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别有天地桃花源——《桃花源记》课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48595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别有天地桃花源——《桃花源记》课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别有天地桃花源——《桃花源记》课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别有天地桃花源——《桃花源记》课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32/2024/02/语文教学与研究/经典案例别有天地桃花源桃花源记课例王靖沈大平执教:王靖,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教师;专家点评:沈大平,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教育体育局兼职教研员。摘要:桃花源记是陶渊明作品中的经典篇目,其教学的关键在于围绕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体认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故本设计以“语文核心素养”为锚点,从创设“寻梦桃花源”经典作品展的情境任务入手,设计“读动人之文”“颂桃源之美”“承精神之风”三项活动,引导学生按“图”索“骥”。以图导入,引入中国“绘本奶奶”蔡皋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兴趣;按图学文,寻找插图及文字中的留白,突出思维训练;随文学言,促使学

2、生主动参与言语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增强其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养成。关键词:图片;留白;学习活动;核心素养【设计背景】1.教材分析桃花源记是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所选课文,或描写理想中的美好生活,或记述自己尚祥于自然之境时的所见所思所感,或赞叹古代艺人的精湛技艺,或吟咏个人的情感追求。诵读这些诗文,能让学生感受古人的生活、思想和志趣,陶冶自己的情感和胸怀,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体认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大约作于东晋末期,当时战乱频仍,税赋日多,民不聊生。作者写虚构的桃花源的故事,男耕女织,老幼皆安,邻里欢愉,待客如

3、家人,借此来阐述自已理想中的社会,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学情分析从学情基础来看,经过一年半的初中语文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握文言文大意的习惯和能力,但对陶渊明及其思想志趣知之甚少,对陶渊明文章中似淡实浓,似简实丰的语言品读能力还不足,需要一定的方法指导,因此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增强对语言的敏感性,抓住关键性语句朗读品味,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以及对富有价值的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年龄特征来看,十二三岁的青少年具有思维活跃、积极主动等学习品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入手,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渗透或有意识地落实语文核

4、心素养的培养。【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句,了解主要内容,感受桃花源的美好意境。2.小组合作,反复诵读,抓住文中的两处留白,体味似简实丰的语言之美,把握文章/经典案例/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2 4/0 2/133的丰富内涵。3.结合社会背景和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内在情怀,感受东方文明特有的审美追求和社会理想。【教学过程】一、图画导入,创设情境导语: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画,能猜猜这画的是什么吗?其实,这是外国小学语文教材的作品桃花源记里的一幅图,来自中国的“绘本奶奶”蔡皋之手。桃花源记究竟有何魅力?今天咱们就跟着陶渊明的脚步,一起学习。(板书课题)创设情境: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5、,校团委要举办一期主题为“寻梦桃花源”手绘经典作品展,用图画和语音解析的形式走进美丽的世外桃源,咱们作为参与者,一起来准备这期作品。准备活动分为三个板块:读动人之文、颂桃源之美、承精神之风。二、依托活动,读品结合活动一:读动人之文1.一生朗读,读准字音,同学点评。豁(hu)然俨(yn)然垂髻(tio)便要(yo)还家间(jian)隔诣(yi)2.一生朗读,读准节奏,同学点评。明确:遂/与外人间隔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各/复/延至其家(学生自由发言)屏显预设: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据词意读好关键句的停顿;把握好重音词。3.请一生说说文章大意。预设:文章

6、通过记叙武陵渔人的行踪,描写了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活动二:颂桃源之美1.巧辨顺序,感知大意理清游踪(1)课件出示六幅图(选自桃花源记绘本插画),请你结合文本内容,将这六副图按照渔人的行踪排序,并读一读每一个画面对应的课文内容,说说理由。(2)能否参照示例,给作者的行踪取个名字?或者用其他简洁的短语来概括亦可。(师生边读边品析,充分交流对话)预设:作者记叙了渔人的游踪,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再寻桃花源。2.比较图文,以读代析随文品言(1)关注插画的“留白”朗读声中悟情志引导学生关注课本上的插图,并与原文内容比较,找一找插图上隐去了哪些内容?或者有

7、哪些画面与原文有少许出人?请你找出来,尝试读出节奏和画面感。预设:缺少“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画面,读时应把握此时渔人的心情,想象渔人见到洞口时的惊之态,并尝试读出这种惊奇。朗读时语速舒缓,语调渐强。“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文字与画面有出入,画面上看不出房屋是整齐地排列、也看不出阡陌交通的细节,更看不到鸡犬相闻的画面。朗读指导:四字短语读出节奏感,画面美好且宁静,读时语气要轻,语调要缓。缺少对人物的细处摹画,图中只有远景。人物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并怡然自乐。”引导解读借134/2024/02/语文教学与研究/经典案例/代的修

