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域文化对刺绣艺术的影响研究——以湘绣、潮绣为例_许凡.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1236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域文化对刺绣艺术的影响研究——以湘绣、潮绣为例_许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域文化对刺绣艺术的影响研究——以湘绣、潮绣为例_许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域文化对刺绣艺术的影响研究——以湘绣、潮绣为例_许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地域文化对刺绣艺术的影响研究 以湘绣、潮绣为例许 凡1,江汝南2(1.深圳技术大学 创意设计学院,广东 深圳5 1 8 1 1 8;2.五邑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广东 江门5 2 9 0 2 0)摘 要: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入手,以湘绣、潮绣为例,分析不同地域文化对刺绣整体风格、题材、技法、用色等方面的影响,并指出地域文化是地方刺绣最为重要、最为独特的艺术特色,是中国地方刺绣区别于其他绣种的重要文化依据,是刺绣艺术的文化精神根源所在。对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是对其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更应该保护其珍贵的地域文化特色,使地方刺绣具有较强的“辨识性”,使其在现代社会焕发出独特的艺术文化气质。关键词:

2、地域文化;刺绣艺术;湘绣;潮绣中图分类号:T S 9 4 1.6 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6 7 3-0 3 5 6(2 0 2 3)0 6-0 0 4 9-0 4收稿日期:2 0 2 2-1 2-2 1;修回日期:2 0 2 3-0 1-0 8基金项目:深圳技术大学校级课题(W 2 0 1 9 6 0 0 0 2 1 0 0 0 0 8)深圳技术大学服装创新创意工作室;2 0 1 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 7 Y J C 7 6 0 0 2 6);粤北瑶族服饰刺绣非遗的数字化传承与传播研究;深圳技术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 0 2 2 1 0 3 7);“传统文化进校园”背景

3、下高校艺术类公选课的教学与研究第一作者:许 凡(1 9 8 0),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服饰文化。*通信作者:江汝南(1 9 7 8),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服饰文化。汉书王吉纪 中曾说道“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中国不同的地域由于自然资源、社会结构、民俗习惯等各方面的不同,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如长江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等1。中国刺绣艺术,在这种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中历代浸染,呈现出风格多样、题材丰富、技艺精湛等特点。在1 9世纪末2 0世纪初,苏绣、粤绣、湘绣、蜀绣从各种地方刺绣中脱颖而出2,并自成体系,成就了中国的“四大名绣”。1 湖南与潮汕地区地域文化表征湖南古代隶属楚国

4、,一直被称为“南蛮之地”。历代以来,一些著名的文人、政客被贬至湖南,如屈原、贾谊、柳宗元、辛弃疾等,由于文人骚客的加入,湖南地域文化呈现楚汉文化与湖湘文化交织的多元特征。而湖湘文化是在楚汉文化的历代传承中逐渐形成,北宋周敦颐“经世致用”的实干主义思想在湖南广泛流传。同时湖南本土文化骁勇彪悍、吃苦勤奋的特质造就了湖湘文化的形成,在中国近代,由曾国藩、左宗棠、毛泽东等人将湖湘文化推至巅峰3。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敢为人先的革新气魄、坚韧勤奋的意志品格4。在近代湘绣的发展中,就充分体现了这种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质,使湘绣能够在中国众多地方刺绣中脱颖而出,成为“四大名

5、绣”之一。潮汕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秦汉以来,以韩愈为代表的饱学之士被贬来到潮汕地区,他们不但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还积极倡导兴教办学、培育人才,使潮州成为了全国有名的礼仪、文化名城。同时,自唐代以来,受佛教影响,出现了一大批寺庙,刺绣被大量运用在庙宇、祠堂之中。在明代中期,由于港口的设立,海外经济贸易蓬勃兴起,促使了西方和东南亚文化的传入,潮汕地区的手工业、商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在清代末期,潮汕人开始大规模的对外移民,数百年间,人数竟然达到三四百万以上,潮汕文化在国外与当地文化融合、发展,随着侨民的返乡又重新带回。由此可见,在漫长的发展中,潮州文化中的中原文化在一代代名流的

6、影响下始终延续发展,形成了潮汕文化中正统、中庸的大文化格局,同时吸收和融合东亚、东南亚文化因素形成精致、儒雅、轻婉的文化风格。潮绣就是在这种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历经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区别于其他绣种,极具雕塑感、富丽、绚烂的艺术特征。2 地域文化的差异对刺绣艺术的影响2.1 地域文化对刺绣整体艺术风格影响历代以来,中国刺绣在不同的地域都曾蓬勃发展,94 2 0 2 3年第6期 服装服饰 DOI:10.19507/ki.1673-0356.2023.06.011出现了“户户有刺绣,家家有绣娘”的现象,刺绣成为了封建社会女性日常消遣、修身养性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交通和信息的闭塞,各地刺绣的地域特色

