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样本.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949649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4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样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样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样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珠江三角洲地域改革发展计划纲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八年十二月目 录前 言5一、加紧珠江三角洲地域改革发展关键意义6(一)30年改革发展成就6(二)面临挑战和机遇6(三)关键意义8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8(一)指导思想8(二)战略定位9(三)发展目标10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11(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12(二)加紧发展优异制造业13(三)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14(四)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15(五)主动发展现代农业16(六)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17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17(一)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转化17(二)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18(三)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19(四)深化国家和地方创新联

2、动机制19(五)加强自主创新环境建设20五、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21(一)建设开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1(二)构建清洁安全可靠能源保障体系22(三)建设人水友好水利工程体系23(四)构建便捷高效信息网络体系24六、统筹城镇发展24(一)提升城镇计划和建设管理水平25(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5(三)促进城镇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26(四)建立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新机制27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7(一)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28(二)优化珠江口东岸地域功效布局28(三)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域发展水平29(四)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30(五)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地域加紧发展31八、加强资源节省和环境保

3、护31(一)节省集约利用土地32(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32(三)加大污染防治力度33(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34九、加紧社会事业发展35(一)优先发展教育35(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36(三)健全住房保障体系37(四)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37(五)建设友好文化39十、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40(一)创新行政管理体制40(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43(三)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46(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47(五)充足发挥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先行作用48十一、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49(一)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49(二)推进和港澳更紧密合作51(三)提升对台经贸合作水平53(四)深化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54(五)加强和

4、东盟等国际经济区域合作55十二、计划实施保障机制55(一)加强组织领导56(二)加强统筹协调56(三)加强监督检验56前 言珠江三角洲地域是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地域,是中国关键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含有突出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珠江三角洲地域锐意改革,率先开放,开拓进取,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中国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改变,珠江三角洲地域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法转变关键时期,深入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也孕育着重大机遇。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

5、展出发,为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域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深入发挥对全国辐射带动作用和先行示范作用,特制订珠江三角洲地域改革发展计划纲要。本计划纲要计划范围是,以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并将和港澳紧密合作相关内容纳入计划。计划期至。本计划纲要是指导珠江三角洲地域目前和以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题计划依据。 一、加紧珠江三角洲地域改革发展关键意义(一)30年改革发展成就。改革开放30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域充足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率先在全国推行以市场为取向改革,较早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成为全国市场化程度最高、

6、市场体系最完备地域;依靠毗邻港澳区位优势,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历史机遇,率先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成为中国外向度最高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关键窗口;带动广东省由落后农业大省转变为中国位列第一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前后超出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奠定了建立世界制造业基地雄厚基础,成为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强大引擎;人口和经济要素高度聚集,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形成了一批富有时代气息又具岭南特色现代化城市,成为中国三大城镇密集地域之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覆盖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基础建立。珠江三角洲地域

7、已经站在了一个新更高历史起点上。珠江三角洲地域改革发展巨大成就雄辩地证实,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由之路。(二)面临挑战和机遇。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尤其是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不停扩散蔓延和对实体经济影响日益加深背景下,珠江三角洲地域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还未处理结构性矛盾交织在一起,外需急剧降低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交织在一起,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和较高国际市场依存度交织在一起,经济运行困难加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深入显现。关键是: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贸易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土地开发强度过高,

8、能源资源保障能力较弱,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凸显,传统发展模式难以连续;城镇和区域发展仍不平衡,生产力布局不尽合理,空间利用效率不高;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文化软实力有待深入提升;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任务仍然繁重,改革攻坚难度越来越大。其次,珠江三角洲地域也面临着重大机遇: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域转移趋势不会改变,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和交流方兴未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加紧;中国仍处于关键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粤港澳三地经济加紧融合,经济发展含有很强后劲;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域积累了

9、雄厚物质基础,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这些全部为珠江三角洲地域加紧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宽广空间。(三)关键意义。在新形势下,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域加紧改革发展,充足发挥本身优势,着力处理突出问题,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加紧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既是该地域转变经济发展方法肯定选择,也是中国目前保持经济增加迫切要求和实现科学发展战略需要。加紧珠江三角洲地域改革发展,有利于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有利于提升中国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抵御国际风险能力,愈加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有利于辐射和带动环珠江三角

