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陕西省服务业发展规划样本.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950111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6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服务业发展规划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陕西省服务业发展规划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陕西省服务业发展规划样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陕西省服务业发展规划样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陕西省服务业发展规划样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陕西省服务业发展计划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关键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关键标志。加紧发展服务业,是全方面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方法转变必由之路,也是全方面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关键路径。为深入促进本省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特编制本计划。计划实施期。一、发展基础(一)发展现实状况。多年来,本省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1. 规模不停扩大。全省服务业增加值2700亿元,同比增加13%,占全省生产总值36.9%。服务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19位,在西部处于第4位,比1998年增加4倍,年均增加11.6%。2. 投资快速增加。全省服务业完成投资2947亿元,占

2、全部固定资产投资60.7%,是1998年8倍多。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创新高,房地产、教科文卫等社会发展项目建设力度加大。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浐灞金融商务区、西安软件产业园、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综合服务体系等一批重大项目加紧推进。3. 结构逐步优化。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1250.1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46.3%;分别比1998年提升了1052亿元和6.7个百分点。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技术、房地产业和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展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成为全省服务业发展新增加点。4. 布局日趋合理。已形成以关中为关键、陕南和陕北为两大辐射圈布局。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快速起步,一批国家级和省级

3、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大学科技园区装备制造业服务平台、高新技术服务平台初具规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服务体系建设进展较快,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较大作用。5. 就业显著增加。全省城镇服务业就业人数达成462.2万人,占全部城镇从业人员59.9%,比增加13.7%。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从业人员增加较快。(二)存在问题。尽管本省服务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总体看服务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中相对微弱产业,还存在部分亟待处理问题。一是整体实力增加缓慢。几年来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一直慢于全省GDP增速,占全省经济总量比重一直在35%左右,低于全国平均40%水

4、平。,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为2.02%,低于GDP和人口所占比重。人均服务业增加值5928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74.6%。二是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全省服务业增加值中,关中、陕北、陕南地域分别占78%、10%和1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关中、陕北、陕南分别占43.4%、18.6%和39.7%。在加紧服务业发展中,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任务很重。三是产业结构急需优化。本省服务业增加值中,传统服务业占比仍然较高,生产性服务业增速缓慢。,全省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达成53.7%,生产性服务业比整个服务业增加值增加速度低3个百分点。四是市场化程度不高。现代服务业市场发育不足,资源优化配置不够

5、,生产要素市场定价机制和路径还未真正形成,中小企业发展不充足,产业集聚程度较低,阻碍了服务业深入发展壮大。(三)面临机遇。1.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机遇。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本省服务业发展步伐不停加紧,为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为全省服务业加紧发展带来更多新机遇。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计划实施,给服务业发展带来新契机。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制订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加紧发展政策方法,为服务业发明了很好发展环境。 2. 大力实施工业化战略机遇。伴随工业化进程推进,工业经济得以连续快速增加,对信息、物流、技术、金融等服务产生了巨大需求,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大力发展围绕

6、农业、装备制造业和能源化工业现代物流、公共研发、会展交易、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已迫在眉睫。 3. 深入扩大需求和承接产业转移机遇。伴随全球经济形势发展改变和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紧推进,居民消费结构不停升级,扩大内需成为保持经济增加最关键推进力。本省经济实力不停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显著提升,加紧推进城镇化,壮大县域经济,实施新农村建设,为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本省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科技、文化、教育、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显著,主动承接国际中国服务业梯度转移,为愈加好地利用资金、吸引高端人才、增强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4. 加紧转变经济发展方法机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7、努力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为加紧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加紧发展服务业,对促进本省经济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加社会就业和地方财政收入,缓解节能减排压力和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等,均含有十分关键意义。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加紧发展服务业一系列政策方法,把保持服务业平稳较快增加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关键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促进全省服务业总量增加、结构优化、领域拓宽、功效增强、水平提升,努力构建支撑第一、第二产业连续快速发展,满足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增加值高、就业面广、特

