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马勒声乐套曲《大地之歌》之唐诗盛情风格解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04282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勒声乐套曲《大地之歌》之唐诗盛情风格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马勒声乐套曲《大地之歌》之唐诗盛情风格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马勒声乐套曲《大地之歌》之唐诗盛情风格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艺术研究艺术理论马勒声乐套曲大地之歌之唐诗盛情风格解析沈阳音乐学院/张瑞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影响力的加强,西方融合了中国元素的音乐作品日渐增多,而马勒的大地之歌尤为经典。大地之歌是根据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孟浩然、王维的诗歌而写成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将东方和西方不同民族的心灵通过艺术牵联到一起,使我们在欣赏马勒的作品时,跟欣赏其他西方音乐不同,似乎更加亲切,别有一番意趣。研究马勒在大地之歌的创作中如何融合唐诗等东方文化与西方交响音乐文化,对中国音乐创作如何更好地实现中西方音乐的互补与交融非常有价值,对中国音乐艺术的文化自信自强建设也非常有帮助。关键词:唐诗 马勒声乐套曲 大地之歌古斯塔

2、夫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捷克作曲家、指挥家。马勒的创作领域主要是交响乐和歌曲,共创作了9部交响曲(第10交响曲未最后完成),1部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以及40多首歌曲,代表作有交响曲巨人复活和大地之歌等等。他的交响曲气势恢宏,编制庞大,乐队的音响效果可与现代环绕立体声效果相媲美。此外,马勒的作品还具有深奥的思想内容、浓郁亲切的奥地利及波西米亚民族风格。马勒根据中国唐代诗人李白、孟浩然和王维的诗作而创作的大地之歌是一部交响性的声乐套曲,也是一部歌曲交响曲。具有深刻的哲学性构思,虽然整体情绪是悲观的,但又充满对人生的思索、对欢乐的追求,这一切又与大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一、大地之歌的创作背景声乐套曲大地之歌,虽然其中用了声乐的表演形式,然而却是一部真正的交响乐。大地之歌是一部带人声的交响曲,因为管弦乐队所起的作用并不仅仅是伴奏,它还兼有表现诗歌意境的重要责任,它与独唱声部是完全融合为一体的。中国唐诗引起了马勒的共鸣,中国诗人们的丰富情感和睿智让马勒震惊。在李白、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诗中,马勒仿佛看到一个与自己一样孤高自傲而又怀才不遇的人,创作灵感也由此汩汩而来。马勒根据李白、王维、孟浩然等人的7首诗歌,在1907至1909年创作了这部他称之为“男高音、女低音(或男中音)和乐队的交响曲”的大地之歌,副题为为男高音和女低音(或男中音)独唱和管弦乐队而写的交响曲。

4、1911年5月18日,马勒因心脏病在维也纳逝世,终年51岁,在1911年11月20日大地之歌才在慕尼黑首次演出。二、唐诗盛情与套曲大地之歌大地之歌共分六个乐章,调性布局运用了交响音乐的发展手法,从第一到第六乐章都贯穿着五声音阶的音调。第一、三、五首由男高音独唱,第二、四、六首由女中音或男中音独唱。在这相对独立的六个乐章里,作者将他对生活的欢乐和期盼与自然景物紧密联系在一起,虽然受心境的影响,整部作品基调不那么明朗。但那充满激动、富有幻想的抒情旋律及不同声部的演唱配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愁世的饮酒歌第一首描写借酒浇愁的心境,据中国音乐史学者们查考后证实原诗为李白的悲歌行。本乐章为奏鸣曲

5、式,双重呈示部,音乐以赞美生活开始,以痛苦欲绝告终。马勒根据这首诗意,把诗分为三段,每段都用“黑暗主宰生命,黑暗即是死亡”一句结尾。在马勒看来,人面对如此美好的大自然,而又面临人的生命短促这样一个悲剧性的现实,所以,他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借酒浇愁。这首诗含有“悲”的情绪,表现了一种置生死,荣辱于世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但从整首诗看来,气势还是比较豪放的,特别是最后“还需黑头脚方修,莫漫白首为儒生”两句,还表现了一种积极奋进的精神。马勒在愁世的饮酒歌中自己加进了“生极阴暗,死亦然”,并反复加以强调,使全诗笼罩着一种阴暗的色彩。同时,对原诗“孤猿坐啼坟上月”一句,也加以渲染,造成了一种凄凉、阴森的气氛

6、。从而使歌词在情绪上和原诗已有较大的距离,着重表现了一种消极、灰暗、逃避现实的悲观情绪。这个乐章的音乐很贴切地表现了歌词的基本情绪消极、悲观和伤感,表现了一种“生极阴暗,死亦然”的低沉格调,见谱例1。0642023.5ART RESEARCH谱例1每一部分都以圆号吹奏的躁动、富有悲剧性的音响开始,然后弦乐器加了进来,继续奏着激动不安的旋律。当唱到“悲哀到来,心灵的花园一片荒凉”一句时,曲调显得悲凉而又抒情。后来,男高音在竖琴的件奏下,在g小调上唱出了“生极阴暗,死亦然”一句时,音乐显得暗淡无光。这个乐章的第一段就此结束。接着,圆号那激动不安的旋律又响起来了,歌曲进入了第二段。第二段以朗诵般的音