10、洲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有利于落实“一国两制”方针,保持港澳地域长久繁荣稳定;有利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建立实现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关键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努力争取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紧发展方法转变,率先建立资源节省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建立创新型区域;着力处理民生突出问题,促进城镇区域协调发展,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

11、会;着力深化体制改革,勇于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加强和港澳合作,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率先建立愈加开放经济体系。要把处理目前问题和计划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保持珠江三角洲地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保持港澳地域长久繁荣稳定提供有力支撑,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更大贡献,率先建成全方面小康社会和基础实现现代化。(二)战略定位。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给予珠江三角洲地域发展更大自主权,支持率先探索经济发展方法转变、城镇区域协调发展、友好社会建设新路径、新举措,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发展道路,为全国科学发展提供示范。深化改革先行区。继续负担全国

12、改革“试验田”历史使命,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全方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在关键领域和关键步骤率先取得突破,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明新鲜经验。扩大开放关键国际门户。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和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共同打造亚太地域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城市群。创新国际区域合作机制,全方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开放型经济体系。世界优异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坚持高端发展战略取向,建设自主创新新高地,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优异制造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含有国际竞争力世界级企业和品牌,发展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相配套现

13、代服务业体系,建设和港澳地域错位发展国际航运、物流、贸易、会展、旅游和创新中心。全国关键经济中心。综合实力居全国经济区前列,辐射带动能力深入增强,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多层次产业圈,建设成为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龙头,成为带动全国发展更为强大引擎。(三)发展目标。目前和以后一段时间,必需充足估量形势严峻性和复杂性,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抓紧落实中央相关扩大内需各项布署。要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域实际,大力改善民生和开启最终消费需求,大力拉动民间投资,大力促进外贸出口,形成促进经济增加协力。到,率先建成全方面小康社会,初步形

14、成科学发展体制机制,产业结构显著升级,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显著优化,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区域城镇差距显著缩小,区域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粤港澳经济深入融合发展。人均地域生产总值达成80000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成53%;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比显著增加,平均期望寿命达成78岁,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镇,人人享受基础公共服务;城镇化水平达成80%以上;每新增亿元地域生产总值所需新增建设用地量下降,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世界优异水平差距显著缩小,环境质量深入改善。到,率先基础实现现代化,基础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优异制造业为主产业结构,形成含有世界优异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全体

15、人民友好相处局面,形成粤港澳三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全球最具关键竞争力大城市圈之一。人均地域生产总值达成135000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成60%;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比翻一番,合理有序收入分配格局基础形成;平均期望寿命达成80岁,实现全社会更高水平社会保障;城镇化水平达成85%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环境质量达成或靠近世界优异水平。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相融合,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紧发展优异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主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优异制造业双轮驱动主体产业群,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现代产业体系。(一)优

16、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域和港澳地域在现代服务业领域深度合作,关键发展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和旅游业,全方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支持广州市、深圳市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多样化、比较完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支持符合条件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培育含有国际竞争力金融控股集团,立即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创业板、完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支持建设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大力发展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建设辐射亚太地域现代金融产业后援服务基地。发展一批含有国际影响力专业会展,扩大中国(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

17、会、中国(深圳)国际高新技术结果交易会、中国(珠海)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中国(广州)中小企业博览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国际影响力,打造世界一流会展品牌。推进白云空港、宝安空港、广州港、深圳港等一批枢纽型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和现代物流业相匹配基础设施,带动广东建设世界一流物流中心。建设以珠江三角洲地域为中心南方物流信息交换中枢,深入确立珠江三角洲地域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地位。着力发展外包服务业,到,培育2-3个国家级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形成较为完整国际服务业外包产业链。支持发展研究设计、营销策划、工程咨询、中介服务等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促进科技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发展。加紧发展人力

18、资源服务业,扶持一批立足当地、辐射全国、含有国际竞争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培育一批创意产业集群,加紧建设珠江三角洲国家级软件和动漫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激励中国外大型企业和有影响力中介服务机构在珠江三角洲地域设置总部或分支机构。建设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建成亚太地域含相关键影响力国际旅游目标地和游客集散地。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出60%。(二)加紧发展优异制造业。充足利用现有基础和港口条件,关键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现代装备、汽车、钢铁、石化、船舶制造等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紧发展装备制造业,在核电设备、风电设备、输

