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水平学术出版思考_刘小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0270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水平学术出版思考_刘小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水平学术出版思考_刘小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水平学术出版思考_刘小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62023 年第 11 期总第 437 期特别策划VIEW ON PUBLISHING【摘 要】“双一流”建设与高水平学术出版互为依托,相互成就,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深入推进为高水平学术出版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水平学术出版实践,总结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阐述“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水平学术出版的未来发展路径:坚持正确导向,服务国家战略;体现先进水平,打造学术品牌;搭建一流平台,铸造精品工程;建设数字资源,推动融合出版。【关键词】“双一流”建设;高水平学术出版;学术著作;实践;思考【作者单位】刘小沛,中南大学出版社;吴湘华,中南大学出版社。【中图分类号】G23

2、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45-1216/g2.2023.11.003一、“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水平学术出版2015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是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这也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出版工作是为党和国家立心、为人民立言、为时代立传的工作2,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出版工作。高校“双一流”建设工作给高水平学术出版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发展契机。“双一流”建设与高水平学术出

3、版互为依托,相互成就。一流大学肩负着人才培养、基础研究以及国家重大与重要科技项目研发的重任,为高水平学术出版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学术成果资源;高水平学术出版通过为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提供展示和传播的平台,促进了学术发展、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反哺并引领着学科体系建设和学术体系创新,提升了我国高校影响力和国际学术话语权。纵观世界一流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拥有一个一流的出版社,而这些出版社的共同特征就是“学术至上”。哈佛大学出版社最初成立的目的是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它旨在“通过广泛发行世界上最重要的学者的著作来促进知识进步”3;耶鲁大学出版社的宗旨

4、是“发现和传播真理与光明”4;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的宗旨是“将学术思想带给世界”5;牛津大学出版社以“创造最高质量的学术和教育资源及服务,并使它们在世界各地可用”为使命6。此外,美国大学出版社协会明确指出:“大学出版社的使命是出版学术、智力或创造性的优秀作品,通常是为少数专家读者或利益共同体服务,倡导学术出版在实现学术卓越、培养和传播知识方面的根本作用”7。我国教育部在高等学校出版社管理办法也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出版社的重要任务是出版学术著作。高等学校出版社应出版反映不同学派、学术观点和风格的学术著作,推动学术水平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8因此,在

5、“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应充分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和理念,支持大学出版社充分落实高等学校出版社管理办法,出版高水平学术著“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水平学术出版思考 文/刘小沛 吴湘华172023 年第 11 期总第 437 期特别策划VIEW ON PUBLISHING作,促进科技进步与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升中国高校的学术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我国已成功迈入世界出版大国行列,出版产业规模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出版结构日趋合理,出版体系逐渐完整,学术出版在整个出版行业中的占比也持续

6、提高。据统计,20202022年,全国每年出版的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学术图书为6万种左右,年出版数约占全部新书的四分之一,造货码洋和销售收入约占全部新书的20%,学术图书总体质量和学术出版单位综合出版能力明显提升9。在学术出版领域,大学出版社依托母体大学丰富的学术资源、优质的作者团队及庞大的读者群体等先天优势,成为学术出版的主阵地。“双一流”建设的深化推进,也为大学出版社高水平学术出版带来了新的机遇。例如,北京大学出版社依托北京大学在文学理论、法学、经济学领域的学科优势,策划出版了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 比较法研究:传统与转型 新结构经济学等优秀学术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围绕母体高校在

7、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领域的学科优势,策划出版了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政治哲学史、“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等学术佳作;笔者所在的中南大学出版社依托中南大学在有色金属领域的学科优势策划出版了“有色金属文库”、“有色金属理论与技术前沿丛书”、采矿手册等国家级重点出版物和出版规划项目。这些高水平学术著作的出版无一不是立足于母体大学特色与优势学科背景,它们对于推进母体高校相关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扩大和增强母体高校的学术影响力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二、高水平学术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虽然目前我国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均居世界首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还不是出版强国,能反映创新成果、影

8、响社会发展与进步、赢得国际话语权的学术著作较少,在学术出版领域的力量仍然相对薄弱,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1学术著作撰写难度大,出版周期长一般学术价值高,并具有创新性、先进性的学术著作写作难度大、成稿周期长,甚至需要耗费学者毕生的精力和心血,这类经典之作的出版往往也需要出版社投入大量且专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矿业工程专家古德生总主编的采矿手册为例,该书全套9卷,参编单位几十家,集成了200余位矿业领域权威专家学者的学识和经验,编撰出版历经十余年,难度之大,周期之长,无论对参与编撰的专家学者还是对出版社来说,都可谓“十年磨一剑”。一流的科技成果往