8、辞,朗读理解桃花源人生活和平安乐、老有所养、幼有所依的状态。朗读时,读出怡然自乐的感觉,语气要轻柔,语调要舒缓。这里缺少款待渔人的画面;缺少渔人离开并再寻桃花源的画面【点拨】朗读时语速的轻重缓急,跟语言的形式有关,跟内容本身的节奏有关,跟人物的心情变化有关。(2)关注文字的“留白”,挖掘文字背后的“意无穷”。【知识小卡片】留白是中国艺术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思考:不仅本文的插图上有留白,本文也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地方,笔法简洁而内涵丰富是本文的写作特色。请结合课后习题第三题,任选一题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说一

9、说作者究竟省去了什么?(小组充分沟通交流,相互分享观点)预设:“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烷。”这个看似简单的句子意蕴却十分丰厚,渔人在现实世界的见闻遭遇不是作者要重点描述的,通过“皆叹婉”可以充分感受到,渔人所说的世上情形与桃花源内的生活相比,差异多么巨大:一边是混乱不堪,一边是安静自然;一边是苛捐杂税,一边是怡然自乐;一边是战乱频仍,一边是安泰和谐种种对比,愈读而感慨愈多,意味愈浓。“谐太守,说如此。”中“如此”这一词语蕴含着渔人在桃花源里的一切经历,误入桃花源、遇到源中人、受到热情款待、与桃源中人进行深刻细致的交流。桃花源是一个优美、宁静、富足、淳朴、安定的世界活动三:承精神之风1.比较中

10、悟主旨思考1:桃花源果然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好地方,难怪那么多人想要去找到桃花源,就如文中的渔人、太守、刘子骥。可是他们最后找到了吗?你如何理解这个结尾?【屏显】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明确:没有找到,作者借这一个虚构的故事,表达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补充背景资料】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

11、翔我宇。(曹植梁甫行)明确:东晋末年的现实却是战乱频仍、税赋日多,民不聊生。思考2:当时像陶渊明这样怀有理想的东晋士人还有很多,同样是东晋士人描绘出的理想蓝图,为什么世人向往的是“桃花源”而非“东海瀛洲”呢?【屏显】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对会稽,去西岸七十万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名之为玉/经典案例/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2 4/0 2/135醴泉。饮之,数升轭醉,令人长生,洲上多仙家。(海内十洲记)明确:东海瀛洲是修仙长生之处,太过于虚幻,不切实际,而且,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怎么还会祈求“长生”?而桃花源则充满田园气息,良田、美池、桑竹,这些景象仿佛就

12、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拥有一方良田,一座房舍,不就是普通百姓向往的生活吗?【屏显】陶渊明的背景就是一个“乱”字,世乱如倾,政乱如粥,心乱如麻。他的贡献是于乱世、乱政、乱象之中在人的心灵深处开发出了一块恬静的心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小结:一千多年后,我们依然在吟诵这一篇桃花源记,依然会被陶渊明的理想情怀所感染。2.拓展探究:说说我心中的桃花源同学们,陶渊明心中有桃花源,大家自已心中一定也有一片桃花源,能不能说一说你心中的桃花源是什么样的?(学生充分交流)小结:这不仅是陶渊明一个人的桃花源,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的标识,

13、一份精神的滋养。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何“绘本奶奶”蔡皋配图的桃花源记会飘洋过海人选外国小学语文教材,因为桃花源记早已变成了一个具有特色的文化符号,在当下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下,彰显着东方文明特有的审美追求和社会理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自信”!精神的力量是无国界的,再次齐读“世外桃源”的美好图景,再次感受精神的力量,文化的滋养!三、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根据课堂收获,绘制桃花源记手绘作品,并写一段推荐词,作为手绘作品的文案。四、板书设计桃花源记陶渊明快乐富足动乱向往和平安宁萧条追求淳朴美美丽【教学反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0 2 2 年版)提出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语

14、文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桃花源记作为陶渊明的代表作,描写了理想中的美好生活,在提升核心素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创设情境,校团委要举办一期主题为“寻梦桃花源”手绘经典作品展,用图画和语音解析的形式走进美丽的世外桃源。本课时通过落实参赛前的准备活动这一核心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合作品赏、实践展示,从而落实或有意识地渗透“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核心素养,并在文言经典的品读中汲取精神的力量,感受古人的生活、思想和志趣,陶冶自己的情感和胸怀,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落实“文化自信”这一核心素养。其次,依托活动,围绕语文学科的核心任务、根本问题开展。如笔

15、者在本课例设计贫苦136/2024/02/语文教学与研究/经典案例了三个学习活动,分别是读动人之文、颂桃源之美、承精神之风。在“读动人之文”的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懂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划分朗读节奏,掌握划分节奏的方法,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如“渔人各复延至其家”一句,引导学生先明确关键词语的意思,“延”为“邀请”之意,为本句的谓语动词,在动词前停顿,明确这个要点后便可轻松读准节奏。在第二个活动中,巧借课文中的插图,以“留白”为贯通点,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品味“画面的留白”与“文字的留白”。让学生结合插图上的“桃花源”与文章中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文字进行比较,找出异