19、变电重大装备、数控机床及系统、海洋工程设备5个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形成世界级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加紧发展以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为主汽车产业集群,打造2-3家产值超千亿元特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建设国际汽车制造基地。发展大功率中低速柴油机等船舶关键配套装备,打造产能千万吨级世界级大型修造船基地和含有现代化技术水平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以宝钢重组韶钢、广钢为契机,建设现代化千万吨级湛江钢铁基地。集约发展石化产业,集中力量在深水港口条件好、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大沿海地域,依靠条件很好现有企业,高标准建设2-3个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炼化一体化工程,努力争取形成世界优异水平特大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

20、。支持发展通用飞机制造产业,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培育精细化工、医药等产业,提升规模和水平,形成新经济增加点。到,优异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出50%。近期,要适度控制新增产能,加紧结构调整,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三)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坚持全方面提升和关键突破相结合,突出自主创新和产业集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建成全球关键高技术产业带。着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步骤,加紧提升高技术产业关键竞争力。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域、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集聚,促进形成产业特色鲜明、配套体系完备高技术产业群。关键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环境保护、新能源、海洋等产业。电子信息领域关键发展软件及集成电

21、路设计、新型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家庭等产业,促进数字视听产品转型升级,提升通信设备在全球竞争优势,建设现代信息产业基地。生物领域关键加强干细胞、转基因、生物信息等关键技术和关键产品研制,大力发展生物医学、生物育种等产业。新材料领域关键发展新型电子材料、特种功效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和高性能结构材料等。环境保护领域着力发展环境保护技术和装备、环境服务产业等。新能源领域关键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海洋领域关键发展海洋生物、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等。围绕关键领域实施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题,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标支持力度。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关键加

22、紧广州科学城(北区)和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加紧科研、标准化和科技结果产业化三同时步伐,把广州、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科技园区。到,培育形成3-5个产值规模超千亿元新兴产业群,关键打造3-5家销售收入达千亿元、含有全球影响力跨国企业。到,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0%。(四)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实施改造提升、名牌带动、以质取胜、转型升级战略,做优家用电器、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建材、造纸、中药等优势传统产业,提升产业集中度,提升产品质量,增强整体竞争力。主动采取高新技术、优异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推进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两端延伸。以提升产业

23、链配套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为关键,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工艺设计,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发展环境保护、节能、高附加值产品,推进优势传统产业向品牌效益型转变。加紧优势传统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打造一批含有著名品牌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带动作用,打造佛山家电和建材、东莞服装、中山灯饰、江门造纸等含有国际影响力区域品牌,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提升优势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自主品牌出口产品比重。提升产业准入门槛,促进资源型低端产业逐步退出,淘汰落后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五)主动发展现代农业。根据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加紧转变农业发展方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含有岭南特色城

24、市型、外向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稳定粮食面积,建设标准农田,实施优质稻产业工程,确保现有粮食生产能力不下降、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降低。加强蔬菜、水产和畜禽等鲜活农产品基地建设,突破农产品保鲜加工和流通瓶颈,建设含有国际竞争力园艺产业带和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加强基础农田保护区建设,改造水利浇灌设施,加强良种繁育和动植物防疫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停优化农业设施装备结构,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结果转化,提升科技对农业贡献率,高标准建成若干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完善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25、,建立健全“从田头到餐桌”农产品及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及产品可追溯制度。强化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加强农业国际合作,拓展珠江三角洲外向型农业广度和深度,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连续发展能力。(六)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经过淘汰一批落后企业,转移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提升一批优势企业,培育一批潜力企业,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切实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目前,要综合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同时激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围绕主业实施行业并购和重组,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级品牌、含有国际竞争力大企业。发挥大企业在产业链中关键作用,带动中小企业发展,

26、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专业化配套协作体系。到,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成100家以上,其中超千亿元企业8家左右,世界名牌产品数量翻一番。到,年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企业达成20家左右,世界名牌产品达成20个左右。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率先建成全国创新型区域,成为亚太地域关键创新中心和结果转化基地,全方面提升国际竞争力。(一)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转化。围绕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着力抓好关键领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主动推进原始创新,加紧创新结果转化,实现产业技术跨越式发展。关键开展电子信息、生物