9、往需要“铁杵磨针”的定力和耐心,高水平的学术著作也需要“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认真与坚持。目前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以及高校都设立了用以支持高水平学术著作、重点图书出版的专项基金或文产基金,以扶持学术出版。如中南大学出版社每年可以申报的有国家出版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湖南省新闻出版基金、长沙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南大学出版基金等,这些基金资助项目可以解决部分学术图书的出版资金难题,促进优质学术著作的出版,出版社应积极申报。2学术著作经济效益较低,出版质量参差不齐出版社转企改制后,在市场化经济浪潮中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学术著作由于专业性、科学性较强,受众面窄,读者群体

10、有限,加之图书发行难以把握专业读者对象的定位,可能出现非专业读者不感兴趣而专业读者找不到书的情况。学术图书发行量小、利润低、盈利空间小,这使得出版社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学术出版的社会效益,对学术出版重视度不足,导致选题申报把控不严,将一些出版资助费用较高但学术质量较差的图书纳入出版流程。此外,出版社的考核机制中往往对编辑设置一定的年工作量与利润指标,这些指标促使部分编辑片面追求出书品种数,忽视了对图书内容质量和出版质量的把关,使得市场上的学术书籍出版质量参差不齐。学术著作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产品,承载182023 年第 11 期总第 437 期特别策划VIEW ON PUBLIS

11、HING着传播知识、普及科学、指导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使命,学术出版是出版社担当社会责任和塑造品牌的必然选择。因此,出版社在讨论学术著作选题时应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对缺少社会影响力、创新性和学术价值的选题坚决予以摒弃,绝不能因为经济效益而放松对学术出版选题质量管理的要求;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案,不能只考虑出版规模和数量,还要考虑图书的社会贡献,对负责高水平学术著作出版的编辑予以奖励和支持;要加强三审三校、质检、印前审读、印制流程管理,规范出版流程,从而保证学术出版质量。3学术评价机制不够健全,需要完善发表学术论文与出版学术专著是公开发表学术成果的两种主

12、要形式。相比学术论文,学术专著更具系统性、全面性和深入性,作者也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与时间。现阶段我国学术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尤其在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以及高校教师申报各种有形或无形资源(如学位点申请、学科评估等)时,学术专著并未被赋予更大的权重,这种评价机制使得高校学者不愿意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去撰写专著。在“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开展的进程中,高校应该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师考核机制,加快推进学术成果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大学出版社也应积极向母体高校争取政策和经济支持,鼓励本校教师在本校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并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对学术出版进行资助,促进高质量学术图书的出版和学术体系的健康发展,提升母体高校与大学

13、出版社在学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4缺乏学术型编辑,难以保障学术出版专业性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学科越分越细,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趋势更加明显,而出版社编辑数量有限,很难保证编辑的专业学科背景与其所负责的图书写作方向完全一致;另一方面,现代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学术著作通常涉及很多较新的专业词汇和理论,编辑如果对这些最新的词汇和理论没有足够的了解,就很难确保图书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对此,出版社不仅要重视编辑的编校技能、业务能力培训,还要注重提升编辑的专业素养,培养学术型编辑,为编辑创造较为宽松的环境,在时间、精力上解放编辑,鼓励和支持编辑多参加专业学术会议、研讨会;编辑个人也要与时俱进,多关注

14、学科最新发展和国家政策,确保学术著作内容的先进性和准确性。5数字出版转型滞后,需要提升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尤其是ChatGPT等前沿技术的广泛运用,数字化转型成为出版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0。学术出版的数字化可以集成和整合大量不同形式的学术资料,便于读者检索、查阅和应用,提高学术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科发展与社会进步。然而,我国出版行业目前仍以传统纸质图书出版为主,数字出版相比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学术出版的数字化转型任重道远。制约我国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的因素有以下方面:一是广大学者对数字出版了解不足,尚未体会阅读和使用数字化学术资源的便捷性;二是数字出版人才

15、缺乏,据2021年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与南京大学联合组织的针对全国数字出版情况的调研,全国仅有1/3左右的出版社设置了专门的数字出版部门,数字出版编辑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在学术出版数字化转型方兴未艾的今天,出版社要积极宣传和推广数字阅读,培养读者的数字阅读兴趣和习惯;要建立健全数字出版流程制度,建设实用性强、易操作的数字化出版平台,不仅要引进数字产品的技术开发人才,还要帮助编辑了解和使用各种数字化工具与软件,培养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从而有效促进学术出版的数字化转型。三、高水平学术出版的未来发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

16、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术出版在建构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过程中处于枢纽地位,发挥着基础性关键作用。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出版社应紧密结合和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搭建高水平192023 年第 11 期总第 437 期特别策划VIEW ON PUBLISHING学术出版平台,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打造学术品牌,铸造精品工程,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1坚持正确导向,服务国家战略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向大众传播正确思想观点、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建设和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光荣使命11。严格坚守党的出版路线方针政策,