7、也能很好地延续和发展,形成了中国各地区刺绣风格迥然不同的风貌,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艺术效果。从1 9 8 2年长沙烈士公园三号木廓楚墓中出土的楚国刺绣中,可以看到大量有关图腾、巫神、祈福等题材的纹样5,有着极为浪漫、奔放的楚汉之风,图案写实与抽象变形并存,呈现出浓厚的巫神文化特点。在漫长的发展中,这种大气、浪漫、奔放的楚文化一直深深滋养着湘绣艺术,同时,湘绣整体艺术风格大气、磅礴、霸气,与湖南人的性格和地域文化是不谋合而的。在湘绣的诸多代表作中,大多都为大型刺绣,有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如 张家界 黄山晨 韶山全景等,画面构图宏大,气势磅礴;也有描绘伟大历史时刻伟大人物的作品,如 伟大的会见 毛

8、主席去安源 鲁迅 永不休战 等作品都表达了人们在特殊时期的艰苦奋斗和斗志昂扬;随着刺绣技艺的发展,鬅毛针法体系广泛的运用到湘绣狮虎题材中,更是表现了湘绣大气、磅礴、霸气的艺术风格(图1),湘绣狮虎凛凛生威与苏绣中猫的小巧精灵、温顺绵软是截然不同的。图1 湘绣狮虎题材图2 潮绣九龙屏风明末清初,潮州刺绣才逐步形成了与其他绣种完全不同的地域特色。受中国传统刺绣的影响,潮绣中喜用大量的金银线,与1 9 8 7年陕西省法门寺出土的5件紫红罗地蹙金绣纺织品上的刺绣技法如出一辙,且这种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一直沿袭到今天。宋代,潮绣被大量运用到祠堂、寺庙及潮剧戏服中,到明清时期,潮绣发展达到了顶峰。受建筑的影

9、响,为了达到绣品形象的栩栩如生和强烈的装饰效果,“立体垫高”的艺术风格也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起初是薄垫绣,慢慢发展成为垫高浮绣。由此可见,潮绣技艺源承于中原刺绣和苏绣,但是,受潮汕文化和海外文化整体艺术的影响,绣品富有浮雕般的立体感,绣面起伏变化,色彩丰富,风格独特6。九龙屏风(图2)是潮绣立体垫高绣的代表作之一,整体色调金光闪闪、色泽明亮;采用了潮绣独特精湛的绣、钉、垫、贴、拼、缀六大技法,龙鳞层层相叠,呈现出极强的立体浮雕效果,使得蛟龙栩栩如生、呼之欲出。2.2 地域文化对刺绣题材选取的影响在中国众多地方刺绣中,很多题材在不同的地方刺绣中广泛运用,如中国传统的龙凤文化、民间传说、表达祈福意

10、愿的宗教图腾题材等。但是,由于地域文化的影响,各个地区有着地域特色鲜明的题材,表现了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湖南民间刺绣题材丰富多彩。主要有两方面的表征,第一方面为传统的民间刺绣题材,如花卉、鱼虫、鸟兽、神话传说、寓意吉祥的纹样及文字等。第二方面是以国画为蓝本的近代刺绣题材的转变7,主要有三类:一是以国画为蓝本进行的艺术性极强的刺绣作品,尤其是到了2 0世纪中叶,双面全异绣的出现,更是把湘绣艺术性推至顶峰,如 西施 西厢听琴(图3)等,刺绣运用双面权全异绣技术,表达的是同一个主题,但是正反两面图像截然不同,刺绣技艺与绣品意境都堪称绝品刺绣。二是在计划经济年代和文革时期,出现了

11、大量反映新社会、新时代的政治题材作品;如 毛主席去安源 伟大的会见 红色娘子军 等,充分突出了当时的时代和地域特征;三是随着湘绣鬅毛针技艺的发明,湘绣狮虎题材被研发出来,成为了湘绣标志性的产品,如 饮虎 雄狮 上山虎,下山狮 等,狮虎在鬅毛针技艺的塑造下,威风凛凛、俯瞰一切的霸气显露无余,充分体现了湖南的地域文化特质。潮绣题材涵盖丰富,由人物、植物、动物、器皿构05纺织科技进展 2 0 2 3年第6期 成。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潮汕地区鬼神文化和宗祠文化影响比较深远,因此,人物题材多为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仙佛神灵、地方戏剧等;而动物题材,基本是来自生活中常见的蝴蝶鱼虫走兽,也有表现传统民间喜好的祥