27、和新医药、优异制造、新材料、节能和新能源、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现代农业等关键领域自主创新,掌握一批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实施产业前沿技术重大攻关计划,开展关键领域联合科技攻关,实施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创新药品筛选和评价、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等自主创新重大专题,支持产学研合作和区域联合负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题。加强大学科技园、科技结果孵化器和中试基地建设,新建一批创新结果产业化基地,组织实施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支持国家重大创新结果在珠江三角洲地域转化。大力发展技术评定、产权交易、结果转化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构建技术转移平台,促进创新结果转化。努力争取到,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600件/百万

28、人口,在部分关键领域自主创新靠近或达成世界优异水平。到,基础实现由“广东制造”向“广东发明”转变。(二)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本土企业在自主创新中主体地位。支持探索促进自主创新政策举措,激励率先建立和完善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政策体系。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全方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自主创新优惠政策,加大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力度。支持企业和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技术研发机构和人才培养机构,组建企业技术中心,共同负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强行业公共技术平台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公共服务支撑。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

29、经济效益好创新型企业,关键支持打造50家国家级和10家世界领先创新型龙头企业。(三)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加强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完善区域创新布局,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构建开放融合、布局合理、支撑有力区域创新体系。深化粤港澳科技合作,建立联合创新区,支持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共建创新平台。计划建设深港创新圈,加强穗港产学研合作,加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形成以广州-深圳-香港为主轴区域创新布局。支持广州国家级开发区开展创新发展模式试验。实施企业国际合作创新试点,激励企业设置境外研发机构,主动承接跨国企业研发中心转移。完善创新平台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科研设备和科技信息开放共享制度,强化创新平台公共服

30、务功效。加紧建设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广州国际生物岛等重大创新平台。到,建成含有现代运行管理机制国家关键试验室、工程中心、工程试验室等100家创新平台。到,形成较为完善区域性国际化创新体系。(四)深化国家和地方创新联动机制。国家相关部门和广东省联合开展自主创新综合试验,主动推进协调管理、考评评价、科技体制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国家和地方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上下联动凝聚创新协力。设置省部产学研合作重大科技项目,实施“产学研合作综合示范企业”行动计划和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支持国家关键高校、科研院所和珠江三角洲地域联合,组建100个左右省部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

31、,共建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重大创新平台和省部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支持在珠江三角洲地域布局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关键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能力项目,主动推进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自主创新战略合作,加紧建设散裂中子源、南方深海海洋科技创新基地、中科院广州生命健康研究院、中国华南超级计算中心、中科院广州工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深圳优异技术研究院等共建项目。(五)加强自主创新环境建设。加强自主创新投入、知识产权保护、人才等支撑体系建设。优化整合财政资源,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创新创业融资环境,主动发展知识产权质押、租赁融资和创业投资,探索组建服务自主创新新型金融组织,开展科技保险试点。实施知识产权和

32、技术标准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力度,支持开展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制订工作。支持开展工业设计人员等职业能力评价认证体系试点。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任用、表彰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和培养工程,发挥“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等人才引进平台作用,建设一支高层次、国际化优异人才队伍。到,研究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域生产总值比重达2.5,研发人员总量达28万人左右。到,形成要素完备、支撑有力、开放包容自主创新环境。五、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根据统筹计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安全可靠标准,紧紧抓住目前扩大内需战略机遇,加紧交通、能源、水利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

33、,提升保障水平,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一)建设开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网络完善、布局合理、运行高效、和港澳及环珠江三角洲地域紧密相连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珠江三角洲地域成为亚太地域最开放、最便捷、最高效、最安全客流和物流中心。立即建成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完善区内铁路、高速公路和区域快速干线网络,增强珠江口东西两岸交通联络。关键建设环珠江三角洲地域高速公路、中山至深圳跨珠江口通道、港珠澳大桥、深港东部通道、广深港高速铁路、沿海铁路、贵州至广州铁路、南宁至广州铁路,和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及广州、深圳、珠海

