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面向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的空间生产逻辑与实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87092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向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的空间生产逻辑与实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面向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的空间生产逻辑与实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面向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的空间生产逻辑与实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SSUE 1 Feb.2024/JOURNAL OF HUMAN SETTLEMNTS IN WEST CHINA/014面向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的空间生产逻辑与实践*Logic and practice of spatial production for urban regeneration and fiscal sustainability温锋华 蒋雅婷 WEN Fenghua,JIANG YatingDOI:10.13791/ki.hsfwest.20240103温锋华,蒋雅婷.面向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的空间生产逻辑与实践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4,39(1):14-21.WEN F

2、H,JIANG Y T.Logic and practice of spatial production for urban regeneration and fiscal sustainabilityJ.Journal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West China,2024,39(1):14-21.摘 要:财政可持续是实现城市更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城市更新与财政可持续之间的现实矛盾,空间生产理论能解析财政推动城市空间再造和价值提升的内在逻辑,促进制度建设和空间生产实践的协调统一。从空间生产理论出发,构建“制度空间重构多元主体行为选择社会空间重构”的空间生

3、产逻辑框架,提出未来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的五大基本逻辑和四大基本准则。最后以北京劲松模式为例,实证分析本逻辑框架的适用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提供决策参考。关键词: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性;空间生产;劲松模式Abstract:Urban regeneration,as a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model during the period of urban stock development and high-quality urban construction,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f

4、fectively addressing“urban diseases”and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urban governance systems and governance capabilities.Since 1949,Chinas urban regeneration policy has undergone four stages of transformation:the exploration stage of a stable and progressive policy that shifts from consumer citie

5、s to production cities;the learning stage of an open policy that focuses on improving urban functions and environment;and the radical policy reform stage guided by the concepts of land finance and urban management;the stage of governance oriented urban regeneration centered on the people.In the futu

6、re,urban regeneration will still be an important way for Chinas 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Fiscal sustainability provides an important fiscal guarantee for the long-term and sustainable promotion of urban regeneration.However,due to the fact that urban regeneration often takes a long time,it can

7、bring a huge fiscal burden to governments,enterprises,or residents,especially under multiple pressures such as the tightening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and the global economic downturn.Previous research on urban regeneration policies focused more on the investment,finance,taxation an

8、d fiscal,put more attention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arious stakeholders in urban regeneration,or simply policy innovation and incentives.However,only when the local governments fiscal revenue can meet all the fiscal expenditures in a period of time can the local government maintain an

9、orderly operation and a virtuous cycle of finance itself in the long run,namely fiscal sustainability,while the academic attention to fiscal sustainability of urban regeneration is relatively inadequate.Therefore,based on the theory of space production,this paper constructs a logical framework of“in

10、stitutional space reconstruction-multiple subject behavior choices-social space reconstruction”.The theory of space production provides an effective path for explaining the fiscal promotion of urban spatial reconstruction and value enhancement.Firstly,the political-institutional space includes macro

11、 and systematic top-level policy systems as well as micro and flexible underlying policy measures.The former involve the evolution of a series of laws and regulations,while the latter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inancial balance of local government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ight government financial

12、funds.Secondly,urban regeneration involves the joint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actors,which have differentiated effects on urban regeneration due to differences in interests and status,mainly including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the public,power subjects and market subjects.Thirdly,the reconstruction

13、 of political-institutional space production leads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social-economic space.The reconstruction of stock space forms a positive interaction with multiple subjects,prompting each subject to produce new demands,and then promoting the emergence or reconstruction of new fiscal polic

14、ies.On this basis,this paper proposes five basic logics and four guidelines that are conducive to achieving fiscal sustainability in urban regeneration.The five logics include urban regeneration value reconstruction,top-level policy design,and underlying logic of fiscal sustainability,property right

15、s innovation,and holistic governance.The four principles refer to the principle that the government is neither absent nor offside,the market adheres to long-term operation,the rights subject user pays,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long-term supervision.中图分类号 TU984.11+4;F299.2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6304(20