8、色鲜明、布局合理区域服务业体系,全方面提升服务业综合竞争力。(二)基础标准。一是坚持壮大实力。整合资源,聚集发展,打造品牌,做大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抓住体制和机制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努力在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上实现新突破,实现服务业整体实力新跨越。二是坚持优化结构。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在发展中优化结构,以现代服务业为关键促进服务业全方面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工业化融合互动,发挥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支撑引领作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法转变。三是坚持创新机制。着力处理制约服务业发展突出问题,深化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顺应市场需求改变

9、,推进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充足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促进资源要素合理集聚,推进服务业标准化进程。四是坚持协调发展。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协调发展,充足发挥城市服务业优势,强化城市对农村服务业带动作用,创建县域特色服务业,推进城镇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服务业合理布局。(三)发展目标。1. 扩大总量。努力争取服务业增加速度高于工业增速,到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成42%左右,年均增加18%。生产性服务业功效显著增强,生活性服务业不停提升,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有较大改善,特色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2. 增加

10、就业。服务业从业人员连续增加,年均增加5%,到占城镇从业人员比重提升到65%,服务业新增就业人员占全省新增就业量70%,成为增加就业关键渠道。3. 优化结构。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成55%左右;陕北、陕南地域占全省服务业比重均增加6个百分点;全省产业结构由关键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4. 培育载体。培育建设一批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层次较高服务业聚集区;培育形成100户规模较大、市场竞争力强大型服务企业;关键抓好100个重大项目建设;创建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13个,培育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1015个,形成主体功效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国家或区域服务业中

11、心。5. 创新体制。引导推进服务业加紧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放宽市场准入,主动发明包含融资、用地和税费政策和财政体制等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环境条件,切实提升服务业开放合作水平。建立和完善统分结合服务业工作机制,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形成科学服务业发展考评评价体系。三、发展关键加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服务业体系。(一)加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 现代物流业。大力实施大物流、大交通战略,经过构建“物流网络和设施、物流公共信息、物流研发”三大平台,加紧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把本省早日建成全国关键物流集散地。关中要大力推进西安国际港务区

12、、咸阳空港产业园和宝鸡陈仓物流园区建设,加紧发展制造业物流、国际物流和商贸物流;陕北要围绕能源化工物流和农畜产品物流,加紧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物流园区等一批物流中心建设;陕南要发展循环经济,加紧褒河物流园区等一批绿色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加紧资源整合,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培育和引进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充足发挥西安作为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主动设置西安陆港型综合保税区,逐步形成区域一体化物流新格局。2. 现代金融业。以打造西安区域性金融中心为目标,加紧建设西安浐灞金融商务区,深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吸引更多中国外金融机构来陕落户。加紧创业投资、产业投资等股权投资和担保体系建设

13、,规范发展多个全部制形式中小银行和证券企业、基金管理企业等。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发展多个形式农业保险,增强对“三农”金融服务能力。创新融资模式,主动发展债券和期货市场,推进上市融资工作。主动培育保险市场,优化险种结构。建设发展区域性产权市场,创新业务品种,形成各类产权流转顺畅操作平台。激励金融制度和产品创新,在愈加好地服务消费者同时增强本身实力,提升抗风险能力。3. 科技信息服务业。依靠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区等,大力扶持科技创新型企业,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充足发挥陕西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院、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作用,强

14、化省关键试验室和关键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对外开放和服务功效,促进科技结果交流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根据服务专业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方向,培育建设一批面向中小企业市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业园区配套生产性服务中心。以“创意设计”为关键,主动发展研发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软件设计、咨询策划等产业,完善创意产业园区,发挥集聚效应,创建全国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加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主动推进“三网”融合,发展互联网业务。继续推进电子政务,优化整合网络资源,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主动发展面向“三农”信息服务,推进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关键支持邮电通讯信息服务、计算机应用服务和和工农业生产、公共生