12、瑞麒麟龙凤等图腾8。受岭南文化的影响,潮绣植物题材除了传统的牡丹、荷花等植物之外,还有广东热带地区的植物、花卉、水果,最为著名的是荔枝(图4),同时,受海洋文化的影响,很多与海洋相关的神话传说、生活场景、海洋特产都是潮绣的题材8,充分展示了潮绣较强的地域文化特质。图3 湘绣 西厢听琴图4 潮绣 颗颗珠玑2.3 地域文化对刺绣技艺的影响苏绣中的顾绣最早形成自己的针法体系,凭着其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品位,在中国的刺绣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湘绣、潮绣的基础针法技艺就传承于顾绣。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和地域文化的浸染下,湘绣和潮州都逐渐创造出独具地域特色的针法体系,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刺绣风格。众所周知

13、,湘绣从顾绣传承而来,但是,顾绣的细腻、温婉与三湘大地上风格和气质是相差甚远的。苏绣在动物题材中擅长绣猫,但是在湘绣动物题材中,最为著名的是“狮虎”,且在众多作品中,湘绣的鬅毛针技艺将狮虎塑造得活灵活现、虎虎生威。鬅毛针法是湘绣大师余振辉创造出来的,不同于苏绣的“平、齐、密、光、匀”的刺绣标准,相反,鬅毛针法大胆、泼辣,按照动物毛发的走向,施针极有规律,却又灵活多变(图5)。这种粗中有细、大气却注重细节刻画与湖南地域文化和湖南人的性情是不谋而合的。其他地方刺绣,一般以平绣为主,潮绣的针法却别具一格,识别性较高,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最为突出的技艺特征就是“立体垫高”技术。“立体垫高”是在刺绣之前,

14、先用纸丁将轮廓勾勒出来,主体部分再用棉絮垫高,造型可根据刺绣对象的起伏进行变化,一般运用在刺绣图案的主体部分,最后,运用金银、丝绒线进行刺绣,使刺绣作品显示出浮雕般的艺术效果,看起来更加生动逼真(图6)。除了“立体垫高”技艺,潮绣的装饰针法也是区别于其他绣种的一个重要特征。像潮绣中的打子针、辫子针、通花锦针、钉金绣等针法,其效果都使刺绣物象呈现出较为立体的装饰效果。因此,可以看出,潮绣是比较注重刺绣图案的立体浮雕效果和装饰效果的。其实,这种艺术风格与潮汕地区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是分不开的。潮州建筑中的木雕、石刻等,以及室内的潮绣装饰品、金漆画等,都具有精雕细琢、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且潮州木雕、

15、灰雕、潮州麦秆画等注重多层镂通、立体玲珑的空间艺术层次的表现,潮绣中具有浮雕效果的垫高绣和抽通效果的通锦绣,与潮州的其他工艺美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图5 湘绣鬅毛针法图6 潮绣的立体垫高技艺2.4 地域文化对刺绣整体配色的影响湖南和潮汕地区受宗教民俗文化影响,湘绣和潮15 2 0 2 3年第6期 服装服饰 绣被大量运用在佛堂、寺庙中,同时在节庆典礼的时候,也被大量运用到民俗装饰中。因此,在用色方面,湖南和潮汕地区的地方刺绣都呈现出原生态的文化特点,但是所处的地域不同,呈现出的配色效果也截然不同。湖南原生态刺绣配色极为天然、烂漫,配色七彩斑斓、绚丽多彩。随着现代的湘绣的发展,一些艺术珍品刺绣的出现

16、,湘绣运用多种针法互相配合,将对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在色彩上运用异常丰富。除了基本色之外,每种色阶可以多达十多种,不仅色阶丰富,而且色泽艳丽。使作品呈现出或明快亮丽,或雅致清新,或浓烈热情,或含蓄淡然的不同的艺术效果。潮汕地区的宗教盛行,金色在佛教用品中运用广泛,且金色代表了黄金和富贵,因此,这种金光闪闪的配色逐渐被运用到达官显贵富裕人家家里,大到潮州建筑木雕上的贴金装饰,小到日常用品的钉金绣。这种对比极强的金光闪耀的色彩风格,也成了潮绣标志性的艺术风格,同时,潮绣擅长运用大块色彩对比,不像湘绣色阶与色阶之间衔接过渡极为自然的手法,因此显得装饰效果极为浓厚,具有强烈的民间艺术韵味。3 刺绣地域文