16、24)01-03-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174219);中央财经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CUFEZF202301)作者简介温锋华(通讯作者):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wen_蒋雅婷: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2024年第1期/西部人居环境学刊/0150 引言城市更新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存量空间发展、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抓手,对提升我国新时代城市整体品质、有效治理“城市病”,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相比于注重空间扩张的传统增量开发模式,城市更新的目标往往是更加多样化和人文导向的,这使城市更新的投资转化为直接且快速的经济效益

17、更加困难。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多重压力下,城市更新给地方政府财政带来较大负担1。为破解城市更新过程中的财政可持续难题,2023年7月,住建部出台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创新城市更新可持续实施模式,健全城市更新多元投融资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创新市场化投融资模式,完善居民出资分担机制,拓宽城市更新资金渠道,并不断完成城市更新土地、财政、投融资等政策体系。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城市更新过程中投融资、财务、税收、财政政策等进行了丰富的研究2-4,针对城市更新利益相关者的网络关系、政策创新以及政策激励等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但地方政府只有在一段时期内其财政收

18、入可以满足所有的财政支出,才能在长期内保持有序运转和财政自身良性循环,即财政可持续。目前有关财政可持续有着不同的判断指标,如赤字率、债务率等,但能够满足财政收支正常运行和支出资金能够保障仅仅是财政可持续的基本标准,更高层次的财政可持续目标应该在保证政府财政收支平衡的同时,能促进地方经济增长5。目前有关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的相关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探索,但系统研究还较为缺乏。有学者从价值捕获理论出发,构建指标体系对城市更新类型进行分类,政府从而通过有序安排城市更新项目开展时序,捕获的价值和资金收益被用于开展其他类型的更新项目,以此来实现政府财政可持续。以上多数研究是从微观“财务”方面给出政府实现资金平

19、衡的方式,但财政不仅包括微观“财务”资金,更包含宏观“政策”层面的财政平衡。本研究拟从政治经济学与空间经济学中的交叉理论空间生产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的基本逻辑,建构实现可持续财政的准则,并以北京劲松老旧小区改造为例,探究财政可持续在城市更新中的具体实践。1 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的空间生产逻辑框架1.1 城市更新空间生产:概念与研究进展“空间生产”理论最早由新马克思主义者列斐伏尔提出,他从空间的本体论出发,认为空间并非预先存在,而是经由制造、建构、创造等社会生产实践所产生的。城市空间既是生产过程的载体,亦是生产的产物6。列斐伏尔构建了空间三元要素的空间生产理论,即“空间实践”“空间

20、的表征”以及“表征的空间”7。哈维进一步发展了“空间生产”理论,提出城市化“资本的三重循环”8:资本的第一循环是为扩大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等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并且产生资本积累,即马克思指出的资本主义扩张本质9;资本的第二循环是对生产性和消费性物质环境等城市建成环境的资本投入,空间成为生产的直接对象,即空间资本化和市场化;资本的第三循环则是政府旨在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进行的对科学技术、社会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集体消费”的资本投入10,这些政府行为将有益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凝聚。而福柯更加关注空间生产中权利的重要性,认为权利是进行空间生产的前提与条件11。21世纪以来,布伦纳基于全球

21、化进程中的社会空间发展,认为资本主义全球化是持续的去领域化和再领域化过程,提出“新国家空间”理论来探究不同尺度的政治和制度对城市和区域在全球化竞争中的影响12。有学者指出“资本的三重循环”过程只是构成了“空间的生产(I)”,即社会经济形态的空间生产,此外还有权力推动下的抽象的政治制度空间生产,即“空间的生产(II)”,这种非物质形态的空间通过约束或促进资本与市场行为,间接作用于具象、物质的“空间的生产(I)”13,例如经济技术开发区、自由贸易区、都市圈、大学城、城中村、拆迁改造地区等。这些与周围地区存在制度差异的空间,凭借其优越的、特殊的政策制度成为吸引资本集聚的重要载体,催生新的社会经济形态

22、的空间生产,而更高水平的社会经济空间也会引发更高层次的政治制度的空间重构14。社会关系既能生产空间,又受到空间的约束,从而,如政策制度的社会关系实现与空间关系的相互依存、交互作用的循环6,城市经济社会在这样的循环中螺旋式演进上升。Under this framework,this paper takes the urban regeneration of Jinsong Community as a case.Jinsong model successfully implements the fiscal sustainability logic of urban regeneration b

