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万物各安其位”——评《井然有序的宇宙:玛格丽特·卡文迪什的哲学》.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48883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物各安其位”——评《井然有序的宇宙:玛格丽特·卡文迪什的哲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万物各安其位”——评《井然有序的宇宙:玛格丽特·卡文迪什的哲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万物各安其位”——评《井然有序的宇宙:玛格丽特·卡文迪什的哲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80/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九)“万物各安其位”评井然有序的宇宙:玛格丽特卡文迪什的哲学 邢锋萍 内容提要:17 世纪英国作家玛格丽特卡文迪什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受到国外学界关注,其自然哲学、政治哲学、女性观、生态观是学者们探讨的重点,同时她散漫的行文风格、前后不一致的观点给许多卡文迪什研究者带来了理解上的重重困难。黛博拉博伊尔的井然有序的宇宙:玛格丽特卡文迪什的哲学(2018)以原始文本为基础,着重强调卡文迪什对秩序的追求,并以此为线索串联起她几乎所有作品,挑战了前人关于她是女性主义者、环保主义者的论断。博伊尔指出,卡文迪什的观点并非杂乱无章,而是一以贯之的,她对世界的运转有着独

2、特且系统化的见解,认为自然有其最重要的目标,即让无限的物质保持井然有序,她的女性观、政治观、生态观以及医疗观都围绕这一目的展开。关键词:黛博拉博伊尔;玛格丽特卡文迪什;17 世纪;英国文学;秩序;自然哲学;性别角色;存在之巨链 作者简介:邢锋萍,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 17 世纪英国文学研究。出版专著乔治赫伯特圣殿中的感官意象与新教神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并发表论文 10 余篇。Title:“Every Creature Knows Its Place”:A Review of The Well-Ordered Universe:The Phil

3、osophy of Margaret Cavendish Abstract:Since the 1980s,the overseas academic circle has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17th-century English writer Margaret Cavendish,especially to her natural philosophy,political philosophy,attitude towards women,and ecological view.Meanwhile her loose writing style and

4、inconsistent opinions have made it quite difficult for many scholars to reach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her thoughts.Deborah Boyles 书 评/181 monograph The Well-Ordered Universe:The Philosophy of Margaret Cavendish(2018),based on primary texts,focuses on Cavendishs pursuit of order and uses it

5、as a clue to link nearly all of her works.Boyle challenges previous scholars assertion that Cavendish is a feminist and environmentalist,and concludes that Cavendishs viewpoints are not loose or disorderly,but quite consistent.According to Boyle,Cavendish has a unique and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of

6、 the operation of the world,and holds that Nature has an overarching purpose,that is,to keep the infinite matter in order,towards which her views on women,politics,ecology,and medical treatment are all oriented.Key words:Deborah Boyle,Margaret Cavendish,17th century,English literature,order,natural

7、philosophy,gender roles,the Great Chain of Being Author:Xing Fengping received her Ph.D.degree in English literature from Zhejiang University,and is now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Her research interests lie in 17th-century English literature.She has published

8、 a monograph titled Sensory Images and Protestant Theology in George Herberts The Temple(2022),and a dozen articles.Email: 玛格丽特卡文迪什(Margaret Cavendish,16231673)是 17 世纪英国的一位传奇女性,她是诗人、剧作家、科幻小说家,其作品对新世界的描述:燃烧的世界(The Description of a New World,Called the Blazing World,1666)被誉为英国“第一个科幻小说文本”(Clucas,2018:5

9、8)。她著述颇丰,且都是具名出版,是 17 世纪英国最多产的女作家之一,也被认为是“第一个为莎士比亚作品写批判性赏析的女性”(Cunning,2016:6)。同时,卡文迪什对自然哲学有浓厚兴趣,曾出版实验哲学观察(Observations upon Experimental Philosophy,1666)、自然哲学基础(Grounds of Natural Philosophy,1668)等多部哲学著作,其哲学观受到笛卡尔(Ren Descartes,15961650)、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等人的影响,得到当时学界的瞩目,1667 年,她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受邀

