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农村寄宿制学校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德育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86250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寄宿制学校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德育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村寄宿制学校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德育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村寄宿制学校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德育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01学生发展五育并举农村寄宿制学校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德育策略刘光珍(金昌市金川区宁远中学,甘肃金昌737106)【摘要】随着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提出,德育成为各个阶段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随迁子女的教育成为需要关注的问题。因此,在农村地区的寄宿制学校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学校内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现状,对随迁子女的德育给予有效的关注,通过营造和谐德育环境、强化德育管理、优化德育模式、完善德育评价机制,进一步增强随迁子女的归属感,促进随迁子女身心的健康成长。【关键词】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德育【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2、095-9214(2024)02-0101-03【DOI】10.16550/ki.issn.2095-9214.2024.02.03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振兴乡村政策的落地,很多地方的农村结合当地的优势,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使农村经济获得了更为蓬勃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农村地区迎来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其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成了农村寄宿制学校亟须解决的问题。其中,德育作为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中的重点,应得到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的广泛关注。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应通过多元化德育策略的探究与实施,提升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道德思想水平,助力和谐、美丽乡村的建设。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外来务工随

3、迁子女开展德育的必要性(一)初中阶段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途径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渴望摆脱家长及教师的管束,但同时他们思想片面、行事冲动,若没有家长、教师的引导,很容易步入歧途。由此可见,初中阶段学生德育的开展至关重要。而初中阶段的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也具有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这就需要农村寄宿制学校加强初中阶段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德育,帮助其顺利地度过青春期。(二)优化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必然方法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的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由于父母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再加上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更容易受到德育方面问题的困扰。因此,在农

4、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管理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德育工作,并结合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和心理状态,来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策略的多元化探究,在进一步提升德育效率的同时,促进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三)构建和谐、美丽乡村的必然结果在对和谐、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外来务工人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外来务工随迁子女随父母来到农村,就成为美丽乡村的一分子。因此,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学中,应对随迁子女进行有效的德育,以此来提升这部分孩子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为乡村人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乡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102五育并举学生发展二、农村寄宿制学校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德育策略(一)营造和

5、谐德育环境,促进随迁子女身心健康成长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跟随自己的父母来到陌生的环境,很怕受到教师及当地学生的欺负与歧视,具有很强的戒备心理,很难融入班集体。面对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这一心理,教师在寄宿制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应注重良好、和谐德育环境的营造,不歧视、不区别对待。这样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就会在公平、和谐的德育环境中,逐渐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并在良好德育环境的感染下,获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如,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师生关系是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班级环境。因此,在对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进行德育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应注重构建与随迁子女的良好、和谐师生关系,不歧视、不针对随迁子女,

6、并加强与这些随迁子女的日常沟通等。这样,班级里的其他学生也会在教师的带动下,更加友好地接纳随迁子女,也就为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营造了一个宽松、宽容、和谐、友好的德育环境,有助于随迁子女对新班集体的适应与融入。(二)强化德育管理,给予随迁子女全面德育引导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这就使得学校担负着更加沉重的德育使命。因此,寄宿制学校的教师就应充分利用班级管理、生活管理等平台,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引导,以此来促进寄宿制学校德育效果的优化。而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来到新学校后,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生活方面都会存在很多不习惯的地方,教师应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给予其更多的耐心与帮助,并在这一过程中进

7、行更具针对性的德育引导,从更加全面的角度促进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德育效果的提升。良好的德育管理是提升德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方面,教师在对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进行德育管理的过程中,应注重依规范管理,使随迁子女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平等对待。因此,教师在随迁子女初到学校时,应对其进行班级内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以及宿舍管理制度的讲解,使其能从一开始就知道哪种行为是被禁止的、哪种行为是被允许的。这样,随迁子女能根据管理制度,进行自我言行的自觉制约,以此提升德育的效率。(三)优化德育模式,增强随迁子女德育效果在以往的初中阶段德育中,教师通常会结合道德与法治等专门的德育课程进行德育,这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德育就是讲