23、ased on spatial production theory.Research has found that:Jinsong Community actively seized the policy opportunity of the state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old residential areas,and cooperated with China Visionary and variou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carry out the transformation work of Jinson

24、g old communities to promote the re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value;explore the innovation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models for urban regeneration,the untying of property rights and operation rights,and other models to ease the pressure on government finances and promote the balance of enterprise f

25、unds;build on diverse synergy,and establish a sustainable relationship featuring mutual benefit,win-win cooperation,mutual assistance and mutual trust among all parties.It is necessary to recognize the objective laws of space production.In general,the spatial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regeneration fis

26、cal system result from the promotion of community regeneration,the innovation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mechanisms,and the property rights innovation.The reconstruction of institutional space provides policy guarantees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social space,which is beneficial for both enterprises

27、 and governments to achieve long-term fiscal sustainability.Moreover,the success of the spatial transformation of old residential areas has a negative rea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regeneration institution,and the interweaving and evolution of“institution-space”promotes the progress of urban re

28、generation orderly in the long term.Keywords:urban regeneration;fiscal sustainability;space production;Jinsong modelISSUE 1 Feb.2024/JOURNAL OF HUMAN SETTLEMNTS IN WEST CHINA/016不少研究尝试将空间生产理论运用至中国情境中来分析空间治理实践,主要涉及产业园区合作共建15、自由贸易港建设16、商业区景观改造17等领域。杨凌凡等人提出了类似“空间的生产(II)”的观点,构建了一套“制度空间”重构机制来解释城际合作园区转型发展

29、中“主体关系网络制度空间物质空间”相互作用逻辑14。制度包括正式法规和非正式约束,更加注重宏观和系统化的构建,与之相比,政策更加关注中观层面的管理,具有随时间空间发展而调整的动态性和灵活性18。张京祥等人将传统的空间生产理论推演至“区域空间生产”层面,并以江阴经济开发区为例,认为区域合作治理的本质旨在促进特定区域空间生产和实现资本增值,为此需要建构与特定空间相适应的多元主体空间生产关系19。在更新改造方面,有学者以上海新天地改造为例,从“动机行为结果”出发剖析旧城改造过程的机制模式,最终改造将引发城市空间使用者的置换和空间社会关系的变化20。城市更新的出现是中国城市空间开发由增量扩张向存量挖潜

30、的集中反映。现有立足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城市更新研究,主要基于典型案例来解析城市更新中文化导向的空间重构21、多元主体作用机制22-24等,但有关城市更新政策制度的研究略显不足。政策影响着不同主体的权力类型、权力关系以及资本等,从而影响到城市更新的空间生产和演化21。由于中国城市土地市场“双轨制”的制度背景,传统的城市增量开发过程中,政府垄断了土地一级开发,通过“招拍挂”出让土地获得的土地出让金、各种税收收入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收入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可支配能力,完成空间增值和以“土地财政”为支撑的空间资本循环25。在我国早期快速城市化时的大拆大建城市更新模式中,土地财政收入是政府提供相应公

31、共服务的主要资金来源,随着大规模拆迁改造模式的终结和城市存量空间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提出,城市更新资金难题日渐凸显,政府财政压力加大、债务风险加剧、社会资本参与不足等因素,导致城市更新改造的全面推进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城市更新可持续的财政政策亟待构建26。1.2 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的“空间生产”逻辑框架建构基于以上“空间生产”理论的逻辑脉络,从“空间生产”理论视角出发,构建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的逻辑框架(图1)。第一,政治制度空间既包括宏观、系统化顶层政策体系,也包括微观、灵活的底层政策措施。顶层政策体系涉及到一系列法律、条例的演进,底层政策更加关注地方政府财政平衡,以解决政府财政资金紧张问题。第二,