10、参加英国皇家学会会议的女性。人们长期以来对卡文迪什关注较少,其中一方面原因是她给人留下182/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九)古怪的印象。作为纽卡斯尔公爵夫人,她喜好奇装异服,行为乖僻,出行时常受到众人围观,因而被称为“疯癫的玛奇”(mad Madge)。另一方面原因可能是她的观点深奥难懂,尤其是关于自然哲学的部分,同时她语言和行文散漫跳脱。正如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评价卡文迪什时所说的:“有什么能捆绑、驯服或教化那狂野、慷慨、未受教育的智慧,使之为人所用呢?它自己杂乱无章地流淌而出,汇成韵律、散文、诗歌和哲学的激流,凝结成无人问津的四开本和对开本。”(Wo

11、olf,2007:66)“无人问津”的情况正在改善,尽管国内关于卡文迪什的研究极少,然而国外学界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对卡文迪什的关注与日俱增,陆续出版、发表了大量关于卡文迪什的专著和论文,其中一项重要任务便是发现卡文迪什作品的内在逻辑和关联,从而推翻过往有关她行文“杂乱无章”的观点。黛博拉博伊尔(Deborah Boyle)的井然有序的宇宙:玛格丽特卡文迪什的哲学(The Well-Ordered Universe:The Philosophy of Margaret Cavendish,2018;以下简称 井然有序的宇宙)正是这一尝试的最新力作。博伊尔现任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学

12、院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早期现代哲学研究,尤其致力于研究早期现代女性哲学家的作品。在 井然有序的宇宙中,博伊尔认为,对秩序和稳定的追求是卡文迪什几乎所有作品潜在的主题。如果我们结合卡文迪什的人生经历,就不难理解她为何如此看重秩序。卡文迪什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未满 20 岁时英国内战爆发,她的家族作为保王党在战争期间受到严重打击,亲人或战死或被监禁,地产被毁,财产充公,正如她所说,战争如旋风般来临,掠夺了他们“所有钱财、粮食和牛群,砍伐林地,摧毁房屋,剥夺土地和生计”(Cavendish,1656:377)。她自身在战争初期进入宫廷成为王后亨利埃塔玛丽亚(Queen Henrietta Mari

13、a,16091669)的侍女,并在1644 年随皇室流亡海外。1645 年,她嫁给当时同样流亡在巴黎的、被定罪为叛国者的威廉卡文迪什(William Cavendish),即后来的第一任纽卡斯尔公爵。卡文迪什在欧洲流亡了 15 年才正式返回英国,随后面临 其间玛格丽特卡文迪什于 1651 年短暂地回到英国,向议会申请拿回本属于威廉卡文迪什的一部分地产,但这份申请被驳回。书 评/183 的则是故园重建的工作。她对战争造成的混乱无序深有体会,写下了 和平与战争之间的对话(“A Dialogue between Peace and War”)、慷慨的骑士与被战争毁坏的城堡之间的对话(“A Dialo

14、gue between a Bountiful Knight and a Castle Ruind in War”)等诗歌,谴责战争带来的灾难后果。在卡文迪什笔下,秩序的缺失会带来战争、疾病、混乱和不幸,而稳定的秩序则可以带来和平、健康、和谐和幸福。下文着重评述博伊尔在书中总结的卡文迪什有关自然世界、人类社会、性别角色、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体疾病的观点。一 博伊尔在前三章中着重阐释卡文迪什对自然界的看法,这是该书后续所有讨论的出发点和基础。博伊尔指出,卡文迪什虽然在早期作品中趋向于原子论(atomism),但是其后期成熟的自然哲学观则可以用“活力唯物主义”(vitalist materiali

15、sm)来概括。在卡文迪什笔下,万事万物皆有其生命力,皆有其独特的运动方式。大自然往往被拟人化为女性形象,她只有一个规则,“一个智慧的规则,即让无限的物质保持井井有条,保持和平与稳定,从而不至于扰乱她的统治”(Cavendish,1664b:146)。卡文迪什认为自然世界全部由物质构成,“她否认非物质性事物的存在”(Boyle,2018:19)。为避免神学争议,她把上帝创世与物质运动的研究区别开来,指出“上帝创造万物的超自然行为超出了人们的理解范围,因为上帝的行为不遵从自然规则”(82)。在此前提下,她只关注物质运动本身,并提出自然中存在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种,即无机物质(inanimate mat