15、活相关信息咨询等普及性业务,激励视频协作、增值信息服务和专题信息服务等新兴业务。4. 商务服务业。适应产业和市场发展需要,深入培育发展会计、法律、咨询、评定等中介企业,促进一批中介服务机构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会计、税务、审计、评定等经济鉴证类中介组织,律师、仲裁、公证等法律中介组织,管理和信息咨询、项目管理、项目资金运作等咨询管理类中介组织,资产评定、国有资产投资经营、证券、风险投资、团体和个人理财等金融和资本服务中介组织,文艺、体育、旅游、会展、教育等文体艺术服务中介组织。引导中介机构独立、依法、客观执业,规范中介服务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质量。加紧电子商务发展,建立健全信用、认证、支付等

16、服务体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进电子商务应用。5. 会展、服务外包业。加紧建设以西安为中心会展经济圈,以欧亚经济论坛、西洽会、农高会、通用航空等品牌展会为平台,整合会展资源,完善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浐灞国际会议中心等会展设施建设,策划实施一批在中国外有重大影响会展项目,建设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主动打造“西部会展之全部”。顺应全球性服务外包产业转移趋势,整合服务外包资源,主动承接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财会核实、工业设计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以发展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为关键,大力培育一批含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务能力服务外包骨干企业。加紧服务外包专业园区和支撑平台建设,加紧建设创业能力强

17、、科技产业发达ITO(信息技术)中心和BPO中心(业务步骤),全力打造含有国际一流水平服务外包产业基地,有效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带动全省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6. 农业服务业。从良种服务、农资服务、农技服务、人才培训、流通服务等方面着手,为广大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努力在规模化、标准化、企业化和市场化上实现突破,提升现代农业水平。要围绕农产品资源优势,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增强带动能力,逐步实现农工贸、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目标,推进“一村一品”向“一县一业”发展。充足发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技辐射作用,完善县乡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和技术服务。(二)优化发

18、展消费性服务业,满足城镇居民消费需求。1. 文化产业。充足发挥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和安塞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示范平台带动作用,加紧西部影视数字化制作基地、动漫产业基地、黄帝陵人文始祖文化、文艺路演艺一条街等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打造陕西特色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曲江文化产业集团、广电网络、西部电影等一批龙头企业,培育报业、演艺和出版等骨干企业,加紧经营性文化单位改制步伐,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把西安建成中国文化产业关键基地和西部文化产业中心城市。加强秦商(陕商)文化开发。关键扶持“大戏、大片、大剧、大作”策划和创作生产,推进陕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文化强省。2.

19、 旅游业。以彰显“人文陕西、山水秦岭”品牌为目标,优化环境、搞好促销,加大旅游龙头企业培育和引进力度,促进关中人文游、陕南山水游和延安红色旅游加紧发展。加强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市游客密集区、区域旅游集散地和关键旅游景区旅游咨询服务,建设旅游信息网络平台和游客服务中心。加紧建设临潼文化旅游区、法门寺佛教文化旅游区、延安红色旅游区、秦岭生态旅游区等项目,形成文化旅游、红色旅游、自然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四大系列,着重推进大秦岭旅游、温泉旅游,提升农家乐水准,培育新产品,发展新业态,推进旅游业品牌化、网络化、集团化,全方面提升陕西旅游著名度和竞争力。3. 商贸服务业。以开拓市场、扩大消费为根本,

20、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构建便利化服务体系。在市区关键完善市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和小区商业中心三级商贸服务网络。在县(区)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主动推进“县超工程”、“农超对接”等,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和村组结合商品流通网络体系。加紧商业广场、特色商业街、商贸聚集区建设步伐,适应消费升级需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多式联运等新型服务业态,推进小区商业“双进工程”(便利服务进小区、便民服务进家庭)。整合旅馆资源,提升酒店发展水平,满足多样化需求。激励老字号餐饮店实施连锁经营,主动发展含有地方特色名牌餐饮。4. 小区服务业。以构建友好小区为目标,创新服务

