了许多不平,也给了普通民众以少量的政治权利,但大部分的政权还是留在贵族们手里。”这说明梭伦改革体现出( )A民主自由原则B公平公正原则C不偏不倚原则D区别对待原则20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认为:“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一有发明就马上生机勃勃地

10、发展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判断,雨果认为A.中国人没有创造力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C.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21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担任首席将军的是A柏拉图 B梭伦 C伯利克里 D克利斯提尼22郑观应曾作出了这样的论述,“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其论述( )A指出了学习西方的重要性B揭示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C触及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D反映了知识阶层改造传统思想的迫切愿望231690年,洛克出版

11、政府论第二卷。洛克认为,政府统治起源于遥远的古代,人们决定共同工作,建立国民社会,指定统治者来保护和提高他们的共同利益,个人将自己的政治权利交给他们的统治者,但保留个人生存、自由和财产的权利。任何侵犯这些权利的统治者都要被废黜。据材料判断,下列评述恰当的是:( )洛克提出了社会契约论洛克正确地揭示了国家的起源洛克想以此为英国革命辩护洛克的思想推动了英国革命的发展A. B. C. D. 24梁启超说:“以社会主义运动之立场而论,欲此主义之传播与实现,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动主体。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而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与资本阶级相缘。故必有资本阶级,然后有劳动阶级,

12、有劳动阶级,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凭籍”“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这表明他( )A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B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C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性D还没有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25英国1832年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1867年改革,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农业工人获得选举权。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责任内阁制的发展 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工业革命的发展 D国王权力受到限制26明代蒋以化西台漫记中记载:“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

13、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中反映的经济新现象是(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大户小户相互依存 C丝织部门分工细致 D机器生产成为新宠27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社会政治比较清明,但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学者指出,此时孝廉以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来自贫寒之家,但才德兼备的,则很少,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孝廉制的选人范围比较固定 B选官制度在设计上有缺陷C举荐权在地方士绅手中 D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28“如果不是在西周转入东周的时期出现了文化上的重大变异,也许封建的体制还会周而复始地循环一段

14、时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谁对传统抛弃得越彻底,对实利主义奉行得越透彻,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最能反映这种“文化上的重大变异”的是( )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C法家思想 D道家思想29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剪刀差”(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农村私有制的发展 B为工业化积累资金C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 D维护计划经济体制30明清京城中政府设置的市有内外之分:“外市系士大夫庶民之所用”;内市仅限官廷中的贵戚

15、和一些达官贵人,“如宣德之铜器,成化之窑器亦于内市重价购之”。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明清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B政府所设市受到封建礼法束缚C明清时期市坊制度完全崩溃 D内市的商品品种远比外市丰富第II卷(非选择题)二、简答题(40分)31(本题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材料一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材料二 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

16、,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材料三 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4分)(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6分)32(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维新人士唐才常在1897年写道:“路德者,不服从天主教教皇之压力,别立新教

17、以抗罗马,而改教之徒云集景附雷奔电激,为古今中外不可一世之业。”材料二 1902年梁启超指出“路德新教之起,全欧精神为之一变。”(1)你如何看待材料一的观点。(4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观点。(6分)3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美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表1950年1960年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交通通讯7.236.436.186.155.616.03批发零售17.516.716.6115.8215.2315.88金融保险2.733.714.044.655.948.31房地产7.829.629.6310.2411.4711.31社会服务8.219.7811.63

18、13.5518.4621.92政府服务11.3513.0815.9514.9714.4311.0请从表格中任意提取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准确。逻辑清晰)34(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 “天命陛下(宋神宗)为神明主,殴天下士民使守封疆,卫社稷,士民以死徇陛下不敢辞者,何也?以陛下能为之主,以政令均有无,使富不得侵,强不得凌弱故也。今富者兼并百姓,乃至过于王公,贫者或不免转死沟壑。陛下无乃于人主职事有所阙,何以报天下士民为陛下致死?”续通鉴长编卷二百四十材料二 “诚能御轻重(指关于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理论)敛散(指古代国家对粮食物资的买进和

19、卖出)之权,而禁因缘(指勾结)之奸,则何患乎经入(指常规赋税收)之不足。”王安石文集卷四九(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存在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4分)(2)材料二反映了王安石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他在变法中是如何实现“御轻重敛散”的?(4分)答案选择:1_5 AADDD 6_10 BCADA 11_15 BBDCC16_20 DBACD 21_25 CCCBC 26_30 ADCBB31【答案】(1)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 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2)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 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

20、;社会安定。32(1)有利于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片面扩大了路德改革的作用。(4分)(2)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走向现代化创造了条件。(6分)33提取信息准确,每个信息2分,共4分。示例:信息一:19501970年,政府服务占GDP中的比重逐渐上升,19702000年比重逐渐下降。信息二:20世纪50年代以来,第三产业占整个GDP的比重超过半数并呈不断上升趋势。示例:信息一说明:19501970年,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经济理论,政府对经济进行大规模干预。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涨,政府又逐渐放松干预。信息二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政府对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等。34(1)问题:土地兼并;贫富悬殊。(2分)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政府不抑兼并;官僚、地主、商人的压榨。(2分,答其中两点即可)(2)问题:政府的财政危机。(1分)方法:实行市易法和均输法。(1分)打击富商对物资和物价的操纵垄断,大大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掌控。(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