17、化的保护个性鲜明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是文化精髓所在。在农耕文明时期,地方刺绣都能在本地域的大文化环境中传承和发展,保持着地域风格突出的艺术特色,使各地区的刺绣具有较强的识别性,使我国刺绣艺术呈现千姿百态、地域特征鲜明的样貌。但是,随着工业文明的冲击,传统手工艺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导致刺绣后继无人,技艺面临失传。特别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诸多商家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将刺绣工艺简化,甚至鱼目混珠将一些低档刺绣挂上“四大名绣”的名头进行出售,刺绣逐渐失去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往千姿百态、地域特色风格的地方刺绣将不复存在,这对刺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毁灭性的伤害。而在全世界范围,针

18、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较为成功的是日本和意大利。在保护策略上,有其共同点:第一,都有着较为先进的理念,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他们认为文化遗产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应该尊重其本来的面貌,遵循文化遗产的文化根源、艺术特征和其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保护;由此可以看出,在对中国刺绣艺术的保护方面,不仅仅是对刺绣技艺、刺绣传承人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对刺绣文化和其精神文化内涵的保护;第二,意大利和日本重视文化遗产的“古为今用”,在1 9 6 3年,梁思成先生也提出这一观点,认为文化遗产的“古为今用”就是为了更好地达到传承和推广的目的,适应这个社会,让刺绣艺术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中被消费者所接受,这才是刺绣艺术传承和发

19、展的真正出路,而商品的独特性和艺术性,也是保证其高档品质和艺术风格的指标之一。因此,针对目前学术界和刺绣业界较为关注的文化遗产保护这一问题,很多焦点只集中在对刺绣技艺和传承人的保护上,而对刺绣文化地域特征及文化的保护关注的比较少。政府和行业也急于刺绣产品的商品化和市场化,导致刺绣市场混乱,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更谈不上在现代社会上的艺术创新了。长此以往,中国刺绣终将会失去其千年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品质,失去其特征明显的文化辨识性,各种地方刺绣将在中国大地上逐渐消亡。因此,保护其地域文化性,也是刺绣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理念和方向。参考文献:1 俞思念.当代中国地域文化与文化流派的形成J.中原文

20、化研究,2 0 1 5,3(2):7 7-8 2.2 孙佩 兰.中 国 刺 绣 史 M.北 京:北 京 图 书 馆 出 版 社,2 0 0 7.3 欧阳欣蕾.湖南油画艺术的地域文化特征研究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 0 1 6.4 许凡,阳献东,徐青青,等.现代湘绣发展的抉择和对策J.纺织学报,2 0 1 1,3 2(4):1 1 2-1 1 7.5 许凡,徐青青.湖南湘绣艺术特色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 0 0 8(6),1 2 7-1 3 0.6 黄炎潘.潮绣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 0 1 4.7 许凡,徐青青,李湘树.不同历史时期的湘绣艺术题材J.纺织学报,2

21、0 0 9(1 0),1 2 5-1 2 9.8 施晓凤.潮绣图案艺术风格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 0 1 7.9 董少君.意大利和日本文化遗产保护经验浅谈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 0 1 9(1),4 5-4 8.(下转第6 0页)25纺织科技进展 2 0 2 3年第6期 的教改实践证明,长丝加工工程的教学效果获得了明显的改善。课程教学的一系列改革,特别是教学内容的精简化、教学方式的智能化以及考核方式的多样化,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认可度,教学效果非常理想。今后将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评价方式,加强团队建设,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

22、培养纺织新工科人才提供有力支撑。参考文献:1 江维,罗维平,薛勇.“新工科”模式项目驱动法在机器视觉教学中的应用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 0 2 1,4 0(3):1 1 5-1 1 9.2 李波,覃俊,帖军.新工科及人工智能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 0 2 1,3 8(3):1 8-2 2.3 陈李红,李艳梅,严新锋.“新工科”背景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究J.纺织服装教育,2 0 2 0,3 5(5):3 8 9-3 9 2.4 刘雍,王润,范杰,等.“新工科”背景下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轻纺工业 与技 术,2 0 2 2,5 1(3):

23、1 0 2-1 0 4.5 曹春平.“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纺织类专业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讨J.纺织报告,2 0 2 2,4 1(7):1 0 4-1 0 6.E x p l o r a t i o no nt h eT e a c h i n gR e f o r mN e wM o d eo fF i l a m e n tP r o c e s s i n gE n g i n e e r i n gu n d e r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N e wE n g i n e e r i n gJ I AOC h e n l u,F UF a n,Z HANG