21、方法,增强服务功效,满足居民家庭生活服务需要。不停完善小区生活服务设施、安全保障设施、医疗保健服务设施、休闲娱乐健身设施、人际交往场所等基础服务设施,关键发展小区卫生、家政服务、小区保安、养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服务和便民服务。加紧城市可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理顺小区管理体制,推进小区服务网络化、规范化。激励社会资本兴办各类小区服务,促进经营性小区服务产业化。强化小区再就业组织服务功效,激励失业人员和转岗干部创办多个形式小区便民服务,促进小区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大力推进家庭服务业,引导和扶持有条件家庭服务企业向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继续推进政府机关和企机关后勤服务向社会化服务转变。

22、另外,加强房地产业,增加一般住房供给,引导合理消费,规范市场秩序,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卫生公平性、可及性和反应性水平;优先发展教育,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城镇、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基础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促进群众体育发展;加强市政和环境保护服务建设,激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市政设施、环境保护设施等建设和经营,提升公用设施服务水平和环境保护节能效率;推进公共服务业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和供给方法多样化。四、产业布局依据各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功效定位,合理配置服务业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和城镇布局,主动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一)空间布局。构筑“一核、

23、一带、两翼”空间发展格局。“一核”,把西安(咸阳)打造成现代服务业关键增加极,建成国家关键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国际一流旅游目标地,引领全省服务业加紧发展。“一带”,以西安(咸阳)为关键,以宝鸡、铜川、渭南、杨凌等关中地域次关键城市为依靠,形成西部发达城市群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带,打造资源共享、功效配套、相互支撑现代服务业格局。关键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业、优异制造业服务体系、现代物流业、农业服务业等,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两翼”,陕南、陕北“两翼”依靠关键城市和次关键城市服务业辐射功效,促进服务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陕南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特色农业服务、循环经济

24、服务体系和现代商贸业等。陕北关键发展红色旅游、能源化工基地服务体系、现代物流业和环境保护服务业等。(二)城镇布局。落实统筹城镇发展基础策略,在全方面提升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同时,大力发展面向农村服务业,不停繁荣农村经济,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推进城镇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1. 强化城市服务业聚集和辐射功效。中心城市要充足发挥城市聚集功效和辐射能力强优势,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推进服务业现代化。关键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含有资源优势服务业、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扩大服务业总量,把服务业培育成经济增加关键支柱。激励服务业以城市为中心进行辐射性网络布局,降低服务成本,形成规模经济。西安(咸阳)要充足发挥大城市优势

25、,以城市化推进服务业现代化和国际化。关键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把服务业培育成经济增加关键推进力。县城要在满足县域基础服务需求基础上,充足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培育发展特色服务业。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搞好农民工外出务工组织服务工作。在经济较发达县(市、区),计划建设新型专业市场、物流园区和产业基地等服务业聚集区,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在含有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等优势县(市、区),完善综合配套设施,主动发展多种特色旅游;服务业特色鲜明又相对发达县(市、区),要率先实现向服务型经济结构转型。 2. 全方面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乡镇要因地制

26、宜,加紧发展农产品运输、仓储、贸易、信息和技术推广等服务业,主动激励和引导农民带资进入乡镇发展商业、交通物流业、餐饮业、旅游业等服务行业,建设乡镇农产品、畜产品、手工艺品等专业批发市场。完善乡镇面向城市和农村服务功效,扩大服务业发展空间。搞好农民和农民工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村组要大力推进农村交通、电信、电力、广播影视、医疗卫生、教育、供水、垃圾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小区建设,加紧发展农村文化体育、计生服务及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事业,扩大出版物、广播影视在农村覆盖面,丰富农民物质文化生活。(三)服务业聚集区建设。依靠大中城市、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引导