16、ter)、敏感物质(sensitive matter)和理性物质(rational matter)。她使用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来解释这三种物质的特点:理性物质就像一艘船的船长,敏感物质好比船上的水手,而无机物质则被比作这艘船。理性物质是设计者和掌管者,对未来作出规划;敏感物质是劳动者,执行理性物质的命令;而无机物质是敏感物质在执行命令时所要用到的材料。博伊尔认为,卡文迪什关于物质的描述恰好呼应了“17 世纪英国的 后文出自该书的引文,将随文标出页码,不再另注。卡文迪什在早期著作中把该物质称为“惰性物质”(dull matter),它自己不能运动。184/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九)阶级差异”(66

17、)。这三种物质无处不在,且完全交融于万事万物中。为了解释这一点,博伊尔把自然比作一碗蛋糕面糊,其中的成分已经完全相融,那么“取其中的一杯、半杯、一汤匙或一茶匙都包含了所有成分,就像整碗面糊包含了所有成分一样”(21)。因此,自然的任一部分必定由理性物质、敏感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其中无机物质自身不能运动,它受到敏感物质的直接驱使;而理性物质和敏感物质都可以自我运动,且有感知能力,理性物质控制敏感物质的运动,但是二者的关系却并非如 17 世纪许多学者所说的像机器或闹钟那样机械。卡文迪什用舞蹈来形容这种关系,它们按照某个特定的模式相互合作,大部分时候舞者会按照预定的舞步起舞,然而也有个别时候其中一方

18、会选择改变或违背预定模式,“甚至出错”(69),因而造成秩序的混乱。此处,卡文迪什实际上探讨了自由意志问题。理性物质与敏感物质之间的关系有时被比作父子关系,父亲设定规则,儿子遵照执行,然而父亲出于爱护,会主动取悦儿子,任其作为,因而儿子的行为有时会背离父亲的偏好。如前所述,自然是睿智的,她掌控万物,设定万物的运动规律,然而其部分物质(敏感物质)有时却有不遵从这些规律的自由。博伊尔在谈到卡文迪什的自然观时着重强调有两种情况需要作出区分,即把自然视作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以及分析自然中各部分的运动。当卡文迪什把自然视作整体时,她认为自然是平衡有序的,万物相生相克,达到一种协调均衡,如自然中存在柔软的

19、东西,必定也存在坚硬的东西,有扩张运动,必然有收缩运动(86)。而当涉及自然中某个具体部分时,则会出现规则运动和不规则运动,然而放在宏观的自然下,看似不规则的运动实际上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也“促成了大自然的均衡与和谐”(86)。二 根据卡文迪什的观点,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也由三种物质构成,并遵循自然的规则。然而博伊尔指出,相比于自然界,卡文迪什对人类社会的规则和秩序体现出悲观的态度,因为人与自然中其他事物有着重要区别,“人有对名誉的渴望”(118),也正因如此,人更容易脱离自然给定的行为规则,比其他生物更容易陷入痛苦和混乱中。书 评/185 卡文迪什在科幻故事燃烧的世界里描述了一幅理想化的社会

20、图景。女主人公在海边被掳走并在海上遭遇暴风雨,孤身一人存活下来,意外地从北极进入一个平行世界。这个世界里住着许多奇形怪状的生物,如熊人、鸟人、狐人、鱼人、猿人、虫人、蜘蛛人等,他们的形体一半是人一半是动物,此外,这个世界还生存着各种肤色的普通人类。这里的生物和谐相处,“只有一种语言,一个国王,他们尽忠职守,从而能持久过着和平幸福的生活,他们没有对外战争,也没有内部叛乱”(Cavendish,1992:130)。同时,这个世界有明确的阶级之分:区别于那些普通人,牧师和官员具有皇室血脉,可以穿戴金饰;人与动物的混合体则根据自身的类型选择特定职业,如鸟人是天文学家、狐人是政客、蜘蛛人是数学家、熊人是