24、X i a o l i(T e x t i l eE n g i n e e r i n ga n dA c a d e m yo fA r t,A n h u i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H e f e i 2 3 0 0 3 6,C h i n a)A b s t r a c t:I no r d e r t oa d a p t t ot h en e wr o u n do f t e c h n o l o g yr e v o l u t i o na n d i n d u s t r i a l u p g r a d

25、 i n g,a n d t og i v e f u l l p l a y t o t h e r o l eo fam a j o r c o u n t r y,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n e we n g i n e e r i n gb e c o m e s an e wc o r ea n d t r e n d f o rC h i n a t os t e p i n t oap o w e r f u l e n g i n e e r i n ge d u-c a t i o nc o u n t r y.C u r r i c

26、 u l u mr e f o r mi so n eo f t h e f i v em a i nc o n t e n t so fn e we n g i n e e r i n gc o n s t r u c t i o n.T h ec u r r e n t t e a c h i n gs i t u a t i o no ff i l a m e n tp r o c e s s i n ge n g i n e e r i n g f o r t h e s t u d e n t sm a j o r i n g i n t e x t i l e e n g i n

27、e e r i n gw a s c o m b e d,a n d t h ep r o b l e m s e x i s t i n g i n t h e t e a c h i n gw e r ea n a l y z e d.T h en e w m o d eo f t e a c h i n gr e f o r mw a s s t u d i e dc o m b i n e dw i t ht h e t r a i n i n go b j e c t i v e so f t e x t i l ee n g i n e e r i n gs p e c i a l

28、 t y.I tp r o v i d e dan e wi d e a f o r t h e t r a i n i n go f t e x t i l ee n g i n e e r i n gp e r s o n n e lu n d e r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n e we n g i n e e r i n g.K e yw o r d s:n e we n g i n e e r i n g;f i l a m e n tp r o c e s s i n ge n g i n e e r i n g;t e a c h i n gr e

29、f o r m(上接第5 2页)R e s e a r c ho nt h e I n f l u e n c eo fR e g i o n a lC u l t u r eo nE m b r o i d e r yA r t T a k eH u n a ne m b r o i d e r ya n dC h a o z h o ue m b r o i d e r ya sE x a m p l e sXUF a n1,J I ANGR u n a n2(1.S c h o o l o fD e s i g na n dI n n o v a t i o n,S h e n z h

30、e nT e c h n o l o g yU n i v e r s i t y,S h e n z h e n5 1 8 1 1 8,C h i n a;2.C o l l e g eo fA r t a n dD e s i g n,W u y iU n i v e r s i t y,J i a n g m e n5 2 9 0 2 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 r e g i o n a l c u l t u r e,t a k i n gH u n a ne m b r o i d

31、 e r ya n dC h a o z h o ue m b r o i d e r ya se x a m p l e s,t h e i n f l u-e n c eo fd i f f e r e n t r e g i o n a l c u l t u r e so nt h eo v e r a l l s t y l e,t h e m e,t e c h n i q u ea n dc o l o ro fe m b r o i d e r yw a sa n a l y z e d.T h er e g i o n a l c u l t u r ew a st h em

32、 o s t i m p o r t a n t a n du n i q u e a r t i s t i c f e a t u r eo fC h i n e s e l o c a l e m b r o i d e r ya n d i tw a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c u l t u r a l b a s i s f o rC h i n e s e l o c a le m b r o i d e r yt ob ed i s t i n g u i s h e d f r o mo t h e r e m b r o i d e r y.I tw

33、 a s t h e c u l t u r a l s p i r i t u a l r o o t o f e m b r o i d e r ya r t.T h ep r o t e c t i o no f t h e i n t a n-g i b l e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o f e m b r o i d e r yw a sn o t o n l y t o i n h e r i t a n dp r o t e c t i t s s k i l l,b u t a l s o t op r e s e r v e i t sp

34、r e c i o u s r e g i o n a l a n dc u l t u r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om a k es t r o n g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a n dg i v eu n i q u ea r t i s t i ca n dc u l t u r a l t e m p e r a m e n t i nm o d e r ns o c i e t y.K e yw o r d s:r e g i o n a l c u l t u r e;e m b r o i d e r ya r t;H u n a ne m b r o i d e r y;C h a o z h o ue m b r o i d e r y06纺织科技进展 2 0 2 3年第6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