27、资源要素合理集聚,加紧服务业聚集区建设,提升带动服务业发展水平。1. 现代物流业聚集区。构建以西安为中心,辐射带动咸阳、渭南、铜川关中东部物流区域;以宝鸡为中心,辐射带动杨凌关中西部物流区域;以汉中为中心,辐射带动安康陕南物流区域;以榆林为中心,辐射带动延安陕北物流区域。专栏1. 现代物流业聚集区关中东部现代物流业聚集区。依靠西安国际港务区、咸阳空港产业园、长安引镇仓储物流中心、渭南物流园、铜川果品物流中心等园区,抓好西安华南城、中陕国际物流中心等项目,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关中西部现代物流业聚集区。依靠“一园四中心”布局,抓好陈仓现代物流园区和西部物流企业集装箱配送中心、东岭集团和华誉企业金属

28、材料配送中心、秦川机床集团机电设备配送中心、蔡家坡汽车生产及零部件加工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陕南现代物流业聚集区。依靠汉中褒河综合物流园区、安康综合物流园区、汉中口岸物流园、商洛农特产品物流中心、铺镇物流园区和城固、勉县特色物流园等,抓好汉中茶城、建兴粮油物流配送基地等项目建设,形成区域物流枢纽。陕北现代物流业聚集区。依靠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抓好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物流中心、绥德物流园、延安物流中心建设,形成区域物流体系。2. 科技信息服务业聚集区。充足发挥本省科技资源优势,大力兴办各类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加紧技术开发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科技结果转化能力,把各类园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研发聚集地、孵

29、化基地和产业化基地。专栏2. 科技信息服务业聚集区西安科技信息服务业聚集区。依靠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阎良航空产业基地、长安航天产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区等,抓好西安软件新城、西安创业研发园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西安创意产业聚集区。依靠西安碑林动漫产业基地、经济开发区创意园、纺织城创意产业园等,培养和发展创意产业链,形成集动画、漫画、手游、网游、图书发行、音像出版等为一体创意产业基地。宝鸡科技信息服务业聚集区。依靠宝鸡高新技术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钛谷新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国家快速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精密数控机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打造装备制造业服务平台,提升装备制

30、造业水平。渭南中小企业创业聚集区。依靠渭南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各县(市、区)产业园区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信息咨询、技能培训、安置就业、产品营销等服务。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依靠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形成集技术研发、物流仓储、信息咨询、金融保险、营销服务为一体服务平台,提升能源化工基地现代化水平。陕南循环经济产业服务体系聚集区。依靠汉中、安康、商洛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交易会展平台等体系,提升园区发展水平。3. 文化旅游业聚集区。以西安为中心,加紧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加强文化旅游景区和线路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功效,提

31、升文化旅游资源产业化水平,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一批含有世界影响文化旅游品牌,全方面提升本省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实力。专栏3. 文化旅游业聚集区西安文化产业聚集区。依靠西安大雁塔、碑林博物馆、大唐芙蓉园、大明宫、大唐西市、西部影视城等景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打造中国文化产业关键基地和西部文化产业中心城市。西安(咸阳)旅游业聚集区。依靠秦兵马俑博物馆、华清池、咸阳汉唐帝陵文化旅游区(汉阳陵、昭陵、乾陵、茂陵)等景区,构筑以遗产旅游为主体,包含文物观光、城市旅游、生态旅游、养生保健等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宝鸡旅游业聚集区。依靠法门寺佛文化景区、太白山景区和姜炎周秦文化、秦岭生态休闲