32、城市更新涉及到多方行为主体共同参与,不同行为主体因利益、地位差异对城市更新产生差异化作用,主要包括各级政府、社会公众、权力主体和市场主体。本文从整体性治理逻辑和产权创新逻辑出发,阐述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的内容。第三,政治制度空间生产重构引致社会经济空间重构,城市更新存量挖潜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城市价值再造过程,研究基于城市生命周期视角关注产业、居住、消费、公共等空间再生产。两个空间的生产重构并非一劳永逸的过程,存量空间重构与多元主体形成良性互动,各主体终究会产生新的空间需求,从而引发新一轮的空间再生产。例如,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 中明确了城市更新的5大类和12项更新内容,北京城市更新改造从过去的以棚户

33、区和危房改造为主,逐步推广至居住类、产业类、设施类、公共空间类和区域综合性城市更新等多类型、多方面,更加重视民生保障,体现首都特色。2 城市更新可持续的空间生产逻辑2.1 城市更新价值再造逻辑城市更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与持续的过程。城市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城市如同有机生命体会经历出生、发展、扩张、衰落等阶段更迭27。为避免城市走向周期性的衰落甚至消亡,人类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借助政策创新、科技创新、社会创新、治理创新以及金融创新等途径,促使实现城市功能织补提质和空间优化品质提升,不断激发城市生产力和创造力,从而转向城市价值再造和城市复兴(图2)。而且只有当空间价值存在增量时,资

34、本才有动力进入,一般而言,空间价值增量一方面来源于更新改造前后的资产价格差,另一方面,来源于更新带来的长期现金流收益积累28。同时,城市更新不应当局限于有形的地理空间再造,也需更多地关注“空间社会价值”“场所精神”的重塑29,并且赋予社会公众更多参与城市建设的权利和机会,激发城市更新再造的内生动力。切实保障公众的公共利益,为城市居民提供高水平的公共产品和居住环境,是城市更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30,公众利益的保障依附于有效的物质环境、资金和制度支撑,优化建立公众利益保障机制成为城市更新制度的重要内容。2.2 城市更新政策顶层设计逻辑城市更新受到法令、政策、规划的引导实施,反映出国家和政府利

35、用其作为城市管理者所拥有的政治权力,在合法性的基础上借此实现引导或制约其他主体参与城市更新的行为,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并且确定了城市空间生产的格局。我国城市更新政策逻辑和政策导向是随着城镇化发展阶段变迁而逐步调整的。总体而言,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更新政策逻辑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消费城市转向生产城市的稳中求进型政策探索阶段(19491978年)、以完善城市功能和改善城市环境为主的开放型政策学习阶段(19781989年)、以土地财政和经图1 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空间生产”逻辑框架Fig.1 logical framework of fiscal sustainability in urban re

36、generation based on“space production”2024年第1期/西部人居环境学刊/017图2 城市价值生命周期曲线Fig.2 lifecycle curve of urban value营城市理念为导向的激进型政策革新阶段(19892012年)、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型城市更新阶段(2012年至今)31。城市更新财政政策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思想,立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建立完善有助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财政体制,完善预算监督制约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统筹能力、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结构,从而提高财政政策执行力和可持续性32

37、。城市更新过程中应当树立服务型政府理念,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借助政策支持和财政工具促进居住、环境保护、就业、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完善等方面,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3 城市更新的产权创新逻辑城市更新的土地再开发会带来土地价值升值,而“涨价归公”“涨价归私”“公私兼顾”33等土地增值收益在地方政府与权力主体之间的分配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更新工作的效益高低和成功与否。土地产权主要由所有权、使用权、租赁权、抵押权、继承权以及地役权等权力束组成34。根据土地产权变更与否,可以将城市更新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土地产权变更。这类城市更新通常是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工改工”和城市边角地整理等,由

38、于涉及到产权的转移和调整、地块合并拆分,以及规划调整管理,加之我国现行法律政策体系、产权结构复杂和外围资源限制等因素,这类城市更新改造难度往往更大。二是产权不变更。例如,老旧小区改造、老旧楼宇更新、街道翻新和平房院落退租等,这类改造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创新项目投融资模式并保持财政长期可持续。1998年,中国台湾地区出台的都市更新条例引入城市更新权利变换制度,各权利主体可以在城市更新完成后,按更新前权利价值及提供资金比例,分享更新后建筑物及土地的权利金。2009年,深圳颁布的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也提出通过产权细分或产权分割,重新调整土地增值收益在不同权利主体之间的分配方式,实现收益共享35。北京朝阳区