21、哲学家。然而现实的人类社会绝非如此和平有序。在卡文迪什笔下,人类社会展现出一幅非常混乱的景象。首先,她反复提及战争,尤其是内战,如各类演说集(Orations of Divers Sorts,1662)有五分之一篇幅都在讨论战争;戏剧坎波之战(Bell in Campo,1662)实际上影射了内战期间英国保王派和议会派之间的斗争,同时塑造出一批英勇善战的以维多利亚女士(Lady Victoria)为代表的女战士形象。在一名慷慨的骑士与一座被战争毁坏的城堡之间的对话这首诗中,威廉卡文迪什的家宅博尔索弗城堡(Bolsover Castle)被拟人化为一位受伤的女士,她叙述她曾经的辉煌宏伟,抱怨战争

22、期间她成为卫戍部队的驻点,士兵们“向我射击”,“把环绕我的城墙摧毁打碎我的窗户,冷风灌入/让我像得了寒战一样颤抖”(Cavendish,1653:89-90)。频仍的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灾难性后果,是人类社会失序的一种极端体现。此外,博伊尔指出卡文迪什对当时的社会关系也作出非常负面的评价。每个男人都暗中谋划,“以期在头衔、财产和权力上得到提升”;每个女人都“钩心斗角,随时拉帮结派”(Cavendish,1664a:42-43,12)。大学和教会也充满了尔虞我诈、争名夺利的现象,比如在谈到大学时,卡文迪什认为学者们总是争吵辩论,“学校里的斗争比战场上的战斗还要频繁和持久”(Cavendish,1

23、664a:84)。在燃烧的世界中,卡文迪什充满讽刺意味地提到哲学家熊人坚持使用望远镜,否则他们担心“会失去费尽心思互相驳斥的目标和乐趣”(Cavendish,1992:142)。卡文迪什186/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九)对社会关系感到悲观绝望,宣称孤独的人才是最幸福的(123)。大自然总是和谐有序的,而人类社会则充满了分歧、不和谐和纷争,卡文迪什认为,根本原因正是人对名誉的渴望。如前所述,在卡文迪什的自然哲学体系里,构成整个世界的三种物质相互关联、相互交融,敏感物质偶尔会违背理性物质的指令,从而导致自由、不规则的运动,人作为自然世界的一部分,也有其自由、不受约束的意志。卡文迪什使用“自爱”(s

24、elf-love)这个概念来解释人与其他动物的差异。她认为,自爱驱动着宇宙万物保护自身具体的物质构成,从而使生命得以延续,然而人类的自爱比其他动物更显复杂,仅仅保全自我并不足以满足人类的自爱,人类真正需要的是公开的认同,即名誉,因为在死后被人记住也是一种延续生命的形式。在卡文迪什看来,人与野兽的最终差异就体现在自爱的不同内涵上:当一只野兽死去,其他野兽不会一代又一代保留对它的记忆,然而“死去的人活在活人心中”(130)。这一观点显然受到了霍布斯的影响,后者在利维坦中讨论国家的成因时提到,人类之所以让自己受到束缚,其终极目的或动机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保全自己并因此而得到更为满意的生活”(霍布斯,

25、2009:128)。卡文迪什区别于霍布斯的地方在于,除了自我保全,她进一步强调了人对名誉的追求。她把人的自爱分为两种,即纯洁的自爱和堕落的自爱。纯洁的自爱能引领人们通过美德追求名誉和荣耀,而堕落的自爱则会导致人们以非道德的行为追求恶名(136),在她看来,无论是美名还是恶名都可以使人延续生命。人类社会之所以充满悲伤和混乱,正是因为人们为了追求名誉往往会僭越自身的社会阶层和地位,罔顾社会准则。为了恢复社会秩序,卡文迪什赞同一个绝对的王权,并且认为这位唯一的君主必须是继位而来,而不是通过选举产生(152)。同时,社会秩序建立的另一个前提是阶级的明确划分以及人们按照阶层遵守社会规则,因为“政府和社会