32、旅游板块,打响“华人老家、佛祖圣地、秦岭云顶”三大旅游品牌,把宝鸡建成西部旅游热点城市。铜川文化旅游业聚集区。依靠玉华宫、药王山、耀州窑、照金等旅游景点,充足利用唐玄奘、孙思邈、柳公权等历史文化名人效应,加紧香山、云梦山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渭南文化旅游业聚集区。依靠大华山旅游景区、洽川风景名胜区、韩城古城旅游区和富平国际陶艺文化产业园、华县皮影文化产业园、潼关金三角文化创意园等,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国际山水旅游文化城市”。延安红色旅游聚集区。依靠延安革命纪念地和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等景区,开发陕北民歌、大秧歌、安塞腰鼓、剪纸和农民画等陕北黄土风情文化,形成以红色旅游首选

33、地、炎黄子孙朝圣地等为代表文化旅游格局。榆林文化旅游业聚集区。依靠长城镇北台、大夏国全部统万城遗址、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摩崖石刻红石峡和李自成行宫、内陆湖泊红碱淖等,发挥人文优势,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汉汉字化生态旅游聚集区。依靠长青华阳景区、定军山三国文化景区和南湖、红寺湖、南沙湖等景点,塑造“秦巴天府水韵汉中”新形象,建设西部地域关键休闲旅游目标地。安康生态旅游聚集区。依靠安康特色山水园林和南宫山、瀛湖等旅游景点,开发安康丝绸系列产品、富硒茶、鎏金蚕、特色药材、民歌、汉剧脸谱等产品,建设中国著名生态旅游胜地。商洛旅游和特色文化聚集区。依靠商洛生态旅游资源和秦楚文化交融独特优势,抓好仙娥湖、

34、金丝峡、木王等景区建设,宣传含有优势诗歌、小说、戏曲、民歌,打造生态旅游目标地和西安第二生活区。4. 会展、服务外包业聚集区。以欧亚经济论坛、西洽会、农高会、通用航空等品牌展会为龙头,依靠西安高新区和经开区,做大做强会展和服务外包企业,打造区域性会展中心和服务外包基地。专栏4. 会展、服务外包业聚集区西安会展业聚集区。依靠西安国际展览中心、浐灞国际会议中心和大唐西市等,办好欧亚经济论坛、西洽会和民间博物展会,整合会展资源,改善会展设施,打造西部“会展之全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会展聚集区。依靠杨凌农高会,走综合性展会和专业性展会相结合发展道路,实现专题展和农高会综合展有机结合。渭南通用航空会展聚

35、集区。依靠通用航空产业园,拓展国际通用航空会展平台,加大会展商品策划、宣传和促销力度,构建渭南会展品牌。眉县砖瓦机械会展聚集区。依靠陕西宝深建材机械(集团),加紧砖瓦机械会展交易中心建设,办好砖瓦机械展会,提升砖瓦机械研发制造水平和著名度,争创中国第一砖机城。西安服务外包产业聚集区。依靠西安高新区软件园和西安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基地,聚合服务外包企业,强化孵化培育,改善基础条件,大力发展BPO(业务步骤)和ITO(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推进西安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5. 农业服务业聚集区。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中心,以关中现代农业为关键,大力推广优异适用农业新产品、新技术,做好农民技术培训和

36、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专栏5. 农业服务业聚集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服务聚集区。依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现代农业科技等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设杨凌现代农业科技服务聚集区,提升农作物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农林园艺、节水浇灌和农业信息化等领域技术水平,加紧高新技术结果转化。宝鸡现代农业服务聚集区。依靠宝鸡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中心、农业信息中心和35个农业教授大院、12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深入做好农民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搞好农业新技术引进推广应用。渭南现代农业服务聚集区。依靠大荔荔民农资企业等企业,大力发展良种繁育供给、技术指导、农机应用、流通加工服务业,建立农业综合信息

37、网络和病虫害防治、农情检测预报、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服务体系。铜川周陵现代农业科技示范聚集区。依靠九州果业、陕西大匠农科产业、周陵农业科技开发企业等企业,建设集科技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于一体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6. 金融、商贸服务业聚集区。依靠大中城市商业中心和区域商业中心,建设金融、商贸服务业聚集区,大力发展金融和批发、零售、餐饮、住宿服务业,完善服务功效,拓宽发展空间,提升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专栏6. 金融、商贸服务业聚集区西安金融业聚集区。依靠浐灞金融商务区,抓好金融服务关键区、总部商务区、金融产业孵化基地等项目建设,完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创新金融业发展模式。西安商贸业聚集区。依靠实施