8、大道理”的固有认知。由此可见,这种单一、僵化的德育模式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厌烦及抵触心理。而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从小生活在与当地孩子不同的环境下,思想意识方面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寄宿制学校的教师应积极优化、拓展自身的德育模式,并根据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德育模式的选择与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针对性的德育中,促进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正确道德意识的形成。首先,在寄宿制学校的德育中,德育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在德育活动的实践参与中,亲身体验其中德育内涵,并在自主生成、能力内化的过程中,获得自身良好道德意识的形成。因此,在对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德

9、育活动这种更具灵活性的渗透教育方式。如,在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这一良好思想品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内随迁子女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逐一发言,进行自己家乡美景、特产、自然资源等的介绍。这样,一方面本地学生会在对其他省、市情况的了解中,开阔自己的视野,另一方面,随迁子女也会在对当地情况的了解中,产生归属感。同时,学生都能够在介绍中产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获得家国情怀意识的培养。由此可见,寄宿制学校中德育活动的开展,不仅进一步优化了学生,尤其是随迁子女道德意识的培养效果,也更进一步拉近了随迁子女与其他学生的心理距离,有助于随迁子女快速融入班集体。其次,在寄宿制学校的德育中,教师的言传身教10

10、3学生发展五育并举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德育渗透教育方法。在寄宿制学校中,班主任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教师,其言行举止、道德意识会对学生产生极大影响。而随迁子女处于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会对班主任教师产生更多依赖。因此,在对随迁子女进行德育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就应积极发挥自身言传身教的德育功能,通过自身言谈举止的约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以及德育渗透方法的创新,为随迁子女树立一个良好的德育榜样,促进随迁子女良好道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四)完善德育评价机制,提升随迁子女德育自信在寄宿制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德育评价是非常关键的教学环节,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自信心。而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大多具有一定

11、的自卑心理,这不利于其与其他同学的正常交往。因此,在寄宿制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教师应积极地完善德育评价机制,以更加全面的德育评价标准、更加积极的德育评价方式,引导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认识到自身的闪光点和发展优势,帮助其树立自信,进而获得更好的德育发展。如,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由于长期随父母外出务工,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相对较强。教师在对其进行德育评价时,可紧密结合随迁子女的这一优势,对其展开及时的、积极的激励。这样随迁子女就会在教师的赞赏与表扬中逐渐树立自信心,并在自身优势的发挥中,更加有效地融入班集体,获得良好的德育效果。(五)构建德育联动机制,优化随迁子女德育合力德育作为一种全人教育,其有效开展需要

12、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而随着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现象的普及,随迁子女的德育问题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农村寄宿制学校注重三位一体德育联动机制的构建,通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整合,形成良好的德育合力,共同呵护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应加强与随迁子女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在向其全面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同时,也向他们介绍随迁子女在学校的表现。教师可以在与家长的合作中,进行随迁子女德育计划的制订,为德育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以提升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另外,寄宿制学校还应加强与村委会、社区等基层组织的合作,了解关于随迁子女的各项政策、规则等,以此来指引随迁子女德育工作,进而获得良好的德育效

13、果。总而言之,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德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促进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而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因跟随父母外出务工,转学率较高,对当地环境、习俗等相对陌生,增加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德育的难度。这就需要寄宿制学校的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位外来务工随迁子女,通过良好德育环境的营造,德育管理、教育模式、评价机制等方面的优化,以及三位一体德育联动机制的构建等,给予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更加全面、完善的德育引导,助力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与当地的孩子一起,获得更为健康、良好的成长与发展。【参考文献】1 达永梅.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小学德育课堂生活化的探索 J.新课程,2021(13):11.2 袁媛.利用外来

14、务工子女家庭资源提升教育效能研究 J.成才之路,2017(07):70.3 李重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J.中学课程辅导,2023(11):87-89.4李新春.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J.教师博览,2023(09):26-28.5 刘文贤.运用信息技术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 J.中国新通信,2023,25(12):164-166.【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3 年度一般课题“农村寄宿制学校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德育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3 GHB0456)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刘光珍(1978.12),男,汉族,甘肃金昌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教育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