26、阶级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人们安于其位”(164)。卡文迪什在涉及阶层和社会等级的问题上相当保守,她对自己的头衔非常重视,在自传开篇就强调她的父亲是一名绅士,在 1665 年她成为公爵夫人以后,她出版的所有图书封面都要冠以公爵夫人的称谓。她对等级分明的社会秩序的追求实际上反映了“17 世纪人们约定俗成的态度”(163),同时也体现了社会动荡时期她作为贵族的政治立场。书 评/187 三 卡文迪什关于性别角色的论述历来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一些学者认为卡文迪什的女性观是模糊不清、前后矛盾的,因此很难断言。如苏珊詹姆斯指出,卡文迪什擅长用巧辩的方式从多个视角探讨女性,实质上她并没有明确而稳定的结论(Jame

27、s,2003:xxix);埃里克刘易斯也曾总结道,“卡文迪什关于女性社会角色的观点是很难阐释清楚的”(Lewis,2001:346)。还有一些学者把卡文迪什列为早期的女性主义者或原型女性主义者(proto-feminist)。如丽莎沃尔特斯(Lisa Walters)在其专著玛格丽特卡文迪什:性别、科学与政治(Margaret Cavendish:Gender,Science and Politics,2014)中认为,我们需要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讨论卡文迪什的“政治、科学和原型女性主义理论”,并认为她“为内战时的政治理论加入了女性主义倾向”(Walters,2014:35,195)。博伊尔在第

28、七章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挑战并驳斥了以上观点。在博伊尔看来,卡文迪什对性别角色的看法非常保守,“她对规则与秩序的重视使得她无法鼓励社会变革”(166),因此,她的言论不能被视为女性主义的早期表述,同时她的性别观是前后一贯的。博伊尔在前面的章节已经提出自然万物有其智慧的规则和既定的行为规范,因而自然也为男性和女性设定了合适的规则,即卡文迪什所说的美德。卡文迪什认为,男性的具体美德包括正义、审慎、刚毅、节制、睿智、细心、仁慈、宽容、时尚、慷慨、顽强、谦逊、勤劳等,而女性的美德除了忠诚、忍耐、虔诚、可靠、节约和时尚之外,最核心的当属贞洁(170-171)。就像自然万物偶尔会有不规则的自由运动,女性作为

29、自然的一部分也拥有自由意志,会违背以上所说美德,此时就会给社会带来危险,因此,女性应该从小被教导遵守女性美德。当卡文迪什说女性接受的教育不够时,实际上说的是女性没有被教导具备女性德行,她强调对女性的教育应该鼓励她们“体现自然为女性设立的恰当的美德”(172)。卡文迪什反对用男性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女性,认为这样的教育会导致一种混合体的出现,换言之,成为她经常提到的“雌雄同体”(hermaphrodite)。对她而言,“雌雄同体”存在很大问题,因为这是人为的,而非自然的产物,更为重要的是自然没有为“雌雄同体”提供相应的行为规范,因而188/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九)势必会扰乱既定的自然和社会秩序。博

30、伊尔以卡文迪什作品中的人物为例,说明她刻画了不少具备男性美德的女子,而且这些女子大部分乔装为男子形象,然而这些“雌雄同体”的人物无一不以失败告终,并回归到传统女性生活。如在 被侵犯和被追求的贞洁(Assaulted and Pursued Chastity,1656)中,女主人公特拉维利亚(Travelia)乔装为男子,并成为赫赫有名的将军,然而当她的身份暴露后,她立即嫁人并承担起传统意义上的女性角色。燃烧的世界的女主人公成为新世界的绝对统治者,她胜任男性角色,具备男性美德,然而她的出现导致燃烧的世界动荡不安,她的政策损害了社会安定,“燃烧的世界最终成为失败的女性乌托邦”(173)。卡文迪什的