39、朝外大街改造一期及THE BOX朝外项目中,实行产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创新试点,以项目经营权为融资标的,引入上海盈展集团参与投资改造。创新城市更新空间产权、租赁权、经营权与运营权等多权分离机制,探索产权细分和部分市场化让渡途径,建立理性利益博弈平台和有效融资机制,促进空间再生更新的价值再造、利益整合和完整产权组合36。2.4 城市更新的整体性治理逻辑由于城市更新涉及到多元主体利益,各要素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复杂关系,以往单一治理模式难以解决跨领域、多部门、多主体的公共事务,而呈现出碎片化、分散化、裂解化的工作状态。整体性治理是对强调绩效、分权以及分散化等方式的新公共管理的一种修正,

40、以满足民众所需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强调服务的重新整合、整体的、协同的决策方式,需要政府各部门、机构、专业、层级之间的功能整合运作37。社会各群体参与城市更新的过程,亦是社会资本促进空间生产的过程。通过对社会资源和网络的整合使用,提高社会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有助于城市更新整体性治理,同时也重构了城市的社会空间和社会关系。城市更新需要构建一套具有连续性、整体性、精细化的公共服务型财政,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运用财政政策、转移支付等财政工具进行宏观制度规范和中观层面的资源配置整合,协调横纵向各部门利益与目标、明晰统一各部门责权、促进市场、公众和权利主体等角色合作互利共赢。由于公共服务型财政常存在

41、职能“缺位”或“越位”现象财政信息缺乏公开统一的交流平台和渠道38,为此,城市更新整体性公共服务型财政一方面需要进行全要素全周期统筹管理,建立“事前财政计划事中财政监控事后财政评价”动态反馈循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采取灵活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激励和协调作用;另一方面,搭建城市更新财政信息公开系统,促进相关业务在线办理,提高效率和便捷程度,通过集中管理、实时监控大数据辅助政府决策(图3)。2.5 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逻辑根据资本的“三重循环”,资本的积累和增值是实现空间生产的重要驱动力和保障。通过节约集约利用空间、或变更土地空间利用性质来促进资本积累和增值,提高新的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空间再生产

42、。城市财政是保障城市更新得以落地的条件,脱离城市自身财政约束或不符合财政实力的城市更新也是不可持续的。2022年,北京市政府印发的北京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规划)明确指出,要“切实算好城市更新资金账、讲清城市更新收益账”。天津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大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力度,深入落实储备土地类项目全生命周期 四本预算管理,健全土地出让收入使用监管机制”。四本预算,即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一般公共预算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组成,主要用于一般公共服务、环境保护、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等方

43、面,更加强调财政公平职能39。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主要由土地出让金和专项债组成,支出则主要用于征地和拆迁补偿、基础设施建图3 基于整体性治理的城市更新财政框架Fig.3 fiscal framework of urban regeneration based on holistic governanceISSUE 1 Feb.2024/JOURNAL OF HUMAN SETTLEMNTS IN WEST CHINA/018设、土地开发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方面。2022年,全国国土使用权收入达66 854亿元,占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85.8%。相对而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占政府总预算比重较低,其

44、收入以国有资本上缴利润和股息股利收入为主。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则主要来自社会保险缴款,专项用于社会保险支出。城市更新要构建可持续财政应当处理好四本预算,既要在全市层面平衡大帐、动态帐、长远帐,也要算好与被更新对象的利益补偿帐、与企业的收益平衡帐、以及地方经济社会效益帐。充分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引导各类社会资源向城市更新流动,拓宽城市更新资金渠道,缓解政府主导型城市更新所带来的财政压力。同时,也要完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按照“政府领导,财政牵头,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支出效率40,促进财政可持续。3 构建可持续城市更新财政体系的四大准则3.1