7、调、说话式的口吻,唱出了“偶然得到的一杯美酒比人间所有的王国还要珍贵”的歌词。最后,又以极其暗淡的音调,唱出了“生极阴暗,死亦然”的歌词,这次所用的旋律和以上的旋律是相同的,只是由于感情的发展,显得比较激动。(二)寒秋孤影第二乐章诗句描写了秋日的景象,是一首悲秋之歌。根据的是哪一首唐诗,现在尚无定论。有人认为是钱起,有人说是张籍,还有人说是张继,但在他们的诗集中,好像都找不到与这一段音乐相近的诗作。现在比较多的人认为用的钱起的效古秋夜长。这一乐章也是奏鸣曲式,双重呈示部。慢板,由女低音(或男中音)演唱。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写凋零、萧瑟,表现了马勒预感死亡即将来临的一种哀伤的情调。谱例2音乐一开始

8、,小提琴奏出了音色灰暗的、有如秋风扫落叶似的件奏音型。这一段音乐,勾画出一幅秋天的景色,使人联想到落叶纷飞、孤雁哀鸣的景象。接着,谱例2中女低音独唱以缓慢的曲调,饱含辛酸也吟唱出:“蓝色的秋雾弥漫在湖面上,青草叶上盖着严霜”的歌词。这个缓慢的旋律贯穿着整个乐章,而双簧管又总是悲哀地伴随着它,整个音乐如同是一首哀悼凋零的大地的挽歌。当女低音唱到“我已困卷,灯已熄灭,诱我入眠”时,音乐显得极其暗淡无光,甚至是淡漠。而唱到:“赐给我安静吧!我需要休息”一句时,音乐具有哀求的色彩,仿佛在向上苍祈求死亡,以得到最后的安息。最后,乐队奏出了暗淡无力的结尾,在这里,双簧管又吹出了空洞、寂寞的旋律,描绘出一片

9、凄凉的景象,第二乐章就这样悲哀的结束了。(三)青春第三乐章青春,中文译为少年行,这是一首青春的欢快颂歌,描写少年欢乐嬉戏之事,在整首交响曲中,是一首美好的插曲。这个乐章的歌词究竟出自哪一首唐诗,虽然德文译词注明歌词是李白所作,但无从考证。这个乐章的音乐清新、明快、优雅,具有欢乐的气氛,表现了马勒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乐曲开始,长笛、双簧管奏出流畅、跳跃的这段音乐具有五声音阶的特点,有如对波光、亭影的生动描绘。第三乐章是一首类似谐谑曲、充满着青春活力的颂歌,乐队始终以流畅的旋律与歌声相伴,演唱轻松欢快:“在平静的湖水面上,一切都奇异地倒映出来”,见谱例3。描绘出一片欢乐的景象,使人仿佛看到了一

10、群潇洒倜傥的书生,正在谈笑风生、喝酒吟诗的欢乐情景。谱例3(四)美女第四乐章美女的词为李白的采莲谣。诗中的若耶,相传位于浙江绍兴城南,是西施当年采莲之处。李白的原诗只有8句,但马勒写的这个乐章却长达144小节。此乐章用了很大的篇幅去描绘少年们互相追逐、纵马飞驰的情景。它的曲调大多具有五声音阶的特点。开始部分由小提琴和长笛奏出一句表现江南春日、莺歌燕舞的秀美景色,悠扬的旋律,由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组成。随后由木管乐器引出女低音演唱,表现采莲女多姿多彩的娇美神情,女低音歌声旋律虽然优美,但听起来并不很开朗,给人种心事重重、若有所思的感觉。接下来长号和大号加进来,描绘出骏马奔驰的情景。曲中中国风情的木

11、管旋律与歌唱声部交相辉映,并在结尾由大提琴与竖琴演奏出了悠长、神秘的泛音。谱例4女低音唱道:“人生不过是南柯梦”时,仿佛是陷入了沉思之中,见谱例4。把李白的原诗和马勒的这一乐章相比,我们会感到原诗就如一幅清新的水墨画,而马勒的音乐却像是一幅色调浓重、绚丽多彩的油画,两者之间的韵味是大不一样的。(五)春天的醉汉第五乐章春天的醉汉出自李白春日醉起言志,是全部乐章中最忠实于原诗的部分,显示出李白狂放不羁的情调和借酒消愁、逃避现实的人生态度。音乐一开始,双簧管和圆号奏出的带装饰音的序奏,就表现出一种狂放的气。这时,乐队接着奏出了描写“春风”“流莺”等美丽景色的间奏。马勒对此段音乐曾写下这样句话:“我被