31、各类演说集里有一篇女性演说(“Female Orations”),其中七位女性辩论要怎么做才能改善女性处境,她们各自提出了解决办法,博伊尔在梳理了七位女性的说辞之后,认为“第五位说话者最能准确代表卡文迪什的观点”(181),也就是女性要遵从自然为她们设定的美德,而不该模仿男性,也不应变成“雌雄同体”。此外,卡文迪什认为,自然赋予男女不同的德行标准,也赋予男女不同的头脑和智力。在她成年后出版的第一本论说文集世界大杂烩(Worlds Olio,1655)的序言中,她提前预设读者可能会批评她的作品既不风趣也不明智,她回应道,“人们不能期望我像男人一样风趣明智,我是柔弱的女性,自然在我的大脑中掺入了最

32、寒冷最柔软的元素”(Cavendish,1655:A4 recto)。她认为,女性天生在智力上比男性低等,她把男性比作太阳,为统治国家而生,而女性则像月亮,只反射太阳的光线,只能管理家事(175)。实际上,卡文迪什认为,在脑力、想象力、感受力、创造力、判断力、决断力等各个方面,女性都比不上男性。究其原因,就像卡文迪什在评论自然物质构成时所指出的,自然万物都由理性物质、敏感物质和无机物质构成,男女的大脑也同样由这三种物质构成,因此两性大脑的组成物质实际上相同,但是卡文迪什认为它们的运动方式有所区别,女性头脑里的物质倾向于以更缓慢、更微弱的方式运动(177)。卡文迪什认为,女性有一定的自由意志,但

33、是这种自由极大地受到社会规范的约束,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束缚就是父权制婚姻。尽管卡文迪什在自传中时常透露自己婚姻幸福,然而她的戏剧作品和短篇故事的女性人物往往处于不幸婚姻之中。她对婚姻抱有批判态度,指出女性在婚书 评/189 姻中往往备受煎熬,“所嫁非人,是最大的痛苦”(185);有时对男性来说也是如此。在卡文迪什笔下,虽然父权制婚姻往往带来不幸,但是她却没有强烈反对当时的婚姻制度,相反,她认为这是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她像霍布斯一样,把家庭视作和平社会最基本的单位,而婚姻则是维系家庭的重要纽带,换言之,婚姻对和平社会来说必不可少,能强化社会秩序和规则。她把父权制婚姻和绝对君主制相对照,认为丈夫

34、是统治者,妻子是臣民,由于女性天生在力量和智力上弱于男性,因此她们“需要男性的保护和指引”(186)。卡文迪什的许多戏剧,如爱的冒险(Loves Adventures,1662)、快乐修道院)(The Convent of Pleasure,1668)中的女主人公在开篇都反对婚姻,但最终都选择了嫁人,因为在当时的婚姻体制下,一个女性无论如何都无法逃避结婚的命运。卡文迪什似乎想在作品里构建一个理想社会,在那里女性可以不再扮演传统的性别角色,然而她的每一个女性人物最终都不得不屈服于社会压力,承担起妻子的责任。博伊尔指出,卡文迪什并非如许多学者所说的反对父权制婚姻本身,而“只是反对男性在这样的婚姻中

35、滥用权力”(186),她认为婚姻的最重要价值就是促进社会的和平、秩序和稳定。四 除了以上三方面内容,博伊尔在最后两章分别讨论了卡文迪什作品中的生态观和医疗观。一些学者把卡文迪什列为早期的环保主义者,认为她反对动物实验,主要体现在她研究茧时主张在茧内蝴蝶变形完成之前,不能轻易打开它;此外,她也反对狩猎,以同情的口吻描述猎物。笛卡尔曾经评价动物没有思想,没有灵魂,它们仅仅是不会思考的物质,而卡文迪什提出了不同看法。她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都由三种物质构成,因此人与动物、植物甚至矿物质都具有相同的成分,因而都有“知识和感知力”(192)。这一点在燃烧的世界半人半动物的混合体中有非常清楚的呈现,熊人、鸟

36、人、鱼人、狐人等都具备理性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然而博伊尔指出,卡文迪什善待动物的主要目的仍然是防止自然的紊乱,她沿袭了由来已久的“存在之巨链”(the Great Chain of Being)这一观念,把人置于动物之上。她并不反对使用动物来满足人的目的,而是反对人们以浪费、暴力或炫耀的手段捕猎(209)。她表示,人优于190/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九)动物的两点是人有对名誉的渴望,以及人会直立行走,因而能获得更广博的知识。动植物和矿物质在存在的阶梯上低于人类,因而可以为人所用,这本身就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214)。博伊尔在最后一章细致考察了早期现代英国的医学话语,指出当时存在两种主要的医学