16、同点,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定有序的环境特点的理解,还使学生获得了鲜活的学习感知与体验,学习效果十分突出。围绕插图展开的创意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接着,由“画面的留白”,顺势过渡到“文字的留白”,自然明了且巧妙勾连。结合课后习题第三题,引导学生关注,不仅本文的插图上有留白,本文也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地方,笔法简洁而内涵丰富是本文的写作特色。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解困释疑,获得生成性知识,丰富生成性的情感体验。这样的学习活动抓住了语文学科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语感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高低

17、。第三,巧搭支架,借助课外绘本资源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启动思维。课外绘本资源的合理应用,能够产生丰富的教学调度力量。在本课中,笔者借助绘本版桃花源记中的图片,打乱图片的顺序,组织学生结合文本为图片排序。笔者要求学生先观察图片,然后以原文中的相应内容为依据,进行判断并展开互动讨论。讨论的过程是个性化观点大碰撞的过程,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逐渐达成共识,这是最有价值的学习。在排序的过程中展开阅读讨论,这便形成更多阅读思考的契机,让学生产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并在深度研讨中形成学习能力。学生在观察、思考、辩论、总结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学习信息,其阅读学习思维得到了有效历练。除此之外,本课设计能在文本的疑难处和关

18、键处质疑发问,在思维的转折处和节点处释疑解惑,以追求教学的推进、学生的习得交互共进,也是让笔者很有获得感的。当然,教学之路永无止境,课堂也有遗憾之处。在最后拓展探究环节,笔者的初衷是希望学生在了解东晋士人心中描画的不同的理想社会的基础上,在对比中感受陶渊明心中的“桃花源”更符合当时东晋末期的社会现实,更符合老百姓当下最朴实的生活追求,从而体会作者的内在情怀。但对于学生的学情估计不够充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完成对比阅读,略显仓促,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专家点评】文言文教学在“言”和“文”处理上很难把握。在字词句的教学上花的时间多,课堂会显得沉闷乏味;淡化字词,在文章内容的分析上花的时间多,又容易

19、上成一般现代文而丢失了文言文的味道。很多老师把这两块割裂开来,前半节课进行“言”的教学,后半节课进行“文”的教学。而这篇教学设计采取随文学言,做到文言相融。在读、说、品中解决“言”的学习任务。活动一让学生读重点字词句,进行语言学习,然后说文章大意,学生/经典案例/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2 4/0 2/137能知晓大意,说明字词梳理也能过关。活动二中学生结合六幅图画,寻找文章对应语句,讲解图画内容,给图画取名,按课文内容排序,这些学习任务中隐含着语句翻译的语言学习任务,老师在学生讲解过程中随机提示、点拨疑难词句,把字词句的教学融合进文章内容梳理中。这样回避了单一、机械的文言文逐词逐句教学,在宏

20、观的故事叙述中完成微观的字词句学习。另外,朗读与品味相结合。除了活动一中具体的拖音、停顿、重音朗读指导外,整个活动二中,分析画面内容、图画留白、文字留白几个活动环节,都贯穿着朗读,有语气、语调、语速、节奏、情感等方面的朗读指导,在“读”上下足了功夫,充分体现文言文的教学特色。图片的巧妙引用,是这篇设计的一大亮点。由图人文,由图说事,顺着图片这条线去探索文本内容,巧借图文的“留白”来“做文章”。首先,从国外小学课本桃花源记插图导人,迅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点燃了学生的文化自信;精挑细选六幅插图,图片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图文对比,梳理情节内容;引导学生细看插图,并与

21、原文内容比较,发现文章哪些内容并没有在插图上体现,这样的设计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设计意图其实是在落实文本内容的研读,也包括语句语义的疏通。相对于让学生翻译语句、概括故事情节这样直接的任务设置,按“图”索“骥”,显得新颖而生动、巧妙又灵动。该设计在课堂伊始就创设了一个大情境任务: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校团委要举办一期主题为“寻梦桃花源”手绘经典作品展。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开展三项活动:读动人之文、颂桃源之美、承精神之风。学生在活动中走进桃花源,了解桃花源,理解陶渊明的理想追求。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去完成手绘作品这一实践性任务,也就是说这节课的学习活动都是在为完成手绘作品任务提供支架。创设

22、学习情境,设计挑战性学习任务,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这贴合新课标的新理念。活动一、活动二着重落实语言运用素养;活动二中探析文本的“留白”,活动三中陶渊明的“桃花源”与东晋士人的“东海瀛洲”比较,突出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活动三中“说说我心中的桃花源”以及绘制桃花源记作业任务,意在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桃花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已经影响到中华文化圈,国外教材引进桃花源记,这让我们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东晋动乱的黑暗社会,陶渊明身在沟渠但能仰望星空,为自己为民众构想和平和谐的理想社会,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体悟陶渊明这种精神情怀,夯实文化自信核心素养的培养。如果给这篇设计找瑕疵的话,那就是情境任务与学习内容的课堂融合度不够。手绘作品任务提出后,在整个设计中并没有再提及,而是安排在课后作业中完成。当然,瑕不掩瑜,这种情境任务是有创意的,它充分体现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在新课标理念下应该多提倡。目前情境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为了情境而情境,情境与教学内容的两张皮没有紧密贴合。因而,根据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来设计有效的驱动型任务,是挑战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