17、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思想导向、价值导向,让高水平学术出版真正发挥科教兴国、科教强国的作用,是每一位出版人的职责所在。“双一流”建设整体框架下的高水平学术出版需要注意以下方面:其一,要始终明确问题导向并具备问题意识,要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国家经济与社会建设的大局,面向国家需求和科技前沿,面向基础科技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国防建设需要;其二,要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传播新理论、新技术,全面、系统反映科技领域的先进理论与技术以及最新成果;其三,要成为促进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能力、传承科学知识的重要载体,成为产学研

18、深度合作和科技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推手;其四,要坚持“学术质量、内容质量、编辑出版质量”三者并重,引导科技工作者和出版人共同努力、砥砺奋进,打造国家精品出版工程,使高水平学术出版真正成为助力一流学科发展和一流大学建设的动力源。2体现先进水平,打造学术品牌高水平学术著作需要高水平的作者团队、优质的内容成果和历久弥新的学术价值,应将一系列体现某一学科特色,反映某一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应用的高质量学术著作集合在一起,形成某一学科领域的学术著作出版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提高学术著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从而对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形成强大助力。第一,围绕高校优势和特色学科,明确学术出版方向。由于各高校的发展历史、所

19、处区域、拥有的资源优势、文化氛围不同12,因此不同高校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如清华大学的水利水电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学科,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专业学科,同济大学的土木建筑类专业学科,中南大学的有色金属类专业学科,等等。高水平学术出版需要明确并依托高校特点,深入布局,借力高校品牌,彰显高校优势,从而在学科领域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系列著作,形成一流的学术出版品牌。第二,发掘和汇聚高水平作者团队,确保优质的学术出版稿源。优质的作者资源是高水平学术出版的核心资源,也是保证稿源质量的必要条件。一流学科带头人引领学科发展,他们在某个学科领域学术影响力较大,学术成果丰硕,而中青年科研人员

20、是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往往身处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书写着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因此,高水平学术出版需要将一流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科技人才发掘和汇聚起来,从而保证学术出版的稿源质量具备先进性、科学性、创新性。第三,建立学术选题论证机制,保证学术出版的内容质量。质量建设的重点是把关,把关的源头在于选题13。高水平学术出版,除了保证出版机构内部顺畅的选题论证流程,还应组织专家评审对选题的学术价值加以评估,对稿件质量加以审查,确保出版学术精品力作。出版社可以设置图书编委会、学术委员会、出版委员会等,分别从组织编撰、学术质量、出版环节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和严格把关,确保出版项目的高水平、高质量。3搭建一流

21、平台,铸造精品工程要坚持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必须为学术出版的良性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学术出版环境,搭建高水平学术出版平台。出版社需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选题论证、三审三校、质检、印制流程等管理制度,对选题质量、编校质量和生产质量严格把关,并做好组织保障和流程监督,形成完善的出版物质量保障体系;需要组建一支素质优良的编辑队伍,编辑需要具有专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学术态度、灵活的沟通对话能力、有条不紊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精益求精的耐心和毅力,从选题策划、作者沟通到稿件的审读加工、印制出版、宣传推广,全流程负责保障出版物质量,努力铸造精品工程。202023 年第 11 期总第 437 期特别策划VIEW

22、ON PUBLISHING4建设数字资源,推动融合出版出版融合的推进是立足传统出版,发挥内容优势,运用先进技术,走向网络空间14。在信息化时代,高水平学术著作的多媒介出版、多途径检索与传播将大大提高学术出版物的传播力、影响力,从而促进学术交流和科技进步。因此,出版社要着力建设复合数字出版平台,利用数字出版平台海量存储、搜索便捷、传输快速、成本低廉、互动性强等优点,对学术著作内容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与处理,通过碎片化、标引、语义关联、深度挖掘和统计分析等手段满足读者知识获取、智能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使读者快速、全面地获取所需信息,利用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要围绕融合发展新趋势、

23、新理念、新技能,加快培养出版融合发展人才,营造有利于出版融合发展人才成长的政策、制度环境,加强对编辑的融合出版知识培训。四、结语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学术出版作为科研成果发表和传播的平台,以及国际学术讨论交流的前沿阵地,是一个国家思想水平、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发展潜力的直接体现。在当前“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从国家迫切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着力打造一批体现前沿性、创新性、战略性、关键性,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成体系化的高水平学术出版物,将学科优势转化为出版特色,对于提高我国科技人员的学术影响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出版强国、科技强国,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参考文献1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2015-11-05)2023-04-15.http:/ 刘中飞.学科建设背景下的学术出版创新 J.出版广角,2021(14):19-22.11中共中央宣传部干部局.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20.12马永红,曹洪奎,李光林.普通高校同质化历史成因与个性化发展的机制探索J.高教学刊,2019(22):10-12.13社长总编辑谈学术出版EB/OL.(2022-02-18)2023-04-15.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