38、“唐皇城复兴计划”,加紧东大街、解放路、炭市街等商业区改造,抓好万达广场、中国原点新城等一批影响大、功效全大型商贸项目及特色商业街建设,形成区域商贸中心。宝鸡商贸业聚集区。加紧国际商业广场、嘉隆国际商城、五洲购物中心、高新国际商业广场等大型商业设施建设步伐,深入完善经二路商务区、特色商业街功效。延安商贸业聚集区。整合现有商业资源,加紧二道街综合商业街、市场沟美食娱乐街、西北川民俗商业街和综合农贸市场建设,推进规模集聚和产业升级。汉中商贸业聚集区。依靠万邦时代广场、世纪阳光、星光百货等大型商场和超市,加紧汉中茶城、运达商城建设和北大街商业街改造,打造区域商业关键区。五、保障方法强化政策、机制、体

39、制、人才、项目、载体“六大支撑”,突破瓶颈制约,增强服务业发展活力。(一)加大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加强产业计划协调,切实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相关促进服务业发展一系列扶助政策,加大在税费、财政、注册、土地、价格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并支持企业用足、用活、用好这些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各项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财政在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并依据服务业发展需要,视财政增收情况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各市、县应建立含有一定规模服务业引导资金。继续调整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价格政策,实现和工业同价并轨。引导和激励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服务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加紧开发适应服务业需要金融产品,主动支持符合条件服

40、务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支持金融机构和有实力企业建立服务业产业投资基金。激励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城市建设投资企业和信用担保机构对服务企业开展业务。合理调整城市用地结构,逐步增加服务业用地百分比,对激励发展服务业建设项目,在土地供给上给倾斜。省发展改革委要会同相关部门制订现代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二)健全组织机制,形成工作协力。充足发挥省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对服务业发展宏观指导、政策扶持和综合协调。相关部门要认真推行职责,搞好协作配合,立即研究处理存在问题。各地也要建立对应服务业工作领导机制,加强对当地服务业发展工作指导和协调。要建立健全服务业工作机构,加强服务业工作队伍建设。建立服

41、务业发展考评评价制度,强化对服务业工作绩效及发展情况考评评价,形成加紧服务业发展协力。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提升服务业统计全方面性、正确性和立即性。组建陕西省服务业联合会,支持服务业商会、行业协会发展,主动发挥协会在行业自律和服务产品技术创新、交流推广等方面作用,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协会推进、行业自律促进服务业发展新机制。(三)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开放合作。深入打破体制机制约束,加紧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服务业发展机制。主动推进国有服务企业改革,培育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加大垄断行业改革,深入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稳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探索建立特许经营

42、制度。推进生产经营性机关转企改制,加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机关、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实现后勤管理和服务职能分离。主动推进企业内部二三产业分离,引导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力吸引中国外著名服务企业来陕投资设置企业总部、地域总部、采购中心、研发中心等。完善企业“走出去”政策体系,支持有实力服务企业开展跨地域性经营,建立健全中国国际营销网络。加强和港澳台、长三角等区域服务业交流和合作,在合作中拓展本省服务业发展空间。(四)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人员素质。构建强有力人才支持体系,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引进各类服务业所需人才。引导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和服务业发展相适应学科专业建设,加紧培养服务业紧缺

43、人才。支持有条件服务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实训基地,支持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再培训、再教育。完善和规范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健全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主动吸引和聘用中国外高级人才,激励海外留学人员来本省创业,组织实施服务业管理人才培养工程,主动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针对不一样类型服务业从业人员特点,开展多个形式岗位职业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研究完善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相关政策,建立多元化分配激励机制,大力改善用人、留人环境。(五)实施项目带动,打造名牌产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承接国际中国服务业转移,拓宽融资渠道,激励民营资本