34、等交通枢纽建设,完善区域公交网络。提升珠江三角洲高等级内河航道网现代化水平,有效整合珠江口港口资源,完善广州、深圳、珠海港现代化功效,形成和香港港口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珠江三角洲港口群体。加紧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巩固其中心辐射地位并提升国际竞争力,扩容改造深圳宝安机场,提升其服务水平,将其发展为大型骨干机场。加强珠江三角洲民航机场和港澳机场所作,构筑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机场体系。到,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000公里,轨道交通运行里程达1100公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9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4700万标箱,民航机场吞吐能力达8000万人次;到,轨道交通运行里程达2200公里,港口

35、货物吞吐能力达14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7200万标箱,民航机场吞吐能力达1.5亿人次。(二)构建清洁安全可靠能源保障体系。统筹区域内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电力建设为中心,构建开放、多元、清洁、安全、经济能源保障体系,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紧开展前期工作,规模化发展核电,延伸核电产业链,推进核电自主化,把广东建成中国关键核电基地和核电装备基地。优化发展火电,在沿海沿江建设一批环境保护型骨干电厂,在珠江三角洲区内负荷中心建设支撑电源,统筹推进区域热电冷联供和清洁发电示范工程。合理配置广东省内电源和“西电东送”外区电源,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深入完善珠江三角洲电网和跨区域输电通道,

36、构建电力安全体系及应急处理体系,提升电网抗灾难能力和电力减灾应急能力。在符合国家关键油气项目战略计划布局前提下,加紧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及LNG接收站建设,统筹推进油气管网一体化,建设区域石油流通枢纽和交易中心。稳步推进能源贮备工程,建设石油贮备基地和大型煤炭中转基地。加强中国外能源合作,多渠道开拓能源资源。主动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关键建设风力发电场和太阳能利用工程。到,建成供给能力强、结构优、效率高现代能源保障体系。(三)建设人水友好水利工程体系。加紧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确保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建立现

37、代化水利支撑保障体系。关键推进北江乐昌峡、湾头、大藤峡水利枢纽建设,实施景丰联围、江新联围、中顺大围等关键江海堤围加固达标工程和防洪排涝工程,加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继续实施珠江河口整改工程,统筹协调珠江流域防洪工程标准,完善防洪防潮抗旱指挥系统和防御超标准洪水预案建设。建立省部合作珠江三角洲中小尺度气象灾难监测预警中心。继续加强江河治理和水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加紧水文、水资源和水环境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建立合理高效水资源配置和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关键推进广州西江引水、珠海竹银水源等水资源调蓄工程建设,加强珠江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实施西江上游骨干水库和东江三大水库联合调度,保障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域

38、供水安全。加强农业、工业和生活节水工作,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到,广州、深圳市市区防洪防潮能力达成2一遇,其它地级市市区达成1一遇,县城达成50年一遇,关键堤围达成501一遇;供水水源确保率大中城市达97%以上,通常城镇达90%以上,水源水质均达成水功效区水质目标。(四)构建便捷高效信息网络体系。根据构建“数字珠江三角洲”总体要求,突破区划、部门、行业界限和体制性障碍,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紧布署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分区域、按步骤推进无线宽带城市群建设,构建“随时随地随需”珠江三角洲信息网络。统筹信息网络计划、建设和管理,率先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 “三网融合”,促进网络资源共享和

39、互联互通。建设南方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率先发展“物联网”,推进基础通信网、应用网和射频感应网融合。建设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统筹珠江三角洲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到,互联网普及率和家庭宽带普及率分别达90和65以上,无线宽带人口覆盖率达60左右。到,珠江三角洲地域进入全球信息化优异水平行列。六、统筹城镇发展根据城镇计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总体要求,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和提升城市功效,率先形成城镇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一)提升城镇计划和建设管理水平。切实加强统筹城镇计划布局,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现代化城镇示范区,打造含

40、有岭南特色宜居城镇。建立以主体功效区计划为基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土地利用计划及城镇计划相互衔接计划体系。合理划定功效分区,明确具体功效定位,改变城镇居民区和工业、农业区交相混杂情况,优化城镇建设空间布局。根据一体化要求,统筹编制城镇计划,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改造城中村、拆除空心村、合并小型村,加紧推进城镇新小区建设。加强城镇非农产业空间布局统一计划,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统筹城镇产业发展。探索城镇统一计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新机制,提升城镇计划建设管理水平。提升计划制订公开性、透明性和群众参与度,推进计划编制和实施法制化进程。(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基础