37、疗法,一种是传统的盖伦疗法(Galenical treatments),另一种是新兴的化学疗法(iatrochemistry)。有执业许可证的医生一般是盖伦主义者,他们收费高,通常只为权贵阶层服务,而从事化学疗法的医生主要来自清教徒。博伊尔指出,卡文迪什倾向于支持传统的盖伦疗法,其阶级身份使她更加认同盖伦派医生,因而认为人体由四种体液组成,每种体液与某种特质相关联,当这些体液的平衡被打破,体内物质出现不规则运动时,疾病便会出现。人体是井然有序的,每一部分按照预定的规则运动,身体才能健康。盖伦主义者相信,相反的东西可以相互平衡,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如当体内过于湿热,则用干冷物质加以平衡;而化

38、学疗法基于炼金术,主要采用蒸馏法或焚烧法,试图用化学药品治愈疾病。卡文迪什强烈反对炼金术,指出炼金术士在实验中滥用自然资源,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的化学药品费时费钱,远不如天然之物(217-220)。综上,博伊尔用一个关键词“秩序”串联起卡文迪什几乎所有作品,以流畅的行文层层探讨了她对自然世界、人类社会、两性角色、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疾病与健康的观点,她挑战了前人提出的关于卡文迪什是女性主义者、动物保护主义者、环保主义者等标签,指出她的作品以及她的哲学观有一个终极目标,即秩序。卡文迪什的创作素来散乱,观点常有前后矛盾之处,这是历来学者们的共识,也是令人望而却步的关键原因,然而博伊尔以异常清晰

39、的线索、广博的跨学科研究捋清了曾经被认为杂乱无章的思想,为我们理解这位 17 世纪以离经叛道著称的女作家提供了新的方向。诚然,井然有序的宇宙也存在一些小问题,比如通篇有不少观点和语句的重复,如关于卡文迪什为何反对炼金术,博伊尔在许多地方都反复提及,显得有些冗余;同时在证明她的个别学术观点时,由于资料有限,唯有基于卡文迪什的私人生活来作出论证,显得说服力不够,如为了说明卡文迪什对待动物实验的态度,博伊尔引用卡文迪什偶尔吃鸡肉以及用鹿血洗手的例子,说明她不是动物保护主义者。书 评/191 然而瑕不掩瑜,该书基于前人研究成果,针对当前有关卡文迪什的争论,援引卡文迪什的戏剧、散文、诗歌、传记和书信等一

40、手资料,同时结合历史语境,对卡文迪什的哲学思想作出了全面解读,是我们研究卡文迪什必备的参考书。引用文献【Works Cited】Boyle,Deborah.The Well-Ordered Universe:The Philosophy of Margaret Cavendish.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8.Cavendish,Margaret.Poems and Fancies.London,1653.-.The Worlds Olio.London,1655.-.Natures Pictures Drawn by Fancies Pencil

41、 to the Life.London,1656.-.CCXI Sociable Letters.London,1664a.-.Philosophical Letters:Or,Modest Reflections upon Some Opinions in Natural Philosophy,Maintained by Several Famous and Learned Authors of This Age,Expressed by Way of Letters.London,1664b.-.The Blazing World and Other Writings.London:Pen

42、guin Classics,1992.Clucas,Stephen,ed.A Princely Brave Woman:Essays on Margaret Cavendish,Duchess of Newcastle.London:Routledge,2018(2003).Cunning,David.Cavendish.London:Routledge,2016.James,Susan.Margaret Cavendish:Political Writing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Lewis,Eric.“The Legacy of Margaret Cavendish.”Perspectives on Science 9.3(2001):341-365.Walters,Lisa.Margaret Cavendish:Gender,Science,and Poli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4.Woolf,Virginia.A Room of Ones Own.New York:Fall River Press,2007.霍布斯,2009,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特邀编辑:郝田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