44、进入服务业。强化项目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发挥最好效益。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创意经济、网络经济、会展经济、商务经济等新经济业态,激励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数字传媒、动漫游戏、工程咨询、管理咨询等各类含有创新意义现代服务企业。抢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计划实施机遇,建设一批带动力大、支撑力强、产业关联度高重大项目,全方面提升服务业实力。推广宝鸡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渭南市大荔荔民农资销售(连锁)科技服务、农资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名牌产品、商标、商号、老字号等认定和复检。加强品牌文化、品牌市场、品牌旅游、品牌会展建设,培育著名商业中心、特色街区。打造有中国国际竞争力龙头企业和服务品

45、牌。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立健全服务行业标准体系,扩大服务标准覆盖范围,主动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六)抓好载体建设,推进创新发展。把载体建设作为推进服务业发展关键抓手。支持大中城市计划建设服务业聚集区,优化城市布局,增强产业聚集效应,提升城市现代服务功效。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各地科技创业园、物流园区、商贸聚集区、制造业服务体系、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业园区配套生产性服务平台等规范发展。努努力争取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主动开展各类省级服务业改革试点,关键抓好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试点等,充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根据相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要求,多方位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服务业

46、发展。加强创业基地和创业服务中心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咨询等服务。含有自然资源、人文历史、文化积淀、交通枢纽等优势地域,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服务业,不停提升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加强服务业宣传,搞好示范推广,充足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鼓舞全省上下深入强化工作方法,推进服务业加紧发展。六、计划实施省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工作分工,加强沟通协商,亲密配合,编制或修订相关产业专题计划,完善服务业发展计划体系。相关市(区)要编制产业区域计划和大型功效区计划。要建立部门联合公布信息制度,适时向社会公布服务业发展相关信息。相关部门要适时开展计划后评价工作,立即提出评价意见。各市(区)要根据计

47、划确定目标、任务和政策方法,结合当地实际抓紧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各地落实实施意见和工作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要立即报省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附件:陕西省服务业发展计划关键项目表(第一批) 27 附件: 陕西省服务业发展计划关键项目表(第一批)序号项目名称项目负担单位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期限建设地点总投资(万元)累计60个项目13188041一、现代物流业聚集区1汉中褒河物流园区汉中市人民政府计划面积6平方公里,建设集仓储区、配送中心、建材区、机械产品区、汽车交易区、中药材区及配套设施于一体物流园区。-汉中市汉台区23000002西安国际港务区(一期)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计划面积44平

48、方公里,建设集装箱作业区、保税物流区、中国贸易区、综合服务区、居住配套区、国家应急物流区、产业转移承接区等。-西安市灞桥区1003咸阳空港产业园咸阳市泾渭新区建设管理委员会计划面积1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建设医药品流中心、航空物流配送中心、加工仓储库及其配套设施。-咸阳市渭城区8001804安康市综合物流园区安康市商务局计划用地180公顷,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建设标准仓库、冷库、特殊物品库、配载信息中心、交易中心、管理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和货场等。-安康市汉滨区255宝鸡市陈仓物流园区(一期)宝鸡市陈仓物流园区建设管理委员会计划用地1823亩,建设仓储区、货运区、机械配送区、展览区及道路工程和由给水、排水、供热、电缆、通信、照明等管线组成管网工程。-宝鸡市陈仓区1600006杨凌粮油食品加工物流产业园杨凌城东物流园管理办公室计划用地4600亩,建设散装中转储油罐、精炼油车间、油脂脱蜡车间、小包装车间,贮备库及配套设施,荞麦深加工、谷物复合营养面粉生产线,并建设杨凌铁路客运站、货运站改造及配套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