41、设施建设一体化水平,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升农村供水确保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农村公路建设等级和标准,健全农村公路管护机制,完善农村路网体系,加紧农村出行公交化步伐,建成覆盖城镇、方便快捷公交客运网络。加紧农村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激励城市商贸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健全城镇连锁经营体系。推进建设农村清洁、经济能源体系,深入健全城镇统一供电网络,推广农村沼气、生物质清洁燃料、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实现农村居民普遍用上清洁经济能源目标。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紧建设农村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实现农村废弃物和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三)促进城镇

42、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在城镇之间均衡配置,把社会事业建设关键放在农村。全方面提升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加紧建立城镇统一公共服务制度,健全以常住人口为目标人群公共服务体系,率先实现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严把农村老师准入关,建立老师退出机制,提升农村教育师资水平,促进城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面向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全方面改善农村预防保健和医疗救治条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着力构建城镇一体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给保障体系。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儿女就学、

43、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和城镇居民享受相同候遇。统筹城镇就业,加紧建立城镇一体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平竞争就业制度。加紧建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城镇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建立制度相对统一、待遇标准有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灾民和孤儿救助政策,全方面提升社会福利整体水平。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以小区和乡村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完善城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城镇社会管理一体化水平。(四)建立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新机制。建立健全财政

44、、金融等支农政策体系,完善城镇对口支援机制,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新机制。完善财政支农保障机制,实现各级财政支农投入增加幅度高于常常性收入增加幅度。调整政府投资、土地出让收益和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使用结构,大幅度提升用于“三农”百分比。加紧发展适合农村特点新型金融机构(组织)和以服务农村为主地域性金融机构,推进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主动支持开展水稻、生猪、渔业、森林保险。到建成资本充足、运行安全、功效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加强城市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领域对口支援,增强城市对农村、二三产业对农业带动作用。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根据主体功效区定位,优化珠

45、江三角洲地域空间布局, 以广州、深圳为中心,以珠江口东岸、西岸为关键,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域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地域加紧发展,形成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地域优势充足发挥协调发展新格局。(一)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广州市要充足发挥省会城市优势,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效,深入优化功效分区和产业布局,建成珠江三角洲地域一小时城市圈关键。优先发展高端服务业,加紧建设优异制造业基地,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地位,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强化广州佛山同城效应,携领珠江三角洲

46、地域打造布局合理、功效完善、联络紧密城市群。将广州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镇“首善之区”,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国际大城市。深圳市要继续发挥经济特区窗口、试验田和示范区作用,增强科技研发、高端服务功效,强化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地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二)优化珠江口东岸地域功效布局。以深圳市为关键,以东莞、惠州市为节点珠江口东岸地域,要优化人口结构,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促进要素集聚和集约化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面向世界大力推进国际化,面向全国以服务发明发展新空间,提升关键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着力建设深圳通讯设备、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

47、优异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加紧东莞加工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主动培育惠州临港基础产业,建设石化产业基地。珠江口东岸地域要加紧发展电子信息高端产品制造业,打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金融、商务会展、物流、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区域服务和创新中心。 (三)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域发展水平。以珠海市为关键,以佛山、江门、中山、肇庆市为节点珠江口西岸地域,要提升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增强要素集聚和生产服务功效,优化城镇体系和产业布局。珠海要充足发挥经济特区和区位优势,加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立即形成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增强高端要素聚集发展功效和创新发

48、展能力,提升关键竞争力,提升发展带动能力,建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生态文明新特区,争创科学发展示范市。加紧建设珠海高栏港工业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航空产业园区和国际商务休闲旅游度假区。关键发展佛山机械装备、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集聚区和金融服务区,中山临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和健康产业基地,江门优异制造业关键发展区,肇庆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区。珠江口西岸地域要规模化发展优异制造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打造若干含有国际竞争力产业集群,形成新经济增加极。(四)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珠江三角洲地域九市要打破行政体制障碍,遵照政府推进、市场主导,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互利共赢标准,创新合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要制订珠江三角洲地域一体化发展计划。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一体化发展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和考评奖惩机制。在省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建立相关城市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之间及社会广泛参与多层次合作机制。以广州佛山同城化为示范,以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为切入点, 主动稳妥地构建城市计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