12、迷住般地静听小鸟的歌唱与欢笑。”接着,男高音喃喃自语地唱道:“醒来时,传来了什么声音?”这仿佛是醉汉所发出的呓语。最后,音乐又回到了065艺术研究艺术理论狂放不羁的气氛中去,男高音激动地唱道:“我重新斟满了杯酒,一饮而尽”,见谱例5。这一乐章的木管乐器中不同音色的变换及和声的处理,使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男高音的演唱充满激情,他向人们又一次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春天。谱例5(六)永别这个乐章以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和王维的送别为素材,两首诗都写得比较含蓄、飘逸,整个情绪并不显得很灰暗。马勒改编后的歌词,有了较大的变化,突出渲染了绝望、沉郁的情绪,与原唐诗有较大的不同。作品采用不协和和弦及尖锐的

13、音响效果,表达诗人在山林中静候即将分离朋友的情景和生离死别的内心痛苦。音乐一开始,几件低音乐器奏出了长音,加上大锣在低音C上的阴森可怕的轻敲,并由双簧管在高音区若断若续地奏出了凄楚的音乐动机,给人一种空旷、孤寂、阴风习习的感觉:歌声之后,一支长笛在高音区孤独地吹奏着,气氛显得冷冷清清,使人产生身临无人之境的感觉。当女低音唱出:“夕阳西下在小山背后,夜幕降临在山谷之中”时,音乐凄凉地进行着,又给人留下无限忧伤和悲凉。谱例6这一乐章是马勒思想的总结,也可以看作是这部交响曲思想的概括,也可以说是马勒对现世的告别。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马勒的身体已经很差,他似乎也已经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在潜意

14、识中,有向世人告别的意思。三、马勒声乐套曲大地之歌创作启示大地之歌被公认为是马勒著名的成功之作,他用交响乐的形式为我国唐诗谱曲并获得了新生,这不仅是欧洲音乐史上的创举,也为东西方文化艺术的结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大地之歌和唐诗原作的风格相距远,原诗简洁、含蓄、淡雅,而大地之歌却有着浓重而瑰丽的色彩,感情的变化强烈并富有戏剧性。这部作品反映了马勒晚年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总体风格是表现感伤哀怨的心情,音乐深沉压抑,具有悲剧色彩,但其中有的部分也有欢快活泼的成分。这多少反映了马勒尽情享乐和预感死亡的矛盾复杂的心态。古斯塔夫马勒属于最后的浪漫主义交响乐作曲家,他的创作受瓦格纳的影响极深,不仅怀有崇

15、高的艺术理想,还相信表现工具的大小是和思想内容的大小成正比例的,所以他们也相信如果利用了一切可用的声音源泉,就可以创作出具有相当艺术价值的作品。他不仅对艺术充满热忱,而且具有坚强信念又严肃认真的艺术性格。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一样,大地之歌是马勒对这个让他恋恋不舍的世界的遗赠,是他向青春、美丽和友情诀别的哀歌。马勒作为19世纪晚期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很有个性,擅于借景抒情。马勒将写景与抒情的音乐片段交融在一起,是一种重要的创作方法。大地之歌是马勒在爱女早逝、心情万分沮丧时,受到唐诗的启示而创作的,是作者本人内在情感的流露。丧女的不幸使马勒在乐曲中尽情抒发其内心的悲哀忧伤和愤懑不平的情绪

16、,也使自然景色在乐曲中由于作者的移情作用而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例如全曲结尾处的歌词:“鲜花遍野在春日里再度开放,鲜花遍野直到永远”,内容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较好地体现了唐诗的意境,叹息人生苦短及对生命的留恋,蕴含着马勒对生命的感悟,撼动人心。四、结语马勒的大地之歌首演距今已有110多年,因其突出的中国元素及音乐美学价值而闻名于世。马勒把唐诗、民间音乐同管弦乐结合为“交响性歌曲”,是这部大地之歌最大的创新。这部声乐套曲有时饱含对人世间深深的留恋和对宁静生活的憧憬,有时又阴郁暗淡、充满沮丧,有时阳光向上,有时愤世嫉俗,这些复杂的情绪揭示了马勒内心深处矛盾的精神世界。马勒的这部交响曲采用管

17、弦乐队伴奏,规模庞大,保持了室内乐风格且充满了交响性,对于后世影响极大,勋伯格、贝尔格、威伯恩、肖斯塔科维奇等人都从中受到了启发。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和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影响世界的重要途径。研究马勒大地之歌中的唐诗元素与西方交响曲的融合,对新时期中国音乐创作的进步以及文化自信自强的建设,都具有借鉴意义和研究价值。参考文献:1宋佳.历史思潮中的马勒印象评康斯坦丁弗洛罗斯古斯塔夫马勒与19世纪的交响曲J.音乐研究,2017(1):107-115.2李翠萍.马勒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的艺术特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4):64+66.3王思思.立足交响音乐鉴赏探索音乐特性J.北方文学,2020(21):55-56.4钟晖.两首 大地之歌 之“中国元素”比较J.师道:教研,2017(7):2.5张熳.在音乐交流中探究马勒大地之歌中的中国文化元素J.明日风尚,2021(13):70-72.6宋佳.马勒大地之歌的“意象美”D.福建师范大学,2017.7李明月.大地之歌马勒生命的歌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3):14-15.8王小伟.论马勒大地之歌中的“中国元素”创作构想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9):4.0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