45、 政府不缺位不越位准则城市更新空间治理从传统的政府“一元治理”逐渐转向政府、市场、权利主体、公众等的“多元治理”,政府职能也有所变化。为保障城市更新可持续推进,政府在城市更新工作中应当始终坚持不缺位、不越位准则。政府具有公共利益的主体、法律制度政策的制定者、城市公共事务管理者、公共资源配置者等多重身份属性,掌控空间生产的诸多要素,在空间服务中占据重要地位。政府在直接投入资金、全程参与、主导公共空间更新的基础上,要做好公共利益的守门人角色,维护平衡各主体权利和利益。政府要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进一步加大对老旧小区、城中村、老旧厂房、公共市政、公共空间等城市更新财政资金监管力度,统筹谋划,确保资金

46、执行到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同时,政府也要为资本市场把关,创造良好的城市更新资本市场生态,畅通社会资本进入退出渠道。3.2 市场坚持长期运营准则政府对空间生产主要表现为引导作用,而以企业为代表的市场主体则完成了物质空间生产。保障城市更新中要素充足和有效配置需要借助市场化配置,这也是支撑城市更新整体性治理的基础与前提31。市场要坚持微利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长期运营准则。城市更新可以借鉴“劲松模式”通过使用者付费、控制运维成本、多元盈利收入、改造提升低效闲置空间等途径,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幸福感和满足感,切实解决居民需求,尊重居民意愿的前提下,合理拓宽企业收入渠道,实现企业微利可持续运营41。发

47、挥市场主体更灵活、更创新、更有效、更敏感的优势,洞悉社会需求找准市场方向,积极响应国家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不断探索城市更新新模式、新方法、新路径,尤其是探索可行的城市更新投融资模式,充分利用中央及地方有利的财政政策及制度,构建良好的项目回报机制。3.3 权利主体使用者付费准则城市更新中的权利主体即物业权利所有者,主要涉及到村民、村集体、居民、承租人、土地运营公司等,这部分权利主体和其他市场主体或社会公众之间存在着基于空间增值利益的合作或竞争关系,权利主体通过产权让渡获得一定补偿。通常权利主体更加注重个人利益诉求,其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也是导致城市更新工作难以顺利推进的

48、重要原因42。在城市更新多元参与背景下,权利主体应当坚持使用者付费准则,构建居民出资分担机制,通过空间消费参与到空间生产过程中,不仅关注个人利益,也要更加重视公共利益的达成。探索自下而上的权利主体自主更新模式,在降低政府产权置换、协调等成本同时,激活民间潜在更新改造需求。3.4 公众参与和长期监督准则城市更新的社会性决定了其需要社会各类主体的参与,而空间生产的公平、公正、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社会公众参与和长期监督,要依法保障公众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为此,政府应当及时公开透明地向公众提供城市更新相关信息,尤其是增加财政过程的透明度,包括财政政策、政府财政预决算、财政绩效等方面,提

49、高公众的监督力度,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接受和信任城市更新工作,也能够促进政府财政资金有效投入至城市更新工作。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并搭建起完善的公众意见反馈平台,政府或者社区可以举办工作坊、社区议事厅、座谈会、社区对话等开放式方式让更多样、更广的人群参与和表达意见建议,促使城市更新资金能够更精准地用于解决民众所需。吸引社会组织扎根社区参与城市更新,许多专业化的社会组织作为第三方参与者,例如社区规划师,也是城市更新多元主体之间进行协商沟通的关键中介43。4 面向财政可持续的空间再生产之劲松实践劲松社区位于北京市劲松街道,属于1978年后北京市第一批成建制住宅,大部分楼龄已超过40年,居住超13 000

50、户居民,是一个老年人、青年人、原住民和租户混住的老旧小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和人们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导致劲松社区在居住人群、基础设施以及配套服务三方面出现“错配”,例如社区设施和服务不“适老”,消防设施、停车位不足,便民服务缺乏,安全管理不足等。2018年,劲松街道与愿景集团签订了为期20年的战略合作协议,由愿景集团负责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工作,负责前期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物业管理的全流程,并在劲松一区、二区进行先行试点工作,为后期全面推进改造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劲松社区改造成为北京首个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项目,改造后的社区成功实现公共空间提质、社区文化提升、居民幸福感提高,探索出社会资本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